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菲和林憶蓮都唱過的《多得他》,你選哪個她?

這周的《歌手》, 因為林憶蓮翻唱王菲的《多得他》, 已經提前預定了音樂類的熱門話題, 而且這個話題隨著節目的播出, 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發酵。

王菲哦, 林憶蓮哦, 兩個都是天后哦, 想想天后與天后的歌迷, 為了誰家天后唱功更好而掐起來, 就覺得激動和刺激哦!

當然, 熟悉王菲、熟悉林憶蓮, 或者熟悉香港流行音樂那一段往事的歌迷, 其實對《多得他》這首歌曲都不會陌生, 而且兩位天后早在15年前的創作人音樂會上, 其實就已經同台鬥過歌, 結果是……我肯定不會先公佈答案的。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首作品。 《多得他》雖然是王菲首唱的作品, 但這僅僅只針對粵語版本才有效, 因為這首歌曲在當時也保留了香港流行音樂的一大光榮傳統, 即它本身也是翻唱自一首歐美歌曲, 甚至也沿用了原版的編曲結構, 除了語言之外, 整個的旋律和氛圍, 是和原作幾乎一模一樣的。

《多得他》的原作是《Superwoman》, 演唱這首歌曲的Karyn White, 如今已經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歌手了, 因為除了2012年短暫複出發行的專輯《Carpe Diem》, 她真正的主流歌手生涯, 其實已經在1994年發行完第三張專輯後就終結了。

但Karyn White在當年可是“華納唱片”力捧的新人, 這從她專輯的配置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1988年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 就由Babyface和L.A. Reid這樣的行業大佬加持, 後者曾經擔任過Epic、Def Jam等諸多廠牌的主席一職, 前者更是八、九十年代美國R&B圈最著名的音樂人之一, 他當時在行業的地位, 比起現在的Kanye West、Justin Timbaland和Jay-Z等人, 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Superwoman》就出自Karyn White的首張同名專輯,

她也憑藉這首歌曲, 提名了1990年“格萊美”的“最佳R&B女藝人”。 算上這首歌曲, 包括《Romantic》、《The Way You Love Me》和《Secret Rendezvous》等作品, 也成了Karyn White的代表之作。 當然, 因為《Superwoman》和王菲《多得他》的親屬關係, 這首歌曲也成了她在華語樂壇保持熱搜的最經典作品。

在《Superwoman》裡的Karyn White, 運用的是標準的R&B腔調, 在群星璀璨的美國音樂圈, 平心而論, Karyn White的聲音確實算不上多有特點,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辨識度的原因, 讓她在沒了Babyface這樣的金牌製作人助陣之後, 很快就像斷了糧一樣的淡出樂壇。

不過, Karyn White在《Superwoman》裡還是留下了一些精彩的細節, 比如她在主歌部分的擠壓音, 同樣有著金屬的色彩。 至於後半部分一大段的轉音、怒音、顫音和連音等小技巧, 即使在美國樂壇不占絕對優勢, 但放在華語樂壇,

估計能放倒一大片, 讓她成為當之無愧的國際天后。 尤其是那種在高音部分依然強勢剽悍的爆發力, 以及在高音區域同樣遊刃有餘的餘地, 也確實是很多東方女歌手羡慕不來的。

接下來, 到重點了, 王菲的歌迷, 其實可以不用看這一個部分的。 因為, 沒有對比, 就沒有傷害。

《多得他》在很多王菲歌迷眼裡, 被認為是王菲最難唱的歌曲之一, 這一點在王菲這個大範疇的命題裡, 是成立的。 但歌曲的難度很高, 和王菲表現得完美, 同樣也不成正比關係。

王菲翻唱這首歌曲是在1990年, 也是《Superwoman》發行兩年後。 從時空的角度來講, 王菲當時這個選曲, 是超前的。 在別的歌手, 還紛紛不求改變, 依然沿襲港樂那幾個標準姿勢時, 王菲已經用這種對傳統港樂堪稱革命式的嘗試, 進行一些自我的挑戰。要知道在若干年後翻唱這首歌曲的鄭秀文,最終使用的演繹方式,依然還是港樂的老套路。

