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歡樂頌2》口碑下滑 隔靴搔癢假話題難見真共鳴

“他問我是不是處女……”在被新男友應勤質問之後, 邱瑩瑩抱著樊勝美大聲地哭了出來。 而這個有關婚前性行為的情節, 也成為《歡樂頌2》引爆的第一個話題。

但在劇情行進到1/3時, 《歡樂頌2》 才剛剛拋出這樣一個對社會大眾而言早已不再新鮮的話題, 其品相較外界期待的“年度話題之作”顯然有不小的落差。 目前, 《歡樂頌2》的豆瓣評分已經跌到5.2, 遠遠不及前作。 似乎, 這部曾經的口碑之作, 這回端出的只是“槽點”, 而不是令人感同身受的“真話題”。

節奏拖遝, 劇情不夠音樂來湊

作為本年度最受關注的續作之一, 《歡樂頌2》 自5月11日在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開播以來,

收視率一直非常火爆, 兩台雙雙破1, 穩定佔據收視率排行榜的前兩位。 但與此同時, 作品的口碑卻不盡如人意, 在豆瓣評分僅5.2, 與前作7.3的評分相比, 可以說是大幅滑坡。

從目前播出的情況看, 觀眾的批評意見頗為集中, 認為情節注水、節奏拖遝, 人物形象、性格與第一部天差地別, 部分演員的演技更顯油膩。 其中, 前幾集劇情焦點幾乎集中在安迪與小包總的泰國相遇上, 但這段求愛戲不僅拍得讓人有些尷尬, 安迪原本抗拒陌生人的特殊性格也被消解得一乾二淨, 而大量不恰當的插曲更讓電視劇有了MV 的質感。

與此同時, 劇中職場線大幅減少, “五美”專注戀愛的主線與普通觀眾的生活拉開了距離,

安迪、曲筱綃、樊勝美見家長環節大同小異, 邱瑩瑩與關雎爾的“電話粥”等缺乏有效資訊的情節更有注水的嫌疑。

在細節上, 《歡樂頌2》也大打折扣, 就連“五美”的造型也變得與人物不相符——身為企業高管的安迪原本以幹練西裝為主, 如今卻更多的是碎花蕾絲的小女人風情;富家女曲筱綃年輕活潑的造型不再, 老氣得仿佛得罪了造型師。

探索滑落, 話題轉為家長里短

2016年, 《歡樂頌》 以都市人的群像刻畫, 為觀眾提供了找尋身份映射的可能, 更留下大量透視社會的話題:性格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群體價值觀的迷失、職場上升空間封閉……

但在第二部劇情注水的情況下, 《歡樂頌2》對現實的呼應大大減弱了, 很多家長里短的橋段在同類都市劇中似曾相識, 拍攝手法和探索深度也遠不及前作。

比如,因家庭負擔沉重,樊勝美與王柏川的戀情遭到王母的阻撓,這種家庭情感劇的“標配”情節,並沒有在《歡樂頌2》中引申出新的思考,只是簡單停留在批評樊勝美“把人生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樊勝美的性格成因,王柏川的處理態度,都沒有更進一步的刻畫。而邱瑩瑩因有過婚前性行為而“被分手”的情節,雖然激起了一定的討論,但難以引發更深刻迴響。在大部分社會人早已認可這一行為的今天,劇中人給出的說辭也僅停留在“他愛的是人還是那張膜啊”的虛弱抗議,而非有力的女性立場。

換句話說,觀眾並不在意“五美”的戀愛如何跌宕起伏,而是要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共鳴。《歡樂頌》第一部的成功,在於“五美”既不像偶像劇中的人物那樣懸浮,也全然不同於情感劇中早已被固化的女性形象,更容易讓觀眾找到自我的映照。而到了第二部,“五美”集體退化成哭哭鬧鬧的小女人,劇集對現實的探索隨之滑落,觀眾自然難以滿足。

