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和珅的出身,就讀于貴族學校的窮小子

前面我們提過, 清朝入關的時候, 和珅的祖先因為跟著清太祖和清太宗不斷地打仗, 立下了赫赫戰功, 所以給和珅他們家留下了一個叫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的職務。

也就是說, 和珅只要一出生, 他將來一定就會當官。 就會擔任三等輕車都尉這個職務。

輕車都尉, 是清朝政府為了酬勞功臣、獎勵陣亡官弁、推恩外戚, 以及嘉獎其他有特殊意義的人員, 如優遇孔孟等先聖先賢後裔, 封賜前朝功臣子孫等而規定可以世代承襲的爵位之一。

清代的世襲爵位制度, 分為九級二十七等爵位, 它們是:

公, 分一至三等公,

超品;

和珅

侯, 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 一等至三等侯, 超品;

伯, 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 一等至三等伯, 超品;

子, 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 一等至三等子, 正一品;

男, 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 一等至三等男, 正二品;

輕車都尉, 分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 一等至三等輕車都尉,

正三品;

騎都尉, 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和騎都尉二等, 正四品;

雲騎尉, 正五品;

恩騎尉, 正七品。

綜上所述, 輕車都尉是一個世襲的職務, 是和珅的祖先給他留下來的。 它的品級是正三品。 與它相適應的文職京官有都察院左右副都禦史, 大理寺卿等;文職外官有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等;與它相適應的武職京官有一等侍衛等;武職外官有城守衛、參將、指揮使等。

我們由輕車都尉的品級是正三品可以看出, 和珅的先祖在為清朝所立下的戰功還是很了不起的。 正是因為如此, 我們可以說, 和珅他的確是將門之後。

和珅的父親的名字叫“鈕祜祿·常保”, 常保在世襲了三等輕車都尉後曾經因為在戰場上屢立戰功而不斷升遷,

最終擔任了福建副都統的職務。

都統, 這是一個什麼官職呢?

和珅

清朝的時候, 在邊疆地區派駐將軍和都統(個別重要的內地地區也有派駐), 負責節制八旗駐防軍, 有的還兼管綠營, 但是都是偏重於軍事事務的內容。 但是, 在邊疆地區的都統和將軍,

都是代表皇帝全權處理該地區鎮撫事宜的, 不只是軍事長官, 也兼具有行政職能, 有的時候還具有外交使命。 都統與將軍一樣, 是個從一品的官職, 副都統是個正二品的官職, 都屬於封疆大吏。

因此, 福建副都統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政府派駐福建地區的特命全權代表, 節制一切黨、政、軍事務。

可以說, 幼年的和珅真是衣食無愁啊。

但是, 和珅三歲這一年, 他家發生了一大變故。 他的母親在生和珅的弟弟的時候難產死了, 他弟弟活了, 和珅的母親卻死了。 緊接著, 在和珅九歲的時候, 他家又出了一件大事, 和珅的父親因病去世, 死在福建都統任上。

九歲的和珅無父無母, 說孤兒吧, 還不對。 為什麼?

那個時候的家庭和咱現在還不一樣,

咱們現在都實行一夫一妻制, 那個時候不是, 大官兒的家庭誰家不是三妻四妾的?和珅的父親常保也是如此, 三妻四妾的。 是和珅的母親死了, 是和珅的父親死了, 但是和珅父親的三妻四妾還在, 你想想和珅再要錢跟誰要去?咱們給起個名吧, 跟自己的姨要去?人家不是沒錢, 有錢, 有錢也不能給你和珅啊。 和珅的父母一死, 他父親的小妾們都只顧著瓜分家產、努力的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人, 誰還顧得上照管和珅呀。 您想想, 可憐的和珅兄弟兩個人, 從他父親死以後, 他們過的是什麼日子呀!肯定是非常悲慘的。

九歲的一個孩子, 要承擔如此沉重的生活的重擔, 應該說是非常艱難的。 這種艱難困苦的生活也一定會在這個九歲的孩子的心理上產生重要的影響。

逐漸的,和珅這個普通的孩子變了,變的逐漸的不再普通了:他由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少年,迅速的成長為一個少年老成的漢子。他知道,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今後就只能靠自己了。

靠自己?說起來似乎很容易,但是做起來難呀。即使在現在,擱在我們誰的身上,也是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的。要是擱在一般的人身上,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成長為一個社會上很平凡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很小的無名官員而已,這樣家庭出身的孩子是絕對不會做出來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的事業來的。

和珅

少年時代的和珅在逐漸地成長著。在這個時期,他天天盼望著,夜夜夢想著,如果哪一天,我若能夠見到皇上就好了。如果讓我見到皇上,就憑我的才能,我一定能夠贏得皇帝的青睞,皇帝也一定能夠賞識我。

這不是白日做夢麼?您一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吃了今天的飯,明天的飯還只不定有沒有呢?還想見到皇上,見皇上是那麼容易的?

