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明朝時有人寫了一本書,清朝把它禁了,日本卻如獲珍寶

晚清洋務運動時, 有許多中國人到日本留學。 他們在學校的圖書館中找到了一本當時很受歡迎的科技書, 打開看後竟是中國人所寫。

而在當時的國內, 這本書卻沒有蹤影。 它就是明代宋應星寫的《天工開物》。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 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百科全書, 書中記錄了明末國內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生產力狀況。

裡面不僅有“四大發明”的敘述, 還有關於我國第一座石油井、鹽井等的詳細製造圖。 書中的許多觀點在當時都是超前於世界的, 比如“物種變異”的觀點。 這一觀點現在卻被公認為由德國生物學家伏爾弗在1759提出。

關於這本巨著成為禁書, 一說是和清朝當時的文字獄有關, 書中的一些字體用語被認為有反清思想, 是對滿清的不敬。 雍正乾隆年間, 這本書徹底消失。 雖然在國內被清朝禁掉, 在國外卻開花結果, 深受日本和西方國家的歡迎!

1694年書被帶到日本, 當即受到日本各界歡迎, 引發日本“開物之學”的興起, 使得日本的手工業水準和農業水準都獲得顯著提高。

18世紀又傳到歐美, 同樣受到高度重視。 達爾文把它稱為權威, 劍橋大學的李約瑟則說宋應星是中國的“狄德羅”。

從這本書的命運也可以看出大清失敗的部分原因。或許,它在今天作用不大,但這本古巨著國內和國外的兩種命運卻該讓我們警醒,對待民族文化和國內新事物的發展,我們不該妄自菲薄,而是多支援!

從這本書的命運也可以看出大清失敗的部分原因。或許,它在今天作用不大,但這本古巨著國內和國外的兩種命運卻該讓我們警醒,對待民族文化和國內新事物的發展,我們不該妄自菲薄,而是多支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