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30張老照片讀懂天安門的前世今生,連老北京都未必見過!

有人說, 天安門是一張名副其實中國的“臉”。

幾百年來, 她曾因衰落的王朝, 無奈歎息;也曾因侵略者的鐵蹄, 憔悴痛苦;直到新太陽冉冉升起,

她才重施粉黛, 再現容光……

她見證著歷史的同時, 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可她的前世今生, 卻罕為人知。

病骨支離:世事滄桑

天安門的前身, 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 興建宮室時所建成的“承天門”(西元1417年), 後被李自成焚毀。

直到清軍入關後, 才重新修復擴建, 並由順治帝命名“天安門”, 意為清朝代替已亡的明朝成為中國的主人, 並取其“長治久安”之意。

那時的天安門廣場, 是個封閉的宮廷廣場。 天安門至前門之間有個大清門(民國時改稱“中華門”)。

民國初年的天安門廣場鳥瞰圖。

大清門以北東西兩側有千步廊, 是六部日常辦公的場所, 千步廊夾著540米長、65米寬的中央大道:一橫一豎呈“T”字形。

清朝時期的天安門廣場平面場圖

身處權力樞紐地帶, 在朝代更迭時, 它就成了暴風的中心。

1900年,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天安門廣場被當成了屯兵耀武之地。

1900年8月14日,

八國聯軍進北京在天安門前舉行佔領皇宮的儀式, 圖中可見千步廊和金水橋。

在攻佔紫禁城時, 在天安門遭遇清兵頑強抵抗, 慈禧和光緒趁亂從西華門出逃, 最後逃到了西安。

1901年,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天安門城樓上炮彈轟炸的痕跡清晰可見。

在西安呆了一年後,

慈禧和光緒於次年回到北京, 此後開始推行“君主立憲”、廢科舉、辦學堂…… 然而一系列的改革, 也沒有改變清朝滅亡的命運。

1902年, 光緒慈禧回鑾, 剛進正陽門, 要進大清門時的照片。

歷經多次戰火, 北平解放前, 天安門附近千步廊已然坍塌殆盡, 廣場上垃圾成山,已然不復當年光彩。

解放前天安門廣場西邊的垃圾堆。

重施粉黛:改天換地

直到北平解放後,天安門廣場的改造計畫才提上日程。

先是進行廣場大掃除,清除了成堆的垃圾——光從天安門城樓就拉走了幾大卡車鴿子糞。

又修繕了天安門城樓,修建了觀禮台、豎起了新中國第一根22米高的電動國旗杆,迎來了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開國大典

之後幾年,天安門廣場上最重要的工程,就是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

紀念碑的選址,曾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有人提出放在前門樓上,有人提出放在端門台基上,經過廣泛徵集意見,最後決定建在五星紅旗旗座以南,北京城的中軸線上。

1952年 人民英雄紀念碑在修建中。

修建紀念碑的過程中,天安門廣場也在擴建。“千步廊”、東西三座門也被拆除,封閉的廣場終於被打開。

紀念碑剛剛立起來,尚未完工,1954年大清門拆除。

我們所熟悉的天安門廣場,終於面貌初現。

1958年 , 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了。

改頭換面:拋棄舊制

1958年,紀念碑落成之日,尚在起步階段的新中國,也來到了一個歷史的關鍵節點——距離建國十周年,只餘不到一年時間。

如何在十周年國慶盛典上,以嶄新的面貌,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

作為中國“臉面”的天安門,再次被寄予了厚望。天安門廣場的改造,繼續聲勢浩大地展開……

先是展寬長安街,據《北京日報》報導,長安街由原本十幾米,擴寬為80米,最寬處可以容納120列遊行隊伍通過,必要時“甚至能起降飛機”。

1956年未展寬時的東長安街

展寬後的東長安街

然後是廣場東西兩側,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幾大建築的建設。

早在延安時,毛主席就有一個心願:“革命成功後,一定要建設一個容納得下萬人的大會堂,使党和國家領導人能和人民群眾在一起商計國家大事。”

從1958年10月動工開始,僅僅用了10個多月,便實現了這個心願。

翻拍北京歷史資料,大會堂原地舊狀。

1959年9月1日,建設人民大會堂的工人們在萬人禮堂裡召開大會慶祝竣工,他們是這裡的第一批座上客。

1959年9月1日 萬人禮堂內,工人們慶祝竣工。

同時,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也順利落成,它們是國家博物館的前身。

1959年9月1日 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外景。

經歷這次“整容”,天安門廣場由原來的11萬平方米擴大到40萬平方米,完全突破了舊時的格局,真正改頭換貌,有了今天的形制。

1959年9月1日 擴建後的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也終於成為可容納萬人集會的場所。自此,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大型慶祝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1959年,“十一”慶祝活動。

1959年,“五一”慶祝活動。

1970年國慶,彩車通過天安門廣場。

懷舊思容:駐留英魂

1976年9月,隨著毛主席逝世,修建“毛主席紀念堂”成為當時重要的政治任務,天安門廣場迎來了第三次改建。

紀念堂選址在原中華門的位置上,位於正陽門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之間。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毛主席紀念堂便建好了。