您還別說,沒過多久,和珅他就見著皇上了;而且皇上一看見他,一眼就相中他了。這個話是打哪兒說起的呢?話還要從他的讀書生涯談起。

貴族學校的窮小子

1759年,和珅和弟弟在經過了幾年的私塾學習之後一起考上了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咸安宮官學。

咸安宮官學因辦學地點在紫禁城內的咸安宮而得名。因此,這所學校的位置,是在今天故宮西華門一進門的路北的咸安宮。咸安宮在今天屬於故宮的非開放區域,目前我們只能看到咸安宮的一座大門。學校辦到了紫禁城內,可見咸安宮官學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

咸安宮官學招生的對象是八旗官員子弟。所以,我們可以說,在這所官學學習的學生,如果不是名門顯貴之後,那一定是達官子弟。咸安宮官學是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國家高級幹部培訓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官員後備學院,它在當時的地位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家行政幹部管理學院。

在當時,類似于咸安宮官學這樣的學校在北京的皇城裡還有一個,叫景山官學。景山官學同咸安宮官學一樣,也是因為其辦學位置在景山內而得名。在這裡面讀書的學生則與咸安宮官學不同,這裡的學生都是內務府的子弟。也就是說,景山官學在當時的地位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務院下面各個部委所屬的子弟學校。

由這兩所學校的位置和它們所招收的學生來源可以看出,咸安宮官學的名聲要比景山官學高得多多啦。

和珅

咸安宮官學的管理是極為嚴格的,負責管理學校的官員必須是翰林,學校內的普通老師也大多是翰林,極少數不是翰林的,也都是當時那個時代享有盛名的飽學之士。

有的讀者心中會有疑問,和珅的家庭不是已經破落了麼?他的父母不是已經都去世了麼?他怎麼能有資格上這麼好的學校呢?難道這所學校是當時清朝專門為家庭貧困而又刻苦好學的孩子舉辦的“弘志班”麼?他是怎麼上了咸安宮官學這所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的呢?按照他們家當時的條件,即使托關係恐怕也上不成這麼好的學校吧?誰還肯為一個無父無母、將來對自己一點用也沒有的窮孩子幫忙啊?

其實,他上這所學校還真沒用別人幫忙。這裡有一個時間上的巧合:是他上咸安宮官學在先,他父親死在他上咸安宮官學之後,兩件事只是在同一年而已。和珅的父親死後,是他的叔叔出錢繼續供養的他——那個時候,不是大家族嘛,家族的觀念還是很強的,和珅上學的錢還是有人給出的。

但是,無庸質疑的是,像來源於和珅這樣家庭的“窮學生”,這所學校裡還真的是很少能夠見到的。不管怎麼說,咸安宮官學也不是“弘志班”!

有的讀者就會想到一個問題:和珅他在這樣一所富人學校裡面,他能否適應呢?別的富人家的孩子能不欺負他麼?

要說起來,一開始上學的時候,和珅還真的有一些不太適應,還真的是有些不懷好意的人經常的欺負他。他經常遇到下面這樣的事情:

有一天,和珅的一個同班同學,這位同學是一位大官的孩子。他寫了一首詩,這個詩是罵老師的詩,諷刺挖苦老師的,他寫完這首詩以後,在詩的下麵提筆寫到:和珅做。這個同學不但說這首詩是和珅寫的,而且還掉頭找到了老師——老師剛一來上課,他馬上就從座位上下來,告訴老師說:老師,給您,這張紙上的打油詩是我親眼看見和珅寫的,他寫詩罵您呢!老師一看紙上的打油詩,當然是很生氣啦。於是老師不容和珅分辯,拿起戒尺就朝和珅的手上、身上一通的亂打,調查都不調查。

像這類的事,和珅經的、見的多啦。他是怎麼看待這些事的呢?

