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一個日本劇團的芭蕾《白毛女》何以感動中國觀眾

5月23日,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版《白毛女》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本文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5月23日晚,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白毛女》。

演出結束後掌聲雷動, 觀眾久久不願離場。

演了60多年、最早創排的芭蕾版《白毛女》, 68歲高齡仍堅持跳滿全場的“喜兒”森下洋子, 第15次訪華、曾受到周恩來接見的日本劇團……這些因素讓這場《白毛女》與眾不同。

森下洋子把喜兒這一角色演到了爐火純青。

日本版《白毛女》獲中國觀眾好評

“沒想到一個日本劇團能把白毛女演得這麼細緻。 ”演出謝幕後, 觀眾許先生對澎湃新聞記者感慨。

上海是中國版芭蕾舞《白毛女》誕生的地方, 在這裡演出《白毛女》可以說是一次回歸, 也更容易被比較。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版的《白毛女》劇照。

“我是抗戰期間出生的一代, 是伴隨《白毛女》的故事長大的, 田華的第一代白毛女, 上海排的芭蕾版《白毛女》, 我都知道。 ” 許先生說, 瞭解《白毛女》的演出脈絡之後, 再看松山芭蕾舞團版《白毛女》尤為感慨, “他們畢竟是日本人, 演得中國鄉村的味道很濃, 情感把握也很到位, 看了很感動。 ”

昨晚上海大劇院觀眾席上, 有年幼的孩子也有白髮蒼蒼的老人, 有精心打扮優雅進場的劇場常客, 也有不少來看演出的普通人。

被改編為芭蕾的故事中, 《白毛女》大概是中國人最為熟知的一個。 不論男女老少, 或多或少都聽過“北風吹, 雪花飄”的唱段, 知道楊白勞被地主黃世仁逼死, 喜兒逃入深山的情節。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版的《白毛女》劇照。

松山芭蕾舞團版《白毛女》成功還原了這個中國故事。 音樂完全採用上芭的版本, 服裝道具妝容也十分“中國”, 演大春的日方演員高大挺拔, 長了一張棱角分明的國字臉, 穿上軍裝就像從1950年代的宣傳海報上走下來的一般。

現任松山芭蕾舞團團長、首席芭蕾舞演員森下洋子是松山芭蕾舞團第二代喜兒,

她是因為喜歡《白毛女》才進入松山芭蕾舞團。 40多年的舞臺經驗, 讓森下洋子把喜兒這一角色演到爐火純青。 從小女兒態的純真到被逼入深山一心報仇的苦難, 都把握得絲絲入扣。

演出這樣一個中國故事, “同理心”尤為重要。 森下洋子和丈夫清水哲太郎一直致力於讓年輕的團員瞭解當年的日本侵略史, 從而理解中國革命, 理解《白毛女》。

今年68歲的“喜兒”森下洋子堅持跳滿全場。

松山芭蕾舞團與中國淵源已久

在前兩天北京場的演出中,森下洋子穿的是自己1971年首次來到中國出演《白毛女》時,周恩來總理送她的演出服。演出結束後,在到訪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時,她捐出了這套衣服。

松山芭蕾舞團和中國的淵源則更為久遠。

1952年,舞團創始人清水正夫機緣巧合看到了中國電影《白毛女》,他十分同情喜兒的命運,認為《白毛女》的故事特別適合改編成芭蕾。

清水正夫拉著妻子松山樹子看了多遍這部電影,但手頭沒有關於《白毛女》的資料,改編始終難以著手。他們只好求助於中國戲劇家協會,請求提供有關《白毛女》的資料。

1953年底,清水正夫收到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先生的信,信中附有歌劇版《白毛女》的劇本、樂譜以及舞臺劇照,這才逐步開始了芭蕾《白毛女》的創作歷程。

經過2年多的努力,1955年2月12日,芭蕾舞劇《白毛女》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首演,松山樹子作為第一代白毛女登臺,觀眾人山人海。

1955年5月,松山樹子在赫爾辛基世界和平大會上遇上了郭沫若,郭沫若邀請松山樹子所在的日本代表團訪問中國。1958年3月,松山芭蕾舞團作為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成立以後第一個訪華使節赴京。

此後,松山芭蕾舞團幾度赴中國演出。多年“芭蕾外交”,松山芭蕾舞團與中國積攢下深厚情誼。

第一代“喜兒”松山樹子1955年在天安門城樓觀看閱兵時,自始至終激動得淚流滿面。她後來回憶,“大家都在慶祝國慶日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淚流滿面……我想,這一定是由於我演了《白毛女》的緣故。”

森下洋子演出劇照。

“從很多個喜兒的苦難中,誕生了人類的歷史”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松山芭蕾舞團的這第15次訪華也有了特別的意義。為了這次紀念演出,日方特意對原有版本進行了改編。

演出前的劇透說,新版編舞不僅有一個“喜兒”,而是有很多個“喜兒”。在昨晚的正式演出中,在森下洋子的領舞之外,“喜兒們”的群舞也佔據了很大篇幅。

“從很多個喜兒的苦難中,誕生了人類的歷史。又從很多個喜兒的夢想中,誕生了人類的後代。” 新的編舞和森下洋子對“喜兒”的理解有關,在她看來,《白毛女》的故事中,最動人的部分是其中蘊含的一個民族在苦難中的反抗和掙扎,而這一點不僅僅在中國適用。

