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此人在國人的心中非同一般,韓國人卻說他是 “韓國的”搶著申遺

張三豐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武當派的開山始祖, 是武林中的第一高手!德高望重的張三豐, 不論名門正派, 還是旁門左道, 都尊他為武林的泰山北斗。 用金庸的話說, 張三豐是 “中國武學史上不世的奇人”。 那真實的張三豐又是怎樣的呢?

綜合各類史料, 大致可以確定, 張三豐名君寶(又名“全一”)、道號三豐。 關於他的生辰有三種說法(1070年或1248年或1333年)生人, 其誕生地也有爭議, 主要有遼東懿州(今遼寧境內)、陝西寶雞、福建邵武三種說法。

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的作者李師融考證, 張三豐卒年應在明代天順二年(1458年), 其壽為212歲。 這當然是根據零星的文字記載推斷的, 不過很多人都認同這個說法。

關於張三豐的籍貫, 諸多文獻記載不一, 眾說紛紜。 全國各地有許多記載說張三豐是沙陀人、寶雞人、義州人、遼陽人、遼東人、閩縣人、羊城人、天目人、平陽人、黃平人、金陵人等等,

但就是無法知道其出生地, 也無法找到其宗譜, 只是在志書上簡單的寫幾個字。 有很多景區更是用張三豐來做廣告, 如湖北武當山, 據說是張三豐修煉成仙的地方;安徽發現張三豐的手印等。

而在邵武, 有大量史料、遺跡證明太極宗師張三豐出生地以及故居在邵武。

明朝嘉靖年間編的《邵武府志》, 清朝咸豐年間編的《邵武縣誌》, 有關張三豐的記載, 共有八處之多。 在志書記載方面:《邵武府志》, 的舊志, 認為張三豐生於宋、封於元, 仕於明;而新志上認為生於唐, 仕于宋, 顯跡於歷代, 是千年不死的神仙。 在《邵武府志》和《邵武縣誌》仙釋卷上, 有張三豐傳。 “張子沖, 號三豐, 俗名張邋遢, 邵武坎下人。 家貧, 負薪養母, 性好道, 常自言曰, 一心無掛礙, 願見呂先生(即北宋的八仙之一呂洞賓)。 一曰, 樵采未歸, 有道人至其家, 以饑告。 其妻方炊秫(糯米)釀酒, 令食少許, 道人盡食之, 妻恚甚。 道人命汲水滿缸, 投餘粒其中而蓋之, 拂袖去。 傾之, 子沖歸, 妻以告視缸中, 則酒且熟, 心知其為純陽(呂洞賓字)也。
追而遇諸山澗小橋邊, 凡兩與之期, 而後得度。 張母卒, 殯於北勝寺, 遂棄妻子葺翠雲庵居焉。 蹤跡無常, 遠近竟傳其異, 縣令以為妖, 械至京師, 及開檻車則不見矣。 三豐異跡甚多, 所不知所終”。

在福建省省志《閩書》的仙釋卷中(636頁), 一樣有記述呂洞賓超度張三豐成仙的記載。

張三豐在家中見到米成酒後, 發現是呂純陽所為, 便追到山澗小橋邊, 張三豐要求呂純陽馬上超度他成仙, 而呂純陽卻要求張還要兩度相遇, 才能超度張成仙。 沖懇度道, 道答無緣, 期於中秋, 如建陽龍遊橋中相遇, 三人共一目為記。 沖依期, 見二瞽者搭少一目人, 肩已過橋, 道責, 遲, 複期。 又一年, 沖複局往, 偶橋中相遇, 道乃曰:“汝母今日死矣, 無棺”遂於掌中畫一屋, 令子沖視, 似何所?沖答似北勝寺(在邵武坎下), 道曰“我寄棺在彼西廊, 汝取斂母”。 沖過掌到家, 僧俗不知, 其中沖棄妻兒寄跡北勝寺, 並建翠雲庵居, 址無定處”。 從《邵武府志》、《福建省志》中, 都明確記載在北宋時, 張三豐遇到呂洞賓, 張母去世, 殯于邵武坎頭北勝寺等事。