商業裹挾,續作品質不進則退

《歡樂頌2》到底怎麼了?有一種觀點,將問題歸於商業資本的裹挾。去年《歡樂頌》播出期間,觀眾曾津津樂道于劇組“處女座般的細節控”。當時,考慮“五美”身份背景不同,安迪、曲筱綃用的手機都是洋品牌,初入職場的邱瑩瑩則用某國產手機。但到了《歡樂頌2》,品牌贊助商蜂擁而至,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用上了某國產手機,化妝品、零食、購物網站的植入更是連篇累牘。據悉,《歡樂頌2》的廣告商達到50多家,比第一季多了兩倍多。

也有人認為,創作團隊心態的變化也是關鍵。曾打造《琅琊榜》、《北平無戰事》 的導演孔笙在第一部完成後,並沒有繼續參與第二部的創作。而第二部的劇本、拍攝似乎也顯得有些匆忙,原定於去年4月開拍的作品因劇本原因拖到9月開機,4個月後就宣告殺青。

對此,記者也注意到,早在第一部播出期間,人物細節瑕疵、價值取向的偏頗乃至於廣告植入的繁多,就曾讓《歡樂頌》受到不少批評,只不過當時整體輿論的熱情把這些疑問擱置了。而隨著第二部劇情品質的下滑,這些原有的毛病成了致命傷。

從這個角度說,《歡樂頌2》或許能給國產影視劇創作者們留下一些思考:如果不能緊跟前作的精神內核並對原有漏洞進行彌補,續作很難實現口碑上的突破。畢竟,在觀眾心中,熱門影視劇續作的品質從來是“逆水行舟”,沒有進步,即是退步。(曾索狄)

拍攝手法和探索深度也遠不及前作。

比如,因家庭負擔沉重,樊勝美與王柏川的戀情遭到王母的阻撓,這種家庭情感劇的“標配”情節,並沒有在《歡樂頌2》中引申出新的思考,只是簡單停留在批評樊勝美“把人生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樊勝美的性格成因,王柏川的處理態度,都沒有更進一步的刻畫。而邱瑩瑩因有過婚前性行為而“被分手”的情節,雖然激起了一定的討論,但難以引發更深刻迴響。在大部分社會人早已認可這一行為的今天,劇中人給出的說辭也僅停留在“他愛的是人還是那張膜啊”的虛弱抗議,而非有力的女性立場。

換句話說,觀眾並不在意“五美”的戀愛如何跌宕起伏,而是要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共鳴。《歡樂頌》第一部的成功,在於“五美”既不像偶像劇中的人物那樣懸浮,也全然不同於情感劇中早已被固化的女性形象,更容易讓觀眾找到自我的映照。而到了第二部,“五美”集體退化成哭哭鬧鬧的小女人,劇集對現實的探索隨之滑落,觀眾自然難以滿足。

商業裹挾,續作品質不進則退

《歡樂頌2》到底怎麼了?有一種觀點,將問題歸於商業資本的裹挾。去年《歡樂頌》播出期間,觀眾曾津津樂道于劇組“處女座般的細節控”。當時,考慮“五美”身份背景不同,安迪、曲筱綃用的手機都是洋品牌,初入職場的邱瑩瑩則用某國產手機。但到了《歡樂頌2》,品牌贊助商蜂擁而至,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用上了某國產手機,化妝品、零食、購物網站的植入更是連篇累牘。據悉,《歡樂頌2》的廣告商達到50多家,比第一季多了兩倍多。

也有人認為,創作團隊心態的變化也是關鍵。曾打造《琅琊榜》、《北平無戰事》 的導演孔笙在第一部完成後,並沒有繼續參與第二部的創作。而第二部的劇本、拍攝似乎也顯得有些匆忙,原定於去年4月開拍的作品因劇本原因拖到9月開機,4個月後就宣告殺青。

對此,記者也注意到,早在第一部播出期間,人物細節瑕疵、價值取向的偏頗乃至於廣告植入的繁多,就曾讓《歡樂頌》受到不少批評,只不過當時整體輿論的熱情把這些疑問擱置了。而隨著第二部劇情品質的下滑,這些原有的毛病成了致命傷。

從這個角度說,《歡樂頌2》或許能給國產影視劇創作者們留下一些思考:如果不能緊跟前作的精神內核並對原有漏洞進行彌補,續作很難實現口碑上的突破。畢竟,在觀眾心中,熱門影視劇續作的品質從來是“逆水行舟”,沒有進步,即是退步。(曾索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