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乾爹章士釗,張大千教畫畫,傅雷教書法,她還是柏林影后!1

如果說香港電影圈我最欣賞的女演員, 一個是葉德嫻, 一個就是蕭芳芳。 前者是因為爐火純青的演技, 後者就完全是整個人的拜服了!

2010年CNN評選史上亞洲最偉大的演員香港有三人上榜, 張國榮, 梁朝偉, 另外一名也是僅有一名女演員, 她叫蕭芳芳。

鄧達智:芳芳不用說了, 我們從小看著她長大, 她陪伴我們的成長。 認識芳芳十多快二十年, 相識那天幾乎樂得回家無法入眠, 美麗不是代表她的全部, 聰明醒目之外, 更重要是她的幽默感。

對於80後來說, 蕭芳芳是《方世玉》中飛揚跳脫的苗翠花, 是《女人四十》中身心俱疲的阿娥。 雖然她因為身體原因已退隱多年, 但我一直在等她複出的那一刻。

蕭芳芳不僅在影視圈成績卓著, 多項影后加身, 她更讓我驚奇的是對人生與眾不同的規劃。 她曾經說過:“人生的目標不好找,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迷惘, 但是只要方向不錯, 就能排除一切困難, 最終達到目標, 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 ”

往來無白丁的童年

蕭芳芳原名蕭亮, 芳芳的藝名是著名導演嚴俊為她所取, 就是之前八過的林黛的EX, 李麗華的老公!

蕭芳芳的麻麻成家和(成家慧)來頭不小, 她後來被稱為“蕭太后”,

其實她還有另一個令人顫抖的身份——劉海粟的前妻!!!1929年, 成家和考入劉海粟擔任校長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她是當時上海美專的校花和舞蹈王后, 並擔任學生會主席。 1933年, 劉海粟和自己的這位明星學生結了婚, 這段婚姻維持了10年後, 兩人離婚, 成家和嫁給了蕭乃震, 也就是蕭芳芳的生父。 蕭乃震出身名門, 也曾留學德國, 他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曾在汪偽政權下謀官(出任中國實業銀行官方常務董事)。 據說在蘇州甪直鎮的蕭家老宅, 現在有由蕭芳芳親自提供資料的蕭芳芳演藝館。

1947年, 蕭芳芳生於上海, 2歲時隨父母移居香港, 3歲喪父, 與麻麻相依為命。 蕭芳芳的麻麻雖然強勢, 但後來的一系列事件反映出這位麻麻當得真的不錯, 尤其在那個年代極其難得!

由於父母的關係, 她曾認章士釗(洪晃的麻麻章含之只是章士釗的養女哦!)為乾爹, 經常隨父母登門拜訪。 傳說蕭芳芳有4位家庭老師:任伯江、司馬烈、方世琦、翁靈文, 其中一位翁靈文曾祖父是翁同龢,

看過《走向共和》的我記憶深刻。 蕭芳芳晚年的書房還有一塊由翁靈文的書法——小書齋。 由於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據說曾與傅雷有過一段戀情(張愛玲曾經在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中影射過這段感情), 所以傅雷和成家和極熟稔, 他曾在家書中數次提及蕭芳芳, 還曾通過書信教她書法, 信件後來還收錄于傅敏所編的《傅雷談美術》中。

蕭芳芳還曾拜師學畫,老師分別是臺灣畫家陳定山和趙少昂,甚至連張大千都當面指導過芳芳她繪畫。當了童星後,她還曾練過芭蕾,學過京劇,老師都是當時名人。

看到這裡,真的很佩服成家和,即使到了香港後家境清貧,她也利用自己的人脈給了女兒力所能及的好教育。

她曾有個小夢想

“如果當時能選擇的話,我不會選擇演藝這條路。小時候我就夢想著長大了做一個醫生。後來上大學之所以選修傳媒,是因為這個專業比較接近我演戲的經歷,更有把握上課的時候弄得懂。再到後來,進修兒童心理治療學也是一種折中的辦法,因為年紀所限,不可能再花一段長時間從頭讀醫了,就只能從事與醫生相近的兒童心理治療。”

也只有影后可以說出這麼任性的話,也只有執著的人能從當紅的明星生涯中抽身,遠赴重洋修學。記得有一段時間,所謂的留學幾乎成為明星們做某些不可描述事情的代名詞,但對蕭芳芳來說,這卻是她真真實實想做的事。