王菲的《多得他》,雖然是粵語原唱,但同時也是一首漢化習作。因為在這首歌曲裡,明顯可以聽到王菲學習多過個性。即使在現在看來,這依然不是王菲擅長的風格,這也是後來的王菲,或者說是它的公司,再不強求她在R&B路上繼續走下去的原因。比如《多得他》裡的主歌一上來,就可以明顯感覺Key定的偏低,使得王菲在一個完全不是自己熟悉的音域裡,硬生生擠出一個完成度。

整首歌曲最讓人覺得舒服的,還是其中的一個過渡段,以及王菲用自己的聲音和聲的那個部分,因為這個音域是她可控的,所以才可以聽到她那種冷豔中帶著點柔美的質感。至於後期的王菲,更多給人留下仙音的印象,也是在這種本色音域的基礎上,運用技巧、設計去衍生和擴大而已。

比較慘烈的還是高潮那部分的即興,這也是最體現R&B歌手基本功的部分。雖然王菲也是撐上去了,但還是會有一種聲線的扁平感,而不是那種具有力度的縱深感。轉音和顫音這些技巧雖然也到位了,但同樣給人一種拼貼、合成的印象,總之就是完成了,但完成度不高。而中間有一段哭腔部分,歌迷也可以注意到,哭腔雖然名為哭腔,但作為一種技術,它實際上是有美感的,但王菲的這一段哭腔,怎麼說呢……就像是真要哭出來的樣子。

當然,你可以用各種理由反駁我,而我只想說,我的比較都是建立在Karyn White版本的基礎上。只要是以這個為前提,你就必須承認當時的王菲,的確唱這首《多得他》唱得相當勉強。不要說這樣對比不公平,R&B不和美國的R&B歌手比,難道還是朝鮮的R&B歌手比?而後來的王菲之所以優秀,恰恰就是她將自己的特點變成了優點,繞開了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充分發揮出自己在共鳴音、鼻音,以及另類花腔上的特點,從而另闢蹊徑,終成一代天后。

回到王菲15年前和林憶蓮合唱的《多得他》。從鬥歌的技術角度來講,這次的王菲肯定沒有贏。好吧,為了照顧一些歌迷的玻璃心,我們不說輸贏,只來聊聊細節。

王菲和林憶蓮的聲線質感,其實是比較接近的,都屬於東方女性的嗓音特點,比較細也比較明亮。不過,兩位歌手在《多得他》這首歌曲裡所呈現的內容又是完全不同的。

王菲在歌聲表現上,由於音域比較窄,所以聽起來比較單薄,再加上當時的她,在技巧運用上還比較生澀,所以明顯有些硬撐,而且在某些部分撐不起來的感覺。

而林憶蓮的歌聲雖然也比較細,但勝在有力度,這在最後華彩即興的部分,最高難度都由林憶蓮來完成,王菲只是在旁邊欣賞就可以感受得到。而且在這段假聲、轉音和顫音等技巧集中體現的環節,林憶蓮同樣還能切換出力度的效果,讓這首歌曲也多了爆發的層次,這一點就是王菲的錄音室版本也是沒有的。

另一方面,從林憶蓮拜杜麗莎為師,而且在許願的“調教”下,逐步系統學習當時歐美主流曲風和技巧開始,林憶蓮在R&B上,確實也要比王菲佈局更早。也正是這個時間段打下的技術基礎,使得林憶蓮日後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打磨,並且由於不間斷,所以讓她即使在過年25年之後,不僅唱功沒下降,還因為技術控制的成熟,愈發顯得自如和自在。再加上情緒與技術融合的經驗,也使得現在的林憶蓮,始終會給人一種音樂的高級感。

其實從技巧的角度,還可以插一段回憶。在1994年TVB的加港愛心嘉年華節目中,林憶蓮曾經在現場用《依然》這首歌曲,表演過連升8個KEY的技巧。而這段表演,難的不是說最後升到了F5,而是從第一個KEY開始,林憶蓮的聲線自始至終是可控的,即使她同樣不算是一個像黃綺珊那樣的高音歌手,但在高音部分卻同樣堅實有力,聲音細卻不脆。要知道每一個歌手,其實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音域,而技巧則是儘量讓這個音域擴展,而且在自己並非最擅長的音域,同樣達到一個可控的程度。