和珅

和珅是個有心計的人。他的心裡很明白,這樣的教師只敢在他這等學生身上發洩自己的怒火,無論如何也是不敢招惹大官的孩子的;他的心裡也很明白,自己在這所學校就只能忍著——我將來要出人頭地,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我不能夠與這些人對抗;他的心裡更明白,我得笑——人家打我,我也得笑,否則的話,我怎麼改變自己的命運?

此時的和珅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想最終翻身,現在還沒有到時候,目前的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與富家子弟對抗。

和珅在咸安宮官學裡面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別人所不具備的知識,包括這麼兩部分:

一個是本民族的知識。和珅是滿洲人,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那個時候沒有滿族這麼一個概念,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叫滿洲人。滿族這個詞彙是在1912年大清王朝滅亡以後才有的。

滿族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古老的少數民族。滿族的先世被稱為肅慎人,是4000年前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黑龍江下游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關於肅慎這個民族的早期活動,我國上古時代的史書《史記》、《左傳》、《國語》等都有相關記載。其中,在《史記》和《左傳》中,都記載了肅慎人在周武王滅商以後前往西周國都向周王進貢弓箭的情況。

兩漢三國時期,肅慎人又被稱為挹婁人。在這一時期,他們的活動區域已經擴張到了整個東北的白山黑水地區。兩漢時期,挹婁人臣服于漢朝的屬國夫余,隸屬于漢朝的玄莵郡管轄。挹婁人不甘忍受夫餘的壓迫,多次反抗,終於在曹魏時期擺脫了夫余的統治自立。西元236年,挹婁人直接同中原的曹魏政權建立了聯繫。此後,他們先後向曹魏政權和兩晉政權朝貢。

南北朝時期,滿族的先世挹婁人又被稱為勿吉人。“勿吉”,為女真語“窩集”之音轉,原意是“森林”。勿吉人有七大部落,即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白山七部。勿吉人與南北朝各個政權都始終保持著朝貢關係。

和珅

隋唐時期,滿族的先世勿吉人又被稱為靺鞨人。之音近似勿吉,“靺鞨”是“勿吉”的音轉,其語源仍然來自“窩集”。這一時期,他們的部落仍然分為七大部落,仍然居住在整個東北的白山黑水地區,他們與中原隋唐政權的關係仍然很密切。不相同的是,他們中間的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兩大部落逐漸強大起來,逐漸形成了兩大部落聯盟。粟末靺鞨人建立了渤海政權,是唐朝的屬國;而黑水靺鞨人則直接臣服於唐朝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後來的滿族人就是從黑水靺鞨人發展而來。

兩宋時期,滿族的先世黑水靺鞨人被契丹人稱之為女真人。12世紀初,女真人中間的完顏部開始強大起來,其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于1115年建立了金政權。金政權於1125年滅遼,於1127年滅北宋,於1234年被蒙古政權所滅。

元亡明興,中原地區的女真人早已經與漢族融合在一起;而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則分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建州女真的領袖努爾哈赤于17世紀初重新統一了女真各部並且于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1635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發佈了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從此,滿洲族的名稱正式出現在中華和世界的史冊上。

和珅是滿洲人,他得學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

二是非本民族的知識,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知識:

第一、是漢人的著作。用《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一共有四個方面:經、史、子、集。

和珅,一個沒有任何依靠的滿洲人,一個無父無母的滿洲人,在咸安宮官學裡面,他特別喜歡學習這些漢人的著作、文章。他知道,這些漢人的著作、文章是像清朝這樣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要想能夠長久的統治整個中國所必須要學習的東西。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整日沉浸在傳統的漢人的經、史、子、集等著作之中,而且尤其是對儒家的經典非常熟悉。

漢人的著作無疑是非常重要,對於滿洲統治者統治中國是非常可貴的,但也是馬上打天下的民族所最容易忽視的——雖然最高統治者能夠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是這個民族的絕大部分人尤其是功勳後代最容易忽視它。一是漢人的著作太難學,二是這些人也不願意學——不學習這些,不是一樣當官嗎?

紀曉嵐

諸位讀者可以思考一下這樣的一個問題:清朝從一開始入關就開始科舉考試,一直到1905年取消科考,至少每三年就得有一批進士,您翻翻《清史稿》,考中進士的滿洲人有幾個?十個以內!沒有什麼滿洲人考這個。一般的滿洲人他不學這個,不是說滿洲人的腦子不聰明,而是他們認為學習這些沒有什麼用處——我學那個幹什麼?我不學這些,我將來不是一樣當官嘛!