小時候,由於經常在片場拍戲,蕭芳芳幾乎沒接受過正規教育,都是母親找家教來補習。她曾回憶說:“當年片場裡,沒人看書,只看《馬經》。記得有人還嘲笑我:‘看你這勁頭,像要考狀元哩!嘿嘿!’。即使當年片酬不菲,但她卻始終有顆想上大學的心。

按當時香港的升學途徑,蕭芳芳根本進不了大學,她想念大學只有一條路——出國。為了這個夢想,蕭芳芳既要賺到自己和母親的生活費,未來的學費,又要在拍戲之餘各種補習。15歲時,蕭曾在新馬連續三個月不停地隨片登臺表演。她曾給英國學校遞交申請,卻沒有獲批。她明白,去國外讀書的第一個障礙就是英語,雖然她一直都有英文家教,但她當時的水準離申請大學的要求還差了很遠,“沒有辦法,我只能先去預科班學習,每天都得查大量字典,經常是通宵達旦,沒合眼就要趕去上課。因為若進不了大學,就意味著又要回去繼續拍戲,這可不行!於是我立定決心,拼了命也要考上大學。”終於,她拿到了新澤西SHU傳媒系的錄取通知書。

邊拍戲,邊開啟學霸模式

21歲時,蕭芳芳對麻麻說:“你再不讓我出去讀書的話,我這輩子都會心裡埋怨你。”

1970年,成家和推掉了已經預付訂金的8部電影,放飛了自己的女兒,她踏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讀書期間,她居然遇到家裡經濟困難,這位昔日大明星不得不把所有用來讀書和生活的錢寄回家裡應急,自己靠著朋友的接濟才讀完了大學。她的畢業論文《中國電影的回顧與前瞻》得到了A,她也成為第一個獲得學士學位的香港明星。1973年畢業後,她曾在NBC當助理編導,後來回到香港繼續拍戲。蕭芳芳說:“念大學是我人生的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是念研究院。但是大學畢業後回到香港才發現我母親不願意去美國,那個時候,她老人家年齡已經相當大,我不忍心讓她去從頭適應美國的生活環境,就決定留下繼續拍戲。在香港發展。”

1994年,美國Regis Univeristy一個遠距離進修《心理學碩士課程》的項目引起了她的興趣。“這個專業與我當初成為一名醫生的目標雖然有距離,但也是能幫助別人的一種職業。”於是她再度赴美,4年後,通過海外修學分的形式,她在拍戲、持家、讀書全不誤的情況下,拿到了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這期間,她順便還拿了一個金像獎兩個金馬獎,好吧,此時她還適逢更年期。

退居幕後,熱心慈善

由於身體原因,蕭芳芳逐漸退居幕後。但她並美歐閑下來,而是開始了自己的第二個事業——慈善。1998年碩士畢業後,她與另一位創始人一起在香港創辦了慈善組織——護苗基金。這個基金旨在保護及避免兒童受性侵犯傷害,也算學以致用啊!

憑藉自己的影響力,蕭芳芳號召大批演藝人士參與進來,張國榮、莫文蔚曾是“護苗先鋒大使”,TVB也曾合辦過聲勢浩大的“護苗基金星輝夜”。2014年,蕭芳芳邀請林憶蓮、張惠妹、蔡健雅及那英參加慈善晚會時,蕭芳芳曾為了四位歌手的賣力演出而下跪致謝。

除了慈善外,她曾出版過英語進修教材,她的一本講禮儀的《洋相:英美社交禮儀》至今還能在網站上買到。

經歷過艱苦求學生涯的我們都知道,這個“職業”真心不好過,對芳芳姐孤軍奮戰,最終學有所成的毅力大大地點贊,不愧是我的人森偶像,我是永遠也做不到的!

