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位從廣東流水線上走出的藍山詩人

說起彭海波, 大家未必熟悉, 但說起詩人慕容, 可能你會恍然大悟地說:原來是他。 筆名慕容的他, 就是曾在廣東的工廠做過流水線工人, 擺過地攤, 當過餐廳服務員, 開過書店和咖啡館的湖南藍山籍青年詩人彭海波。

彭海波近照

從小酷愛讀書, 得到《散文詩》的薰陶

1982年10月, 彭海波出生于湖南藍山縣新圩鎮彭家村, 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從小就喜歡看書的他, 卻因家境貧寒, 所以, 能看到除課本以外的一些課外書, 也成了他小時候的一種奢望。

有一次, 他在鎮上的書店裡看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 但苦於兜裡沒錢, 也深知父母賺錢不容易, 而只能每次趕集了跑到鎮上的書店裡去翻一翻。 可這樣對於一個求知若渴的文學青年來說, 一點都不過癮。 有一天在鄰居家玩, 忽然看到地上了跌了幾塊錢, 他本想撿起來交給鄰居。 但當他看到錢, 腦海裡馬上閃現書的畫面,

他麻著膽子, 把錢撿起來放進兜裡, 不辭而別地來到鎮上把那本想了很久的書買了回去。

晚上, 正當彭海波在如癡如醉的看書時, 爸爸媽媽見他捧著一本新書在看, 問他書哪裡來的, 從來沒有撒過謊的彭海波支吾中說漏了嘴。 再得知書是撿到鄰居的錢買來時, 彭海波的父母狠狠地把他教訓了一次。 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他說“從那以後, 我常常利用課外時間去撿一些廢品賣錢, 等積累到一定的額度就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書了, 而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再也不敢伸手去拿了。 ”

他酷愛讀書這一愛好被他當老師的堂哥發現後, 堂哥非常支持, 而且他的堂哥也是一個文學青年。 期間, 彭海波從堂哥那裡接觸到了人生的第一本詩歌類書籍,

是一本外型小巧的雜誌, 名字叫做《散文詩》。 自從看了第一眼開始, 彭海波就深深的被那些優美的文字所吸引, 每一期都會從堂哥那裡借來閱讀。

從最初到堂哥那裡借著看, 到後來自己省吃儉用每期都買來看, 直到現在, 差不多二十多年了, 彭海波與詩歌的緣分也越來越深, 書裡的一些詩人, 現在有很多成了彭海波的好友和老師, 特別是散文詩的副主編卜寸丹, 還有著名的詩人夢天嵐, 詩人何漂以及華南農業大學的詩人王瑛教授等前輩老師, 都給了彭海波很多的鼓勵與指點, 讓他對詩歌的夢想愈加忠誠, 直到今天仍然堅持著。

彭海波寫作的《行走的憂傷》

打工路上雖然辛苦, 但詩心不忘辦起了企業內刊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由於, 小時家裡條件差, 彭海波一門心思想著早出校門到廣東打工, 為家裡分擔一些。 於是, 中學畢業後, 成績較好的他考入一所職業技術院校, 想學個一技之長, 早點出來找個工作。

學校畢業後, 他經人介紹到珠海一家酒店做餐廳服務員,

一天上班11個小時, 每個月450元錢。 做了幾個月, 經一個老鄉介紹到了中山一家塑膠工廠做過流水線工人, 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 有時也能拿到千把塊錢。

再後來, 彭海波輾轉到了東莞, 進了一家台資企業, 從最基層做起。 臺灣的主管比較惜才, 在聽說彭海波學過電腦後, 就把他從車間調到了電腦部門, 後來又送他去培訓, 讓彭海波取得了微軟的系統工程師證書, 讓他一下從一個普通工人變成了公司的電腦工程師。

此後, 勤奮好學的彭海波, 自己脫產去學習外語, 並取得了大專文憑, 進入一家外資企業上班。 由於表現出色, 彭海波被公司派遣去學習了人力資源管理, 並在工作期間讀完了MBA的課程, 逐步走向管理崗位。期間,公司老闆看中了彭海波的文學才能,便支援下他在公司裡創辦了一份企業內刊,讓所有有才華的員工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天地。

創業之中幾經沉浮,在詩歌中找到了心靈歸宿

2010年,隨著第一個小孩的出生,彭海波感覺到生活壓力漸大。於是,他利用業餘時間跟朋友一起擺地攤賣生活用品。後來,又跟同學一起做木材生意,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2年,他辭職投資了70萬開了一家西餐廳,原本生意還不錯。但從2013年開始東莞餐飲行業普遍不景氣,於是到2015年把餐廳關了。在開餐廳期間,愛讀書的彭海波,還跟朋友合夥開了一家書店,他說:“無論何時,書都是他離不開的朋友!”

