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留學不忘祖國!李叔同為兩淮水災義演話劇反串茶花女

1905年, 26歲的李叔同遭遇了兩件大事, 于國, 打了兩年的日俄戰爭告一段落, 中國東北終落入日本之手;于家, 生母王氏病故於上海, 他用不同于傳統的治喪禮儀宣洩了對舊社會妻妾制度的不滿。 也在這一年, 遭逢國家之痛、喪母之哀的李叔同東渡日本留學。

早在19世紀70年代, 清政府就已向歐美諸國派送留學生, 甲午戰爭之後,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目光轉向鄰國日本, “有當時維新之歷史, 足以東洋未來國之前鑒。 故貲本一而利十者, 莫遊學日本若也”。

李叔同當時是在東京美術學校學習西洋油畫, 1906年的日本《國民新聞》刊登了一篇題為《清國人志於洋畫》的報導, 這篇報導講的正是李叔同對油畫的專注。 雖然在此之前有不少中國人赴日學畫, 但李叔同卻是將西洋畫技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 1913年, 他進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授圖畫, 又開啟了中國油畫教育的先河。

據豐子愷回憶, 李叔同從日本學成歸國後受聘為教師, 雖教的是西方文化, 卻把自己“變得真徹底, 漂亮的洋裝不穿了, 換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馬褂、布底鞋子, 金絲邊眼鏡也換了黑的鋼絲邊眼鏡”。

在日本留學期間, 李叔同不僅專攻繪畫, 對音樂、話劇也有涉獵。 1906年, 他與同學曾孝谷等人創辦春柳社, “冀為吾國藝界改良之先導”。 次年, 中國兩淮流域爆發嚴重水患, 春柳社為賑災先後演出了《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等名劇。 尤其屬《茶花女》影響最大, 李叔同為反串茶花女瑪格麗特剃去了鬍鬚, 甚至用節食的辦法保持身材。

這次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不單是賣得了可觀的賑災門票, 且讓當時的日本戲劇評論家松居松翁也不得不承認李叔同的天賦“絕非本國的演員所能比擬”, 他公開發表《對於中國劇的懷疑》, 對李叔同飾演的瑪格麗特讚賞有加, 稱其點燃了中國新劇的烽火。

黃炎培認為李叔同對國家的感情是熾熱的, 即便是在民族頹危的時候也不丟赤子之心。 1905年, 一首《祖國歌》在滬學會的刊物上發表, 甚至被編入很多學校的教材, 學生們紛紛奔走傳唱。 這首歌詞的作者便是李叔同, 其中有幾句歌詞寫道, “上下數千年, 一脈延, 文明莫與肩。 縱橫數萬里, 膏腴地, 獨享天然利。 國是世界最古國, 民是亞洲大國民。 嗚呼, 大國民”! 大師之所以為大師, 因為他有風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