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妮可吉德曼領銜三大影后上演撕逼大戲

春天來了, 美劇春季檔也來了

今年的春季檔

有一部劇格外耀眼

因為這部劇裡有

奧斯卡級別的演員

比如進入好萊塢後

第一次拍電視劇的

奧斯卡影后妮可·吉德曼

再比如首次主演美劇的

奧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

▲瑞茜在[律政俏佳人]裡的演出讓她成為好萊塢一線女星

還有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蘿拉·鄧恩

這部奧斯卡級別的美劇

就是HBO出品的

[大小謊言]

其實從海報就可以看出

[大小謊言]是一部關於女人的劇

但是不僅如此

這更是一部女性主義劇集

[大小謊言]一共有7集, 到現在已經播出了4集, 從目前來看, 口碑還是很好的。

爛番茄上新鮮度有88%

豆瓣和IMDB上也有8.5分

[大小謊言]改編自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的[小謊言], 作者是莉安莫利亞蒂, 她還寫過另一本暢銷書——[別對我說謊], 當然, 不是那部美劇。

其實[大小謊言]的劇情並不複雜, 就是講了三個年輕母親看似完美的生活, 因捲入一樁謀殺案而被攪得翻天地覆。

這部劇有兩個關鍵字, 一個是“懸疑”, 因為有謀殺案嘛, 但是一般的劇裡的謀殺案只會讓你猜兇手, 這部劇, 不僅讓你猜兇手, 還讓你猜死者!

▲播到第四集了,還是不知道死者是誰的我本人

另一個關鍵字就是“謊言”。海報上面寫著“A perfect life is a perfect lie.”

完美的生活就是完美的謊言,換言之,完美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導演就是想將完美生活的另一面展現給觀眾。

生活中處處都是謊言,就像life裡有個lie一樣,所以HBO還發佈了這樣一款海報。

▲f掉了,美妙的生活變成了精彩的謊言。

但是,在“懸疑”和“謊言”的包裹下,[大小謊言]其實講述的是女性的成長故事。

劇中的主要角色就是海報上的三位女性,同時也是三位母親。

在海報最中央的瑞茜·威瑟斯彭,飾演梅德林。梅德林是一位中產階級家庭主婦,正義感強,熱心腸,也愛管閒事。

作為一位全職媽媽,孩子幾乎就是瑪德琳的一切。

顯然她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其餘的時間,她一心撲在自己策劃的話劇上,試圖找回自我。

▲“我幾乎忘了自己的人生,我必須找點事來做....我還想要更多。”

在海報右邊的謝琳·伍德蕾,飾演簡,一位單親媽媽。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她讓孩子Ziggy去了私立學校,平時靠做兼職養家糊口。母子關係十分和諧。

簡的前男友是個渣男,甚至還強姦過她,給簡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但是簡非常堅強,一直在試圖走出陰影。

海報右邊是妮可·吉德曼飾演的塞萊斯特。塞萊斯特的出場就十分女神:豪宅海景房,英俊又溫柔的丈夫,可愛的雙胞胎,幸福美滿。

▲飾演丈夫的是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妮可吉德曼在[狗鎮]裡和亞歷山大的父親合作過。

在成為家庭主婦前,塞萊斯特還是一名十分出色的律師。聰明、美麗又性感。

不過塞萊斯特過得並不好。

她的丈夫佩里有嚴重的暴力傾向,一言不合就家暴。

儘管塞萊斯特很愛他的丈夫,但是面對丈夫的家暴,她並沒有逆來順受。

在佩里扇她巴掌後,她會立馬扇回去,還會說:“我會離開你。”

在進行婚姻諮詢時,佩里說,他家暴,是因為他太愛妻子了,而又害怕會失去她。

塞萊斯特對於佩里來說,是他的欲望物件和焦慮之源。

在過去很多以男性為主角的電視劇裡,或者是類型片裡,對於這種矛盾,都是通過“妖魔化”女性角色來達到消除男性焦慮的目的。

但是在[大小謊言]裡並不是這樣。塞萊斯特並沒有被“妖魔化”,反而是覺醒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妮可·吉德曼在2008年的時候,成為Unite to 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組織的發言人,該組織致力於對抗對婦女的暴力行為。