邵武市金坑鄉大常村《張家族譜》,有張三豐的出生年月,朝廷封賜,及其子孫的記載。族譜中還記載,在元朝的至正五年,被朝廷賜封為三豐仙神,並修建宗族祠堂,祀張三豐神位。在明朝嘉靖年間之前,家族是不能隨便修祠堂的,因為祠堂要有朝廷的封賜,才可以修建,亂修祠堂要被治重罪的。張家祠堂還完好的保留下來。在張家的祖訓中,還有“耕讀為本,莫學神遊”。這段祖訓,就是針對張三豐講的,講張三豐年輕時,不是走耕讀為本的仕途經濟之路,而是學做神仙,遊手好閒。張家人對張三豐被賜封為神仙,並不高興。他們認為學做神仙,是誤人子弟。對張三豐並不宣揚,認為祖上有張三豐,也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要當大官,做大富翁,才是光宗耀祖的事。

明朝在和平鎮條石材通往翠雲庵的路上,刻了一方摩崖石刻,記載在宋朝紹興四年,張子沖等人,在山上念佛的有關經過。

在和平的留仙峰上,有一方明代的石碑,碑文中有記載張三豐在留仙峰閉關修煉的文字,這方石碑被砌在留仙峰上的一間石屋中央。

在張厝鄉洋半天村還有三豐觀(也叫靈濟宮),有元朝至正年間把一塊石頭刻上禦印,認為是朝廷給張三豐的印。在張三豐的遺跡方面,被破壞的有升仙橋、仙婆墓,北勝寺等。

2009年,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組在邵武拍攝了專題片《福地仙蹤》,節目講述了太極宗師張三豐在邵武的點點滴滴,並於2009年9月27日在央視一套、四套面向世界播出,對邵武旅遊起到了非常大的宣傳作用,更增加了張三豐是邵武人的信服力。

另據明史記載:一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豐,是遼東懿州梁魚務人,即今錦州市黑山薑屯鎮土城子村。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薑屯土城子村設望平縣,清時設梁漁務專事當地稅賦。這裡城前千畝蓮花湖自然生長數萬株蓮花,波光粼粼、魚草豐盛、野鶴閒遊,一派江南水鄉景色,宛若仙境。張三豐祖父裕賢公學精星算,測天下王氣將從此起,遷至懿州時途經這擇此村落腳。元定宗三年(1248年)張三豐出生。距黑山縣城東部約20公里的薑屯鎮是中國全真派道教創始人張三豐的出生地,張三豐祠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蓮花湖畔。

1983年4月11日,遼西區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樹基在《錦州日報》刊登了《張三豐其人》的文章,文中提到,張三豐先生自稱“某乃懿州糧漁務人氏”。據歷史學家呂振羽先生考證:遼東懿州,治所在今錦州黑山縣薑屯鎮,轄今彰武、阜新、新民、黑山等地。金大定29年(1189年)曾設望平縣於糧漁務(今黑山縣薑屯鎮土城子村附近)。其後遼西區域文化研究會專家們在黑山召開了研討會,進一步確認了張三豐于元定宗三年(1248年)四月初九生於糧漁務這一史實。

姜屯土城子東南有千畝蓮花湖,每當蓮花開放時節,遊人如織,賞荷品藕,成為黑山一處著名景觀。為進一步開發名人資源,促進當時旅遊事業的發展,2000年4月,在當時的縣長于曉軍的建議下,在蓮花湖旁修建了“張三豐祠”。

韓國則聲稱“張三豐是遼東濟州島人,是屬於韓國的”,進而搶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此,文化部非遺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擬將 “張三豐太極拳”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示,接受公眾監督,接收各方意見。2017年4月,太極拳申遺聯盟在寶雞成立,助推太極拳申報世界非遺。 

