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原來古人的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

中國歷史悠久, 書畫藝術也如浩瀚之洋, 留下了不少瑰寶。 這些作品不僅有著藝術價值, 同時也為歷史研究者瞭解古代的生活習慣、器用服飾等等提供了參考價值。 有專家說, 明朝是古代科技盛行的朝代, 其娛樂生活也是非常多姿多彩。 這從《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就可以窺見一二。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是一幅寫實性的行樂圖, 也是一幅明代民俗面的代表作。 此畫作雖是出自明代宮廷畫師之手, 然所畫內容卻明代宮廷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劇的情景, 完美再現了那時候百姓生活的細節。

關於《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 他治國平庸, 生活奢靡, 喜歡追求新奇刺激, 喜歡繪畫, 尤其喜歡讓畫師將他的生活都描繪出來, 但雜技、戲曲、賞燈場面雖然熱鬧, 可是在皇宮裡卻也司空見慣, 所以憲宗覺得不夠過癮。 於是他不滿地說:“元宵節年年如此, 未見什麼特別。 ”這時, 一位大臣上前回話:“皇上莫急, 前面定有驚喜。 ”果然前面不遠處傳來了一陣陣歡聲笑語, 憲宗快走幾步, 見台下有不少的貨郎高聲叫賣, 人潮湧動, 熱鬧非凡。 原來, 為了取悅皇帝, 大臣們特意將民間的街市情景搬到宮中, 見慣了宮廷盛景的憲宗皇帝見到民間街頭場景, 覺得新奇好玩,

大加封賞, 憲宗皇帝覺得這也具有“與民同樂”的象徵, 當下命令宮廷畫師用大量篇幅將這一場景記錄下來。

於是, 在他的親自監督下,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誕生了。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長624釐米, 寬37釐米, 描繪了朱見深正月十五在皇宮裡慶賞元宵節遊玩的各種情景。 畫面中, 從早至晚的各種節目, 場面均有憲宗在場, 其中演出、雜技、魔術、煙花爆竹及整山燈市等場面恢宏。 畫中, 還有在宮內設街市, 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的情景。 圖中身著便服的朱見深坐在殿前圍帳中, 侍臣們立於兩旁, 殿上懸有彩燈, 一派繁華。 此圖構圖嚴謹, 筆法細膩, 畫面上的宮廷院落巍峨壯觀, 各種人物的情態、動作細緻入微, 繁而不雜, 多而不亂。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一看圖中的一些有趣的小場景。

一言不合就放煙花

明憲宗坐在殿前的黃色帳篷下, 頭戴黑色便帽, 身著淺青色繡金龍袍, 正在看太監、童子們燃放煙花爆竹。 畫的右下角, 一名太監正從一隻大木箱裡往外取爆竹, 準備分發給大家。

童子和太監一同放煙花, 膽大的把煙花拿在手裡放, 膽小的把爆竹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去點燃。 還有的孩子手捂雙耳躲在大人背後觀看。 憲宗皇帝則面帶笑容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似乎非常滿意。

玩具零食少不了

憲宗換上了金龍黃袍,他站在殿前石台的右側,慈愛地看著童子們,圍在貨郎車周圍。 貨郎車上琳琅滿目,頂蓋上掛著各色彩燈。車上擺滿了孩子們喜愛的各種玩具和零食,惹得孩童們手舉銅錢不斷前來購買。

人手一盞燈,比比誰的美

貨郎車周圍,童子們拿著各種寓意吉祥的彩燈,其中象形燈象徵太平有象。

馬形燈寓意馬到成功,蟾蜍燈寓意蟾宮折桂,另外還有漂亮的螃蟹燈、兔子燈、仙鶴燈和官員燈。

看一場實力派的雜技表演

各種雜技演員各顯其能,做出各種驚險刺激的動作。他們有的鑽圈、有的倒立、有的表演魔術,令人目不暇接。一男子躺在桌上僅用一隻腳撐起一根細杆,杆的頂端站著一個光頭童子,他一手抓著杆子,一手搖旗呐喊,看得人膽戰心驚,而在底下撐杆兒的男子卻悠閒地吹起了笛子,一副藝高人膽大的模樣。為雜耍表演助興的是一支樂隊,他們敲鑼打鼓,呐喊助威,真是熱鬧非凡。

精彩戲文必須有

四個手拿刀槍劍戟的人騎在竹馬上,扮演《三英戰呂布》的戲文故事。

音樂聲中賞寶物,當皇帝好幸福

化裝隊伍後面是一個由外國使臣組成的獻寶隊伍,他們牽著瑞獸、扛著珊瑚,興高采烈向皇帝展示著進獻的各種寶物。另有敲鼓的、吹笛的組成一個樂隊,他們熱熱鬧鬧、浩浩蕩蕩走過殿前供憲宗皇帝檢閱欣賞。

在雜耍表演的右後方還有一座用松柏樹枝紮成的燈棚,據說它是仿照玉皇大帝巨鼇的形狀而建造的,因此稱“鼇山燈棚”,燈棚上掛著各式漂亮的彩燈,彩燈之間還有“八仙”往來穿梭,看上去非常喜慶。

憲宗換上了金龍黃袍,他站在殿前石台的右側,慈愛地看著童子們,圍在貨郎車周圍。 貨郎車上琳琅滿目,頂蓋上掛著各色彩燈。車上擺滿了孩子們喜愛的各種玩具和零食,惹得孩童們手舉銅錢不斷前來購買。

人手一盞燈,比比誰的美

貨郎車周圍,童子們拿著各種寓意吉祥的彩燈,其中象形燈象徵太平有象。

馬形燈寓意馬到成功,蟾蜍燈寓意蟾宮折桂,另外還有漂亮的螃蟹燈、兔子燈、仙鶴燈和官員燈。

看一場實力派的雜技表演

各種雜技演員各顯其能,做出各種驚險刺激的動作。他們有的鑽圈、有的倒立、有的表演魔術,令人目不暇接。一男子躺在桌上僅用一隻腳撐起一根細杆,杆的頂端站著一個光頭童子,他一手抓著杆子,一手搖旗呐喊,看得人膽戰心驚,而在底下撐杆兒的男子卻悠閒地吹起了笛子,一副藝高人膽大的模樣。為雜耍表演助興的是一支樂隊,他們敲鑼打鼓,呐喊助威,真是熱鬧非凡。

精彩戲文必須有

四個手拿刀槍劍戟的人騎在竹馬上,扮演《三英戰呂布》的戲文故事。

音樂聲中賞寶物,當皇帝好幸福

化裝隊伍後面是一個由外國使臣組成的獻寶隊伍,他們牽著瑞獸、扛著珊瑚,興高采烈向皇帝展示著進獻的各種寶物。另有敲鼓的、吹笛的組成一個樂隊,他們熱熱鬧鬧、浩浩蕩蕩走過殿前供憲宗皇帝檢閱欣賞。

在雜耍表演的右後方還有一座用松柏樹枝紮成的燈棚,據說它是仿照玉皇大帝巨鼇的形狀而建造的,因此稱“鼇山燈棚”,燈棚上掛著各式漂亮的彩燈,彩燈之間還有“八仙”往來穿梭,看上去非常喜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