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件有永樂年款的青花瓷器,堪稱絕品!

明永樂青花瓷器之有年款的, 據博物要覽上說:“永樂年造壓手杯, 坦口, 折腰, 沙足, 滑底, 中心畫有雙獅滾毬, 毬內篆謄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 細如粒米, 此為上品。 鴛鴦心者次之, 花心者又其次也。 杯外青花深翠, 式樣精妙, 傳世可久, 價亦甚高”。 但是此種壓手杯, 向不見於任何瓷器圖錄, 亦不見於任伺人的著作中, 因此就有人懷疑說, 此種作品, 是否尚留人間, 是一問題!

由於此種有年款的傳世品之不能見到, 所以除了一部分有宣德年款的青花器物, 確定其為宣德時代所燒造外, 其無年款的青花瓷器,

就很難有一致的看法。 永樂呢?還是洪武呢!也就是說l5世紀前三十年代呢?還是l4世紀後三十年代呢!

【青花壓手杯(獅球心)】

青花壓手杯(獅球心),

明永樂, 高5.2cm, 口徑9.3cm, 足徑3.9cm。

杯撇口, 豐底, 圈足。 內外青花裝飾。 杯心單圈內飾雙獅戲球紋, 球內署青花篆體“永樂年制”四字款。 外壁口沿下繪朵梅紋, 腹部繪纏枝蓮紋, 圈足外牆繪卷草紋, 紋飾間隔以青花弦線9道。

此杯製作精細, 形體古樸敦厚。 紋飾安排主次分明, 杯內紋飾佈局簡潔, 外壁紋飾以柔和的線條組成二方連續纏枝花圖案。 青花色澤深翠。 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堪稱是明代永樂時期獨有的名貴器物。

永樂壓手杯的款識, 蠅頭小字, 清晰可辨。 在畫面上的安排非常巧妙, 款識與花紋融合在一起, 不是單純為了寫款而寫款, 而是與瓷器裝飾相結合, 既告知器物的年代, 又使人賞心悅目。 獅子滾繡球是民間表示吉祥的一種舞蹈,

以此為題材畫在杯的內心, 將“永樂年制”四字寫在球內, 這種巧妙的安排充分反映了景德鎮陶瓷工匠們高雅的藝術修養。 ——引用故宮材料!

在我院藏品中, 先後竟發見了三件有永樂年款的青花壓手杯, 永樂年制四字款在雙獅滾毬毬內的一件, 花心內的同樣有兩件。 造形足坦口, 折腰, 陶說裡說為甓, 又說手把之, 其口正壓手故名, 那是不錯的。 沙足, 滑底, 就是圈足墊沙燒制, 底裡有釉, 因而稱為滑底。 口徑9.1釐米, 底徑3·9釐米, 高5.4釐米, 足高O.8毫米, 足寬0.4毫米。 口部外側有一圈梅花點紋, 杯身纏枝蓮, 足部外側草紋, 杯的口部內側有兩道圈線。 青花的顏色, 毬心的略深, 花心的稍淡。 因為胎骨較厚, 所以拿在手中, 有一種凝重的感覺,

可是一點也不嫌笨拙, 依然是玲瓏可愛的。

【青花壓手杯(花心)】

青花壓手杯(花心),明永樂,高4.9cm,口徑9.2cm,足徑3.9cm。

杯體如小碗狀,口微撇,折腰,豐底,圈足。內外均繪青花紋飾。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體 “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腹部繪纏枝蓮紋。

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禦窯廠創制的新型瓷杯。此杯製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翠。

壓手杯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正壓合於手的虎口處,給人以沉重壓手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種實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明人谷應泰撰《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篆書,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雙獅繡球內書年款和花心內書年款的永樂青花壓手杯。另有杯心為鴛鴦臥蓮圖案者,系明萬曆時期仿製。此種品質精良且帶有永樂年款的壓手杯,據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僅故宮博物院收藏有4件。——引用故宮資料!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明永樂,高5.4cm,口徑9.1cm,足徑3.9cm。清宮舊藏。

這種撇口深腹小碗之所以被稱為“壓手杯”是因其大小適中,且口沿處胎體較薄,順口沿而下胎骨漸厚,執之手中,微微外撇的口沿與舒張的虎口相吻合,且杯的重心下移,放置穩當,故名壓手杯。

談及明永樂時的青花瓷器,最受人稱道者可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它是迄今為止所見傳世和出土永樂官窯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與明代的文獻記載相互印證。明末穀泰撰《博物要覽》記載:“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篆書‘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細若粒米,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引用故宮資料!

