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和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相比,你還覺得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嗎?

亞歷山大大帝

西元前356年, 亞歷山大大帝在馬其頓王國(這個時候的馬其頓王國只是希臘半島上的一個國家)的首都帕拉出生。

這年是秦孝公6年, 即商鞅變法6六年。

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是著名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西元前340年, 父親菲力二世討伐拜占庭城邦, 16歲的亞歷山大大帝成為馬其頓王國的代理執政, 並于當年鎮壓馬其頓王國北部的反叛。 當年秦孝公拜商鞅為大良造。

西元前338年, 因為父親菲力二世征戰拜占庭城邦失利, 希臘城邦中的雅典城邦和底比斯城邦組成反對馬其頓的聯盟。 雙方展開了一場決定希臘命運的戰役——喀羅尼亞戰役。

由菲力領導色薩利、伊庇魯斯、埃托利亞、北福基斯、羅克裡斯等聯軍和雅典、底比斯聯軍決戰。 亞歷山大大帝用奇兵突襲雅典和底比斯聯軍的間隙, 成為馬其頓王國贏得這場戰鬥的關鍵。 這一戰奠定了馬其頓王國在希臘的統治地位。

當年秦孝公去世, 商鞅戰死, 秦惠文王即位。

見圖一、二, 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天才開始展現出來:

喀羅尼亞戰役

喀羅尼亞戰役2

西元前336年, 菲力二世在參加女兒的婚禮時被他的衛士保薩尼阿斯刺殺身亡。 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即位。

當年是秦惠文王即位第二年, 周天子賀秦。 如果以秦王21歲加冠的說法來說, 秦惠文王和亞歷山大大帝當年都是20歲, 屬於同齡人。 只是亞歷山大大帝2年前已經參加一次大戰, 現在已經執政, 而秦惠文王尚未親政。

西元前335年, 亞歷山大大帝再次被希臘城邦承認為合法統治者,

並在當年擊敗色雷斯、特裡巴厘、伊利利亞等, 穩固了馬其頓王國在希臘的統治地位。

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前馬其頓王國版圖:

西元前336年時馬其頓王國地圖

西元前334年, 亞歷山大大帝率領4萬步兵和5千騎兵越過了今天的達達尼爾海峽,

以波斯人陰謀殺害父親腓力二世和解放小亞細亞城邦為口號, 開始了對波斯帝國的征討。 由於父親菲力二世所留下的債務, 導致國庫空虛, 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只有30天的補給。

當年魏國魏襄王稱王。

格拉尼庫斯戰役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的第一場戰役。 亞歷山大大帝的兵力是4萬5千人。 對手是波斯的三位總督, 軍力是2萬波斯騎兵、2萬希臘雇傭兵, 合計四萬人。 儘管是敵眾我寡, 亞歷山大大帝依然取得了勝利。 3位波斯總督在戰爭中被殺死。

西元前333年秋季, 亞歷山大大帝進行征服波斯的第二場戰役:伊蘇斯戰役。 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軍團是4萬人的兵力左右。 對手是波斯帝國大流士三世, 兵力約在12-13萬人。雙方在伊蘇斯(今天土耳其伊斯肯德侖北)進行決戰。

伊蘇斯戰役

這場戰鬥雙方擺兵佈陣都旗鼓相當。亞歷山大大帝以中央的重甲步兵方陣吸引波斯軍團主力;以右側兵力對付波斯軍的右側軍;在戰爭過程中,亞歷山大大帝在成功把波斯軍左側軍力吸引到中央的重甲步兵軍團方陣後,率軍直撲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

雖然面對馬其頓軍團突然殺到,但大流士三世的近衛軍依然奮勇抗敵。但大流士三世馬車的馬受驚,將大流士三世拉進戰場。由於大流士擔心被馬其頓人活捉,不得不脫掉王袍,騎上馬逃跑。

大流士的逃跑,成為波斯軍團戰敗的關鍵因素。大流士三世逃跑,他的禁衛軍也隨之逃跑,於是帶動波斯軍團的潰散。

根據歷史學家的統計,這場戰役,馬其頓軍團陣亡1200人,而波斯軍團的陣亡人數至少2萬人以上——多數都是軍潰時被踩死的。

當年秦惠文王認為犀首公孫衍為大良造。

取得戰役的勝利之後,亞歷山大大帝沒有窮追大流士三世,而是沿著地中海向南推進,最後進入埃及,並建立了亞歷山大城。在這裡,亞歷山大大帝被稱譽為法老——太陽神阿蒙之子。這是西元前332年。

