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麼文藝的鬼片,我還是第一次見

最近, 第70屆坎城電影節正在法國坎城舉辦。

不少大咖齊聚頭, 眾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入圍, 弗朗索瓦·歐容的《雙面情人》、邁克爾·哈內克的《快樂結局》、索菲亞·科波拉的《牡丹花下》等。

電影, 又將在潮流中激蕩出新的高度。

今天阿七要講的電影也曾在坎城電影節展映, 並獲得第69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它就是——

《私人採購員》

Personal Shopper

影片講述一個美國女孩莫林, 作為一位明星的私人採購員, 在巴黎捲入一宗謀殺案相關的靈異故事。

一開頭, 小K獨自一人回到雙胞胎弟弟去世的房間, 俗稱“鬼屋”。

她在屋子裡徘徊, 不停地叫著弟弟的名字:“路易斯!”

然後, 一個女人來找小K, 小K告訴她, 她能感受到一個存在但無法確定是她哥哥。

納尼?這一開始就是“鬼片”的節奏立馬引起了阿七的興趣。

接下來, 就到了神秘學強勢登場。

朋友們告訴小K, 他們曾在瑞典看過一個抽象藝術展, 其中的畫作出自Hilma af Klint之手。

這位瑞典藝術家自稱是精靈委託她繪畫, 她的抽象畫作出現在1906年, 比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藝術家早了數年。

小K在公車上看有關她的紀錄片, 漸漸陷入沉思。

這位天才畫家在世時確信自己不會被理解, 於是她決定死後20年內不發表這些畫作。

然而, 這和本片有什麼關係呢?

阿七個人理解如下:這既是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的個人小趣味, 同時也讓影片多了一份靈異和懸疑的味道。

小K平日裡的職業是明星蘿拉的私人採購員, 幫她打理衣物、購買高級服飾。

看起來十分光鮮亮麗的工作,每天和華麗的服飾打交道。

但實際上,想想也是心塞,因為到頭來還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阿七不禁聯想到另一部時尚題材電影《霓虹惡魔》,艾麗·范寧飾演的傑西,年輕貌美不可方物,成為名模後被其他女孩垂涎和嫉妒,最後慘遭摧殘。

這部電影中,小K雖然沒有《霓虹惡魔》墮入癲狂的極致,但愛慕虛榮的本性卻是相似的。

每天只能幫別人選豪華衣服、名牌鞋包,換作是誰都會厭煩。

奔波之後,疲憊盡顯。

小K和遠在蘇丹的男票視頻通話,向他吐槽在這裡糟糕的工作。

一天,小K照常把採購好的衣服送到蘿拉家,正好遇上剛被蘿拉甩掉的男票Ingo。

兩人進行了一番淺嘗輒止的談話,Ingo想邀請小K到他受雇的雜誌社工作。

個性略顯叛逆的小K果斷拒絕了。

在小K離開之前,Ingo問小K為何來巴黎,小K回答說她在等。

Ingo連忙追問,你在等什麼?

原來,小K飾演的莫林是一位通靈者,俗稱“靈媒”。

她和雙胞胎弟弟約定,兩人中如果誰先死去,就向對方顯現一個“標記”。

前面我們已經知曉,他的弟弟去世,於是,她便要留在巴黎尋找弟弟留給她的“標記”。

然後,小K離開了,回到“鬼屋”尋找“標記”。

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

大半夜水龍頭自己打開流水不停:

不僅樓下的水龍頭開了,樓上浴室也水流全開:

本以為這樣就完事了,但小K表示,她還需要更多。

她在房中大叫,“你不能跟我講話嗎?”