說來也巧,妮可·吉德曼拿奧斯卡影后和柏林影后,憑藉的就是女性主義題材電影[時時刻刻],她在電影中飾演的是維吉尼亞·伍爾夫。要知道,除了意識流,伍爾夫可是被譽為20世紀女性主義的先鋒。

▲妮可·吉德曼在[時時刻刻]裡的造型

[大小謊言]裡的三個具有明顯階層代表性的女性角色,在生活中,都存在著一些困惑:關於孩子的,關於丈夫或者前夫的,關於過去的等等。

但是她們並沒有被打倒,並沒有逃避,而是試圖去解決這種困惑,而在解決困惑的過程中,她們一定會得到成長。

所以說,[大小謊言]有濃厚的女性主義色彩,是一個關於女性的成長故事。

說到這兒,美劇迷肯定會想到

另一部同題材美劇

[絕望主婦]

的確,兩部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大小謊言]裡塑造的女性角色

比[絕望主婦]要更加進步

[大小謊言]和[絕望主婦]裡的主要女性角色,都是一個女性小團體再加一個不屬於這個團體的女性。

這個團體外的女性,[大小謊言]裡是蘿拉·鄧恩飾演的瑞內塔,[絕望主婦]裡是eddie.

▲蘿拉·鄧恩飾演的瑞內塔

▲Eddie

看過[絕望主婦]的朋友,肯定還記得Eddie,她並不是一個正面角色,她到處搶男人,賣弄性感,對自己的兒子也不上心。

但是[大小謊言]裡的瑞內塔,卻是一個女強人,對自己的女兒也很關心。

[絕望主婦]裡最有爭議的角色就是蘇珊。有人很喜歡她,但同時也有人非常討厭她。

蘇珊單純,但是也愚蠢,可愛,但是也經常出岔子,她十幾歲的女兒在心智都比她要成熟。蘇珊就是一典型的“傻白甜”。

但是[大小謊言]就摒棄了這種“傻白甜”的女性角色,裡面的三個女主角在心智上都是成熟的,思想上也都是獨立的。

[大小謊言]裡的階級代表性比[絕望主婦]更廣。

[絕望主婦]裡的主婦大部分都是中產階級或中產以上。但是在[大小謊言]裡,除了中產以上,還有簡代表的工薪階層。

其實,在近十幾年來

女性主義在美劇裡,

已悄然崛起

從網飛Netflix的熱門美劇[紙牌屋]裡,就可以略窺一二。[紙牌屋]第一季到第四季的海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2013年[紙牌屋]第一季的正式海報上,只有凱文·史派西飾演的木下總統一人。第一季裡,羅賓·懷特飾演的克雷爾,也只是充當一個賢內助的角色。

第二季的正式海報,已經有克雷爾的一席之地了,但是這個時候,她的位置在弗蘭克的背後,還是一個“強大男人背後的女人”。

到了2016年,第四季的正式海報上,克雷爾和弗蘭克各占海報了的一半。

而且隨著紙牌屋劇情的發展,克雷爾也越來越強大,她從賢內助變成弗蘭克的主要對手。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她受歡迎的程度,比起弗蘭克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克雷爾在[紙牌屋]裡的變化,某種程度上,是女性主義在美劇裡的崛起。

不只是[紙牌屋],還有同時HBO的大熱劇[權力的遊戲]。

[權力的遊戲]前面幾季的鬥爭,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羅柏史塔克,喬弗裡......後面幾季,男性的主導地位被女性替代了:龍母,瑟羲皇后,後起之秀珊莎等等。

時間再往前推一點 ,CBS出品的[生活大爆炸]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最開始生活大爆炸是關於四個科學宅男的故事,只有佩妮一個主要女性角色。

到了後面幾季,又加入了兩個常駐女性角色。

女性主義在美劇裡的崛起,往遠了追溯,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瑪麗·泰勒·摩爾秀]。

儘管在當時[瑪麗泰勒摩爾秀]在當時受歡迎,但並沒有形成一種風潮。

以女性為主角的美劇,獲得成功並引起大範圍關注的,還是1998年的[欲望都市]。[絕望主婦]作為接棒[欲望都市]的劇集,也獲得了成功。

之後,關於女性的劇集也越來越多。

CBS的[傲骨賢妻],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最成功的女性主義美劇;網飛的[女子監獄],聚焦女性的監獄生活;HBO的[衰姐們],戲裡講述女性的都市生活,戲外, 導演、編劇、主角,都是莉娜·漢杜姆。

