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邵武永晶科技:科技盛宴引領公司未來

“16年來, 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有80多項, 其中一半以上是發明專利, 還有十多項正在申請中, 目前這些專利很多都已經運用到了生產中, 轉化成生產力了, 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別的不說, 單說現在每年的原材料就可以節約2000余萬元……這一切的取得離不開‘永不落幕的6·18’……”

圖一:福建永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桅龍參加專案奠基儀式

福建永晶科技有限公司(原名“福建省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獻勳一說到中國·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簡稱6·18), 一談到產、學、研的運用和轉化, 便口若懸河, 他說, 6·18帶給企業的效益已經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了, 今年, 6·18將迎來第15屆, 即使沒有項目簽約, 我們每年也一定要去看看, 希望能找到行業發展的新亮點新方向, 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好、可延伸產業鏈的項目。

福建永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雄踞武夷山脈南麓——邵武市金塘工業園區, 占地300餘畝, 地理環境優越, 交通便捷, 是國內建廠最早、規模最大、品牌最佳的氟化工企業之一, 在行業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與全資子公司邵武市永飛化工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福建永泓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合力打造了福建省大型的生產氟氣下游及精細含氟系列產品的專業化工公司, 綜合生產能力氟化氫56000噸/年、電子級氫氟酸30000噸/年、氟化鹽系列產品10000噸/年、六氟化硫600噸/年等等, 企業規模在全國氟行業內名列前茅, 是國內主要的氟化學產品生產廠家。

公司現有產品“永飛牌”無水氟化氫、工業級氫氟酸、電子級氫氟酸、氟化銨、氟化氫銨等氟化鹽系列及含氟氣體六氟化硫、四氟化碳、氟氮混合氣等,

其中主要產品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 公司擁有進出口自營權, 產品遠銷國內各省市及臺灣、韓國、中東、歐洲、美洲等國家和地區。

經過多年不懈的追求, 永晶科技保有深厚的技術人才儲備, 具有很強的自主研發能力, 其產品半導體等級電子級氫氟酸等產品國內鮮有生產, 且品質領軍全國, 產品替代進口, 並構建了穩定的銷售管道, 不僅已進入了國內核心企業的採購目錄, 更是成功立足歐美、日本、臺灣等海外市場, 與日本關東電化、臺灣台塑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這一切的取得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離不開6·18這個平臺。

兩次流拍 國企初試6·18 斬獲頗豐

看到企業輝煌的現在, 可誰又能想到它曾是兩次流拍的虧損國企。

2001年4月, 原邵武市氟化廠因嚴重資不抵債, 企業宣佈破產。 邵武市政府決定公開向社會招商。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 竟然沒有人敢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兩次流拍。 現任福建永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桅龍卻想常人之不敢想, 以過人的膽魄、超人的智慧, 緊緊的抓住了這次機遇, 毅然決然的接手這家陷於困境中的國有企業, 並將其轉制, 改名為福建省邵武市永飛化工有限公司。

圖二為:福建省邵武市永飛化工有限公司廠區

第一年, 崔桅龍毅然投入資金1200萬元, 購買了年產1萬噸的“氯氟酸”生產設備, 並接收了原企業300多名下崗職工, 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淘汰落後產能, 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 大力開拓市場, 尤其是公司一開始就將科技創新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 總經理曾獻勳現在依然清晰的記得, 公司改制伊始, 董事長崔桅龍就組織了一班人開始了夜以繼日的自主研發, 並取得了多項專利,其中一項“利用管束式傾斜回轉物料連續烘乾節能裝置進行氫氟酸生產”的專利,於第二年也就是2003年就獲得了省發改委6·18專項資金補助20萬元。由於管理有方,尤其是結緣6·18,科技創新結出累累碩果,使企業在短期內就走出了困境,面貌煥然一新。2003年便實現銷售額1億元,同比增長3倍多,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付出的堅持換來收穫的喜悅。經過多年打拼,永飛化工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成為全國氟化工骨幹企業之一,兩度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被授予福建省“科技型企業”、“中國馳名商標”。