一聲怪響驚動了她,她忽然意識到這不是她弟弟。

桌上的劃痕更預示著危險,此地不宜久留。

屋子中突然出現一道兇惡的鬼魂,向小K撲來。

正在這時,另一道鬼魂前來,救下了小K,之後漸漸散去。

第二天,小K開始收到不明身份者發送的神秘短信。

一上來就告知小K,我認識你。

而他竟然也知道小K想要去哪裡:你要去倫敦。

小K開始懷疑這個人是否是真實的,會不會是鬼魂,她嚇得打字的手指都在發抖。

在短暫的短暫交談後,小K開始向這個神秘人敞開心扉。

終於,小K在神秘人的慫恿下開始放飛自我。

她偷偷進入蘿拉家中,穿上那些為她採購的華服。

因為做了禁忌之事,她的心也更加狂野、大膽,突破極限的她開始在蘿拉的床上DIY。

完事後,她便開著摩托車回到了家中。

而這一切都讓她再度確信,是弟弟正在和自己進行交流。

直到某一日,小K再度來到蘿拉家送衣服。

推開門的一瞬間,小K的思緒瞬間崩潰,蘿拉在毫無任何預兆的情況下慘遭謀殺。

小K在面對警官的質問時,十分坦誠,承認自己確實有在蘿拉的家裡睡過。

員警問她去蘿拉家的目的,小K回答是給她送卡地亞的首飾。

但回到家中,小K卻發現卡地亞首飾竟然出現在自己的家中,這一切謎團也讓人越來越困惑不解。

至於影片結尾如何,阿七就不在這裡劇透了。

縱觀全片,影片有著驚悚+文藝片的混搭效果。

驚悚的一面,表現在對懸疑氛圍的營造上。

導演對封閉空間的調度,驚悚氣氛的把控上頗為獨到。

一個女子在“鬼屋”中徘徊,簡直分分鐘上演“驚魂記”。

多呼一口氣都嫌多。

文藝片的一面,則展現在小K人物的雙重身份上。

作為私人採購員的她,同時又是一位靈媒。

私人採購員的身份讓她與現實世界保持聯繫,而同時這個職業又如同傀儡一般,彌漫著一股頹廢、空虛的氣息。

靈媒的身份,則讓她串聯起了整個驚悚的“鬼故事”。

本片比較難得的是小K的演技可圈可點,讓人眼前一亮。

導演都對她大加讚賞——

“相較同輩的女演員,克裡斯汀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她的內心深度與自發性和理解能力相結合。她還擁有著與生俱來的對電影的理解力,讓我相信她甚至可以在未來勝任導演的工作。”

不過,本片在當年坎城電影節公映時可是飽受爭議,據說,當時就迎來了台下觀眾的一片噓聲。

儘管《私人採購員》獲得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但媒體和影評人對它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

《衛報》十分認可這部影片,稱它是“阿薩亞斯很長一段時間來最好的影片,暮光女也奉獻了迄今為止最好的表演”。

但惡評則認為“無論多麼震撼人心的表演也救不了空泛、不成熟的劇作”。

其實,鳥瞰本片,驚悚、懸疑、通靈、情色各種元素混雜一通,並無主次;而這或許才是許多人給出低評分的原因。

而阿七恰巧看到一段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關於電影類型的言論。

對我來說,(電影)像是在畫一幅油畫,類型則是色彩。所以如果我需要紅色,我就使用紅色。我不會把整幅畫都畫成紅的。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這位對華語電影頗有研究的法國導演,他的這番類似“電影調色盤”的理論,或多或少講出了他的心聲。

按照阿薩亞斯的看法,電影的類型要為觀眾服務,製造懸疑也好,賞心悅目也好,只要能讓觀眾“嗨”到,就是好的。

即便如此,阿七覺得導演的基調依然是法國文藝片的底色。

雖然沒有《霓虹惡魔》的驚豔視效,但影片對幽靈世界的探索,對浮華時尚圈的展現都足見功力。

或許港譯名《鬼魅時尚》才更符合影片的主旨吧,在鬼魅和時尚之間,一個人從探索變成乞求,並深陷於桎梏之中不可自拔。

所以,有時候固執並非好事,要懂得時不時跳脫出來才是生活的真諦。

想看的,b站就有。

看起來十分光鮮亮麗的工作,每天和華麗的服飾打交道。

但實際上,想想也是心塞,因為到頭來還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阿七不禁聯想到另一部時尚題材電影《霓虹惡魔》,艾麗·范寧飾演的傑西,年輕貌美不可方物,成為名模後被其他女孩垂涎和嫉妒,最後慘遭摧殘。

這部電影中,小K雖然沒有《霓虹惡魔》墮入癲狂的極致,但愛慕虛榮的本性卻是相似的。

每天只能幫別人選豪華衣服、名牌鞋包,換作是誰都會厭煩。

奔波之後,疲憊盡顯。

小K和遠在蘇丹的男票視頻通話,向他吐槽在這裡糟糕的工作。

一天,小K照常把採購好的衣服送到蘿拉家,正好遇上剛被蘿拉甩掉的男票Ingo。

兩人進行了一番淺嘗輒止的談話,Ingo想邀請小K到他受雇的雜誌社工作。

個性略顯叛逆的小K果斷拒絕了。

在小K離開之前,Ingo問小K為何來巴黎,小K回答說她在等。

Ingo連忙追問,你在等什麼?

