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比特幣價格狂漲背後:部分機構製造虛假交易“刷單”

就在5月23日, 來自全球21個國家的56個數碼貨幣公司就比特幣擴容達成共識。 同時, 24日比特幣價格已經漲至2400美元(約合1.65萬人民幣), 單日狂漲200美元, 漲幅高達8%。

除了比特幣之外, 其他主流的虛擬貨幣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 瑞波幣、乙太坊、萊特幣等等都出現了暴漲, 其中瑞波幣兩個月最高漲了50倍, 反映出資金對其的炒作。

去中心化、不可複製、跨境轉帳時間快、手續費低、支援跨國小額支付、能即時查看歷史帳目等, 甚至被渲染具有在政府失去信用之後, 成為多國的“避險投資品種”, 這些似乎都是比特幣得到資金青睞的原因。

此外, 在實際應用層面, 使用比特幣的零售店有所增加, 甚至航空公司也可以使用比特幣。 在少數國家, 如日本, 比特幣更為合法化, 有些國家甚至希望利用其可追溯性來控制洗錢等犯罪活動。 市場還期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重新審查比特幣ETF事項。 政府部門態度鬆動給比特幣上漲帶來了想像空間, 甚至價格暴漲被演繹為爭奪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定價權”。

以上原因多多少少解釋了比特幣上漲的利好因素。 不過, 有機構發現, 比特幣真實的交易量並沒有那麼多, 主要是有一些機構和投資者通過高頻交易, 做“對敲”, 即製造虛假的交易, “刷單”, 做大業務量, 希望籍此做大市場份額, 吸引投資者的關注和投資。

這種網路虛擬商品在非理性暴漲之後, 風險仍然很大。

現階段, 比特幣很難認為其是一種真正的貨幣, 各國關於比特幣的認識仍然存在分歧。 極個別認為比特幣是一種貨幣, 承認其可以作為交易結算工具, 有的則認為是一種商品或財產需要加以徵稅, 還有的認為僅能作為一種投機工具。

對比特幣的未來仍不宜過度樂觀。 比特幣缺乏信用支持。 無論是發行、保管、交易還是使用, 這種虛擬的電子錢都沒有國家信用作後盾, 經營比特幣保管、交易、使用的機構也缺乏足夠的信用。 一旦有風吹草動, 擁有者的利益難免不受到影響。

去中心化既是比特幣的優勢, 被認為是這種電子錢的潛在價值, 同時也成為阻止其發展的一大不利因素,

由於缺乏強有力的監管、警示和定義, 使得比特幣在遭遇問題時更難以抵禦衝擊, 安全性始終存在問號, 無法堅定持有人群的信心。 此外, 去中心化也可以使比特幣更易被取代。

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 更像一種投機品, 風險不言自明。 正常貨幣其匯率變動在沒有特別原因的情況下, 將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但觀察以往比特幣的走勢, 暴漲後出現腰斬已不是一次。 大部分人玩不起這種遊戲, 暫時只能作為一個投機產品, 在少量人群中進行流通。

比特幣的交易技術雖然已經有進步, 可以擴大單個區塊的交易容量, 提高流通性。 但是由於缺乏監管, 發生過數次比特幣交易平臺遭遇提現危機, 甚至面臨破產,

此外, 駭客可以侵入偷盜比特幣資產, 極大打擊投資者信心。

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 比特幣在某些特定條件下也具有隱匿財產的用途, 被用於洗錢和轉移資產。 未來, 如果比特幣應用範圍擴大, 各國對其的監管將逐步跟上, 並且更為嚴厲。

比特幣有可能會繼續存在下去, 但要修成正果, 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還需要更多的支撐。 但是, 可以說, 比特幣的出現刺激了各國政府對於數位貨幣以及其所依賴技術的瞭解和研究, 對法定數位貨幣的出現起到了推動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