西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進行征討波斯的第三次戰役:高加米拉戰役。

取得了兩次對波斯帝國戰爭的勝利,亞歷山大大帝有了更多的金錢來招募更多的士兵加入。

但是相比波斯帝國的軍團,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軍團人數實在是太少了。

馬其頓兵團步兵4萬、騎兵7千人,合計4萬7千人。波斯軍團人數,最原始的說法是一百萬,但後世歷史學家多數認為實際人數是20萬步兵、4萬5千騎兵,合計24萬5千人。

大流士三世在戰爭前三次向亞歷山大大帝講和,更提出以割讓一半波斯領土的求和條件。但被亞歷山大大帝拒絕了。

亞歷山大大帝塑像

在得知亞歷山大大帝拒絕談和後,大流士三世悲呼:“亞力山大,我到底對你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難道你的哪一位親人為我所殺,因此我的暴行應得這樣的懲罰?”

當年9月30日清晨,馬其頓軍團和波斯軍團開始決戰。一個4.7萬人對決24.5萬人的戰役開始了。

波斯軍團擺出了一個長達8公里的巨大戰陣。但直到整個時候,亞歷山大大帝還沒有想出如何取勝的方法。

大流士的戰略是:中央軍團對陣馬其頓中央兵團,兩側包抄馬其頓左右兩側,沖進馬其頓大營解救他的母親和兒女。

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略是:加強左右後三方的防衛,前方死戰,尋找波斯兵團的弱點從而突破。

馬其頓方陣

這一仗,馬其頓軍團打得異常艱苦,前方、左右兩側都是波斯人,最後還是被波斯人沖進馬其頓大營。

就在馬其頓兵團打得士氣非常低落的關鍵時候,隨軍的祭祀亞裡斯坦德跳上一匹馬,沿著馬其頓陣線大勝呼喊:“看那支盤旋的鷹,這是馬其頓勝利的徵兆!”。

正是這一句話,讓馬其頓軍團士氣大振起來,重新奪回馬其頓大營。

和左右兩側的激戰不同的是,前方的馬其頓兵團並和波斯兵團還沒有交戰。這也是後世歷史學家迷糊的原因:大流士為什麼不命令波斯士兵進攻正前方。

波斯兵團的士兵不斷的湧向馬其頓兵團的右側,導致了波斯軍團左側和中央出現了間隙,讓大流士三世的防衛兵力變得薄弱。

亞歷山大大帝抓住了機會,率領前方的馬其頓兵團以楔形向弱點攻擊過去,直撲大流士三世的禁衛軍。

很快亞歷山大大帝和大流士三世的戰鬥再次響起。雙方殺得眼紅。亞里斯多德和大流士三世彼此的距離大約三十米的距離。彼此都用標槍企圖射殺對方,但都失敗了。

亞歷山大大帝

但幸運之神站在了亞歷山大大帝這邊。亞歷山大大帝的標槍插死了大流士三世的車夫。左側的波斯士兵由於戰場灰塵滾滾,朦朧中看見皇帝的馬車上有人被標槍插死了,誤以為大流士三世被殺了,於是哀嚎聲一片,這個左側波斯軍團莫名其妙的潰散了,然後是波斯中央軍團也開始潰散了。而大流士三世眼睜睜的看著軍團潰散,想要自殺,但被下屬制止了,也只得逃跑而去。

左側、中央軍團潰散的時候,右側的波斯兵團幾乎就取得了對馬其頓右側防線的勝利。馬其頓右側防線的帕米尼奧將軍不得不要求亞歷山大大帝要求增援。亞歷山大大帝不得不放棄追殺大流士三世,回師增援右側。

結果著急去增援右側的馬其頓兵團和一支偷襲馬其頓兵營後返回的波斯兵團相逢:一個著急回去,一個著急去支援,於是乎雙方進行了這個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最後波斯軍團奪路而逃。

