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5月24日:豆粕供強需弱 未來期現價差恐將進一步縮小

進入2017年以來, CBOT美豆期貨在南美豐產預期以及美豆新季播種面積增加等題材的影響下開啟了一波又一波的跌勢, 但截至3月31日,

美國農業部發佈新季播種意向報告開始至今, 美豆市場似乎一下子變得沉穩了許多, 雖然在美國出口增加、庫存下降等消息的影響下偶有波動, 但始終只是小打小鬧, 美豆1號連續收盤價從4月份第一個交易日的940美分/蒲式耳, 到5月18日收於960美分/蒲式耳, 3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2%。

目前巴西大豆基本收割完成, 由於全球大豆價格低迷, 加上巴西雷亞爾匯率一直處於相對低位, 豆農惜售情緒較為嚴重, 往年這個季節, 全球大豆出口市場會轉向巴西, 但2016/17年度, 最新資料顯示, 美國大豆出口量同比增加了18%, 而截止到5月初, 巴西農戶只出售了一半的大豆, 同期五年平均銷售進度則為65%。

近日巴西總統特梅爾深陷賄賂醜聞, 消息一出, 雷亞爾暴跌7%。 市場普遍認為, 雷亞爾貶值將促使此前一直惜售的巴西豆農開始出售大豆, 這勢必會增加未來幾月全球大豆市場的實際供應量, 也將對美豆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積壓。 受此影響, 週四CBOT大豆期貨急挫逾3%, 7月合約收於944.6美分/蒲式耳, 下跌31美分/蒲式耳。

此外, 倉儲問題也可能加速未來的銷售步伐, 本年度巴西大豆產量創造歷史最高紀錄, 據悉巴西玉米同樣也有可能出現豐產, 其中二季玉米收割工作即將於6月份開始, 根據巴西農業諮詢機構Safras的估計, 巴西中南部地區二季度玉米產量可能達到6010萬噸, 這勢必將會對大豆的倉儲空間帶來一定積壓, 也將促使豆農在合適的價格下儘快出售大豆。

問題的關鍵在於未來巴西銷售進度的加快會造成的市場影響。 筆者認為, 南美大豆的豐產才是市場真實的利空因素, 這在過去幾個月當中, 已經得到了兌現, 而出售的進度, 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市場炒作下短期波動的一個因素, 因為早售晚售, 終究都是要出售, 如今雷亞爾的貶值, 可能導致短期的市場波動, 但若要形成行情, 想必還是動力不足, 況且政壇醜聞最終的發展如何, 市場對其反應到底能夠有多大, 在目前看來依然還有很大不確定性。

近來市場的主要關注點之一還在於北美大豆春播及生長形勢。 在此前所公佈的播種意向報告中, 美國農業部將新季大豆播種面積調整為8950萬英畝, 較16/17年度上調610萬英畝, 增幅7.3%, 這在後期的報告中還會有所調整。 而在目前的美農報告中, 新季大豆沿用趨勢單產48英畝/蒲式耳, 上季度單產為創紀錄52.1蒲式耳/英畝, 17/18年度美豆再次豐產的可能性目前看來依然較大。 據美國農業部每週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5月14日當周,美國大豆種植進度為32%,高於預估值28%,此前一周為14%,上年同期為34%,五年均值為32%。當周,美國大豆出苗率為8%,去年同期為9%,五年均值為9%。

總體而言,在全球大豆“大供應”的背景之下,未來幾月南美的出售進度、北美的大豆生長天氣等因素還將成為市場炒作的焦點,尤其是天氣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國內方面,一季度雖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但禽類存欄量相對處於高位,而生豬存欄同樣也處於恢復之中,且由於價格相比前期有所下降,養殖戶壓欄狀況較嚴重,大豬肥豬較多,結合一季度大豆的進口量,實際上整個飼料需求要好於預期。然而,從2016年四季度以來,雞蛋供應嚴重過剩,由其到近月,雞蛋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養殖戶虧損嚴重,這勢必將導致後期的行業淘汰增多,且行業性的虧損亦會影響到未來幾月的補欄積極性,同樣,生豬價格的持續下跌也會影響養殖戶的補欄。總體而言,未來幾月我國豆粕的高需求是否能夠持續,目前看來依然存在較大疑問。