而今年春天新開播的美劇:FX有線電視臺的[宿敵]、HBO的[大小謊言]、CBS的[傲骨之戰],全都是以女性為主角的電視劇。其中,網飛和HBO還爭過[大小謊言]的版權。

這些年來,美國的各個電視臺和網飛等網路平臺,對於女性主義題材的劇集,都是越來越重視,迫於社會壓力也好,真心想為女性說話也好,這種現象總歸是有積極意義的。

女性主義在美劇裡的崛起,某種程度上,是近幾年來美國女性積極爭取自己權利反映,也是美國女權運動再次興起的結果。

就在今年一月,美國進行了一次反對總統的女性遊行(Woman's March),創下了記錄,是美國歷史上,進行平權運動(女權其實追求的是平權)以來最大的一次遊行抗議,遊行人數超過290萬。

大半個好萊塢都出來了:麥當娜、凱特·布蘭切特、克裡斯汀·斯圖爾特、斯嘉麗·詹森、娜塔莉·波特曼等等。

還有很多男性也紛紛出來遊行,支持女性,包括傑克·吉倫哈爾、詹姆斯·弗蘭科等等 ,還有在倫敦的伊恩·麥克萊恩——可愛的甘道夫爺爺。

2015年奧斯卡頒獎禮上,憑藉[少年時代]獲得最佳女配角的派特麗夏·阿奎特,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就呼籲男女同工同酬:“謝謝你們,我們所有的母親,我們國家的所有納稅人,所有努力工作的人們,為了能夠獲得公平的薪水,為了所有的女性,謝謝你們。”

別人電視劇行業的女性角色已經越來越進步,反觀我們的電視劇行業,大部分女性角色千篇一律,十分臉譜化,再加上演員的演技問題,這些角色呈現在螢屏上,沒有深度,沒有獨立的人格,更別提打動觀眾了。

前幾年還有[甄嬛傳]這樣的佳劇,但是這幾年,就連宮鬥劇的女主角都變成了“傻白甜”。這些臉譜化的女性角色,整部劇下來完全沒有任何成長,她們遇到的危機都來自於外界,不是物質危機,就是為小人所害,諷刺的是,這些“小人”,往往都是同樣臉譜化了的惡毒女配。這些危機的解決,很多時候都是通過男性角色完成的,而女性角色,只需要單純、善良就行了。

這些角色所展現的價值觀,女性可以不去爭取自己的正當權利,單純、善良更重要,甚至就是一切,往往會誤導年輕的觀眾。年輕的觀眾應該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這樣的。善良自然是好的,但是愚蠢的善良比惡還要可怕。

所有的女性角色都不應該被虛化、被物化、被臉譜化,真正生活在男權社會裡的女性,也不應該被虛化和物化,希望每個女性都能活出自我。

▲播到第四集了,還是不知道死者是誰的我本人

另一個關鍵字就是“謊言”。海報上面寫著“A perfect life is a perfect lie.”

完美的生活就是完美的謊言,換言之,完美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導演就是想將完美生活的另一面展現給觀眾。

生活中處處都是謊言,就像life裡有個lie一樣,所以HBO還發佈了這樣一款海報。

▲f掉了,美妙的生活變成了精彩的謊言。

但是,在“懸疑”和“謊言”的包裹下,[大小謊言]其實講述的是女性的成長故事。

劇中的主要角色就是海報上的三位女性,同時也是三位母親。

在海報最中央的瑞茜·威瑟斯彭,飾演梅德林。梅德林是一位中產階級家庭主婦,正義感強,熱心腸,也愛管閒事。

作為一位全職媽媽,孩子幾乎就是瑪德琳的一切。

顯然她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其餘的時間,她一心撲在自己策劃的話劇上,試圖找回自我。

▲“我幾乎忘了自己的人生,我必須找點事來做....我還想要更多。”

在海報右邊的謝琳·伍德蕾,飾演簡,一位單親媽媽。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她讓孩子Ziggy去了私立學校,平時靠做兼職養家糊口。母子關係十分和諧。

簡的前男友是個渣男,甚至還強姦過她,給簡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但是簡非常堅強,一直在試圖走出陰影。