踏著6·18的步子 永晶大步流星走向繁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永晶科技公司總經理曾獻勳表示,科技是最堅不可摧的力量。16年來,公司致力於用科技的力量武裝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利用“科技強企”策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永晶科技公司擁有多個研發中心,一批精英研發人員,同時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展開專案合作。

氟化的許多產品傳統生產工藝較為複雜,反應步驟多,污染物排放較多,成本也較高,原材料損耗大,如何更好做到節能減排,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降低原材料損耗。為攻克這個難題,十幾年來,公司十分注重新技術的研發,尤其是通過“6·18”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等平臺,與浙江大學、福州大學、武夷學院、中科院上海研究所、中科院物構所、中科院稀土所等高校與科研院所合作,進行產、學、研的有效結合,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氟代反應就是技術創新成功的例子。氟代反應是有機化合物合成的重要技術,通過氟代反應替代傳統工藝後,工藝流程大為簡化,反應步驟減少,同時成本大幅度下降,其中間步驟產生的污染物也會隨之減少,不僅大大減少了原材料的損耗,更保護了一片綠水藍天。

董事長崔桅龍對科技的渴求是如此的孜孜不倦。有一幕至今深深的印在公司總經理曾獻勳的腦海裡。那是在2013年的“6·18 ”的展會上,公司正準備舉行簽約儀式,原本計畫是董事長崔桅龍與對方簽約,可當得知一位中科院對含氟材料的知名教授也在6·18展會時,他立即把簽約一事交由曾總代勞,而自己則去找這位教授,從溝通中得到很多資訊和啟發並談成合作意向。

在公司16年發展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為更好的加強科技力量,取得核心技術的突破,2014年5月,永晶科技公司組建了上海實驗室,聘請了國內資深液晶材料研究者,京都大學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前上海有機所高分子研究室主任聞建勳為主導的技術研發團隊專職做研發。如今,這支團隊的液晶研發成果獲得了包括日本液晶協會會長等業界的廣泛讚譽,並在新型液晶含有CF2O橋鍵的含氟液晶及其組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這為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優勢,一經投產並實現銷售,業績將得到迅速釋放。

踏著6·18的步子,永晶科技公司大步流星的走向了繁盛:2003年8月德安縣永飛礦業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12月,全資子公司邵武市永祥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建立年產12萬噸的硫磺制硫酸生產線;2007年1月,全資子公司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建立年產600噸工業級六氟化硫生產線; 2012年10月,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子公司福建永泓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產品為氟矽橡膠、氟矽油、全氟聚醚;2013年5月,年產6000噸電子級氫氟酸(UPSS級)生產線順利投產,電子級氫氟酸總產能達到12000噸,同年6月,年產720噸電子級CF4開工建設;2015年3月,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2016年6月,與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圖三為:福建永晶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大樓

永不落幕的6·18用科技盛宴引領公司未來

“今年,公司又將建設新工廠,建設百噸級液晶生產裝置,從遠期來看,公司將現有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TFT液晶材料為基礎,將自身打造成為該行業的技術和優質產品的領跑者;同時將在高純化學品領域大力拓展自身優勢產品並開發新的優質產品;進一步拓展氟代反應技術的應用範圍,逐步成為該領域優秀的氟化工企業……”講到未來,公司總經理曾獻勳豪情滿懷。

國內的科研成果為我所用,世界的科研成果也為我所用。項目―技術―資本―人才,16年來,永晶科技公司在這個永不落幕的“6·18”舞臺上,在國內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人才之間這個資訊交流和專案成果轉化平臺歡快的旋轉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永晶科技公司將繼續以6·18平臺為依託,更有力地推動項目成果的轉化,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推動企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用科技盛宴引領公司未來。

邵武市發展改革和科技局供稿第十五屆中國·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6·18)戰略合作夥伴:福建聚旺高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並取得了多項專利,其中一項“利用管束式傾斜回轉物料連續烘乾節能裝置進行氫氟酸生產”的專利,於第二年也就是2003年就獲得了省發改委6·18專項資金補助20萬元。由於管理有方,尤其是結緣6·18,科技創新結出累累碩果,使企業在短期內就走出了困境,面貌煥然一新。2003年便實現銷售額1億元,同比增長3倍多,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付出的堅持換來收穫的喜悅。經過多年打拼,永飛化工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成為全國氟化工骨幹企業之一,兩度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被授予福建省“科技型企業”、“中國馳名商標”。

