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給你一份老北京的糕點指南,不光為了吃,也是為了“面兒”

說到點心, 除了一些地方特色的, 蘇式點心和廣式點心應該是最流行全國的兩類了, 反倒是北京的糕點落了下風, 而京味點心的甜、油、“硬不可擋”很多時候甚至被人拿來當做笑談。 這一期不為正名, 而且說說那些讓老北京們又愛又恨的北京特色糕點。

1、老北京管這叫餑餑或者糕點, 就是別提“點心”二字

從元代開始, 北京的糕點包括餃子、包子、饅頭之類的麵食都可以統稱“餑餑”, 過去北京人忌諱管糕點叫點心, 這個詞源於東晉, 表示百姓以糕餅犒勞士兵, 而到了明朝, 面對淩遲處死的酷刑, 家屬都會買私下通劊子手, 通常就是一個裝著酒菜和銀子的提盒, 祈求掌刑者“關照關照、點心點心”, 被潛規則後的劊子手在行刑的時候就會偷偷先用尖刀將人捅死, 讓死人也免受了活罪之苦。 直到民國初年廢除了這樣的酷刑, 才逐漸有人叫點心。

北方人愛吃麵食, 餑餑從蒙古、滿清就一路得到快速的發展, 不但宮廷, 連民間也不斷推出種類繁多的糕點, 那些生產、銷售糕點的就叫餑餑鋪。

2、老北京糕點的江湖派系

北京也是穆斯林回回的聚居地之一, 所以餑餑鋪大體分為漢民和回民兩大類, 最大的差異在於回民的清真糕點要用素油製作。

再細分下去, 又分為滿漢結合的北方餑餑鋪, 稱為“北案兒”;南果鋪, 稱為“南案兒”和前面說到的清真餑餑鋪, 稱為“素案兒”。

先說北案兒, 歷史最悠久的便是正明齋, 始建于明朝中期, 是北京糕點鋪的“四大齋”(正明齋、九龍齋、聚慶齋和明華齋)之首。 正明齋可是宮廷的御用餑餑鋪, 頗受皇族的喜愛, 製作的滿漢糕點頗為精緻, 種類繁多, 最出名的莫過於薩奇瑪, 此外重陽花糕、玫瑰餅、桃酥、奶皮餅、蜂蜜蛋糕、黃酥月餅等等也都廣受歡迎。

說到南案兒, 就是專營南方風味的糕點糖果, 在京的南方人更喜歡, 要南北兼收, 才能體現古代君王海納百川的氣魄不是!而到了今天, 南案兒最知名的代表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稻香村”了, 作為京城南貨店的鼻祖, 稻香村推廣了牛舌餅、烏麻餅、豬油核桃糕、豬油夾沙蒸蛋糕等等南派姑蘇糕點, 火爆京城。

清真糕點鋪也是北京的一大區域特色,其中的代表之一便是大順齋,創建于明朝末年的京郊通縣,漢族餑餑基本都離不了豬油,滿蒙餑餑喜歡用奶油,而大順齋用香油,口感整體偏甜,招牌便是糖火燒,此外蜜麻花、糖耳朵、白果墩、薄脆等等也很常見。

北京人情世故講究個“面兒”,別看餑餑鋪的門臉兒沒什麼特別,但進門就能看出排場來了:櫃檯裡面是兩溜紅漆箱子,裡面分層分類放著各式糕點,漠北風沙大,放在外面糕點沾上了沙土,就沒法兒吃了;櫃檯外面有紅木茶几和座椅。

在過去的這些餑餑鋪裡,也可以很明顯地區分出南北商人的不同,生活在皇城根兒下的人,眼裡從不缺少達官顯貴,所以你要只是個土豪,那店家對你的態度自然怠慢了許多;而精明務實的南方人,卻是天南海北皆是客,生意自然綿延不斷。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當年的那些大“齋”,而後來者稻香村卻搶得了京城的餑餑鋪頭牌呢。

3、在北京吃糕點的講究

北京人吃糕點講究季節性,正月裡的元宵,二月初一吃太陽糕,四月吃玫瑰餅、藤蘿餅、榆錢餅,五月吃粽子和五毒餅,六月吃綠豆糕、豌豆黃,八月吃各種月餅、自來白、自來紅,九月重陽吃花糕,入冬還有薩奇瑪、芙蓉糕、蜜麻花、蛋花酥,臘月吃關東糖、糖瓜等等。