您看,和珅與這些一般的滿洲人不同。他不但學習漢人的著作,而且學得還非常的認真刻苦;不但比別人都認真刻苦,而且還特別喜歡學習儒家的經典。這就為他以後迅速的升官發財作了很好的鋪墊——他比一般的滿洲人多懂很多東西呀!從這一點來說,和珅已經具備了一般滿洲人所不具備的知識!

第二、是少數民族的語言。

實際上,和珅他自己就屬於少數民族。除了我們前面說過的滿洲人的語言文字和珅他必須學習之外,和珅他還學習了什麼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了呢?和珅還居然學習了蒙古語和藏語,而且掌握的還非常的好。

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會蒙古語、藏語的人,到今天為止,我們身邊的人有幾個?漢族人又有幾個?從這裡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以下一個基本的結論:和珅在學習方面還是很有心計的!

蒙古語、藏語這種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對於滿洲人的統治更重要,應該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比漢語還要重要很多,清朝的統治者也非常明白蒙古語、藏語的重要性,號召所有的滿洲人學習蒙古語、學習藏語。

可是在當時的社會裡,有多少人能夠認真領會清朝歷代皇帝的意思呀!有多少人能夠認真傾聽歷代皇帝的話語呀?甭說他們滿洲人不能夠認真領會、認真傾聽,漢族人自己也不能夠從另外一種角度認真領會、認真傾聽:一是學起來真是有一些難度,二是我不學不一樣當官嘛——漢人只學“四書五經”,也能一樣當官。

所以我們說,別看和珅年紀小,可他的心眼兒比別的人多,他的學問比別的人大。他太清楚了,太清楚這個社會需要什麼了。他考慮問題可完全是從大人、從社會、從國家的角度來思考的!

第三、是乾隆的詩作文章和乾隆的字體。

乾隆的詩作文章和乾隆的字體不在咸安宮官學的授課內容之列。這是和珅給自己加的兩門功課。和珅知道,這是與皇帝打交道最為重要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迅速瞭解乾隆皇帝。和珅心想:這是我將來萬一要遇到當今的乾隆皇帝,萬一要能攀談兩句的時候,我和珅得有得說,我得讓皇帝說,全天下,只有我對皇上最為瞭解,誰也不能比我更瞭解乾隆皇帝!從這裡我們可以看,一旦和珅要是碰見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肯定喜歡他、肯定重用他!但問題在於,他哪兒碰見乾隆皇帝去呀?皇上是那麼好碰上的?但是和珅準備好了,已經準備好了和皇帝接觸,現在差的就是機會。

就這一點來說,和珅這個人,他實在是太工於心計了,他已經到了比乾隆的所有兒子——包括未來的嘉慶皇帝——都瞭解乾隆的地步了。

不管怎麼說,如此豐富的知識促使和珅迅速的成為當時社會上不可多得的人才。這為以後他的迅速升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和珅

此外,和珅在咸安宮官學裡面還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世的能力,這些能力對於和珅是非常重要的。它們主要包括下面兩項內容:

第一、是涵養。涵養,是我們每一個成功人士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也是每一個成功人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正是因為涵養的重要,我們才把這項列為和珅在第一位。

正是因為在這裡讀書的富家子弟們都倚仗著祖上的富有和權力,所以他們一個個都是異常的驕橫拔扈,為所欲為。他們,一個個的誰也不愛理,更別說與和珅這樣的“窮學生”說句話了——誰愛搭理和珅啊。

和珅呢?他雖然從心底裡面就看不起這些富家子弟們,但和珅又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這些富裕家庭中的一員。

於是,和珅在與這些富家子弟們相處的時候,他就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涵養。對無端的欺侮和挑釁,他總是視而不見,並且,喜怒也漸漸的不形於色了——和珅的臉上,始終保持著溫和的表情——沒有人知道,他的溫和下面究竟在想些什麼。

第二、是洞察力和諂媚討好的手段。關於這點,實際上包含著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洞察力;二是諂媚討好的手段。

洞察力,也就是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珅一有機會,就細心的觀察老師們的舉止言行,努力的發掘他們內心的秘密。他很快就發現這些老師們表面上道貌岸然、才高八斗,可骨子裡卻一樣委瑣、狹隘:他們之間也是互相瞧不起,對下是幸災樂禍,對上是曲意逢迎、溜鬚拍馬。金錢和權力在這裡同樣是暢通無阻的保證。

