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淡水河谷CEO:中國應更多使用鋼結構產品 有利於供給側改革

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席執行官費慕禮週六建議, 中國應更多地使用高品質鐵礦石以及鋼結構, 這將有助於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費慕禮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表示, 關停過剩產能並不是改革的唯一辦法。 他認為以下一些途徑也有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比如鼓勵使用更多的高品質鐵礦石和混礦產品, 基礎設施、住宅、商業大樓更多使用鋼結構, 以及生產多樣化的鋼鐵產品來提高產品附加值。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始於2000年,

這是費慕禮第二次參加該論壇。

費慕禮稱, 使用高品質的鐵礦石和混礦不但可以改善中國環境, 而且由於它們雜質比較少, 需要較少的焦炭, 還有利於降低成本, 提高競爭力和生產率。

關於更多使用鋼結構的建議, 費慕禮稱, 淡水河谷和中國相關專家討論過, 中國橋樑中鋼結構橋樑占比不足2%, 新建築鋼結構占比僅10%, 遠低於其他國家。

費慕禮說, 他十分關注今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講話, 也注意到中國政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工業領域去產能, 如鋼鐵和煤炭、房地產等行業的去庫存以平衡市場。

對於全球礦業行業以及相關的下游產業和煤炭產業來說,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2014年年底和2015年年初, 鐵礦石、煤炭、原油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創造數十年的最低。

2016年, 中國鋼鐵工業制定化解4500萬噸過剩產能的目標, 實際減少了6500萬噸。 2017年, 中國計畫再減少鋼鐵產能5000萬噸。

“2016年減少的產能和2017年計畫減少的產能加起來的話, 相當於整個巴西全國的產能。 ”費慕禮說, 如果中國能夠成功實現今年目標, 那麼“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提出的減少1億-1.5億噸過剩產能的總目標就能提前三年完成。

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和球團礦生產商, 也是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商, 同時還生產錳礦石、鐵合金、冶金煤和動力煤、銅、鉑族金屬、金、銀、鈷和化肥。 自1973年將第一批鐵礦石運往中國起, 淡水河谷已與中國建立了長達44年的合作夥伴關係。

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提振, 淡水河谷2016年實現扭虧為盈, 淨利潤達到39.82億美元, 其營收的四成多來自中國市場。 淡水河谷還與中國港口合作, 並與中國船東合作賣租40萬噸大型礦砂船。

費慕禮將於今年5月26日離任淡水河谷, 結束6年任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