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楊絳先生離世一周年 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她?

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上官雲)去年5月25日, 105歲的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去世了。 有人感歎, 她與丈夫、女兒“我們仨”終於得以在天上團圓。 對於這位受人尊敬的學者, 她不僅在成名之後在文學、翻譯領域多有貢獻, 在幼年、求學時期即已有了十分出色的表現。

1980年, 楊絳在三裡河家中, 業餘創作間隙讀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1911年, 楊絳生於一個知識份子家庭, 其父楊蔭杭是江浙聞名的大律師。 從小她嗜書成命, 中英文書都拿來看。 幼年時期, 楊絳的生活不算十分安定, 在十來年的時間內先後隨家遷居北京、蘇州、杭州、上海等地。

雖然頻頻搬家, 時局也頗為動盪, 但這並沒有太影響到楊絳的學業。 1924年, 她在振華女校上學, 次年即跳一級, 楊絳回憶, 學校是六年制, 初、高中各三年, “校長王季玉先生向我說明:我是五年修畢六年功課, 因為我太不用功”。

1981年楊絳與錢鍾書和錢瑗攝於三裡河寓所。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1932年, 楊絳決計投考清華研究院外語系, 並在錢鍾書指點下補習外文系功課。 在得到“需考三門外語的消息後”, 多年自習法語的楊絳又開始自習德語, 三個月後, 雖然有些勉強, 但已經可以讀原版《茵夢湖》。

在東吳大學讀書,

楊絳拿到了金鑰匙獎;在清華大學讀書, 她又拿到了清華優秀生獎:每月獎學金20元, 學期開始之月為30元。 而當時女生飯堂包飯每月不過7元。 在年近五旬的時候, 她為了翻譯《堂吉訶德》, 又開始自學西班牙語, 每日堅持, 至1962年已能讀懂比較艱深的文章了。

學業有成, 楊絳與錢鍾書的美滿婚姻也一直受人稱道, 她將第一次見到錢鍾書的情形記錄了下來。 那時, 楊絳和學友孫君一起去清華大學訪友, 先找到了女生宿舍“古月堂”。 之後, 楊絳便在古月堂門口第一次見到了錢鍾書——正是孫君的表兄。 她寫道:“偶然相逢, 卻好像姻緣前定。 我們都很珍重那一次見面, 因為我和他相見之前, 從沒和任何人談過戀愛”。

2012年7月楊絳在三裡河寓所。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在預備投考清華研究院外語系期間, 楊絳曾短暫工作過一段時間, 當了一名小學教師, 她戲稱為“金飯碗”。 但不幸得了風疹, 天天又病又忙。 父母見她風疹發的渾身滿臉, 就命其將“金飯碗”讓出來, 在家養病。

風疹不算什麼大病,

但很困擾人。 錢鍾書不贊成楊絳那年放棄投考清華, 楊絳也無暇申辯, 就不理他。 楊絳曾寫道:“他以為我從此不理他了, 大傷心, 做了許多傷心的詩”。 但後來, 兩人最終和好如初, 並於1935年舉行婚禮, 相濡以沫幾十年。

寫劇本、翻譯名著……楊絳優秀的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在上述涉足的領域中, 她都令人刮目相看, 被人們尊稱為“永遠的女先生”。 而且, 無論遇到什麼風浪、變故, 她總是安之若素, 也無意爭名奪利。 女兒、丈夫先後去世後, 她以極其堅韌的意志力, 整理錢鍾書的手稿, 並相繼出版。 只是會偶爾感歎, 三裡河的寓所, 三個人曾經的家, 而今已經變成了“人生的客棧”。

《楊絳全集》書影。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楊絳就這樣低調了一輩子,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在晚年,她幾乎再未出席公開場合的活動,即使是2014年最新的9卷本《楊絳文集》出版首發。回絕出版社舉辦研討會的建議時,楊絳說,“沒必要嘛,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曾經,她以翻譯自英國詩人蘭德的詩自況:“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或許,讀懂楊絳的書、讀懂她的人格,才是對這位女先生最好的紀念。

《楊絳全集》書影。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楊絳就這樣低調了一輩子,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在晚年,她幾乎再未出席公開場合的活動,即使是2014年最新的9卷本《楊絳文集》出版首發。回絕出版社舉辦研討會的建議時,楊絳說,“沒必要嘛,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曾經,她以翻譯自英國詩人蘭德的詩自況:“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或許,讀懂楊絳的書、讀懂她的人格,才是對這位女先生最好的紀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