另外,過生日還有壽桃、壽字點心,結婚有龍鳳餅、子孫餑餑,辦喪事也有專用的糕點。

解放後,老北京人串門兒或是走後門兒,手裡總要拎一盒糕點、一袋水果、兩瓶酒或是一盒茶葉。糕點一定要裝個盒兒,最早的盒子是用馬糞紙做的,盒蓋上墊張紅色或粉色的裝飾紙,再用紙繩或是塑膠繩捆好,上面還打出個提手,喜慶又不俗氣,這樣送人才有面兒。

趕上年節或是禮拜天,一家子出動,男的騎著28自行車,後座馱著老婆,老婆手裡還提著糕點匣子,前面的大樑上坐著小孩兒,出發回丈母娘家,是極平常的景象,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那其樂融融的一幕了。

好面子的北京人,在物質條件並不豐富的年代,很多點心匣子都是轉著圈兒的送,這要是送擰了,沒準兒繞了一圈兒,最後又送回來了,時間長了說不定還有哈喇味了,不過即便如此,一盒不同種類的糕點還是很多北京孩子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4、京城餑餑都有啥?

老北京的糕點種類繁多,甜味兒的居多,而且普遍比較甜,沒法兒一一道來,撿幾樣有名的跟大家嘮嘮吧。

薩其馬

薩奇瑪系滿語,是典型的滿族糕點。用雞蛋、奶油和麵混合製成,裡面還要加入葡萄乾、山楂糕、青梅、瓜子仁等等,奶香濃郁,入口酥軟香甜。

重陽花糕

過去重陽節北平的必備糕點,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三種,烤酥餅之間夾著紅棗、核桃、松子、葡萄乾、果脯等等,餅上面還蓋著個紅戳子。最標準的花糕有九層,每層有不同的餡料:豆沙、五仁、棗泥、白果等等。

缸爐

原料就是麵粉、油和糖,做成的餅最初是給店鋪夥計們吃的,加入桂花糖的又叫桂花缸爐,因為物美價廉、口味甜軟,慢慢流行起來,也是探望產婦的必備。

炸饊子

這也是典型的滿族糕點,不少穆斯林群眾在節慶假日也絕少不了饊子,不喜歡甜食的人一定要嘗嘗。炸好的饊子一圈一圈盤起來,色澤金黃、焦酥香脆,口感鹹香中帶著一絲微甜,非常好吃。

糖火燒

地道的糖火燒裡,麵粉只能占不超過30%,餘下的是芝麻醬、桂花、紅糖、香油,烤熟的糖火燒為深棕色,別看賣相一般,但吃起來酥綿鬆軟、甜香可口。

京八件

分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和酒皮細八件三種,都有餡料,區別就在於餅皮。現在的京八件通常有桃、杏、棗花、荷葉、如意等八種形狀的糕點,餡料多為豆沙、棗泥、玫瑰、椒鹽、青梅、葡萄乾、香蕉等等,口感酥鬆綿軟,有甜有鹹,很多人用來送禮。

大八件

小八件

薄脆

吃過煎餅果子的人應該對薄脆不陌生,炸得比油餅薄,非常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夾在燒餅裡吃,是很多老北京喜歡的早點。

排叉

麵粉加了黑芝麻、清水和鹽,在油鍋裡炸至表面有氣泡鼓起來即可,表面金黃,入口酥脆鹹香,是年節常見的下酒菜。

蜜供

香油、小蘇打和水和麵,切成條兒再用手擰辮壓扁,油炸成金黃色,放涼後放進白糖、蜂蜜、麥芽糖和桂花的糖汁裡“過漿”而成,不光為了吃,也是各家在春節期間供佛、祭祖用的。

桃酥

茯苓餅

內容為原創

官方網站:www.leshujidi.com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火爆京城。

清真糕點鋪也是北京的一大區域特色,其中的代表之一便是大順齋,創建于明朝末年的京郊通縣,漢族餑餑基本都離不了豬油,滿蒙餑餑喜歡用奶油,而大順齋用香油,口感整體偏甜,招牌便是糖火燒,此外蜜麻花、糖耳朵、白果墩、薄脆等等也很常見。

北京人情世故講究個“面兒”,別看餑餑鋪的門臉兒沒什麼特別,但進門就能看出排場來了:櫃檯裡面是兩溜紅漆箱子,裡面分層分類放著各式糕點,漠北風沙大,放在外面糕點沾上了沙土,就沒法兒吃了;櫃檯外面有紅木茶几和座椅。

