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2017上海市全國家釀啤酒大賽 賽後總結

啊啦逼嘎, 座標上海的我在上週末又迎來了一場盛大的宴會與謝幕後的莫大惆悵。

(使用無意義的狀聲詞是作者的生活陋習)

1

對我而言, 上海協會成功接手這項賽事的主辦工作, 應該是這次比賽中最重要的一環。

在籌備人員數量較少的情況下, 上海協會仍然讓各位志願者及評審都感到滿意, 而協會也延續去年比賽的評分制度, 讓參賽者於賽後能得到更好的評分結果。

當地方性協會有能力獨立舉辦一場正規化的比賽, 並且使協會成員能參與、學習, 並傳承下去, 這可能正是這次比賽最有意義的一部分。

不可重現的活動, 就不能算是一場好的活動。

需要說明的是上海的啤酒比賽雖然是由上海家釀啤酒協會(現已改名為上海精釀啤酒協會)創辦,

但去年轉由我所任職的公司“酒花兒”主辦, 所以我才會說今年的主辦工作又回到上海協會手中。

2

上海精釀啤酒協會會長林林在賽前與我溝通, 認為我們需要重新奠定上海家釀比賽的定位, 並創造出它的特色。

上海作為一個華語地區的重要國際都市,

適合成為多元文化交融的中心, 因此我們這次收取的參賽作品偏重在兩岸三地範圍內, 加深大中華地區的交流。

我們也拋棄過去在挑選評審名單時, 必須努力邀請歐美或其他國家知名評審的習慣, 所以這次我們只邀請能使用中文溝通、寫作的BJCP啤酒評審。

去年就邀約好的BJCP地區主席 Scott Bickham 則是個美好的意外。

3

無論是去年的 2016上海國際精釀啤酒大賽或是今年的2017上海市全國家釀啤酒大賽, 提供評審一個無憂無慮的評分環境, 一直都是我最大的心願。 因此, 本次的比賽有幾個特點:

1. 評分時間絕對充足:今年每款作品都有12分鐘以上的單獨時間,評審可以盡情地品嘗作品及填寫評分單。

2. 評審一天之中可以喝到不同類型的作品,不會因為重複喝到相同類型的作品而感到疲憊或無趣,且作品數不會過多,給予評審過多壓力。

3. 由經過培訓的Steward為評審打理所有瑣碎小事,評審只需專注於評分就好。

國內最強的啤酒比賽志願者團隊,這是我在「上海精釀啤酒協會積極會員 H 小姐」眼中看見的驕傲,能與她合作也是我最感動的事。

我從未在負責給評審提供參賽作品的志願者身上看到如此認真的臉龐,王博是林林安排給我的意外驚喜。

4

互動環節:這次我們首度加入了志願者與評審同飲一杯酒的方式,當倒酒人員在出酒時,會同時提供三位評審及一位志願者的量,也就是一次提供四杯酒,讓志願者能跟評審同時喝到同一款參賽作品,聆聽評審的討論,並從中學到經驗。

這次因為Scott的工作安排影響,讓我無法給考生在考試前能有一個實習的機會,是我最大的遺憾。

5

給各位看一個資料分析:“2017 參賽作品分組表”,並附上去年的資料。

(點開大圖更清楚)

其實看得出來國內家釀愛好者對於特定風格有著異常的熱情,例如國內很難新鮮到位的IPA,或是沒有好的液態酵母釀出不夠清爽的小麥啤酒。

我必須在此稍微嚴肅地提出一件事,那就是依照能取得的物料風味,釀出最適當的酒款才是釀酒師真正的學問所在。當然在啤酒裡面添加一堆奇怪的東西聽起來有些可怕,但其實也是本土創作的一環,多嘗試絕對會是件好事,但在釀造完成後,不妨自己喝喝看,感受一下原料特色是否明顯、整理味道以否平衡。

看這資料其實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思考:想得獎的人應該研究哪些分組的作品比較少,而值得用心去搶獎項;想釀酒給自己喝的人,應該思考你是否落入了追潮流的陷阱,而根本沒發現你真正喜愛的風格呢?

家釀啤酒的核心價值,不就是展現出不受拘束的創作行為嗎?

例如本次最佳作品之一的浦公英Gruit,這正是家釀精神的經典範例!

如果要我說這次比賽有什麼缺點,那我覺得出具個三千字檢討報告都不為過,我想在明年用行動證明我們是能進步的。

更加完善、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的上海市家釀啤酒大賽,明年等你來參加!

最後,都看完那麼多作者無意義的詞句了,我們來看看這次的得獎結果與比賽相關資料!

上海精釀啤酒協會等你加入!

---------------End---------------

1. 評分時間絕對充足:今年每款作品都有12分鐘以上的單獨時間,評審可以盡情地品嘗作品及填寫評分單。

2. 評審一天之中可以喝到不同類型的作品,不會因為重複喝到相同類型的作品而感到疲憊或無趣,且作品數不會過多,給予評審過多壓力。

3. 由經過培訓的Steward為評審打理所有瑣碎小事,評審只需專注於評分就好。

國內最強的啤酒比賽志願者團隊,這是我在「上海精釀啤酒協會積極會員 H 小姐」眼中看見的驕傲,能與她合作也是我最感動的事。

我從未在負責給評審提供參賽作品的志願者身上看到如此認真的臉龐,王博是林林安排給我的意外驚喜。

4

互動環節:這次我們首度加入了志願者與評審同飲一杯酒的方式,當倒酒人員在出酒時,會同時提供三位評審及一位志願者的量,也就是一次提供四杯酒,讓志願者能跟評審同時喝到同一款參賽作品,聆聽評審的討論,並從中學到經驗。

這次因為Scott的工作安排影響,讓我無法給考生在考試前能有一個實習的機會,是我最大的遺憾。

5

給各位看一個資料分析:“2017 參賽作品分組表”,並附上去年的資料。

(點開大圖更清楚)

其實看得出來國內家釀愛好者對於特定風格有著異常的熱情,例如國內很難新鮮到位的IPA,或是沒有好的液態酵母釀出不夠清爽的小麥啤酒。

我必須在此稍微嚴肅地提出一件事,那就是依照能取得的物料風味,釀出最適當的酒款才是釀酒師真正的學問所在。當然在啤酒裡面添加一堆奇怪的東西聽起來有些可怕,但其實也是本土創作的一環,多嘗試絕對會是件好事,但在釀造完成後,不妨自己喝喝看,感受一下原料特色是否明顯、整理味道以否平衡。

看這資料其實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思考:想得獎的人應該研究哪些分組的作品比較少,而值得用心去搶獎項;想釀酒給自己喝的人,應該思考你是否落入了追潮流的陷阱,而根本沒發現你真正喜愛的風格呢?

家釀啤酒的核心價值,不就是展現出不受拘束的創作行為嗎?

例如本次最佳作品之一的浦公英Gruit,這正是家釀精神的經典範例!

如果要我說這次比賽有什麼缺點,那我覺得出具個三千字檢討報告都不為過,我想在明年用行動證明我們是能進步的。

更加完善、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的上海市家釀啤酒大賽,明年等你來參加!

最後,都看完那麼多作者無意義的詞句了,我們來看看這次的得獎結果與比賽相關資料!

上海精釀啤酒協會等你加入!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