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琵琶行”“離騷”變流行歌曲 創作者為方便背誦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禮智

提到《琵琶行》《離騷》等古詩詞,很多人都感覺很美但是太難背了。 日前,就有一批90後藝術生把《琵琶行》《離騷》改編成了流行歌曲,歌曲視頻一上傳網路,就被點爆了。 記者採訪了奇然、徒有琴等幾位作者,他們稱這是他們創作的高考背書系列歌曲,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背誦。

流行歌曲成背書神器

日前,網上大火的歌曲視頻《琵琶行》,長度只有5分半鐘,用年輕人最熟悉的流行歌曲的形式,把白居易600多字的詩歌全編了進去。 這首歌不僅旋律動聽、朗朗上口,副歌部分還用上了戲曲腔,令不少高中生感到新鮮有趣。

創作這首《琵琶行》的是“平行世界工作室”的一群90後藝術生。 工作室負責人奇然是一位元網路歌手,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 奇然說,之所以創作高考背書系列歌曲,是因為自己以前上學的時候就非常討厭背書,“因為我記不住!當時自己就瞎編了些旋律,邊唱邊背,感覺效果甚好,當時就萌發了把這些古詩寫成歌的想法。 現在有了工作室,終於能把它落實了”。

還原古法不符現代審美

雖然這個想法很好,但真正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徒有琴負責編曲,一般的歌曲都是先出曲後出詞,這樣方便修改,而如果是先出詞再出曲,這個難度就會大大提升,而且古人名篇又不可能改動,“正常歌詞三百四百字,但是《琵琶行》全文600多字,遠超一首正常歌曲的歌詞量”。

徒有琴當初也考慮過還原古時候的唱法,但後來發現這條路行不通,“其實唐詩宋詞本來就是歌詞,也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但是根據資料,我們發現如果照搬古人的唱法,現代人不喜歡聽,它不符合當今的審美,非常慢而且單調,總共就五個音”。

篇幅更長難度也更大

有趣的是,這首歌聽起來並不像印象中的《琵琶行》那麼淒婉,中段部分反而有些歡快。 對此,奇然解釋說:“我們在構思這首歌時,就是希望這首歌能盡可能的結構緊湊、旋律洗腦、歌曲時間較短。 因為音樂很容易使人放鬆,並且可以單曲迴圈,讓聽眾在潛移默化中把歌詞就聽熟了。 像很多高中的校園廣播站都會在課間休息放音樂,如果可以放幾首古文背書系列的歌曲,不僅享受到音樂的放鬆,又能再熟悉一遍古文豈不更好。

所以我們在構思歌曲的時候,反復推敲了很久,最終決定,歌曲時間必須壓縮,歌曲節奏必須加快,不然一首古文歌有二三十分鐘,作為背書的一種方式,就會顯得用時太多啦”。

《琵琶行》推出不久就受到網友的廣泛好評,於是他們又推出了《離騷》。 在很多人眼中,《離騷》比《琵琶行》更難,但對徒有琴來說就相對簡單了些。 徒有琴說,因為他們挑戰完一首歌後就找到了方法,不再是瞎子過河,但也不是說沒有難度,“側重點不同吧!《琵琶行》的文章理解起來不難,但是《離騷》光理解就很難,而且我有些字都認不全,對《離騷》描寫的內容和背景更難理解,所以查資料花了很多時間。

同時,相對《琵琶行》,《離騷》也沒有那麼規整”。 奇然說:“接下來打算嘗試的還有《出師表》《蜀道難》《逍遙遊》等,希望大家把我們這個系列聽完後,可以把高考古文填空的分全拿到手。 ”

[編輯: 焦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