2011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在北京天橋劇院演出了《白毛女》。東方IC 資料

“我會繼續跳下去,不會停止。” 68歲的森下洋子表示,自己如今仍然每天練舞五六個小時,以後仍會在芭蕾的舞臺上,把喜兒的角色跳下去。

但她也表示,在她之後,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依然會延續下去,“現在團裡已經有三四個年輕演員可以跳喜兒,她們在日本也有過演出。”

本次巡演,松山芭蕾舞團版《白毛女》在北京和上海兩地演出。在北京,1950年電影版《白毛女》中白毛女的扮演者田華觀看了演出,而在上海,謝幕時,中國第一代芭蕾白毛女的扮演者石鐘琴和第一代大春的扮演者淩桂明上臺向森下洋子獻花。

“這兩個地方有不同的意義。”清水哲太郎說,“北京場在人民大會堂,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旁邊演出,我們仿佛聽到了歷史上無數像喜兒這樣的百姓為求得解放而發出的呐喊。而上海是中國版芭蕾《白毛女》誕生的地方,在這裡演出會更多地被比較,也更有壓力。但兩個地方的觀眾都非常熱情。”

今年68歲的“喜兒”森下洋子堅持跳滿全場。

松山芭蕾舞團與中國淵源已久

在前兩天北京場的演出中,森下洋子穿的是自己1971年首次來到中國出演《白毛女》時,周恩來總理送她的演出服。演出結束後,在到訪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時,她捐出了這套衣服。

松山芭蕾舞團和中國的淵源則更為久遠。

1952年,舞團創始人清水正夫機緣巧合看到了中國電影《白毛女》,他十分同情喜兒的命運,認為《白毛女》的故事特別適合改編成芭蕾。

清水正夫拉著妻子松山樹子看了多遍這部電影,但手頭沒有關於《白毛女》的資料,改編始終難以著手。他們只好求助於中國戲劇家協會,請求提供有關《白毛女》的資料。

1953年底,清水正夫收到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先生的信,信中附有歌劇版《白毛女》的劇本、樂譜以及舞臺劇照,這才逐步開始了芭蕾《白毛女》的創作歷程。

經過2年多的努力,1955年2月12日,芭蕾舞劇《白毛女》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首演,松山樹子作為第一代白毛女登臺,觀眾人山人海。

1955年5月,松山樹子在赫爾辛基世界和平大會上遇上了郭沫若,郭沫若邀請松山樹子所在的日本代表團訪問中國。1958年3月,松山芭蕾舞團作為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成立以後第一個訪華使節赴京。

此後,松山芭蕾舞團幾度赴中國演出。多年“芭蕾外交”,松山芭蕾舞團與中國積攢下深厚情誼。

第一代“喜兒”松山樹子1955年在天安門城樓觀看閱兵時,自始至終激動得淚流滿面。她後來回憶,“大家都在慶祝國慶日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淚流滿面……我想,這一定是由於我演了《白毛女》的緣故。”

森下洋子演出劇照。

“從很多個喜兒的苦難中,誕生了人類的歷史”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松山芭蕾舞團的這第15次訪華也有了特別的意義。為了這次紀念演出,日方特意對原有版本進行了改編。

演出前的劇透說,新版編舞不僅有一個“喜兒”,而是有很多個“喜兒”。在昨晚的正式演出中,在森下洋子的領舞之外,“喜兒們”的群舞也佔據了很大篇幅。

“從很多個喜兒的苦難中,誕生了人類的歷史。又從很多個喜兒的夢想中,誕生了人類的後代。” 新的編舞和森下洋子對“喜兒”的理解有關,在她看來,《白毛女》的故事中,最動人的部分是其中蘊含的一個民族在苦難中的反抗和掙扎,而這一點不僅僅在中國適用。

2011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在北京天橋劇院演出了《白毛女》。東方IC 資料

“我會繼續跳下去,不會停止。” 68歲的森下洋子表示,自己如今仍然每天練舞五六個小時,以後仍會在芭蕾的舞臺上,把喜兒的角色跳下去。

但她也表示,在她之後,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依然會延續下去,“現在團裡已經有三四個年輕演員可以跳喜兒,她們在日本也有過演出。”

本次巡演,松山芭蕾舞團版《白毛女》在北京和上海兩地演出。在北京,1950年電影版《白毛女》中白毛女的扮演者田華觀看了演出,而在上海,謝幕時,中國第一代芭蕾白毛女的扮演者石鐘琴和第一代大春的扮演者淩桂明上臺向森下洋子獻花。

“這兩個地方有不同的意義。”清水哲太郎說,“北京場在人民大會堂,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旁邊演出,我們仿佛聽到了歷史上無數像喜兒這樣的百姓為求得解放而發出的呐喊。而上海是中國版芭蕾《白毛女》誕生的地方,在這裡演出會更多地被比較,也更有壓力。但兩個地方的觀眾都非常熱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