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五月的天,草木欣然,聆聽8首春天意境的古典音樂

五月的天, 正是春末夏初。 像是一個最溫柔的笑, 五月, 既沒有剛入春時的料峭之寒, 也沒有盛夏時的炎炎浮躁與慵懶。 溫和而不疏淡, 熱烈但不拘束, 天空沉靜, 草木欣然。 難得的自在與閒散, 一個人靜坐, 默默抒寫情懷。

今天“影音新生活”分享8首帶有春天意境的古典音樂, 一起度過5月的春末。

蕭邦

《降D大調前奏曲“雨滴”》

《降D大調前奏曲“雨滴”》創作於1838年, 是蕭邦所創作的24首前奏曲之一。

當時蕭邦正在地中海療養, 因為身體不適, 行動不便, 有一天喬治·桑外出買東西碰巧下大雨, 遲遲不歸, 因獨自在家寂寞, 房間漏雨滴滴答答, 於是創作了這部作品。 樂曲單音的重複演奏營造出雨滴的滴答感。

貝多芬

十七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奏鳴曲》

《暴風雨》是莎士比亞晚年(1611年)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 被稱為是莎士比亞用詩寫成的遺囑, 他在《暴風雨》中表達了熱愛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願。 同時, 貝多芬在創作《暴風雨奏鳴曲》時, 正是他聽覺衰退、精神危機的時刻, 莎士比亞在《暴風雨》中塑造的主人公也是與坎坷命運作不屈鬥爭的, 貝多芬自己的命運與之產生共鳴, 所以他能創作如此偉大的《暴風雨奏鳴曲》。

柴可夫斯基

《暴風雨》序曲

西曆1873年1月, 史塔索夫寫了一封信中給柴可夫斯基, 請求他在建議中的三出戲劇中選取當中一出來創作交響音樂, 最終柴可夫斯基選取了莎士比亞的《暴風雨》。 在往後的幾次書信中, 兩人就樂曲的結構和內容交換了不少意見。 同年6月, 柴可夫斯基正式開始譜寫, 但進度非常緩慢, 直至8月從霧索瓦(Usovo)回來後, 他只用了10天時間就把餘下的草稿都完成了。 9月再為樂曲配器, 整首樂曲大概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

德彪西

《雨中花園》

在《雨中花園》中, 德彪西充分發揮了和聲和色彩的作用, 表現了天色由陰鬱而轉變為大放光明的色彩轉換過程, 非常生動鮮活。 它不是一幅“雨中花園”的靜止畫面, 而是有著豐富的色調變化。 這種變化的魅力越往後邊越強烈, 很典型地表現出其印象派的音樂特徵。

舒曼

《第一交響曲“春天”》

羅伯特·舒曼在1840年春嘗試與克拉拉·舒曼結婚,但實際上並沒有進行的那麼順利,因為克拉拉的父親曾經多次反對過與克拉拉結婚。維克在這一方面對舒曼十分殘酷,以至使他患了精神憂鬱症。直到1840年8月1日,萊比錫法庭才終於裁決了他們的婚姻懸案,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就是在這段時間,舒曼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四個樂章的鋼琴手稿,婚後,克拉拉鼓勵他多去創作交響曲,於是他就開始嘗試給這首曲子配器。

貝多芬

《F大調第五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

貝多芬寫過9首小提琴奏鳴曲。這首F大調奏鳴曲是第五首,作品編號24,作於1801年,是他到了維也納最初10年的作品,屬於他早期稍晚一些的作品。這時貝多芬已經31歲,創作技巧已趨成熟,他的個性已基本形成,所以他那些無比熱愛生活的熾熱的激情,在這首《F大調奏鳴曲》中完全體現了出來。

1801年,貝多芬的身體已很不健康,耳疾害了好幾年一直沒有治癒,而且日益加劇,這仍然給他帶來痛苦。但貝多芬並不因此而悲觀失望,正如他自己說過的那樣:“藝術家是一團火,他是不哭的”,高尚的情操使他寫出了充滿青春朝氣和樂觀情緒的《F大調奏鳴曲》。這部作品所有4個樂章的主題都具有絢麗、甜美如春光燦爛的氣質,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春天奏鳴曲》。

