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說起本草綱目,你先想到的是周傑倫還是李時珍?

近日, 清朝嘉慶年間御醫汪必昌所著《聊複集·怪症匯纂》手稿重現天日, 其中記載的540種偏方秘方令人大開眼界, 據權威機構估計, 該手稿市值高達2.1億。

書中記載的部分疑難雜症的醫治方法對現代醫學來說極具研究價值, 這些都是我們的祖先用畢生心血實踐得來的, 對我們而言這些都是無價的財富。 不僅如此, 中醫史上還有《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脈經》等醫藥著作, 對後世研習醫術都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醫書, 我國醫學歷史上還湧現出了一批醫學奇才。

藥聖——李時珍著作——本草綱目

李時珍, 字東璧, 晚年自號瀕湖山人, 湖北蘄春縣人,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 相傳李時珍出生那天, 他的父親李言聞正在雨湖上打魚。 平常運氣還不錯, 這一次卻連下幾網都一無所獲, 李言聞很喪氣。 最後一網拉起來感覺沉甸甸的, 心中暗喜, 以為是條大魚, 原來是一塊大石頭。

李言聞歎道:石頭呀石頭, 我與你無冤無仇, 今日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 石頭突然也說話了:石頭呀石頭, 前來賀喜不用愁。 先生娘子快落月, 不知先生有何求?原來這石頭就是雨湖神。 李言聞急忙趕回家, 正好李時珍生下地, 於是給他起名叫“石珍”。 當晚李言聞又做了一個夢, 夢見仙人鐵拐李前來道喜說:“時珍時珍, 百病能診。 做我高徒, 傳我名聲。 ”這雖然是個傳說, 但李時珍一生研究醫學, 做出了《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等傳世至今的醫學著作。

醫聖——張仲景著作——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 名機, 南陽郡涅陽人。 相傳張仲景五十歲左右, 曾在長沙做太守。 期間, 他謹記自己的學醫之道, 時刻不忘救治人民的疾苦。 但他畢竟是個大官, 在封建時代, 做官的不能入民宅, 又不能隨便接近普通老百姓, 這怎麼辦呢?

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 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 大開衙門, 不問政事, 讓有病的群眾進來, 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之上, 挨個地仔細給群眾治病。 時間久了, 形成慣例, 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 他的衙門前就聚集了許多來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 為紀念張仲景, 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裡給病人看病的醫生, 通稱“坐堂”,那醫生就叫“坐堂醫生”。

藥王——孫思邈著作——千金方

藥王名叫孫思邈,又叫孫真人,唐代傑出的醫學家、道學者。他精通老莊百家之學,以能醫學、陰陽、推步。他長期隱居終南山,不幕外使,閉門著述,為人治病,被後人稱為“藥王”。

相傳“藥王”孫思邈有一次進山治病時被一隻猛虎擋住了去路。當時他要逃跑已經來不及了,想拿起挑草藥的扁擔搏鬥又怕不是猛虎的對手,但是奇怪的是這只虎並不追撲他,只是俯伏在地上張開大口,眼裡露出哀求的神色,並不住地向孫思邈點頭。孫思邈十分驚奇,走近細看,只見老虎喉嚨口橫著一根白色的東西,孫思邈再走近仔細地一看,原來是一根很大的獸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嚨。

他想為老虎掏出獸骨,卻又怕虎性發作咬斷他的手臂,於是他就把藥擔子上的銅圈取下來放進虎口撐住上下顎,叫老虎銜著,自己伸手從銅圈中取出獸骨並為老虎的傷處敷上藥物,然後再取出銅圈。老虎連連搖尾點頭,似乎表示感謝。從此以後,外出行醫的郎中紛紛將銅圈改成手搖的響器,一來作為行醫的標誌,表示自己是能醫龍治虎的藥王弟子;二來是因為孫思逸用這只銅圈救了老虎而沒被吃掉,郎中便把它作為自己行醫的護身符了。

本文原創,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創作不易,歡迎讀者點贊關注!

通稱“坐堂”,那醫生就叫“坐堂醫生”。

藥王——孫思邈著作——千金方

藥王名叫孫思邈,又叫孫真人,唐代傑出的醫學家、道學者。他精通老莊百家之學,以能醫學、陰陽、推步。他長期隱居終南山,不幕外使,閉門著述,為人治病,被後人稱為“藥王”。

相傳“藥王”孫思邈有一次進山治病時被一隻猛虎擋住了去路。當時他要逃跑已經來不及了,想拿起挑草藥的扁擔搏鬥又怕不是猛虎的對手,但是奇怪的是這只虎並不追撲他,只是俯伏在地上張開大口,眼裡露出哀求的神色,並不住地向孫思邈點頭。孫思邈十分驚奇,走近細看,只見老虎喉嚨口橫著一根白色的東西,孫思邈再走近仔細地一看,原來是一根很大的獸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嚨。

他想為老虎掏出獸骨,卻又怕虎性發作咬斷他的手臂,於是他就把藥擔子上的銅圈取下來放進虎口撐住上下顎,叫老虎銜著,自己伸手從銅圈中取出獸骨並為老虎的傷處敷上藥物,然後再取出銅圈。老虎連連搖尾點頭,似乎表示感謝。從此以後,外出行醫的郎中紛紛將銅圈改成手搖的響器,一來作為行醫的標誌,表示自己是能醫龍治虎的藥王弟子;二來是因為孫思逸用這只銅圈救了老虎而沒被吃掉,郎中便把它作為自己行醫的護身符了。

本文原創,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創作不易,歡迎讀者點贊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