諂媚討好的手段,有的讀者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有了問題了:和珅他學習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洞察力是對的,可是他為什麼要學會諂媚討好的手段呢?這應該與和珅在上學期間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有關。他要改變自己所處的地位,可是他的學問和能力又一時不被人所知,並且一時間他自己又沒有什麼好的改變自己地位的好辦法,於是他只能選擇學習諂媚討好的手段,企圖利用這種不正常的手段來達到短時期內迅速改變自己地位的目的——雖然此種手段並不高明,但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也應該是情有可原的。

和珅

有的讀者又會思考下面一個問題,和珅學到的涵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諂媚討好的手段都是和珅在咸安宮官學裡面的師傅教的麼?我在這裡可以肯定的說,絕對不是和珅在咸安宮官學裡面的師傅教的。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嘛!還有一句俗話說得也很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嘛!也就是說,師傅教會你的,只能是最為基本的知識本身,至於涵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諂媚討好的手段等能力方面,師傅是不會去教和珅這些內容的;和珅學到的這些,可不是他在咸安宮官學裡面的師傅教的,而是和珅自己感悟的結果。

正是在這段學習的關鍵時期內,和珅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他認識到,必須迅速改變自己家庭的狀況,成為一個既有權又有錢、人人都羡慕的人——這就是和珅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標。

至於為什麼,要追求如此之多的財富,應該與和珅幼年家庭的不幸遭遇有關吧。而這也恰恰為和珅迅速的成為一個貪官,直到他最終被殺埋下了伏筆。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和珅的知識和才能使他具備了成為一個很有才能的朝廷重要官吏——也就是國家棟樑的最為重要的條件。再加上和珅對於乾隆皇帝的瞭解,如果他認識了乾隆皇帝,就很容易取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很容易成為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清朝第一官員。現在,和珅差的就是認識乾隆皇帝的機遇了。

逐漸的,和珅這個普通的孩子變了,變的逐漸的不再普通了:他由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少年,迅速的成長為一個少年老成的漢子。他知道,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今後就只能靠自己了。

靠自己?說起來似乎很容易,但是做起來難呀。即使在現在,擱在我們誰的身上,也是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的。要是擱在一般的人身上,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成長為一個社會上很平凡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很小的無名官員而已,這樣家庭出身的孩子是絕對不會做出來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的事業來的。

和珅

少年時代的和珅在逐漸地成長著。在這個時期,他天天盼望著,夜夜夢想著,如果哪一天,我若能夠見到皇上就好了。如果讓我見到皇上,就憑我的才能,我一定能夠贏得皇帝的青睞,皇帝也一定能夠賞識我。

這不是白日做夢麼?您一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吃了今天的飯,明天的飯還只不定有沒有呢?還想見到皇上,見皇上是那麼容易的?

您還別說,沒過多久,和珅他就見著皇上了;而且皇上一看見他,一眼就相中他了。這個話是打哪兒說起的呢?話還要從他的讀書生涯談起。

貴族學校的窮小子

1759年,和珅和弟弟在經過了幾年的私塾學習之後一起考上了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咸安宮官學。

咸安宮官學因辦學地點在紫禁城內的咸安宮而得名。因此,這所學校的位置,是在今天故宮西華門一進門的路北的咸安宮。咸安宮在今天屬於故宮的非開放區域,目前我們只能看到咸安宮的一座大門。學校辦到了紫禁城內,可見咸安宮官學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

咸安宮官學招生的對象是八旗官員子弟。所以,我們可以說,在這所官學學習的學生,如果不是名門顯貴之後,那一定是達官子弟。咸安宮官學是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國家高級幹部培訓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官員後備學院,它在當時的地位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家行政幹部管理學院。

在當時,類似于咸安宮官學這樣的學校在北京的皇城裡還有一個,叫景山官學。景山官學同咸安宮官學一樣,也是因為其辦學位置在景山內而得名。在這裡面讀書的學生則與咸安宮官學不同,這裡的學生都是內務府的子弟。也就是說,景山官學在當時的地位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務院下面各個部委所屬的子弟學校。