邵武市金坑鄉大常村《張家族譜》,有張三豐的出生年月,朝廷封賜,及其子孫的記載。族譜中還記載,在元朝的至正五年,被朝廷賜封為三豐仙神,並修建宗族祠堂,祀張三豐神位。在明朝嘉靖年間之前,家族是不能隨便修祠堂的,因為祠堂要有朝廷的封賜,才可以修建,亂修祠堂要被治重罪的。張家祠堂還完好的保留下來。在張家的祖訓中,還有“耕讀為本,莫學神遊”。這段祖訓,就是針對張三豐講的,講張三豐年輕時,不是走耕讀為本的仕途經濟之路,而是學做神仙,遊手好閒。張家人對張三豐被賜封為神仙,並不高興。他們認為學做神仙,是誤人子弟。對張三豐並不宣揚,認為祖上有張三豐,也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要當大官,做大富翁,才是光宗耀祖的事。

明朝在和平鎮條石材通往翠雲庵的路上,刻了一方摩崖石刻,記載在宋朝紹興四年,張子沖等人,在山上念佛的有關經過。

在和平的留仙峰上,有一方明代的石碑,碑文中有記載張三豐在留仙峰閉關修煉的文字,這方石碑被砌在留仙峰上的一間石屋中央。

在張厝鄉洋半天村還有三豐觀(也叫靈濟宮),有元朝至正年間把一塊石頭刻上禦印,認為是朝廷給張三豐的印。在張三豐的遺跡方面,被破壞的有升仙橋、仙婆墓,北勝寺等。

2009年,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組在邵武拍攝了專題片《福地仙蹤》,節目講述了太極宗師張三豐在邵武的點點滴滴,並於2009年9月27日在央視一套、四套面向世界播出,對邵武旅遊起到了非常大的宣傳作用,更增加了張三豐是邵武人的信服力。

另據明史記載:一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豐,是遼東懿州梁魚務人,即今錦州市黑山薑屯鎮土城子村。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薑屯土城子村設望平縣,清時設梁漁務專事當地稅賦。這裡城前千畝蓮花湖自然生長數萬株蓮花,波光粼粼、魚草豐盛、野鶴閒遊,一派江南水鄉景色,宛若仙境。張三豐祖父裕賢公學精星算,測天下王氣將從此起,遷至懿州時途經這擇此村落腳。元定宗三年(1248年)張三豐出生。距黑山縣城東部約20公里的薑屯鎮是中國全真派道教創始人張三豐的出生地,張三豐祠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蓮花湖畔。

1983年4月11日,遼西區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樹基在《錦州日報》刊登了《張三豐其人》的文章,文中提到,張三豐先生自稱“某乃懿州糧漁務人氏”。據歷史學家呂振羽先生考證:遼東懿州,治所在今錦州黑山縣薑屯鎮,轄今彰武、阜新、新民、黑山等地。金大定29年(1189年)曾設望平縣於糧漁務(今黑山縣薑屯鎮土城子村附近)。其後遼西區域文化研究會專家們在黑山召開了研討會,進一步確認了張三豐于元定宗三年(1248年)四月初九生於糧漁務這一史實。

姜屯土城子東南有千畝蓮花湖,每當蓮花開放時節,遊人如織,賞荷品藕,成為黑山一處著名景觀。為進一步開發名人資源,促進當時旅遊事業的發展,2000年4月,在當時的縣長于曉軍的建議下,在蓮花湖旁修建了“張三豐祠”。

韓國則聲稱“張三豐是遼東濟州島人,是屬於韓國的”,進而搶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此,文化部非遺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擬將 “張三豐太極拳”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示,接受公眾監督,接收各方意見。2017年4月,太極拳申遺聯盟在寶雞成立,助推太極拳申報世界非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