其它的,我感覺我已經不能再說下去了。

進行一些自我的挑戰。要知道在若干年後翻唱這首歌曲的鄭秀文,最終使用的演繹方式,依然還是港樂的老套路。

王菲的《多得他》,雖然是粵語原唱,但同時也是一首漢化習作。因為在這首歌曲裡,明顯可以聽到王菲學習多過個性。即使在現在看來,這依然不是王菲擅長的風格,這也是後來的王菲,或者說是它的公司,再不強求她在R&B路上繼續走下去的原因。比如《多得他》裡的主歌一上來,就可以明顯感覺Key定的偏低,使得王菲在一個完全不是自己熟悉的音域裡,硬生生擠出一個完成度。

整首歌曲最讓人覺得舒服的,還是其中的一個過渡段,以及王菲用自己的聲音和聲的那個部分,因為這個音域是她可控的,所以才可以聽到她那種冷豔中帶著點柔美的質感。至於後期的王菲,更多給人留下仙音的印象,也是在這種本色音域的基礎上,運用技巧、設計去衍生和擴大而已。

比較慘烈的還是高潮那部分的即興,這也是最體現R&B歌手基本功的部分。雖然王菲也是撐上去了,但還是會有一種聲線的扁平感,而不是那種具有力度的縱深感。轉音和顫音這些技巧雖然也到位了,但同樣給人一種拼貼、合成的印象,總之就是完成了,但完成度不高。而中間有一段哭腔部分,歌迷也可以注意到,哭腔雖然名為哭腔,但作為一種技術,它實際上是有美感的,但王菲的這一段哭腔,怎麼說呢……就像是真要哭出來的樣子。

當然,你可以用各種理由反駁我,而我只想說,我的比較都是建立在Karyn White版本的基礎上。只要是以這個為前提,你就必須承認當時的王菲,的確唱這首《多得他》唱得相當勉強。不要說這樣對比不公平,R&B不和美國的R&B歌手比,難道還是朝鮮的R&B歌手比?而後來的王菲之所以優秀,恰恰就是她將自己的特點變成了優點,繞開了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充分發揮出自己在共鳴音、鼻音,以及另類花腔上的特點,從而另闢蹊徑,終成一代天后。

回到王菲15年前和林憶蓮合唱的《多得他》。從鬥歌的技術角度來講,這次的王菲肯定沒有贏。好吧,為了照顧一些歌迷的玻璃心,我們不說輸贏,只來聊聊細節。

王菲和林憶蓮的聲線質感,其實是比較接近的,都屬於東方女性的嗓音特點,比較細也比較明亮。不過,兩位歌手在《多得他》這首歌曲裡所呈現的內容又是完全不同的。

王菲在歌聲表現上,由於音域比較窄,所以聽起來比較單薄,再加上當時的她,在技巧運用上還比較生澀,所以明顯有些硬撐,而且在某些部分撐不起來的感覺。

而林憶蓮的歌聲雖然也比較細,但勝在有力度,這在最後華彩即興的部分,最高難度都由林憶蓮來完成,王菲只是在旁邊欣賞就可以感受得到。而且在這段假聲、轉音和顫音等技巧集中體現的環節,林憶蓮同樣還能切換出力度的效果,讓這首歌曲也多了爆發的層次,這一點就是王菲的錄音室版本也是沒有的。

另一方面,從林憶蓮拜杜麗莎為師,而且在許願的“調教”下,逐步系統學習當時歐美主流曲風和技巧開始,林憶蓮在R&B上,確實也要比王菲佈局更早。也正是這個時間段打下的技術基礎,使得林憶蓮日後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打磨,並且由於不間斷,所以讓她即使在過年25年之後,不僅唱功沒下降,還因為技術控制的成熟,愈發顯得自如和自在。再加上情緒與技術融合的經驗,也使得現在的林憶蓮,始終會給人一種音樂的高級感。

其實從技巧的角度,還可以插一段回憶。在1994年TVB的加港愛心嘉年華節目中,林憶蓮曾經在現場用《依然》這首歌曲,表演過連升8個KEY的技巧。而這段表演,難的不是說最後升到了F5,而是從第一個KEY開始,林憶蓮的聲線自始至終是可控的,即使她同樣不算是一個像黃綺珊那樣的高音歌手,但在高音部分卻同樣堅實有力,聲音細卻不脆。要知道每一個歌手,其實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音域,而技巧則是儘量讓這個音域擴展,而且在自己並非最擅長的音域,同樣達到一個可控的程度。

其它的,我感覺我已經不能再說下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