2015年3月,關掉了餐廳後,彭海波跟家人跑到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做起了皮具。奈何時不我待,皮具行業進入了最蕭條的時期,經過再三考慮,於2016年底,把員工清退,把工廠收了,心力憔悴的他,開始靜下心來思考。

也正是這個時候,廣州的一些文學朋友邀請彭海波加入一些詩歌團體,重新回歸詩歌創作。此刻,身在迷茫中的彭海波,仿佛找到了人生的真諦。於是,他重新把之前寫過的東西找出來,慢慢整理,修改。在親友的鼓勵下,於2016年7月份出版了他人生的第一本詩集——《行走的憂傷》。

2016年8月,由朋友的介紹,彭海波幸運的入選深圳文聯舉辦的首屆編劇培訓班,並於2017年上半年學完了所有課程,現在的他,在深圳從事影視劇本創作。

新書簽售會

歲月的打磨,他用人生的感悟寫出了詩的靈魂

“慕容先生用文字的精華寫出了人生、蒼生、人性與良知融合,寫出了文字與詩的靈魂,使人遐想和回味!”這是讀者對彭海波詩集《行走的憂傷》的評介。如今,經過歲月打磨的他,其詩歌由起初的稚嫩,到現在的成熟、老辣,廣受讀者和詩壇的好評。

華文作家、詩人,紐西蘭知名媒體人毛芃說,“慕容的詩因深刻而悲傷,精練地陳述冷血的事實,這是詩魂的偉大,悲憫中自有一股力量,這是大詩人的架勢!”

“讀世界易,讀人難。對人誠懇,作詩莊嚴,靈魂詩人慕容的詩歌創作,其熟練的詩藝不是最動人的部分,那些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最為動容。字字真切,句句用心,細細審之,便有一股小小電流擊中心靈。”在讀了慕容新近創作寫柳永、屈原、周敦頤、李煜、柳宗元、李白等人,題為《夜深讀人時》的組詩後,華南農業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瑛深有感觸地說,“這一組《夜深讀人時》詩猶為典型,它即是詩人的閱讀史,也是詩人的穿越史,與先人的心靈對話史,又何妨不是與讀者的交流史?這裡面有多少沉潛,多少體悟,多少相知,多少相惜,多少疼痛,詩人知,讀者也許知。慕容筆下的人物,又何不是他自己?讀一個人,傷一次心,以靈為筆,以魂為墨,讀人寫詩,也是寫自己。銷詩人魂,耗詩人神。誦其詩,也銷人魂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系教授何光順在談及慕容的詩時,體悟頗深地說,“慕容的詩,細讀之後,深感他的筆力、情感和進入現實與歷史的深度與力度,著實打動人心!”

詩評人馬小春表示:“慕容的詩回歸到生命個體的抒寫,向世界呈現自己的真實內心。通過那些生話場景的描寫,傳達出了生命個體精神世界的荒涼以及對生命的懷疑。詩歌運用短句,言簡義豐,這些短句壙展了語言的張力和詩歌的空間。”

而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詩刊》資深編審周所同則認為,慕容的詩有種天生的悲憫情懷。

“始終認為詩歌是靈性的文字,一旦根植於內心,就會不斷的成長。”這是彭海波在自己詩歌世界中的一種獨到的見解,也是他自己對成長的一種感悟。他在詩歌中逐漸成長、成名,並先後成為了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南省詩詞協會新潮詩會副秘書長、新詩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網湖南頻道編輯等,《湖湘詩歌》雜誌執行主編等。

而今,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為座右銘的他,繼續行走在自己的詩歌道路上,越走越遠……

逐步走向管理崗位。期間,公司老闆看中了彭海波的文學才能,便支援下他在公司裡創辦了一份企業內刊,讓所有有才華的員工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天地。

