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海編制“大詞典” 化解新興行業“註冊難”

據上海市政府官網3月8日消息, 註冊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科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最近主動變更經營範圍, 新添“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品研發與銷售”、“智慧化工廠系統設計與服務”等經營範圍。

以往, 這些“時髦”的經營範圍不是想加就能加的, 因為在現有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裡, 太新穎的行當還沒出現, 企業如果堅持要按自己想法表述經營範圍, 登記註冊時就會受阻。 在去年一年, 上海新增市場主體34.7萬戶, 其中大量屬於近年湧現的新興行業,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相對滯後導致它們“取名”卡殼。

如今, 得益於上海政府新編制的新興行業分類“詞典”, 這一問題成為過去時。

上海市政府耗時近一年, 起草了上海新興行業名稱和經營範圍表述及行業分類意見, 在不改變現有行業分類標準的基礎上, 對照我國“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集中確定了“雲計算設備製造”“人工智慧公共服務平臺”等260多項在現有行業分類標準中未載明的新經營範圍, 每個經營範圍都能找到對應的行業分類與代碼。 這相當於編制了一部大“詞典”, 將新的經營範圍分別歸入“詞典”已有的行業之下, 成為該行業的一個全新注腳。

一些經營範圍應歸入哪個行業分類, 一度存在爭議, 但工商、統計、稅務等部門以歸類結果能充分體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徵、充分有利於企業發展為基本原則,

求同存異, 最終解決了上述新興經營範圍的正名問題。

上海市工商局局長陳學軍表示, 只要不是法律法規明令禁止, 又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企業, 需要使用符合國際慣例、行業標準的用語來體現其行業和服務特點, 都要給予支持。

據悉, 上海政府今年還將在企業經營範圍的服務上更進一步。 目前, 全市企業經營範圍查詢系統正在醞釀中。 建成後, 企業通過該系統自助查詢, 就能明確哪些經營範圍可直接用於註冊登記。 這項服務舉措, 對創業者和監管部門而言, 都能從中獲得便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