海報右邊是妮可·吉德曼飾演的塞萊斯特。塞萊斯特的出場就十分女神:豪宅海景房,英俊又溫柔的丈夫,可愛的雙胞胎,幸福美滿。

▲飾演丈夫的是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妮可吉德曼在[狗鎮]裡和亞歷山大的父親合作過。

在成為家庭主婦前,塞萊斯特還是一名十分出色的律師。聰明、美麗又性感。

不過塞萊斯特過得並不好。

她的丈夫佩里有嚴重的暴力傾向,一言不合就家暴。

儘管塞萊斯特很愛他的丈夫,但是面對丈夫的家暴,她並沒有逆來順受。

在佩里扇她巴掌後,她會立馬扇回去,還會說:“我會離開你。”

在進行婚姻諮詢時,佩里說,他家暴,是因為他太愛妻子了,而又害怕會失去她。

塞萊斯特對於佩里來說,是他的欲望物件和焦慮之源。

在過去很多以男性為主角的電視劇裡,或者是類型片裡,對於這種矛盾,都是通過“妖魔化”女性角色來達到消除男性焦慮的目的。

但是在[大小謊言]裡並不是這樣。塞萊斯特並沒有被“妖魔化”,反而是覺醒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妮可·吉德曼在2008年的時候,成為Unite to 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組織的發言人,該組織致力於對抗對婦女的暴力行為。

說來也巧,妮可·吉德曼拿奧斯卡影后和柏林影后,憑藉的就是女性主義題材電影[時時刻刻],她在電影中飾演的是維吉尼亞·伍爾夫。要知道,除了意識流,伍爾夫可是被譽為20世紀女性主義的先鋒。

▲妮可·吉德曼在[時時刻刻]裡的造型

[大小謊言]裡的三個具有明顯階層代表性的女性角色,在生活中,都存在著一些困惑:關於孩子的,關於丈夫或者前夫的,關於過去的等等。

但是她們並沒有被打倒,並沒有逃避,而是試圖去解決這種困惑,而在解決困惑的過程中,她們一定會得到成長。

所以說,[大小謊言]有濃厚的女性主義色彩,是一個關於女性的成長故事。

說到這兒,美劇迷肯定會想到

另一部同題材美劇

[絕望主婦]

的確,兩部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大小謊言]裡塑造的女性角色

比[絕望主婦]要更加進步

[大小謊言]和[絕望主婦]裡的主要女性角色,都是一個女性小團體再加一個不屬於這個團體的女性。

這個團體外的女性,[大小謊言]裡是蘿拉·鄧恩飾演的瑞內塔,[絕望主婦]裡是eddie.

▲蘿拉·鄧恩飾演的瑞內塔

▲Eddie

看過[絕望主婦]的朋友,肯定還記得Eddie,她並不是一個正面角色,她到處搶男人,賣弄性感,對自己的兒子也不上心。

但是[大小謊言]裡的瑞內塔,卻是一個女強人,對自己的女兒也很關心。

[絕望主婦]裡最有爭議的角色就是蘇珊。有人很喜歡她,但同時也有人非常討厭她。

蘇珊單純,但是也愚蠢,可愛,但是也經常出岔子,她十幾歲的女兒在心智都比她要成熟。蘇珊就是一典型的“傻白甜”。

但是[大小謊言]就摒棄了這種“傻白甜”的女性角色,裡面的三個女主角在心智上都是成熟的,思想上也都是獨立的。

[大小謊言]裡的階級代表性比[絕望主婦]更廣。

[絕望主婦]裡的主婦大部分都是中產階級或中產以上。但是在[大小謊言]裡,除了中產以上,還有簡代表的工薪階層。

其實,在近十幾年來

女性主義在美劇裡,

已悄然崛起

從網飛Netflix的熱門美劇[紙牌屋]裡,就可以略窺一二。[紙牌屋]第一季到第四季的海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2013年[紙牌屋]第一季的正式海報上,只有凱文·史派西飾演的木下總統一人。第一季裡,羅賓·懷特飾演的克雷爾,也只是充當一個賢內助的角色。

