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火線評論中核中核建合併:企業追求核電牌照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國企改革的進程

全文1991字, 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發佈《關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籌畫戰略重組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稱, 中核科技當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發來的通知, 獲悉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正在籌畫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戰略重組事宜, 重組方案尚未確定, 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自今年兩會期間中核董事長王壽君回應重組傳言之後, 兩家公司重組進展第一次通過正式公告的方式得到披露。 王壽君曾用“談戀愛”形容重組進展狀態,

此番公告則不亞於公開曬幸福。

回想這些年來, 核電企業們跟各發電集團傳出的緋聞何其多, 乍一看剪不斷理還亂, 但仔細一分析, 便可知, 緣起緣滅, 多與控股核電相關。 而國企改革, 則是這些戀情發生的大背景。

多年戀愛, 王壽君也決定不了

早在2014年, 正當彼時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重組合並的方案研究之時, 一則消息傳出, 中廣核與中核建彼此也有好感。

中核對此難以接受, 要知道, 在核工業體制改革前, 中核與中核建同屬中國核工業總公司, 在之後中核與中廣核競爭的歲月裡, 主營業務為核電站建設的中核建並未成為兩家的競爭對手, 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友好的合作夥伴。

中核建與中廣核的戀情還未發生, 便悄然結束。

很快, 2015年初, 業內有傳言指出, 中核與中核建將合併。

2017年3月8日, 中核集團兩會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上, 王壽君的話從側面佐證了這一傳言。 他表示, 合併事宜自孫勤任董事長時已在推動, “中核和中核建合並不是新問題, 我們一直在推動。 ”

早在去年年底王壽君從中核建調任中核時, 業內便推測其任命便是為了兩家重組合並而來。 對此, 王壽君也進行解釋:“這個我也跟大家明確一下, 我調過來以後, 大家就以為這個事情由我來決定。 其實不是我來決定的。 ”

他將中核與中核建的合併進展比喻成談戀愛。 “這是自由戀愛, 國資委無強制合併要求。 ”王壽君說, “至於戀愛時間多久, 則說不定, 有的是閃婚, 有的可能談十年沒談成。 ”

正如昨日中核科技公告所言,

重組方案尚未確定, 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業內人士透露, 班子融合問題是中核和中核建的重組困難之一。

結構轉型的集體選擇

與中核談著戀愛的中核建, 也未放棄自己的核電夢。 借助高溫氣冷堆, 為未來核電業主資質鋪路, 是中核建的關鍵一步。 就在3月11日, 中核建總經理顧軍一行訪問了重裝公司, 就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進展進行會談。

與中核建一樣, 渴望獲得核電業主牌照的還有幾大發電集團。 其中, 華能參股49%昌江核電站、47.5%石島灣核電站及5%海陽核電站;華電參股39%福清核電站、10%三門核電站;國電參股5%海陽核電站, 持股49%的漳州專案仍處籌建階段;大唐參股44%寧德一期, 參股10%徐大堡一期,

持股47%的寧德二期專案處於前期工作階段, 並借此實現事實控股核電項目。

在當前電力市場不振的情況下, 儘管核電面臨消納問題。 為何發電企業仍熱衷於核電項目?究其根本, 在於能源轉型大方向上, 核電是唯一能夠大規模替代火電的基礎能源。

2016年, 市場疲軟、政策厲行再加上煤炭價格上漲, 五大發電集團的火電業務均遭受重擊。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以核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則成為企業的新盈利點。 在國家電投2017年工作會議上, 總經理孟振平表示, 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占集團利潤一半以上, “這就是我們的結構優勢。 ”

顯然, 其他企業也希望獲得這樣的結構優勢。

幾個核電業主?

只是, 核電, 不是誰想當業主就能當。

2016年, 國務院法制辦發佈了《核電管理條例(送審稿)》, 其中明確了國家對核電專案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股人實行准入制度。 核電專案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應當具備5個條件, 其中兩項最為關鍵:

(一) 持有其他核電專案25%以上股份, 並具有作為參股股東至少8年的參與核電項目建設、運行的經驗。 其中至少包括1個機組的完整建設週期及其3年運行的經驗;

(二) 具有數量不少於300人、符合核電相關資質要求的人才隊伍, 其中具有5年以上核電相關經驗的員工數量不得低於50%, 且專業配置應當滿足核電專案管理的需要。

目前, 大唐已經滿足第一個條件。 但是第二個條件呢?看似只是招人的條件, 在現實中卻絕非易事。

與其他能源領域相比, 核電尤其注重安全,這一原則貫穿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已有的三大核電企業,中核、中廣核和國家電投,在實際操作中已從滲透入幾大環節,建立自己的隊伍,各自成長為大而全的核電企業。只投資控股,不發展隊伍、掌握技術,恐怕難以滿足想控股核電項目的發電企業。

但,有經驗的人才,向來是核電行業的稀缺資源。更何況核電所涉及的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研發。

人才就那麼多,堆型技術就那幾個,要避免互挖牆腳、避免技術路線五花八門,有一條路子便是:重組合並。而這也符合國企改革的大方向。

如果按這條路子走,三張核電牌照,也夠用了。這可能意味著,重組,或許將會持續。

核電尤其注重安全,這一原則貫穿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已有的三大核電企業,中核、中廣核和國家電投,在實際操作中已從滲透入幾大環節,建立自己的隊伍,各自成長為大而全的核電企業。只投資控股,不發展隊伍、掌握技術,恐怕難以滿足想控股核電項目的發電企業。

但,有經驗的人才,向來是核電行業的稀缺資源。更何況核電所涉及的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研發。

人才就那麼多,堆型技術就那幾個,要避免互挖牆腳、避免技術路線五花八門,有一條路子便是:重組合並。而這也符合國企改革的大方向。

如果按這條路子走,三張核電牌照,也夠用了。這可能意味著,重組,或許將會持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