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愛挑逗:大文人蘇軾,求雨效果堪比“雨神”蕭敬騰

許多年之後, 面對駘蕩海風, 被貶居儋耳的蘇軾會想起, 他在鳳翔求雨成功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彼時, 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再改任徐州太守的蘇軾, 剛剛治理完一次黃河洪水。 他與剛結識不久的秦觀聊天時說道:在最早的鳳翔府, 到杭州, 再到密州, 以及現在的徐州, 我做了大概有三件事, 為黎民請命, 修建水利, 治理蝗災。 如果說還有一點成績, 就是大旱時求雨成功。 還有在徐州抗洪也是很大的。 很慚愧……

秦觀趕緊捂他嘴:別說了, 再說文章就沒法寫了。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愛可敬的文人(此處沒有之一),

無論是在真實史書中, 亦或是在野史傳說裡, 蘇軾都有著無數有趣的事。

比如——求雨。

蘇軾第一次求雨, 是在陝西鳳翔府擔任判官期間, 這也是年輕的蘇軾第一次正式當國家幹部。 這一年, 陝西大旱, 在古代, 大旱了就要向老天爺求雨, 這是為民父母官的職責。

天不打雷, 天不下雨, 在古人們的常識裡, 一定是某個地方出了問題, 是需要向神明們說明白的。 於是蘇軾就去附近太白山的龍王廟去求雨, 他寫了一篇《祈雨文》, 在文章中蘇軾耍了個小心機, 一番言辭懇切的客道話之後, 蘇軾寫道:“**今旬不雨, 即為凶歲, 民食不繼, 盜賊且起。 豈惟守土之臣所任以為憂, 亦非神之所當安坐而熟視也。 ……神其盍亦鑒之。 上以無負聖天子之意, 下以無失愚夫小民之望。 **”

蘇軾在跟山神龍王擺事實、講道理:天大旱, 對您老人家也沒有好處, 這雨, 您就下了吧!

這次求雨之後, 天還真下雨了, 但非常小, 不頂用。 飽漢不知餓漢子饑, 草榴解不了小處男的需, 大概就是這樣。 這時候, 有人就給蘇軾說了, 求雨是有效的,

但為什麼雨很小呢, 那是因為神還是不太高興。 為什麼神還是不高興?蘇軾一查, 太白山神在唐朝被封為公爵, 神應公。 而到了宋朝, 則被封為了濟民侯, 是侯爵。 從副國變成了正廳, 降職了, 神於是不開心, 耍脾氣, 不給你降雨。

於是蘇軾立即上奏, 申請恢復山神以前的爵位。 同時齋戒沐浴, 跑了一趟太白山, 敬告神靈, 說我們已經為你求得更高的封號啦, 別耍脾氣了, 做神呢, 最重要的就是開心……然後接“龍水”、念祈雨文等一套程式走下來……天真的降下大雨。 所以你看, 在古代, 神固然重要, 但神, 計較的還是官方認證、皇家封號。

就算你是三裡屯的仁波切, 那也是需要官方認證的。

後來, 蘇軾任密州知州, 也就是現在的諸城, 蘇軾又一次遇到旱情。 用林語堂的話說, 蘇東坡簡直就是火命, 他一生不是在治水, 就是在救旱。 這一次他還是去找山神嘮嗑, 沐浴焚香、素食齋戒, 去常山求雨。 祈雨文的套路跟之前類似,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你不下雨百姓受難, 山神你肯定也不好受吧類似的話。

這一次求雨再次靈驗:**山中歸時風色變, 中路已覺商羊舞, 夜窗騷騷鬧松竹, 朝畦泫泫流膏乳。 **

蘇軾求雨當然不是次次成功, 有記錄的只有這兩次成功了。 從鳳翔到杭州、密州, 再到徐州, 這些年的蘇軾, 還沒有遭遇到“烏台詩案”, 還沒有開始顛沛流離的風雨路, 他還能有自主權地、心無旁騖地為所任職地區的人民辦實事。

求雨是迷信, 但古人哪有不迷信的呢?但迷信不妨礙蘇軾的為民請命, 在他那些有關天災的奏摺裡, 他仍然提到, 朝廷若不廢除暴政以紓民困, 向神明禱告也無用處。

有人不問蒼生問鬼神,有人問鬼神則是為蒼生。

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有人不問蒼生問鬼神,有人問鬼神則是為蒼生。

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