大豆供應方面,截止4月份,16/17年度我國累計進口大豆已經達到453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增幅9.3%。截止到5月19日,全國大豆港口庫存669萬噸。根據船期預報,5月份大豆進口量可能將在880萬噸左右,6月份進口量在910萬噸左右。目前,6月份中國廠商的進口大豆採購基本結束,7-8月份收到增值稅減免及榨利持續疲軟等因素影響,採購量僅三成左右,最終採購量還不確定,但是市場預計亦將達到800萬噸,8月份則有所下降,預計為760萬噸,按此計算,未來三個月大豆總進口量將達到2370萬噸,大豆供應將相當充裕。

從近期豆粕現貨的走勢也可以看出市場的擔憂,過去一週五個交易日,全國豆粕日均成交量5.13萬噸,前一周為10.17萬噸,且市場報價也是一直呈現下跌態勢,截止日前,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油廠報價基本在2820-2860元/噸,部分地區更是已經跌至2800以下,足以看出市場對於豆粕走勢的普遍心態。

總體而言,未來幾月我國豆粕期貨可能還將跟隨美豆弱勢波動,但從供需狀況對比看,現貨價格恐將進一步走低。

作者:陳李超

據美國農業部每週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5月14日當周,美國大豆種植進度為32%,高於預估值28%,此前一周為14%,上年同期為34%,五年均值為32%。當周,美國大豆出苗率為8%,去年同期為9%,五年均值為9%。

總體而言,在全球大豆“大供應”的背景之下,未來幾月南美的出售進度、北美的大豆生長天氣等因素還將成為市場炒作的焦點,尤其是天氣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國內方面,一季度雖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但禽類存欄量相對處於高位,而生豬存欄同樣也處於恢復之中,且由於價格相比前期有所下降,養殖戶壓欄狀況較嚴重,大豬肥豬較多,結合一季度大豆的進口量,實際上整個飼料需求要好於預期。然而,從2016年四季度以來,雞蛋供應嚴重過剩,由其到近月,雞蛋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養殖戶虧損嚴重,這勢必將導致後期的行業淘汰增多,且行業性的虧損亦會影響到未來幾月的補欄積極性,同樣,生豬價格的持續下跌也會影響養殖戶的補欄。總體而言,未來幾月我國豆粕的高需求是否能夠持續,目前看來依然存在較大疑問。

大豆供應方面,截止4月份,16/17年度我國累計進口大豆已經達到453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增幅9.3%。截止到5月19日,全國大豆港口庫存669萬噸。根據船期預報,5月份大豆進口量可能將在880萬噸左右,6月份進口量在910萬噸左右。目前,6月份中國廠商的進口大豆採購基本結束,7-8月份收到增值稅減免及榨利持續疲軟等因素影響,採購量僅三成左右,最終採購量還不確定,但是市場預計亦將達到800萬噸,8月份則有所下降,預計為760萬噸,按此計算,未來三個月大豆總進口量將達到2370萬噸,大豆供應將相當充裕。

從近期豆粕現貨的走勢也可以看出市場的擔憂,過去一週五個交易日,全國豆粕日均成交量5.13萬噸,前一周為10.17萬噸,且市場報價也是一直呈現下跌態勢,截止日前,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油廠報價基本在2820-2860元/噸,部分地區更是已經跌至2800以下,足以看出市場對於豆粕走勢的普遍心態。

總體而言,未來幾月我國豆粕期貨可能還將跟隨美豆弱勢波動,但從供需狀況對比看,現貨價格恐將進一步走低。

作者:陳李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