蕭芳芳還曾拜師學畫,老師分別是臺灣畫家陳定山和趙少昂,甚至連張大千都當面指導過芳芳她繪畫。當了童星後,她還曾練過芭蕾,學過京劇,老師都是當時名人。

看到這裡,真的很佩服成家和,即使到了香港後家境清貧,她也利用自己的人脈給了女兒力所能及的好教育。

她曾有個小夢想

“如果當時能選擇的話,我不會選擇演藝這條路。小時候我就夢想著長大了做一個醫生。後來上大學之所以選修傳媒,是因為這個專業比較接近我演戲的經歷,更有把握上課的時候弄得懂。再到後來,進修兒童心理治療學也是一種折中的辦法,因為年紀所限,不可能再花一段長時間從頭讀醫了,就只能從事與醫生相近的兒童心理治療。”

也只有影后可以說出這麼任性的話,也只有執著的人能從當紅的明星生涯中抽身,遠赴重洋修學。記得有一段時間,所謂的留學幾乎成為明星們做某些不可描述事情的代名詞,但對蕭芳芳來說,這卻是她真真實實想做的事。

小時候,由於經常在片場拍戲,蕭芳芳幾乎沒接受過正規教育,都是母親找家教來補習。她曾回憶說:“當年片場裡,沒人看書,只看《馬經》。記得有人還嘲笑我:‘看你這勁頭,像要考狀元哩!嘿嘿!’。即使當年片酬不菲,但她卻始終有顆想上大學的心。

按當時香港的升學途徑,蕭芳芳根本進不了大學,她想念大學只有一條路——出國。為了這個夢想,蕭芳芳既要賺到自己和母親的生活費,未來的學費,又要在拍戲之餘各種補習。15歲時,蕭曾在新馬連續三個月不停地隨片登臺表演。她曾給英國學校遞交申請,卻沒有獲批。她明白,去國外讀書的第一個障礙就是英語,雖然她一直都有英文家教,但她當時的水準離申請大學的要求還差了很遠,“沒有辦法,我只能先去預科班學習,每天都得查大量字典,經常是通宵達旦,沒合眼就要趕去上課。因為若進不了大學,就意味著又要回去繼續拍戲,這可不行!於是我立定決心,拼了命也要考上大學。”終於,她拿到了新澤西SHU傳媒系的錄取通知書。

邊拍戲,邊開啟學霸模式

21歲時,蕭芳芳對麻麻說:“你再不讓我出去讀書的話,我這輩子都會心裡埋怨你。”

1970年,成家和推掉了已經預付訂金的8部電影,放飛了自己的女兒,她踏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讀書期間,她居然遇到家裡經濟困難,這位昔日大明星不得不把所有用來讀書和生活的錢寄回家裡應急,自己靠著朋友的接濟才讀完了大學。她的畢業論文《中國電影的回顧與前瞻》得到了A,她也成為第一個獲得學士學位的香港明星。1973年畢業後,她曾在NBC當助理編導,後來回到香港繼續拍戲。蕭芳芳說:“念大學是我人生的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是念研究院。但是大學畢業後回到香港才發現我母親不願意去美國,那個時候,她老人家年齡已經相當大,我不忍心讓她去從頭適應美國的生活環境,就決定留下繼續拍戲。在香港發展。”

1994年,美國Regis Univeristy一個遠距離進修《心理學碩士課程》的項目引起了她的興趣。“這個專業與我當初成為一名醫生的目標雖然有距離,但也是能幫助別人的一種職業。”於是她再度赴美,4年後,通過海外修學分的形式,她在拍戲、持家、讀書全不誤的情況下,拿到了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這期間,她順便還拿了一個金像獎兩個金馬獎,好吧,此時她還適逢更年期。

退居幕後,熱心慈善

由於身體原因,蕭芳芳逐漸退居幕後。但她並美歐閑下來,而是開始了自己的第二個事業——慈善。1998年碩士畢業後,她與另一位創始人一起在香港創辦了慈善組織——護苗基金。這個基金旨在保護及避免兒童受性侵犯傷害,也算學以致用啊!

憑藉自己的影響力,蕭芳芳號召大批演藝人士參與進來,張國榮、莫文蔚曾是“護苗先鋒大使”,TVB也曾合辦過聲勢浩大的“護苗基金星輝夜”。2014年,蕭芳芳邀請林憶蓮、張惠妹、蔡健雅及那英參加慈善晚會時,蕭芳芳曾為了四位歌手的賣力演出而下跪致謝。

除了慈善外,她曾出版過英語進修教材,她的一本講禮儀的《洋相:英美社交禮儀》至今還能在網站上買到。

經歷過艱苦求學生涯的我們都知道,這個“職業”真心不好過,對芳芳姐孤軍奮戰,最終學有所成的毅力大大地點贊,不愧是我的人森偶像,我是永遠也做不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