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好像看了一部假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印度電影一直給人的感覺是歌曲加舞蹈的融洽, 載歌載舞似乎是印度電影的最愛。

直到我看到那部不知道應該叫文藝片還是體育片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完全顛覆了我對印度電影的印象和理解, 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一部假的印度電影。

首先, 這不是一部爸爸如何摔跤的電影, 而是一部爸爸如何教女兒摔跤的電影。

電影中爸爸對女兒殘酷的訓練和要求, 幾乎顛覆了人們對傳統人性的質疑。 影片中作為印度國家摔跤冠軍的爸爸, 一直想生個兒子延續自己的夢想。 但是造化弄人, 一口氣生了四個女兒的他只能默默地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但他從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塔狠狠揍了鄰居男孩這一偶然事件中, 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才, 他驚喜若狂, 並開始了教兩個女兒摔跤的歷程, 從而讓女兒的摔跤天才成為摔跤世界冠軍。 這讓人再一次感歎,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有的人據此認為,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 能不能成為真正的天才關鍵還是看有沒有發現天才的眼睛和把天才培養成為天才的機制和條件。 但這絕對不是這部電影的初衷。 這部電影中爸爸對女兒近乎冷酷無情的虐待式訓練, 讓人懷疑爸爸的自私和無情, 在特別簡陋的場地進行訓練, 讓兩個女兒風雨無阻地瘋狂鍛煉, 讓侄子作為陪練以訓練她們的力量,
對於女兒的報怨甚至狠心剪掉兩個女兒的滿頭青絲。 看到兩個女兒滿面的淚水, 似乎是無力抗爭的控訴和憤怒, 觀眾的共鳴和心靈的撞擊形成了與兩個女主一樣對爸爸的反感甚至厭惡。 我們看到過印度電影在遇到困難時的樂觀, 看到過印度電影中男女主角遇到愛情阻力時的堅強, 但只有在國產電影中才可以看到殘酷的、虐待式的訓練, 所以你會懷疑你看到的《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假的印度電影。

其次, 爸爸心中的夢想竟然是為國爭光的夢想。

每個爸爸對兒女都有一幅成才的夢。 我們一直看到, 殘酷的訓練女兒是為了實現爸爸的未實現的夢想, 是那個自己因為生活所迫而放棄的世界冠軍夢。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 他才那麼冷酷無情。 這時候, 國人們想到的是中國人有一句話流傳很廣的話:孩子們承載的是父母的夢想, 他們沒有考上清華北大, 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清華北大, 他們沒有出國留學所以要讓自己的孩子出國留學。 觀眾與女主角一起質疑爸爸訓練女兒摔跤的動機和殘酷。

但是隨著劇情的展開, 我們發現並認識到爸爸的夢想並不是簡單地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 並不是為了拿到一枚金牌給自己爭光, 而是為印度拿到一枚金牌, 為國爭光。 為了這個目標, 三父女重新走到了一起, 為了拿到世界大賽金牌, 仨父女付出了更多的艱辛。 而觀眾欣慰的是, 當為國拿到金牌的那一刻,

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為國爭光一直是國產影視作品的主旋律。 與島國的《排球女將》中小鹿純子為了見自己的母親而拼命打球參加奧運會不同, 與國內文學作品中拼命出成績以解決農村戶口進城、解決父母住房問題、自己就業問題不同, 印度電影卻宣傳了我們一直想宣傳的主旋律—為國爭光, 你是不是瞬間懷疑你看到的是一部假印度電影。

其三, 任何成功都是向世俗的挑戰。

我們的一些作品, 一邊宣傳所有的人都能夠成功, 只要你努力;另一方面卻真實地告訴我們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而這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卻告訴了我們, 任何成功都是向世俗的挑戰。

爸爸讓兩個女兒練摔跤是向世俗挑戰。

在那個小鎮迎接鄰居嘲笑的目光, 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 甚至面對媽媽的反對和女兒的抵抗, 只有一顆堅強的心才能堅持。

爸爸讓女兒參加摔跤比賽是向印度歧視女子的世俗進行挑戰。 在當地只有男摔跤手進行比賽的體育體制下, 要想讓女兒參加比賽只能與男孩子對抗, 這當然受到官方的拒絕, 但在爸爸的堅持下, 女兒終於得到了不斷比賽的機會, 並最終成為邦一級的冠軍。

女兒最終成為冠軍是向現有體育體制的挑戰。 在大女兒吉塔獲得全國冠軍後, 面對集訓體制和教練體制對女兒的避長揚短以及在國際大賽成績的不理想, 爸爸堅持自己另外輔導女兒, 並與學院據理力爭甚至苦苦哀求, 最後在堅持自我的前提下, 實現了理想。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驕傲,不過是有的人沒有機會說出來,有的人沒有機會聽到父母親口說。當影片結束時,爸爸終於對獲得國際比賽冠軍的大女兒吉塔說出“你一直是爸爸的驕傲”時,觀眾的情感也達到了最高。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雖然讓我們覺得好像看到了一部假的印度電影,但是卻讓我們引起了更深的共鳴。

作者:麒鑒,資深自由撰稿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人民出版社讀書會簽約名家,博士

實現了理想。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驕傲,不過是有的人沒有機會說出來,有的人沒有機會聽到父母親口說。當影片結束時,爸爸終於對獲得國際比賽冠軍的大女兒吉塔說出“你一直是爸爸的驕傲”時,觀眾的情感也達到了最高。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雖然讓我們覺得好像看到了一部假的印度電影,但是卻讓我們引起了更深的共鳴。

作者:麒鑒,資深自由撰稿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人民出版社讀書會簽約名家,博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