孟德爾松

《春之歌》

這首被冠以《春之歌》標題的無詞歌具有流水般輕柔的浪漫旋律,使聽眾沉醉於快樂的氣氛中。曲式雖單純,但十分巧妙地應用了裝飾音,從而利用鋼琴創造了漂亮效果,由此我們不得不對孟德爾松的天才發出讚歎。在伴奏與踏板的關係中,也顯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音樂特色。

小約翰·施特勞斯

《春之聲圓舞曲》

此曲與作者其它的圓舞曲迥然不同:它並不是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也不是作為舞蹈伴奏音樂而創作,它本身就是舞臺上表演的音樂節目,具有純粹的音樂表演性質。節奏自由、充滿變化,旋律生動而連貫,具有較強的欣賞性,很少用於伴舞,原譜中也沒有注明各個段落,另外此曲還帶有迴旋曲的特徵。它有一個多次再現、貫穿全曲的迴旋曲主題A。主題在簡短熱情的引子之後呈現出來,華麗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洋溢著青春活力。其它幾個圓舞曲娓娓動聽、充滿生機。全曲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性,雅俗共賞、經久不衰。曲中生動地描繪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機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永遠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是一首好聽的曲子。

結語:五月,這個似水的季節,悠然地坐在暮春的肩頭,溫暖的陽光灑進心扉,激蕩著心靈深處的溫馨詩行,用心聆聽著泥土靈魂的悠悠歌唱,窺探著鄉間原汁原味的秘密。

羅伯特·舒曼在1840年春嘗試與克拉拉·舒曼結婚,但實際上並沒有進行的那麼順利,因為克拉拉的父親曾經多次反對過與克拉拉結婚。維克在這一方面對舒曼十分殘酷,以至使他患了精神憂鬱症。直到1840年8月1日,萊比錫法庭才終於裁決了他們的婚姻懸案,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就是在這段時間,舒曼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四個樂章的鋼琴手稿,婚後,克拉拉鼓勵他多去創作交響曲,於是他就開始嘗試給這首曲子配器。

貝多芬

《F大調第五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

貝多芬寫過9首小提琴奏鳴曲。這首F大調奏鳴曲是第五首,作品編號24,作於1801年,是他到了維也納最初10年的作品,屬於他早期稍晚一些的作品。這時貝多芬已經31歲,創作技巧已趨成熟,他的個性已基本形成,所以他那些無比熱愛生活的熾熱的激情,在這首《F大調奏鳴曲》中完全體現了出來。

1801年,貝多芬的身體已很不健康,耳疾害了好幾年一直沒有治癒,而且日益加劇,這仍然給他帶來痛苦。但貝多芬並不因此而悲觀失望,正如他自己說過的那樣:“藝術家是一團火,他是不哭的”,高尚的情操使他寫出了充滿青春朝氣和樂觀情緒的《F大調奏鳴曲》。這部作品所有4個樂章的主題都具有絢麗、甜美如春光燦爛的氣質,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春天奏鳴曲》。

孟德爾松

《春之歌》

這首被冠以《春之歌》標題的無詞歌具有流水般輕柔的浪漫旋律,使聽眾沉醉於快樂的氣氛中。曲式雖單純,但十分巧妙地應用了裝飾音,從而利用鋼琴創造了漂亮效果,由此我們不得不對孟德爾松的天才發出讚歎。在伴奏與踏板的關係中,也顯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音樂特色。

小約翰·施特勞斯

《春之聲圓舞曲》

此曲與作者其它的圓舞曲迥然不同:它並不是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也不是作為舞蹈伴奏音樂而創作,它本身就是舞臺上表演的音樂節目,具有純粹的音樂表演性質。節奏自由、充滿變化,旋律生動而連貫,具有較強的欣賞性,很少用於伴舞,原譜中也沒有注明各個段落,另外此曲還帶有迴旋曲的特徵。它有一個多次再現、貫穿全曲的迴旋曲主題A。主題在簡短熱情的引子之後呈現出來,華麗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洋溢著青春活力。其它幾個圓舞曲娓娓動聽、充滿生機。全曲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性,雅俗共賞、經久不衰。曲中生動地描繪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機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永遠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是一首好聽的曲子。

結語:五月,這個似水的季節,悠然地坐在暮春的肩頭,溫暖的陽光灑進心扉,激蕩著心靈深處的溫馨詩行,用心聆聽著泥土靈魂的悠悠歌唱,窺探著鄉間原汁原味的秘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