由這兩所學校的位置和它們所招收的學生來源可以看出,咸安宮官學的名聲要比景山官學高得多多啦。

和珅

咸安宮官學的管理是極為嚴格的,負責管理學校的官員必須是翰林,學校內的普通老師也大多是翰林,極少數不是翰林的,也都是當時那個時代享有盛名的飽學之士。

有的讀者心中會有疑問,和珅的家庭不是已經破落了麼?他的父母不是已經都去世了麼?他怎麼能有資格上這麼好的學校呢?難道這所學校是當時清朝專門為家庭貧困而又刻苦好學的孩子舉辦的“弘志班”麼?他是怎麼上了咸安宮官學這所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的呢?按照他們家當時的條件,即使托關係恐怕也上不成這麼好的學校吧?誰還肯為一個無父無母、將來對自己一點用也沒有的窮孩子幫忙啊?

其實,他上這所學校還真沒用別人幫忙。這裡有一個時間上的巧合:是他上咸安宮官學在先,他父親死在他上咸安宮官學之後,兩件事只是在同一年而已。和珅的父親死後,是他的叔叔出錢繼續供養的他——那個時候,不是大家族嘛,家族的觀念還是很強的,和珅上學的錢還是有人給出的。

但是,無庸質疑的是,像來源於和珅這樣家庭的“窮學生”,這所學校裡還真的是很少能夠見到的。不管怎麼說,咸安宮官學也不是“弘志班”!

有的讀者就會想到一個問題:和珅他在這樣一所富人學校裡面,他能否適應呢?別的富人家的孩子能不欺負他麼?

要說起來,一開始上學的時候,和珅還真的有一些不太適應,還真的是有些不懷好意的人經常的欺負他。他經常遇到下面這樣的事情:

有一天,和珅的一個同班同學,這位同學是一位大官的孩子。他寫了一首詩,這個詩是罵老師的詩,諷刺挖苦老師的,他寫完這首詩以後,在詩的下麵提筆寫到:和珅做。這個同學不但說這首詩是和珅寫的,而且還掉頭找到了老師——老師剛一來上課,他馬上就從座位上下來,告訴老師說:老師,給您,這張紙上的打油詩是我親眼看見和珅寫的,他寫詩罵您呢!老師一看紙上的打油詩,當然是很生氣啦。於是老師不容和珅分辯,拿起戒尺就朝和珅的手上、身上一通的亂打,調查都不調查。

像這類的事,和珅經的、見的多啦。他是怎麼看待這些事的呢?

和珅

和珅是個有心計的人。他的心裡很明白,這樣的教師只敢在他這等學生身上發洩自己的怒火,無論如何也是不敢招惹大官的孩子的;他的心裡也很明白,自己在這所學校就只能忍著——我將來要出人頭地,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我不能夠與這些人對抗;他的心裡更明白,我得笑——人家打我,我也得笑,否則的話,我怎麼改變自己的命運?

此時的和珅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想最終翻身,現在還沒有到時候,目前的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與富家子弟對抗。

和珅在咸安宮官學裡面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別人所不具備的知識,包括這麼兩部分:

一個是本民族的知識。和珅是滿洲人,在這裡我要提醒一下,那個時候沒有滿族這麼一個概念,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叫滿洲人。滿族這個詞彙是在1912年大清王朝滅亡以後才有的。

滿族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古老的少數民族。滿族的先世被稱為肅慎人,是4000年前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黑龍江下游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關於肅慎這個民族的早期活動,我國上古時代的史書《史記》、《左傳》、《國語》等都有相關記載。其中,在《史記》和《左傳》中,都記載了肅慎人在周武王滅商以後前往西周國都向周王進貢弓箭的情況。

兩漢三國時期,肅慎人又被稱為挹婁人。在這一時期,他們的活動區域已經擴張到了整個東北的白山黑水地區。兩漢時期,挹婁人臣服于漢朝的屬國夫余,隸屬于漢朝的玄莵郡管轄。挹婁人不甘忍受夫餘的壓迫,多次反抗,終於在曹魏時期擺脫了夫余的統治自立。西元236年,挹婁人直接同中原的曹魏政權建立了聯繫。此後,他們先後向曹魏政權和兩晉政權朝貢。

南北朝時期,滿族的先世挹婁人又被稱為勿吉人。“勿吉”,為女真語“窩集”之音轉,原意是“森林”。勿吉人有七大部落,即粟末、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白山七部。勿吉人與南北朝各個政權都始終保持著朝貢關係。

