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本是一介書生,後成“五祖之一”,作品影響世人

白玉蟾南宋時人, 原名葛長庚, 這位神隱道人生活在動盪不安的年代, 自幼十分聰慧, 諳九經, 能詩賦, 且非常擅長書畫。 在他十二歲的時候, 中舉童子科, 如此條件, 卻並沒有在亂世中走奪取功名之路, 而是篤志玄學。 在修道期間, 他告別家鄉, 踏上遊歷修道之旅。 雲遊路上訪遍名師, 苦志修煉, 在惠州得遇見泥丸真人, 被授以金丹火候之法, 後在廣東省海豐縣蓮花山得道, 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 世人又稱其“紫清先生”。

白玉蟾一生未滿不惑而逝, 一身仙骨卻“無心”, 一世仙名留百世。 實際上, 白玉蟾是家南宗的實際創立者, 創始金丹派南宗, 他是南宗的第五代傳人, 即“南五祖”之五。 其實除了修道之人以外, 這位才子還有許多其他的身份, 是詩人, 也是擁有自己獨自特色的書法家。 他的生命雖然短暫, 但是卻在短暫中熠熠生輝, 一生的著述頗豐, 他的作品不僅在道家,

在世間也有很多名氣。

廬山、天臺、武夷等地都留有他的足跡, 和所有的隱逸道士一樣, 白玉蟾雲遊四海的路途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 詩酒瀟灑和食不果腹總是在交替中演繹。 白玉蟾有一句名言, 就是“學仙學到嬰兒處, 月在寒潭靜處明”, 他經常用“無心”二字來要求自己。

修道者, 想要在入世和出世中得到平衡, 必須要經歷風風雨雨, 衣不蔽體也好, 步履蹣跚也好, 只要“無心”便可不留存于記憶, 一心修道, 參悟得道。

其實在白玉蟾漂泊不定的雲遊生活中, 除去滿腹的修道思想, 陪伴他最多的其實是筆墨。 其弟子留元長用“隨身無片紙, 落筆滿四方。 ”來描述其漫漫雲遊之路。 修道之人往往行蹤縹緲, 居無定所, 不可近身, 但是人們會在素壁上發現他留有的墨寶, 都是他在參悟瞬間的滿腹思考。 由於有著修道者的特殊身份, 他的文字也有著修道之人獨特的氣質, 又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他自己的獨特氣質。 所有的字篇中都是一氣呵成, 行筆流暢, 感情融入的淋漓盡致, 又帶有寫隱逸豪俠之氣。

縱觀紫清先生的一生, 並非“無心”, 而是心懷雪月的。 先生就好似一束白羽, 在遠方的蒼煙之間飄落, 你只能看見, 只可遠羨, 卻依然不可近身, 修道者的最高追求也不過於此。 在他的傳世作品中, 其中有一幅非常具有代表性, 就是這幅《天朗氣清四言詩帖》。

這幅作品是一幅純草書作品, 全篇用筆純任自然, 先生將其豁達率真的性情全部傾瀉於紙上。 我們細看每一個字, 獨立但又融入整體, 就好像是修道之人雖然追求出世, 卻也終究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子, 存在於整體。 我們看這幅代表作品, 看見的不僅僅是其嫺熟的筆法, 更能感覺到先生的靈氣滿紙, 翩翩然而欲仙。 不論是身處何處, 做著何事, 人們的情緒總是互通的, 如今, 我們的社會越來越現代化, 不是每一個人都嚮往問道求仙,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先生的傲骨心氣中得到力量, 從他的淡泊瀟灑中, 學會踏踏實實的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