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生完孩子才知道的真相,太殘忍

陰道出血

無論是剖宮產還是自然分娩, 在寶寶出生後, 新媽媽們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陰道出血, 醫學上稱之為“惡露”。

為什麼?

產後惡露形成的原因, 是由於分娩後, 胎盤附著部位的血竇要逐漸關閉。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出血。 另外, 妊娠後, 子宮內膜增厚成為蛻膜, 分娩後激素水準明顯下降, 蛻膜要脫落;在蛻膜脫落, 新的子宮內膜生長這一交替過程中, 會有少量陰道出血。

如何應對?

在產後的最先幾天裡, 惡露量較多, 應選用消毒過的衛生墊, 並經常更換。

清潔惡露時應先洗手, 然後用消毒紙或藥棉,

由陰道向肛門方向擦拭消毒, 同一張紙或藥棉不可重複使用。

除了注意護理方法外, 還要隨時監測惡露的狀況。 一般情況下, 在剛分娩後的幾天內, 惡露顏色較紅, 量也與月經相似, 以後, 顏色逐漸變淡, 量也逐漸減少。 一般在產後1個月內惡露會消失, 但也有少數新媽媽, 即使在正常情況下, 惡露也可以延續到產後2個月。

如果新媽媽發現陰道出血量大或有異味, 則要考慮宮內殘留或感染的可能,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果產後3個月惡露仍淋漓不淨, 則需要考慮是否有病理因素存在, 常見的原因有子宮腔感染、子宮復原不良, 最嚴重的併發症是絨毛膜癌。

乳房脹痛

大部分新媽媽都經歷過脹奶的痛苦:雙乳脹滿, 出現硬結, 感覺有些疼, 甚至脹痛感會延至腋窩部位!

為什麼?

乳腺由脂肪、乳腺腺泡和導管組成。 妊娠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 乳腺開始增生, 胎盤泌乳素水準也不斷增長, 為產後泌乳做好準備。

產後, 大多數媽媽就會有初乳分泌, 而大量的乳汁分泌一般是在產後2~3天,

這時, 新媽媽會有明顯的乳腺脹痛, 乳腺表面溫度升高, 有時還會看見充盈的靜脈, 這就是開始泌乳的徵兆。 一般至產後 7 天乳汁通暢後, 疼痛感就會得到一定緩解。

如何應對?

早開奶、勤哺乳, 使乳腺管儘早疏通, 使乳汁儘早排出;積極排空乳房, 儘量讓寶寶將奶吸空, 如果寶寶的吃奶量太少, 可以用手或者吸奶器把奶擠出來。

哺乳前, 用毛巾熱敷乳房, 也可以用手由四周向乳頭方向輕輕按摩乳房, 以促進乳汁通暢;佩戴合適的乳罩將乳房托起, 以利於乳房的血液迴圈, 從而減輕疼痛;如果乳房脹痛嚴重或出現紅、腫、熱、痛等, 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大量排汗

分娩後新媽媽會大量出汗, 這樣的情況要持續2周左右。

為什麼?

一方面這與分娩時產婦消耗大量體力有關, 另一方面與孕期血容量增加有關。

孕媽媽妊娠後血容量即開始增加, 在妊娠32~34周血容量達到高峰, 又因為妊娠期雌激素水準明顯增加, 使孕媽媽身體內瀦留一些水分, 這些多餘的體液在產後就要通過尿液和汗液排出,

因此在產後2周內, 新媽媽會經常出汗。

如何應對?

適當飲水, 補充體液, 還要注意皮膚清潔, 經常洗澡。 穿衣服要適當。 穿得太厚, 會妨礙汗液排出, 穿得太少又容易感冒, 應該與平時相似, 不感覺寒冷即可。 房間裡的溫度也不要太高, 以20℃~25℃為宜。

腰痛

經常聽到一些媽媽說產後感覺腰疼,甚至說像要斷了似的。

為什麼?

妊娠後,隨著胎寶寶長大,孕媽媽的腹部逐漸向前突出,重心前移,腰部肌肉張力增加。產後,重心又恢復到孕前狀態,但關節、韌帶卻還在一段時間裡處於鬆弛狀態。如果新媽媽在哺乳時姿勢不夠正確,或者長時間抱小寶寶,都會使腰部肌肉緊張,增加腰部肌肉的疲勞。

此外,新媽媽在孕期和產後的運動都會相對減少,腰部肌肉疲勞後產生的乳酸會在局部堆積,從而產生疼痛的感覺。

如何應對?

休息時可在腰部墊一個舒適的枕頭,哺乳時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固定姿勢,抱寶寶的時間也不能太長。

另外,還要注意適當活動腰關節,説明局部的乳酸排出。

為了幫助韌帶恢復正常的緊張度、減少哺乳期骨骼中鈣的流失,還要保證鈣的攝入要充足。

經常聽到一些媽媽說產後感覺腰疼,甚至說像要斷了似的。

為什麼?

妊娠後,隨著胎寶寶長大,孕媽媽的腹部逐漸向前突出,重心前移,腰部肌肉張力增加。產後,重心又恢復到孕前狀態,但關節、韌帶卻還在一段時間裡處於鬆弛狀態。如果新媽媽在哺乳時姿勢不夠正確,或者長時間抱小寶寶,都會使腰部肌肉緊張,增加腰部肌肉的疲勞。

此外,新媽媽在孕期和產後的運動都會相對減少,腰部肌肉疲勞後產生的乳酸會在局部堆積,從而產生疼痛的感覺。

如何應對?

休息時可在腰部墊一個舒適的枕頭,哺乳時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固定姿勢,抱寶寶的時間也不能太長。

另外,還要注意適當活動腰關節,説明局部的乳酸排出。

為了幫助韌帶恢復正常的緊張度、減少哺乳期骨骼中鈣的流失,還要保證鈣的攝入要充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