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星雲大師:眾生生死各不同 佛經歸為四個種類

曾專題報導一位從死亡關頭中復活過來的人, 他描繪當時的情景:他駕車不慎出了車禍, 救護車、醫生、員警和他的家人都趕到現場來處理。

神識已經離開了身體, 飄浮在半空中, 在嘈雜的人聲裡, 他看到一大堆人爭論不休, 卻仍然搞不清楚車禍是怎麼發生的。

他於是走過去對員警說:“我親眼看見車禍是這樣發生的……”但是員警卻充耳不聞、視若無睹, 旁人好像也無視他的存在, 更沒有人聽到他的言語。 這個時候他只是精神的存在, 成為身體的另一個旁觀者。 感覺到自己的精神在空中浮蕩, 並且以極快的速度穿過一條漫長、幽暗、窒悶的隧道。

還有人說:“死亡的刹那, 我有一種非常美好、偉大、和平而又寧靜的感覺。 ”

另外有一個人則說:“我可以看到自己輕如鴻毛, 自由自在地飛向面前光明的世界。 ”

因此, 死亡也不完全如我們所想像的那般不寒而慄。

佛經上說, 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 好比烏龜背著軀殼, 轉化了有形的身命。 有些人臨死的時候, 放不下子孫家產, 好比烏龜脫殼之被撕裂、被銼刮一樣痛苦。

無論智愚、賢不肖, 死是人人必經的過程, 只是遲速有別、種類各異。 顯貴如秦始皇, 雖然可以擁有世間一切, 征服天下四海, 但是也無法獲得長生。

一切眾生, 有生必有死, 只是死亡的情況千差萬別、各各不同, 經上將之歸納成四大種類:

一、壽盡而死

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壽終正寢, 好比燈油燃燒完了, 燈火自然就消滅了, 一般人所期望的延年益壽, 其實也有上限。

二、福盡而死

經上說:“世人無知生死, 肉眼無知罪福。 ”一切眾生的壽命像水土的氣泡一樣, 氣散則滅, 自己所有的福報一旦揮霍盡了,

自然就會人死神去。

三、意外而死

就是一般所說的“橫死”, 是本來不應該死, 因為遭受意外、回避不及而身首異處, 俗語說, “三寸氣在千般用, 一旦無常萬事休”, 就是形容這種變故。

四、自如而死

前三種死都是不可預料、不能自主的, 也就是佛門中“生死自如”的境界。 佛教裡面有很多修持深厚的古德, 要生就生, 要死就死, 以世緣法量的圓滿和合為荼毗, 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鉗制。

例如東晉的道安大師, 就對身命壞終的情況操持自如, 他在長安五重寺裡鄭重集合了全寺的徒眾, 到大雄寶殿上禮佛、誦經之後, 就平靜的宣示:“我要去了!你們應該如往常一般, 為這個閻浮世間弘揚佛法, 為癡迷眾生端心正命!”弟子們震驚非常,

紛紛勸挽道安說:“師父啊!您身安體健, 一點病都沒有, 正該常住世間, 續佛慧命, 怎麼能放手而去呢?現在要開齋了, 請師父吃飯吧!”道安應允了:“好, 我就吃一點。 ”於是和平常一樣的進食, 飯後和平常一樣的回方丈室休息, 就在休息時滅度了。

像道安大師的這種情況, 最是無痛無苦、逍遙自如。 我們如果能精進學佛, 擺脫生死熾然的業識, 也可以求證正覺涅槃的境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