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社科院:中國經濟增長率“下一個臺階”具有客觀必然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課題組今天(25日)發佈的研究成果認為, 因為潛在經濟增長率將低於6%,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實質性地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自此, 中國不再一味追求高增長率, 而將“穩中求進”作為調控經濟增長的基本政策取向。

在經歷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 世界各主要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增長均復蘇緩慢, 表明世界經濟也進入了一個將歷時較長的調整期, 再難以支撐中國經濟恢復以往那樣的高速增長。

課題組認為, 在國際國內的新形勢下, 中國工業增長不再有可能主要依賴大量出口廉價工業品的方式來拉動, 必須轉向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大需求相對平衡的增長方式。

此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重要的經濟政策意向, 並將“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 降成本, 補短板)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近期政策重點。

但課題組同時表示,

“產能過剩”和環境壓力令人困惑。 越來越多的產業發現增產已經不是好消息, 而壓縮產量反而成為改善產業狀況的必要措施。

課題組說, 中國工業化歷史性轉折的另一個標誌性現象是: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高度關注。

面對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威脅, 政府制定了整治污染和恢復生態的規劃;工業發展受到有關保護環境和生態政策越來越嚴格的限制, 嚴重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工業項目被禁止。

但是, 直到21世紀最初的十年間, 中國各地區在追求工業增長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權衡上一直處於兩難抉擇的猶豫之中。 尤其當經濟處於高速增長時期,

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產業產能迅速擴張, 而實行壓縮產能的政策往往遇到較大阻力。

“因此, 中國工業發展能否從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增長模式中走出來, 轉向節能環保和低碳減排的綠色和可持續增長的發展模式, 是關係到中國能否真正實現工業現代化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課題組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