創業之中幾經沉浮,在詩歌中找到了心靈歸宿

2010年,隨著第一個小孩的出生,彭海波感覺到生活壓力漸大。於是,他利用業餘時間跟朋友一起擺地攤賣生活用品。後來,又跟同學一起做木材生意,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2年,他辭職投資了70萬開了一家西餐廳,原本生意還不錯。但從2013年開始東莞餐飲行業普遍不景氣,於是到2015年把餐廳關了。在開餐廳期間,愛讀書的彭海波,還跟朋友合夥開了一家書店,他說:“無論何時,書都是他離不開的朋友!”

2015年3月,關掉了餐廳後,彭海波跟家人跑到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做起了皮具。奈何時不我待,皮具行業進入了最蕭條的時期,經過再三考慮,於2016年底,把員工清退,把工廠收了,心力憔悴的他,開始靜下心來思考。

也正是這個時候,廣州的一些文學朋友邀請彭海波加入一些詩歌團體,重新回歸詩歌創作。此刻,身在迷茫中的彭海波,仿佛找到了人生的真諦。於是,他重新把之前寫過的東西找出來,慢慢整理,修改。在親友的鼓勵下,於2016年7月份出版了他人生的第一本詩集——《行走的憂傷》。

2016年8月,由朋友的介紹,彭海波幸運的入選深圳文聯舉辦的首屆編劇培訓班,並於2017年上半年學完了所有課程,現在的他,在深圳從事影視劇本創作。

新書簽售會

歲月的打磨,他用人生的感悟寫出了詩的靈魂

“慕容先生用文字的精華寫出了人生、蒼生、人性與良知融合,寫出了文字與詩的靈魂,使人遐想和回味!”這是讀者對彭海波詩集《行走的憂傷》的評介。如今,經過歲月打磨的他,其詩歌由起初的稚嫩,到現在的成熟、老辣,廣受讀者和詩壇的好評。

華文作家、詩人,紐西蘭知名媒體人毛芃說,“慕容的詩因深刻而悲傷,精練地陳述冷血的事實,這是詩魂的偉大,悲憫中自有一股力量,這是大詩人的架勢!”

“讀世界易,讀人難。對人誠懇,作詩莊嚴,靈魂詩人慕容的詩歌創作,其熟練的詩藝不是最動人的部分,那些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最為動容。字字真切,句句用心,細細審之,便有一股小小電流擊中心靈。”在讀了慕容新近創作寫柳永、屈原、周敦頤、李煜、柳宗元、李白等人,題為《夜深讀人時》的組詩後,華南農業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瑛深有感觸地說,“這一組《夜深讀人時》詩猶為典型,它即是詩人的閱讀史,也是詩人的穿越史,與先人的心靈對話史,又何妨不是與讀者的交流史?這裡面有多少沉潛,多少體悟,多少相知,多少相惜,多少疼痛,詩人知,讀者也許知。慕容筆下的人物,又何不是他自己?讀一個人,傷一次心,以靈為筆,以魂為墨,讀人寫詩,也是寫自己。銷詩人魂,耗詩人神。誦其詩,也銷人魂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系教授何光順在談及慕容的詩時,體悟頗深地說,“慕容的詩,細讀之後,深感他的筆力、情感和進入現實與歷史的深度與力度,著實打動人心!”

詩評人馬小春表示:“慕容的詩回歸到生命個體的抒寫,向世界呈現自己的真實內心。通過那些生話場景的描寫,傳達出了生命個體精神世界的荒涼以及對生命的懷疑。詩歌運用短句,言簡義豐,這些短句壙展了語言的張力和詩歌的空間。”

而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詩刊》資深編審周所同則認為,慕容的詩有種天生的悲憫情懷。

“始終認為詩歌是靈性的文字,一旦根植於內心,就會不斷的成長。”這是彭海波在自己詩歌世界中的一種獨到的見解,也是他自己對成長的一種感悟。他在詩歌中逐漸成長、成名,並先後成為了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南省詩詞協會新潮詩會副秘書長、新詩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網湖南頻道編輯等,《湖湘詩歌》雜誌執行主編等。

而今,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為座右銘的他,繼續行走在自己的詩歌道路上,越走越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