踏著6·18的步子 永晶大步流星走向繁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永晶科技公司總經理曾獻勳表示,科技是最堅不可摧的力量。16年來,公司致力於用科技的力量武裝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利用“科技強企”策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永晶科技公司擁有多個研發中心,一批精英研發人員,同時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展開專案合作。

氟化的許多產品傳統生產工藝較為複雜,反應步驟多,污染物排放較多,成本也較高,原材料損耗大,如何更好做到節能減排,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降低原材料損耗。為攻克這個難題,十幾年來,公司十分注重新技術的研發,尤其是通過“6·18”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等平臺,與浙江大學、福州大學、武夷學院、中科院上海研究所、中科院物構所、中科院稀土所等高校與科研院所合作,進行產、學、研的有效結合,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氟代反應就是技術創新成功的例子。氟代反應是有機化合物合成的重要技術,通過氟代反應替代傳統工藝後,工藝流程大為簡化,反應步驟減少,同時成本大幅度下降,其中間步驟產生的污染物也會隨之減少,不僅大大減少了原材料的損耗,更保護了一片綠水藍天。

董事長崔桅龍對科技的渴求是如此的孜孜不倦。有一幕至今深深的印在公司總經理曾獻勳的腦海裡。那是在2013年的“6·18 ”的展會上,公司正準備舉行簽約儀式,原本計畫是董事長崔桅龍與對方簽約,可當得知一位中科院對含氟材料的知名教授也在6·18展會時,他立即把簽約一事交由曾總代勞,而自己則去找這位教授,從溝通中得到很多資訊和啟發並談成合作意向。

在公司16年發展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為更好的加強科技力量,取得核心技術的突破,2014年5月,永晶科技公司組建了上海實驗室,聘請了國內資深液晶材料研究者,京都大學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前上海有機所高分子研究室主任聞建勳為主導的技術研發團隊專職做研發。如今,這支團隊的液晶研發成果獲得了包括日本液晶協會會長等業界的廣泛讚譽,並在新型液晶含有CF2O橋鍵的含氟液晶及其組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這為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優勢,一經投產並實現銷售,業績將得到迅速釋放。

踏著6·18的步子,永晶科技公司大步流星的走向了繁盛:2003年8月德安縣永飛礦業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12月,全資子公司邵武市永祥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建立年產12萬噸的硫磺制硫酸生產線;2007年1月,全資子公司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建立年產600噸工業級六氟化硫生產線; 2012年10月,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子公司福建永泓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產品為氟矽橡膠、氟矽油、全氟聚醚;2013年5月,年產6000噸電子級氫氟酸(UPSS級)生產線順利投產,電子級氫氟酸總產能達到12000噸,同年6月,年產720噸電子級CF4開工建設;2015年3月,邵武市永晶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2016年6月,與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圖三為:福建永晶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大樓

永不落幕的6·18用科技盛宴引領公司未來

“今年,公司又將建設新工廠,建設百噸級液晶生產裝置,從遠期來看,公司將現有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TFT液晶材料為基礎,將自身打造成為該行業的技術和優質產品的領跑者;同時將在高純化學品領域大力拓展自身優勢產品並開發新的優質產品;進一步拓展氟代反應技術的應用範圍,逐步成為該領域優秀的氟化工企業……”講到未來,公司總經理曾獻勳豪情滿懷。

國內的科研成果為我所用,世界的科研成果也為我所用。項目―技術―資本―人才,16年來,永晶科技公司在這個永不落幕的“6·18”舞臺上,在國內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人才之間這個資訊交流和專案成果轉化平臺歡快的旋轉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永晶科技公司將繼續以6·18平臺為依託,更有力地推動項目成果的轉化,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推動企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用科技盛宴引領公司未來。

邵武市發展改革和科技局供稿第十五屆中國·海峽專案成果交易會(6·18)戰略合作夥伴:福建聚旺高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