和珅

隋唐時期,滿族的先世勿吉人又被稱為靺鞨人。之音近似勿吉,“靺鞨”是“勿吉”的音轉,其語源仍然來自“窩集”。這一時期,他們的部落仍然分為七大部落,仍然居住在整個東北的白山黑水地區,他們與中原隋唐政權的關係仍然很密切。不相同的是,他們中間的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兩大部落逐漸強大起來,逐漸形成了兩大部落聯盟。粟末靺鞨人建立了渤海政權,是唐朝的屬國;而黑水靺鞨人則直接臣服於唐朝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後來的滿族人就是從黑水靺鞨人發展而來。

兩宋時期,滿族的先世黑水靺鞨人被契丹人稱之為女真人。12世紀初,女真人中間的完顏部開始強大起來,其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于1115年建立了金政權。金政權於1125年滅遼,於1127年滅北宋,於1234年被蒙古政權所滅。

元亡明興,中原地區的女真人早已經與漢族融合在一起;而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則分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建州女真的領袖努爾哈赤于17世紀初重新統一了女真各部並且于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1635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發佈了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從此,滿洲族的名稱正式出現在中華和世界的史冊上。

和珅是滿洲人,他得學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

二是非本民族的知識,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知識:

第一、是漢人的著作。用《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一共有四個方面:經、史、子、集。

和珅,一個沒有任何依靠的滿洲人,一個無父無母的滿洲人,在咸安宮官學裡面,他特別喜歡學習這些漢人的著作、文章。他知道,這些漢人的著作、文章是像清朝這樣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要想能夠長久的統治整個中國所必須要學習的東西。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整日沉浸在傳統的漢人的經、史、子、集等著作之中,而且尤其是對儒家的經典非常熟悉。

漢人的著作無疑是非常重要,對於滿洲統治者統治中國是非常可貴的,但也是馬上打天下的民族所最容易忽視的——雖然最高統治者能夠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是這個民族的絕大部分人尤其是功勳後代最容易忽視它。一是漢人的著作太難學,二是這些人也不願意學——不學習這些,不是一樣當官嗎?

紀曉嵐

諸位讀者可以思考一下這樣的一個問題:清朝從一開始入關就開始科舉考試,一直到1905年取消科考,至少每三年就得有一批進士,您翻翻《清史稿》,考中進士的滿洲人有幾個?十個以內!沒有什麼滿洲人考這個。一般的滿洲人他不學這個,不是說滿洲人的腦子不聰明,而是他們認為學習這些沒有什麼用處——我學那個幹什麼?我不學這些,我將來不是一樣當官嘛!

您看,和珅與這些一般的滿洲人不同。他不但學習漢人的著作,而且學得還非常的認真刻苦;不但比別人都認真刻苦,而且還特別喜歡學習儒家的經典。這就為他以後迅速的升官發財作了很好的鋪墊——他比一般的滿洲人多懂很多東西呀!從這一點來說,和珅已經具備了一般滿洲人所不具備的知識!

第二、是少數民族的語言。

實際上,和珅他自己就屬於少數民族。除了我們前面說過的滿洲人的語言文字和珅他必須學習之外,和珅他還學習了什麼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了呢?和珅還居然學習了蒙古語和藏語,而且掌握的還非常的好。

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會蒙古語、藏語的人,到今天為止,我們身邊的人有幾個?漢族人又有幾個?從這裡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以下一個基本的結論:和珅在學習方面還是很有心計的!

蒙古語、藏語這種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對於滿洲人的統治更重要,應該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比漢語還要重要很多,清朝的統治者也非常明白蒙古語、藏語的重要性,號召所有的滿洲人學習蒙古語、學習藏語。

可是在當時的社會裡,有多少人能夠認真領會清朝歷代皇帝的意思呀!有多少人能夠認真傾聽歷代皇帝的話語呀?甭說他們滿洲人不能夠認真領會、認真傾聽,漢族人自己也不能夠從另外一種角度認真領會、認真傾聽:一是學起來真是有一些難度,二是我不學不一樣當官嘛——漢人只學“四書五經”,也能一樣當官。

所以我們說,別看和珅年紀小,可他的心眼兒比別的人多,他的學問比別的人大。他太清楚了,太清楚這個社會需要什麼了。他考慮問題可完全是從大人、從社會、從國家的角度來思考的!