當亞歷山大大帝到達右側防線時,右側波斯軍團已經得知左側、中央軍團撤退的消息,開始撤退了。

這個戰役,馬其頓軍團戰死500人,傷者不計其數。波斯軍團戰死至少4萬人——同樣,多數都是死在逃跑的時候。

取得高加米拉戰役的勝利後,亞歷山大大帝擊敗了波斯帝國,進入了巴比倫——波斯帝國的中心。

亞歷山大大帝繼續進軍波斯的東方行省,繼續他的波斯征服之旅,主要是巴克特裡亞和索格地亞納。

波斯的軍官,怕大流士三世向亞歷山大大帝投降,刺殺了他。

之後,亞歷山大大帝並沒有再遇到大規模的戰役。

西元前326年,在征服整個波斯帝國後,亞歷山大大帝並沒有停下征服的腳步,而是南下征戰印度,和印度國王波拉斯展開他最後一次的戰役:海達斯佩斯河會戰。

亞歷山大大帝決定渡過海達斯佩斯河,征服印度。印度國王波拉斯決定集結他的兵力在河邊趁亞歷山大大帝渡河時擊敗他。

面對波拉斯在對面河岸的嚴密防守,亞歷山大大帝通過不停的調動兵馬和放話不著急渡河來迷惑波拉斯。

當亞歷山大大帝覺得渡河時,他自己率領一支軍隊渡河,剩下的主力部隊交給克拉特拉斯率領,並命令克拉特拉斯只有在看見波拉斯率領他的部隊攻打他時才可以率軍渡河。

亞歷山大大帝渡河後,立即和波拉斯的兒子的部隊交戰。波拉斯的兒子戰死。

當波拉斯聽到消息後,同時對岸的馬其頓軍團開始渡河。波拉斯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覺得率領4千騎兵、300輛戰車、200頭大象和3萬的步兵,意圖和亞歷山大大帝進行決戰。

亞歷山大大帝先以弓箭射亂印度步兵和騎兵的陣腳,然後自己親自率領騎兵打亂印度騎兵和步兵的部屬,其他的馬其頓兵力則以射殺印度大象,擾亂印度軍團為主。

與印度象兵作戰

在亞歷山大大帝的策略下,波拉斯的部屬被破壞,印度兵團大亂,大象不分敵友到處亂踩。

最後渡河的克拉特拉斯率領另外一部分馬其頓軍團替代亞歷山大大帝率領的軍團,追殺印度軍團。

整個戰役,馬其頓軍團戰死的步兵80人、騎兵230人,合計310人;印度軍團戰死步兵2萬、騎兵3千,還有波拉斯的兩個兒子以及各種指揮的軍官,合計2萬6000多人。

取得海達斯佩斯河會戰的勝利後,由於希臘人厭倦了征戰,亞歷山大大帝不得不返回波斯。

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龐大的橫跨歐亞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疆域

西元前323年6月,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因病去世。當年是秦國秦惠王文稱王第二年。

下麵來統計下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軍團的殺傷力:

投入兵力陣亡人數殺傷力
戰役馬其頓波斯馬其頓波斯平均每人殺敵數格拉尼庫斯戰役4.5萬4萬不明2萬0.44伊蘇斯戰役4萬13萬12002萬0.5高加米拉戰役4.724.55004萬1.18海達斯佩斯河會戰1.1萬3.7萬3102.6萬2.36

亞歷山大大帝和秦惠文王同年出生,相同年紀即位(亞歷山大大帝20歲登位,秦惠文王19歲即位),短短的13年,亞歷山大大帝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秦惠文王只是剛剛稱王。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壽命長些,我們就可以有機會看見馬其頓王國重甲兵團和大秦帝國軍的對決了!