1977年5月14日,河北曲陽縣欄板到京,支援紀念堂建設。

1977年5月18日 毛主席紀念堂,市基建工程兵九一四部隊鋪設廣場方磚。

按照中國的傳統,紀念堂本應坐北朝南,可是這樣會背朝天安門和長安街,所以最終確定為坐南朝北,北面是入口。

這樣,主要的參觀人流從長安街過來,可以先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然後到毛主席紀念堂,參觀路線也比較合理。

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主體結構工程4月底勝利完工。

1977年5月21日 毛主席紀念堂北門。

至此,這個舉世矚目的廣場,這個中國的“臉面”,確立了最終的規模和格局。

1988年 鳥瞰天安門

其實,天安門又何嘗只是中國的“臉面”?

數百年來,這裡一草一木的變化,就是整個國家歷史的注腳;一人一物的變遷,便是整個民族命運的縮影。

所以才會有人說,站在這裡,你就站在了中國的心臟上。

廣場上垃圾成山,已然不復當年光彩。

解放前天安門廣場西邊的垃圾堆。

重施粉黛:改天換地

直到北平解放後,天安門廣場的改造計畫才提上日程。

先是進行廣場大掃除,清除了成堆的垃圾——光從天安門城樓就拉走了幾大卡車鴿子糞。

又修繕了天安門城樓,修建了觀禮台、豎起了新中國第一根22米高的電動國旗杆,迎來了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 開國大典

之後幾年,天安門廣場上最重要的工程,就是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

紀念碑的選址,曾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有人提出放在前門樓上,有人提出放在端門台基上,經過廣泛徵集意見,最後決定建在五星紅旗旗座以南,北京城的中軸線上。

1952年 人民英雄紀念碑在修建中。

修建紀念碑的過程中,天安門廣場也在擴建。“千步廊”、東西三座門也被拆除,封閉的廣場終於被打開。

紀念碑剛剛立起來,尚未完工,1954年大清門拆除。

我們所熟悉的天安門廣場,終於面貌初現。

1958年 , 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了。

改頭換面:拋棄舊制

1958年,紀念碑落成之日,尚在起步階段的新中國,也來到了一個歷史的關鍵節點——距離建國十周年,只餘不到一年時間。

如何在十周年國慶盛典上,以嶄新的面貌,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

作為中國“臉面”的天安門,再次被寄予了厚望。天安門廣場的改造,繼續聲勢浩大地展開……

先是展寬長安街,據《北京日報》報導,長安街由原本十幾米,擴寬為80米,最寬處可以容納120列遊行隊伍通過,必要時“甚至能起降飛機”。

1956年未展寬時的東長安街

展寬後的東長安街

然後是廣場東西兩側,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幾大建築的建設。

早在延安時,毛主席就有一個心願:“革命成功後,一定要建設一個容納得下萬人的大會堂,使党和國家領導人能和人民群眾在一起商計國家大事。”

從1958年10月動工開始,僅僅用了10個多月,便實現了這個心願。

翻拍北京歷史資料,大會堂原地舊狀。

1959年9月1日,建設人民大會堂的工人們在萬人禮堂裡召開大會慶祝竣工,他們是這裡的第一批座上客。

1959年9月1日 萬人禮堂內,工人們慶祝竣工。

同時,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也順利落成,它們是國家博物館的前身。

1959年9月1日 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外景。

經歷這次“整容”,天安門廣場由原來的11萬平方米擴大到40萬平方米,完全突破了舊時的格局,真正改頭換貌,有了今天的形制。

1959年9月1日 擴建後的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也終於成為可容納萬人集會的場所。自此,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大型慶祝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1959年,“十一”慶祝活動。

1959年,“五一”慶祝活動。

1970年國慶,彩車通過天安門廣場。

懷舊思容:駐留英魂

1976年9月,隨著毛主席逝世,修建“毛主席紀念堂”成為當時重要的政治任務,天安門廣場迎來了第三次改建。

紀念堂選址在原中華門的位置上,位於正陽門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之間。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毛主席紀念堂便建好了。

1977年5月14日,河北曲陽縣欄板到京,支援紀念堂建設。

1977年5月18日 毛主席紀念堂,市基建工程兵九一四部隊鋪設廣場方磚。

按照中國的傳統,紀念堂本應坐北朝南,可是這樣會背朝天安門和長安街,所以最終確定為坐南朝北,北面是入口。

這樣,主要的參觀人流從長安街過來,可以先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然後到毛主席紀念堂,參觀路線也比較合理。

1977年,毛主席紀念堂主體結構工程4月底勝利完工。

1977年5月21日 毛主席紀念堂北門。

至此,這個舉世矚目的廣場,這個中國的“臉面”,確立了最終的規模和格局。

1988年 鳥瞰天安門

其實,天安門又何嘗只是中國的“臉面”?

數百年來,這裡一草一木的變化,就是整個國家歷史的注腳;一人一物的變遷,便是整個民族命運的縮影。

所以才會有人說,站在這裡,你就站在了中國的心臟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