原來,小K飾演的莫林是一位通靈者,俗稱“靈媒”。

她和雙胞胎弟弟約定,兩人中如果誰先死去,就向對方顯現一個“標記”。

前面我們已經知曉,他的弟弟去世,於是,她便要留在巴黎尋找弟弟留給她的“標記”。

然後,小K離開了,回到“鬼屋”尋找“標記”。

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

大半夜水龍頭自己打開流水不停:

不僅樓下的水龍頭開了,樓上浴室也水流全開:

本以為這樣就完事了,但小K表示,她還需要更多。

她在房中大叫,“你不能跟我講話嗎?”

一聲怪響驚動了她,她忽然意識到這不是她弟弟。

桌上的劃痕更預示著危險,此地不宜久留。

屋子中突然出現一道兇惡的鬼魂,向小K撲來。

正在這時,另一道鬼魂前來,救下了小K,之後漸漸散去。

第二天,小K開始收到不明身份者發送的神秘短信。

一上來就告知小K,我認識你。

而他竟然也知道小K想要去哪裡:你要去倫敦。

小K開始懷疑這個人是否是真實的,會不會是鬼魂,她嚇得打字的手指都在發抖。

在短暫的短暫交談後,小K開始向這個神秘人敞開心扉。

終於,小K在神秘人的慫恿下開始放飛自我。

她偷偷進入蘿拉家中,穿上那些為她採購的華服。

因為做了禁忌之事,她的心也更加狂野、大膽,突破極限的她開始在蘿拉的床上DIY。

完事後,她便開著摩托車回到了家中。

而這一切都讓她再度確信,是弟弟正在和自己進行交流。

直到某一日,小K再度來到蘿拉家送衣服。

推開門的一瞬間,小K的思緒瞬間崩潰,蘿拉在毫無任何預兆的情況下慘遭謀殺。

小K在面對警官的質問時,十分坦誠,承認自己確實有在蘿拉的家裡睡過。

員警問她去蘿拉家的目的,小K回答是給她送卡地亞的首飾。

但回到家中,小K卻發現卡地亞首飾竟然出現在自己的家中,這一切謎團也讓人越來越困惑不解。

至於影片結尾如何,阿七就不在這裡劇透了。

縱觀全片,影片有著驚悚+文藝片的混搭效果。

驚悚的一面,表現在對懸疑氛圍的營造上。

導演對封閉空間的調度,驚悚氣氛的把控上頗為獨到。

一個女子在“鬼屋”中徘徊,簡直分分鐘上演“驚魂記”。

多呼一口氣都嫌多。

文藝片的一面,則展現在小K人物的雙重身份上。

作為私人採購員的她,同時又是一位靈媒。

私人採購員的身份讓她與現實世界保持聯繫,而同時這個職業又如同傀儡一般,彌漫著一股頹廢、空虛的氣息。

靈媒的身份,則讓她串聯起了整個驚悚的“鬼故事”。

本片比較難得的是小K的演技可圈可點,讓人眼前一亮。

導演都對她大加讚賞——

“相較同輩的女演員,克裡斯汀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她的內心深度與自發性和理解能力相結合。她還擁有著與生俱來的對電影的理解力,讓我相信她甚至可以在未來勝任導演的工作。”

不過,本片在當年坎城電影節公映時可是飽受爭議,據說,當時就迎來了台下觀眾的一片噓聲。

儘管《私人採購員》獲得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但媒體和影評人對它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

《衛報》十分認可這部影片,稱它是“阿薩亞斯很長一段時間來最好的影片,暮光女也奉獻了迄今為止最好的表演”。

但惡評則認為“無論多麼震撼人心的表演也救不了空泛、不成熟的劇作”。

其實,鳥瞰本片,驚悚、懸疑、通靈、情色各種元素混雜一通,並無主次;而這或許才是許多人給出低評分的原因。

而阿七恰巧看到一段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關於電影類型的言論。

對我來說,(電影)像是在畫一幅油畫,類型則是色彩。所以如果我需要紅色,我就使用紅色。我不會把整幅畫都畫成紅的。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這位對華語電影頗有研究的法國導演,他的這番類似“電影調色盤”的理論,或多或少講出了他的心聲。

按照阿薩亞斯的看法,電影的類型要為觀眾服務,製造懸疑也好,賞心悅目也好,只要能讓觀眾“嗨”到,就是好的。

即便如此,阿七覺得導演的基調依然是法國文藝片的底色。

雖然沒有《霓虹惡魔》的驚豔視效,但影片對幽靈世界的探索,對浮華時尚圈的展現都足見功力。

或許港譯名《鬼魅時尚》才更符合影片的主旨吧,在鬼魅和時尚之間,一個人從探索變成乞求,並深陷於桎梏之中不可自拔。

所以,有時候固執並非好事,要懂得時不時跳脫出來才是生活的真諦。

想看的,b站就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