兵力約在12-13萬人。雙方在伊蘇斯(今天土耳其伊斯肯德侖北)進行決戰。

伊蘇斯戰役

這場戰鬥雙方擺兵佈陣都旗鼓相當。亞歷山大大帝以中央的重甲步兵方陣吸引波斯軍團主力;以右側兵力對付波斯軍的右側軍;在戰爭過程中,亞歷山大大帝在成功把波斯軍左側軍力吸引到中央的重甲步兵軍團方陣後,率軍直撲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

雖然面對馬其頓軍團突然殺到,但大流士三世的近衛軍依然奮勇抗敵。但大流士三世馬車的馬受驚,將大流士三世拉進戰場。由於大流士擔心被馬其頓人活捉,不得不脫掉王袍,騎上馬逃跑。

大流士的逃跑,成為波斯軍團戰敗的關鍵因素。大流士三世逃跑,他的禁衛軍也隨之逃跑,於是帶動波斯軍團的潰散。

根據歷史學家的統計,這場戰役,馬其頓軍團陣亡1200人,而波斯軍團的陣亡人數至少2萬人以上——多數都是軍潰時被踩死的。

當年秦惠文王認為犀首公孫衍為大良造。

取得戰役的勝利之後,亞歷山大大帝沒有窮追大流士三世,而是沿著地中海向南推進,最後進入埃及,並建立了亞歷山大城。在這裡,亞歷山大大帝被稱譽為法老——太陽神阿蒙之子。這是西元前332年。

西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進行征討波斯的第三次戰役:高加米拉戰役。

取得了兩次對波斯帝國戰爭的勝利,亞歷山大大帝有了更多的金錢來招募更多的士兵加入。

但是相比波斯帝國的軍團,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軍團人數實在是太少了。

馬其頓兵團步兵4萬、騎兵7千人,合計4萬7千人。波斯軍團人數,最原始的說法是一百萬,但後世歷史學家多數認為實際人數是20萬步兵、4萬5千騎兵,合計24萬5千人。

大流士三世在戰爭前三次向亞歷山大大帝講和,更提出以割讓一半波斯領土的求和條件。但被亞歷山大大帝拒絕了。

亞歷山大大帝塑像

在得知亞歷山大大帝拒絕談和後,大流士三世悲呼:“亞力山大,我到底對你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難道你的哪一位親人為我所殺,因此我的暴行應得這樣的懲罰?”

當年9月30日清晨,馬其頓軍團和波斯軍團開始決戰。一個4.7萬人對決24.5萬人的戰役開始了。

波斯軍團擺出了一個長達8公里的巨大戰陣。但直到整個時候,亞歷山大大帝還沒有想出如何取勝的方法。

大流士的戰略是:中央軍團對陣馬其頓中央兵團,兩側包抄馬其頓左右兩側,沖進馬其頓大營解救他的母親和兒女。

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略是:加強左右後三方的防衛,前方死戰,尋找波斯兵團的弱點從而突破。

馬其頓方陣

這一仗,馬其頓軍團打得異常艱苦,前方、左右兩側都是波斯人,最後還是被波斯人沖進馬其頓大營。

就在馬其頓兵團打得士氣非常低落的關鍵時候,隨軍的祭祀亞裡斯坦德跳上一匹馬,沿著馬其頓陣線大勝呼喊:“看那支盤旋的鷹,這是馬其頓勝利的徵兆!”。

正是這一句話,讓馬其頓軍團士氣大振起來,重新奪回馬其頓大營。

和左右兩側的激戰不同的是,前方的馬其頓兵團並和波斯兵團還沒有交戰。這也是後世歷史學家迷糊的原因:大流士為什麼不命令波斯士兵進攻正前方。

波斯兵團的士兵不斷的湧向馬其頓兵團的右側,導致了波斯軍團左側和中央出現了間隙,讓大流士三世的防衛兵力變得薄弱。

亞歷山大大帝抓住了機會,率領前方的馬其頓兵團以楔形向弱點攻擊過去,直撲大流士三世的禁衛軍。

很快亞歷山大大帝和大流士三世的戰鬥再次響起。雙方殺得眼紅。亞里斯多德和大流士三世彼此的距離大約三十米的距離。彼此都用標槍企圖射殺對方,但都失敗了。

亞歷山大大帝

但幸運之神站在了亞歷山大大帝這邊。亞歷山大大帝的標槍插死了大流士三世的車夫。左側的波斯士兵由於戰場灰塵滾滾,朦朧中看見皇帝的馬車上有人被標槍插死了,誤以為大流士三世被殺了,於是哀嚎聲一片,這個左側波斯軍團莫名其妙的潰散了,然後是波斯中央軍團也開始潰散了。而大流士三世眼睜睜的看著軍團潰散,想要自殺,但被下屬制止了,也只得逃跑而去。