這三件有永樂年款壓手杯的發現,使得對於永樂青花瓷器的鑒定方面,有了一個確實可靠的依據。從此有好些青花瓷器向來被人們妄斷為宣德,或是左右於宣德永樂之間的,至此也可以比較確定了它的時代;要是再進一步分析,就是既非永樂,更非宣德的,有鑒定為洪武的可能。

本來自從有元至正ll年題記的(西元l351年)兩件青花大瓶肯定以後,據近來研究瓷器的文獻記載(參考約·阿·帕布著伊斯坦布炮臺門宮所藏中國瓷器之l4世紀的青花一1952年版、赫來·卡爾納著東方青花、約·阿·帕布著阿爾達比聖廟之中國瓷器--1956年版等書),認為一種瓷胎厚重,底都無釉,中心畫著雲龍、蓮池水禽、萍草遊魚、雙鳳穿花、蕉石花果之類的大盤,器身青花有鴛鴦戲蓮、纏枝牡丹的大型梅瓶以及左右有獸面或是雙龍耳的廣口大壺等等的造形作風,都與以後的宣德青花絕然不同,而與至正ll年的大瓶,是一脈相承的,因而確定為14世紀後半期的作品。另一部分無款的,從造形花紋種種方面來比較分析,以為是15世紀早期的作品。所謂14世紀後半期(西元l351—1400年),包括了元至正11年以後的元代l7年(西元l368年正月洪武元年,八月元亡)。明洪武的31年及建文的2年,其間以洪武的時代,占了後半期的五分之三;15世紀早期(西元l401--1435年姑以宣德一朝為止)。是建文2年、永樂22年、洪熙l年、宣德10年,亦以永樂的一朝為最長,就此判斷,似乎明初的洪武跟永樂可以有了一個初步的鑒定範圍,但是洪武與永樂以至永樂與宣德間,更能鑒定得穩當些、明瞭些、確切些,還不能做到,因為在這一段時同裡,沒有有年款的實物可以作為佐證,為此發見在此時間內的有年款的青花瓷器是極為必要的。這三件有永樂年款的壓手杯,就在這一點上應孩肯定地說有它的重要性了。

版權聲明:

【青花壓手杯(花心)】

青花壓手杯(花心),明永樂,高4.9cm,口徑9.2cm,足徑3.9cm。

杯體如小碗狀,口微撇,折腰,豐底,圈足。內外均繪青花紋飾。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體 “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腹部繪纏枝蓮紋。

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禦窯廠創制的新型瓷杯。此杯製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翠。

壓手杯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正壓合於手的虎口處,給人以沉重壓手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種實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明人谷應泰撰《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篆書,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雙獅繡球內書年款和花心內書年款的永樂青花壓手杯。另有杯心為鴛鴦臥蓮圖案者,系明萬曆時期仿製。此種品質精良且帶有永樂年款的壓手杯,據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僅故宮博物院收藏有4件。——引用故宮資料!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明永樂,高5.4cm,口徑9.1cm,足徑3.9cm。清宮舊藏。

這種撇口深腹小碗之所以被稱為“壓手杯”是因其大小適中,且口沿處胎體較薄,順口沿而下胎骨漸厚,執之手中,微微外撇的口沿與舒張的虎口相吻合,且杯的重心下移,放置穩當,故名壓手杯。

談及明永樂時的青花瓷器,最受人稱道者可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它是迄今為止所見傳世和出土永樂官窯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與明代的文獻記載相互印證。明末穀泰撰《博物要覽》記載:“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篆書‘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細若粒米,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引用故宮資料!

這三件有永樂年款壓手杯的發現,使得對於永樂青花瓷器的鑒定方面,有了一個確實可靠的依據。從此有好些青花瓷器向來被人們妄斷為宣德,或是左右於宣德永樂之間的,至此也可以比較確定了它的時代;要是再進一步分析,就是既非永樂,更非宣德的,有鑒定為洪武的可能。

本來自從有元至正ll年題記的(西元l351年)兩件青花大瓶肯定以後,據近來研究瓷器的文獻記載(參考約·阿·帕布著伊斯坦布炮臺門宮所藏中國瓷器之l4世紀的青花一1952年版、赫來·卡爾納著東方青花、約·阿·帕布著阿爾達比聖廟之中國瓷器--1956年版等書),認為一種瓷胎厚重,底都無釉,中心畫著雲龍、蓮池水禽、萍草遊魚、雙鳳穿花、蕉石花果之類的大盤,器身青花有鴛鴦戲蓮、纏枝牡丹的大型梅瓶以及左右有獸面或是雙龍耳的廣口大壺等等的造形作風,都與以後的宣德青花絕然不同,而與至正ll年的大瓶,是一脈相承的,因而確定為14世紀後半期的作品。另一部分無款的,從造形花紋種種方面來比較分析,以為是15世紀早期的作品。所謂14世紀後半期(西元l351—1400年),包括了元至正11年以後的元代l7年(西元l368年正月洪武元年,八月元亡)。明洪武的31年及建文的2年,其間以洪武的時代,占了後半期的五分之三;15世紀早期(西元l401--1435年姑以宣德一朝為止)。是建文2年、永樂22年、洪熙l年、宣德10年,亦以永樂的一朝為最長,就此判斷,似乎明初的洪武跟永樂可以有了一個初步的鑒定範圍,但是洪武與永樂以至永樂與宣德間,更能鑒定得穩當些、明瞭些、確切些,還不能做到,因為在這一段時同裡,沒有有年款的實物可以作為佐證,為此發見在此時間內的有年款的青花瓷器是極為必要的。這三件有永樂年款的壓手杯,就在這一點上應孩肯定地說有它的重要性了。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