第三、是乾隆的詩作文章和乾隆的字體。

乾隆的詩作文章和乾隆的字體不在咸安宮官學的授課內容之列。這是和珅給自己加的兩門功課。和珅知道,這是與皇帝打交道最為重要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迅速瞭解乾隆皇帝。和珅心想:這是我將來萬一要遇到當今的乾隆皇帝,萬一要能攀談兩句的時候,我和珅得有得說,我得讓皇帝說,全天下,只有我對皇上最為瞭解,誰也不能比我更瞭解乾隆皇帝!從這裡我們可以看,一旦和珅要是碰見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肯定喜歡他、肯定重用他!但問題在於,他哪兒碰見乾隆皇帝去呀?皇上是那麼好碰上的?但是和珅準備好了,已經準備好了和皇帝接觸,現在差的就是機會。

就這一點來說,和珅這個人,他實在是太工於心計了,他已經到了比乾隆的所有兒子——包括未來的嘉慶皇帝——都瞭解乾隆的地步了。

不管怎麼說,如此豐富的知識促使和珅迅速的成為當時社會上不可多得的人才。這為以後他的迅速升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和珅

此外,和珅在咸安宮官學裡面還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世的能力,這些能力對於和珅是非常重要的。它們主要包括下面兩項內容:

第一、是涵養。涵養,是我們每一個成功人士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也是每一個成功人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正是因為涵養的重要,我們才把這項列為和珅在第一位。

正是因為在這裡讀書的富家子弟們都倚仗著祖上的富有和權力,所以他們一個個都是異常的驕橫拔扈,為所欲為。他們,一個個的誰也不愛理,更別說與和珅這樣的“窮學生”說句話了——誰愛搭理和珅啊。

和珅呢?他雖然從心底裡面就看不起這些富家子弟們,但和珅又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這些富裕家庭中的一員。

於是,和珅在與這些富家子弟們相處的時候,他就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涵養。對無端的欺侮和挑釁,他總是視而不見,並且,喜怒也漸漸的不形於色了——和珅的臉上,始終保持著溫和的表情——沒有人知道,他的溫和下面究竟在想些什麼。

第二、是洞察力和諂媚討好的手段。關於這點,實際上包含著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洞察力;二是諂媚討好的手段。

洞察力,也就是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珅一有機會,就細心的觀察老師們的舉止言行,努力的發掘他們內心的秘密。他很快就發現這些老師們表面上道貌岸然、才高八斗,可骨子裡卻一樣委瑣、狹隘:他們之間也是互相瞧不起,對下是幸災樂禍,對上是曲意逢迎、溜鬚拍馬。金錢和權力在這裡同樣是暢通無阻的保證。

諂媚討好的手段,有的讀者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有了問題了:和珅他學習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洞察力是對的,可是他為什麼要學會諂媚討好的手段呢?這應該與和珅在上學期間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有關。他要改變自己所處的地位,可是他的學問和能力又一時不被人所知,並且一時間他自己又沒有什麼好的改變自己地位的好辦法,於是他只能選擇學習諂媚討好的手段,企圖利用這種不正常的手段來達到短時期內迅速改變自己地位的目的——雖然此種手段並不高明,但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也應該是情有可原的。

和珅

有的讀者又會思考下面一個問題,和珅學到的涵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諂媚討好的手段都是和珅在咸安宮官學裡面的師傅教的麼?我在這裡可以肯定的說,絕對不是和珅在咸安宮官學裡面的師傅教的。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嘛!還有一句俗話說得也很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嘛!也就是說,師傅教會你的,只能是最為基本的知識本身,至於涵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諂媚討好的手段等能力方面,師傅是不會去教和珅這些內容的;和珅學到的這些,可不是他在咸安宮官學裡面的師傅教的,而是和珅自己感悟的結果。

正是在這段學習的關鍵時期內,和珅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他認識到,必須迅速改變自己家庭的狀況,成為一個既有權又有錢、人人都羡慕的人——這就是和珅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標。

至於為什麼,要追求如此之多的財富,應該與和珅幼年家庭的不幸遭遇有關吧。而這也恰恰為和珅迅速的成為一個貪官,直到他最終被殺埋下了伏筆。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和珅的知識和才能使他具備了成為一個很有才能的朝廷重要官吏——也就是國家棟樑的最為重要的條件。再加上和珅對於乾隆皇帝的瞭解,如果他認識了乾隆皇帝,就很容易取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很容易成為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清朝第一官員。現在,和珅差的就是認識乾隆皇帝的機遇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