第二季的正式海報,已經有克雷爾的一席之地了,但是這個時候,她的位置在弗蘭克的背後,還是一個“強大男人背後的女人”。

到了2016年,第四季的正式海報上,克雷爾和弗蘭克各占海報了的一半。

而且隨著紙牌屋劇情的發展,克雷爾也越來越強大,她從賢內助變成弗蘭克的主要對手。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她受歡迎的程度,比起弗蘭克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克雷爾在[紙牌屋]裡的變化,某種程度上,是女性主義在美劇裡的崛起。

不只是[紙牌屋],還有同時HBO的大熱劇[權力的遊戲]。

[權力的遊戲]前面幾季的鬥爭,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羅柏史塔克,喬弗裡......後面幾季,男性的主導地位被女性替代了:龍母,瑟羲皇后,後起之秀珊莎等等。

時間再往前推一點 ,CBS出品的[生活大爆炸]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最開始生活大爆炸是關於四個科學宅男的故事,只有佩妮一個主要女性角色。

到了後面幾季,又加入了兩個常駐女性角色。

女性主義在美劇裡的崛起,往遠了追溯,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瑪麗·泰勒·摩爾秀]。

儘管在當時[瑪麗泰勒摩爾秀]在當時受歡迎,但並沒有形成一種風潮。

以女性為主角的美劇,獲得成功並引起大範圍關注的,還是1998年的[欲望都市]。[絕望主婦]作為接棒[欲望都市]的劇集,也獲得了成功。

之後,關於女性的劇集也越來越多。

CBS的[傲骨賢妻],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最成功的女性主義美劇;網飛的[女子監獄],聚焦女性的監獄生活;HBO的[衰姐們],戲裡講述女性的都市生活,戲外, 導演、編劇、主角,都是莉娜·漢杜姆。

而今年春天新開播的美劇:FX有線電視臺的[宿敵]、HBO的[大小謊言]、CBS的[傲骨之戰],全都是以女性為主角的電視劇。其中,網飛和HBO還爭過[大小謊言]的版權。

這些年來,美國的各個電視臺和網飛等網路平臺,對於女性主義題材的劇集,都是越來越重視,迫於社會壓力也好,真心想為女性說話也好,這種現象總歸是有積極意義的。

女性主義在美劇裡的崛起,某種程度上,是近幾年來美國女性積極爭取自己權利反映,也是美國女權運動再次興起的結果。

就在今年一月,美國進行了一次反對總統的女性遊行(Woman's March),創下了記錄,是美國歷史上,進行平權運動(女權其實追求的是平權)以來最大的一次遊行抗議,遊行人數超過290萬。

大半個好萊塢都出來了:麥當娜、凱特·布蘭切特、克裡斯汀·斯圖爾特、斯嘉麗·詹森、娜塔莉·波特曼等等。

還有很多男性也紛紛出來遊行,支持女性,包括傑克·吉倫哈爾、詹姆斯·弗蘭科等等 ,還有在倫敦的伊恩·麥克萊恩——可愛的甘道夫爺爺。

2015年奧斯卡頒獎禮上,憑藉[少年時代]獲得最佳女配角的派特麗夏·阿奎特,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就呼籲男女同工同酬:“謝謝你們,我們所有的母親,我們國家的所有納稅人,所有努力工作的人們,為了能夠獲得公平的薪水,為了所有的女性,謝謝你們。”

別人電視劇行業的女性角色已經越來越進步,反觀我們的電視劇行業,大部分女性角色千篇一律,十分臉譜化,再加上演員的演技問題,這些角色呈現在螢屏上,沒有深度,沒有獨立的人格,更別提打動觀眾了。

前幾年還有[甄嬛傳]這樣的佳劇,但是這幾年,就連宮鬥劇的女主角都變成了“傻白甜”。這些臉譜化的女性角色,整部劇下來完全沒有任何成長,她們遇到的危機都來自於外界,不是物質危機,就是為小人所害,諷刺的是,這些“小人”,往往都是同樣臉譜化了的惡毒女配。這些危機的解決,很多時候都是通過男性角色完成的,而女性角色,只需要單純、善良就行了。

這些角色所展現的價值觀,女性可以不去爭取自己的正當權利,單純、善良更重要,甚至就是一切,往往會誤導年輕的觀眾。年輕的觀眾應該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這樣的。善良自然是好的,但是愚蠢的善良比惡還要可怕。

所有的女性角色都不應該被虛化、被物化、被臉譜化,真正生活在男權社會裡的女性,也不應該被虛化和物化,希望每個女性都能活出自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