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浮虧近39億 劉益謙為何又叒叕增持長江證券?

3.08億元買下王羲之的《平安帖》、1.69億元買下吳彬《十八應真圖卷》, 822.9萬美元拍下蘇軾的《功甫帖》, 2.8億港元購得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54歲的“資本獵豹”劉益謙或許不是最有錢的, 但絕對是最高調、最捨得花錢的。

2015年4月, 劉益謙通過旗下新理益集團, 斥資100億元成為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彼時平均每股14.33元。 根據長江證券最新的股價8.71元/股來簡單估算, 劉益謙的這筆生意已經虧損了近39億元。

但劉益謙卻又叒叕一次選擇了增持長江證券。

已虧39億為何仍增持

長江證券(000783)5月23日晚公告, 公司第一大股東新理益集團於5月23日增持541.71萬股,

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10%。 增持後新理益集團共持有公司股份703305222股, 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2.72%。

而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和最大股東, 正是劉益謙。

公開資料顯示, 2015年4月, 劉益謙通過旗下新理益集團, 受讓青島海爾持有的14.72%的長江證券股權, 共涉及無限售流通股6.98億股, 成為第一大股東。

此後, 劉益謙頻頻增持。

2016年股災, 包括長江證券在內的上市券商股價一路下行, 劉益謙則高調揚言為國護盤, 增持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 2016年1月長江證券公告, 由劉益謙為實際控制人的國華人壽于2015年8月24日到2016年1月27日期間增持長江證券上市交易股份2.37億股, 占總股本的4.99%。

而最新的公告顯示, 新理益在未來12個月內, 擬增持長江證券股份不少於3000萬股。

按5月24日長江證券收盤價格8.71元/股計算, 新理益增持的金額將達到2.613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在這個時點增持, 一方面是可以通過比較合理的價格增持來攤低此前持股成本, 另一方面, “顯示出劉益謙對長江證券的投資是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 並且對控股權抱有野心。 ”

控股權撲朔迷離

長期以來, 長江證券股權非常分散, 並不存在無實際控制人和控股股東, 董事長都由當地政府委派, 控制權實際上由湖北國資委掌握。

劉益謙雖然已經獲得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但是, 未來公司治理和話語權由誰主導?誰將成為長江證券新的實際控制人?答案一直撲朔迷離。

去年3月, 長江證券對《公司章程》部分細節進行了修改,

新章程對於董事、監事候選人提案要求去掉了須“180日連續持股股東”的要求並在董事長下面增設一名副董事長席位。

當時長江證券的董事長之位空缺, 暫由長江證券副董事長、海爾集團副總裁崔少華代為履行。 業內人士認為, 這或許是為劉益謙入主董事會鋪路。

但在董事長人選空缺半年後, 2016年7月1日, 長江證券公告了正式的董事長人選。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原廳長尤習貴被推舉為公司董事長, 推翻了劉益謙入主長江證券董事會的傳言。

業內人士表示, 這樣的人事安排並不突然, 尤習貴在被推舉為公司董事長之前已擔任黨委書記一職五個月, “先進入長江證券黨委, 任黨委書記, 再進入董事會任董事長職位, 這是長江證券一貫的任職‘套路’。

業內一度傳言, 劉益謙放棄謀求長江證券控股權, 但他本人卻公開表達了對長江證券的重視, 希望“用最大努力將自己積累20多年的資本市場經驗和對資本市場的判斷, 給長江證券一個良好的機制, 並打造成一個現代金融平臺。 ”

加倉控股 OR 阻擊成功?

事實上, 劉益謙在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已久, 有著“資本獵豹”、“法人股大王”、“增發大王”、“藝術品收藏家”等一系列名號, 長江證券只是他看好的眾多標的之一。

劉益謙旗下的新理益集團和國華人壽近年來在A股市場動作不斷, 頻頻舉牌上市公司。 根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 2015年7月以來已經舉牌包括長江證券、新世界、果農科技、東湖高新等在內的7家公司,

部分公司甚至遭其2次甚至3次舉牌。

綜合算下來, 劉益謙舉牌上述幾家上市公司累計耗資已超過3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 這些舉牌標的均具有央企背景或者地方國資背景, 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劉益謙對國企改革的看好。

公開資料顯示, 東湖高新隸屬于國資門下, 控股股東為湖北聯合發展投資集團, 實際控制人為湖北國資委。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從現狀看, 雖然劉益謙是公司大股東, 但湖北國資卻處於更為強勢的地位, “劉益謙希望得到長江證券的控制權, 湖北國資也不希望看到旗下唯一上市的券商控制權旁落。 ”因此, 劉益謙舉牌東湖高新等國資委控制企業被解讀為另有“深意”。

據記者瞭解, 長江證券前第一大股東海爾投資, 作為實業資本實際上並不掌握董事會,在出售長江證券的股權時,湖北方面明確要求海爾投資必須將長江證券的股權轉讓給當地企業。

雖然劉益謙的新理益集團並不是湖北當地企業,但旗下的國華人壽借殼上市選擇的剛好是湖北上市公司天茂集團。天茂集團已深耕湖北十餘年,由其接棒海爾是湖北國資比較能夠接受的結果。

直到目前,外界對長江證券的股權之爭仍多有猜測,是劉益謙欲加倉拿下控股權還是湖北國資阻擊成功?未來還存在一定變數。

見習記者 徐蔚

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作為實業資本實際上並不掌握董事會,在出售長江證券的股權時,湖北方面明確要求海爾投資必須將長江證券的股權轉讓給當地企業。

雖然劉益謙的新理益集團並不是湖北當地企業,但旗下的國華人壽借殼上市選擇的剛好是湖北上市公司天茂集團。天茂集團已深耕湖北十餘年,由其接棒海爾是湖北國資比較能夠接受的結果。

直到目前,外界對長江證券的股權之爭仍多有猜測,是劉益謙欲加倉拿下控股權還是湖北國資阻擊成功?未來還存在一定變數。

見習記者 徐蔚

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