左側、中央軍團潰散的時候,右側的波斯兵團幾乎就取得了對馬其頓右側防線的勝利。馬其頓右側防線的帕米尼奧將軍不得不要求亞歷山大大帝要求增援。亞歷山大大帝不得不放棄追殺大流士三世,回師增援右側。

結果著急去增援右側的馬其頓兵團和一支偷襲馬其頓兵營後返回的波斯兵團相逢:一個著急回去,一個著急去支援,於是乎雙方進行了這個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最後波斯軍團奪路而逃。

當亞歷山大大帝到達右側防線時,右側波斯軍團已經得知左側、中央軍團撤退的消息,開始撤退了。

這個戰役,馬其頓軍團戰死500人,傷者不計其數。波斯軍團戰死至少4萬人——同樣,多數都是死在逃跑的時候。

取得高加米拉戰役的勝利後,亞歷山大大帝擊敗了波斯帝國,進入了巴比倫——波斯帝國的中心。

亞歷山大大帝繼續進軍波斯的東方行省,繼續他的波斯征服之旅,主要是巴克特裡亞和索格地亞納。

波斯的軍官,怕大流士三世向亞歷山大大帝投降,刺殺了他。

之後,亞歷山大大帝並沒有再遇到大規模的戰役。

西元前326年,在征服整個波斯帝國後,亞歷山大大帝並沒有停下征服的腳步,而是南下征戰印度,和印度國王波拉斯展開他最後一次的戰役:海達斯佩斯河會戰。

亞歷山大大帝決定渡過海達斯佩斯河,征服印度。印度國王波拉斯決定集結他的兵力在河邊趁亞歷山大大帝渡河時擊敗他。

面對波拉斯在對面河岸的嚴密防守,亞歷山大大帝通過不停的調動兵馬和放話不著急渡河來迷惑波拉斯。

當亞歷山大大帝覺得渡河時,他自己率領一支軍隊渡河,剩下的主力部隊交給克拉特拉斯率領,並命令克拉特拉斯只有在看見波拉斯率領他的部隊攻打他時才可以率軍渡河。

亞歷山大大帝渡河後,立即和波拉斯的兒子的部隊交戰。波拉斯的兒子戰死。

當波拉斯聽到消息後,同時對岸的馬其頓軍團開始渡河。波拉斯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覺得率領4千騎兵、300輛戰車、200頭大象和3萬的步兵,意圖和亞歷山大大帝進行決戰。

亞歷山大大帝先以弓箭射亂印度步兵和騎兵的陣腳,然後自己親自率領騎兵打亂印度騎兵和步兵的部屬,其他的馬其頓兵力則以射殺印度大象,擾亂印度軍團為主。

與印度象兵作戰

在亞歷山大大帝的策略下,波拉斯的部屬被破壞,印度兵團大亂,大象不分敵友到處亂踩。

最後渡河的克拉特拉斯率領另外一部分馬其頓軍團替代亞歷山大大帝率領的軍團,追殺印度軍團。

整個戰役,馬其頓軍團戰死的步兵80人、騎兵230人,合計310人;印度軍團戰死步兵2萬、騎兵3千,還有波拉斯的兩個兒子以及各種指揮的軍官,合計2萬6000多人。

取得海達斯佩斯河會戰的勝利後,由於希臘人厭倦了征戰,亞歷山大大帝不得不返回波斯。

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龐大的橫跨歐亞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疆域

西元前323年6月,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因病去世。當年是秦國秦惠王文稱王第二年。

下麵來統計下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軍團的殺傷力:

投入兵力陣亡人數殺傷力
戰役馬其頓波斯馬其頓波斯平均每人殺敵數格拉尼庫斯戰役4.5萬4萬不明2萬0.44伊蘇斯戰役4萬13萬12002萬0.5高加米拉戰役4.724.55004萬1.18海達斯佩斯河會戰1.1萬3.7萬3102.6萬2.36

亞歷山大大帝和秦惠文王同年出生,相同年紀即位(亞歷山大大帝20歲登位,秦惠文王19歲即位),短短的13年,亞歷山大大帝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秦惠文王只是剛剛稱王。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壽命長些,我們就可以有機會看見馬其頓王國重甲兵團和大秦帝國軍的對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