在過去的這些餑餑鋪裡,也可以很明顯地區分出南北商人的不同,生活在皇城根兒下的人,眼裡從不缺少達官顯貴,所以你要只是個土豪,那店家對你的態度自然怠慢了許多;而精明務實的南方人,卻是天南海北皆是客,生意自然綿延不斷。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當年的那些大“齋”,而後來者稻香村卻搶得了京城的餑餑鋪頭牌呢。

3、在北京吃糕點的講究

北京人吃糕點講究季節性,正月裡的元宵,二月初一吃太陽糕,四月吃玫瑰餅、藤蘿餅、榆錢餅,五月吃粽子和五毒餅,六月吃綠豆糕、豌豆黃,八月吃各種月餅、自來白、自來紅,九月重陽吃花糕,入冬還有薩奇瑪、芙蓉糕、蜜麻花、蛋花酥,臘月吃關東糖、糖瓜等等。

另外,過生日還有壽桃、壽字點心,結婚有龍鳳餅、子孫餑餑,辦喪事也有專用的糕點。

解放後,老北京人串門兒或是走後門兒,手裡總要拎一盒糕點、一袋水果、兩瓶酒或是一盒茶葉。糕點一定要裝個盒兒,最早的盒子是用馬糞紙做的,盒蓋上墊張紅色或粉色的裝飾紙,再用紙繩或是塑膠繩捆好,上面還打出個提手,喜慶又不俗氣,這樣送人才有面兒。

趕上年節或是禮拜天,一家子出動,男的騎著28自行車,後座馱著老婆,老婆手裡還提著糕點匣子,前面的大樑上坐著小孩兒,出發回丈母娘家,是極平常的景象,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那其樂融融的一幕了。

好面子的北京人,在物質條件並不豐富的年代,很多點心匣子都是轉著圈兒的送,這要是送擰了,沒準兒繞了一圈兒,最後又送回來了,時間長了說不定還有哈喇味了,不過即便如此,一盒不同種類的糕點還是很多北京孩子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4、京城餑餑都有啥?

老北京的糕點種類繁多,甜味兒的居多,而且普遍比較甜,沒法兒一一道來,撿幾樣有名的跟大家嘮嘮吧。

薩其馬

薩奇瑪系滿語,是典型的滿族糕點。用雞蛋、奶油和麵混合製成,裡面還要加入葡萄乾、山楂糕、青梅、瓜子仁等等,奶香濃郁,入口酥軟香甜。

重陽花糕

過去重陽節北平的必備糕點,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三種,烤酥餅之間夾著紅棗、核桃、松子、葡萄乾、果脯等等,餅上面還蓋著個紅戳子。最標準的花糕有九層,每層有不同的餡料:豆沙、五仁、棗泥、白果等等。

缸爐

原料就是麵粉、油和糖,做成的餅最初是給店鋪夥計們吃的,加入桂花糖的又叫桂花缸爐,因為物美價廉、口味甜軟,慢慢流行起來,也是探望產婦的必備。

炸饊子

這也是典型的滿族糕點,不少穆斯林群眾在節慶假日也絕少不了饊子,不喜歡甜食的人一定要嘗嘗。炸好的饊子一圈一圈盤起來,色澤金黃、焦酥香脆,口感鹹香中帶著一絲微甜,非常好吃。

糖火燒

地道的糖火燒裡,麵粉只能占不超過30%,餘下的是芝麻醬、桂花、紅糖、香油,烤熟的糖火燒為深棕色,別看賣相一般,但吃起來酥綿鬆軟、甜香可口。

京八件

分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和酒皮細八件三種,都有餡料,區別就在於餅皮。現在的京八件通常有桃、杏、棗花、荷葉、如意等八種形狀的糕點,餡料多為豆沙、棗泥、玫瑰、椒鹽、青梅、葡萄乾、香蕉等等,口感酥鬆綿軟,有甜有鹹,很多人用來送禮。

大八件

小八件

薄脆

吃過煎餅果子的人應該對薄脆不陌生,炸得比油餅薄,非常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夾在燒餅裡吃,是很多老北京喜歡的早點。

排叉

麵粉加了黑芝麻、清水和鹽,在油鍋裡炸至表面有氣泡鼓起來即可,表面金黃,入口酥脆鹹香,是年節常見的下酒菜。

蜜供

香油、小蘇打和水和麵,切成條兒再用手擰辮壓扁,油炸成金黃色,放涼後放進白糖、蜂蜜、麥芽糖和桂花的糖汁裡“過漿”而成,不光為了吃,也是各家在春節期間供佛、祭祖用的。

桃酥

茯苓餅

內容為原創

官方網站:www.leshujidi.com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