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瓊瑤: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

我已經79歲, 明年就80歲了!這漫長的人生, 我沒有因為戰亂、貧窮、意外、天災人禍、病痛……種種原因而先走一步。 活到這個年紀, 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

所以, 從此以後, 我會笑看死亡。

——瓊瑤

1

3月12日, 知名作家瓊瑤突然在臉書上公開寫下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信。

她提到這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

她要所有看到這封信的人作為見證,

絕不要自己變成“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的臥床老人。

她生時如火花般燃燒,

也只願死時如雪花落地, 化為塵土。

這個用一支筆構築愛情王國,

左右三代人愛情觀念,

沾濕半世紀華人眼淚

好像永遠可以微笑著看星星看月亮, 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理想的溫柔女子,

恍然間, 已是耄耋之年。

2

1938年4月20日, 成都四聖祠仁濟醫院迎來了一對新生命的誕生。

“一男一女同時生, 喜煞小生陳致平”。

年輕的父親興奮極了, 情不自禁寫下自己的驕傲和喜悅。

並熱情的為其中的女孩子起名“喆”, 取自“兩吉女中”的校名——他們夫妻相識相愛的地方。

乳名“鳳凰”, 飽含最美好的祝願。

這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瓊瑤(筆名)。

3

母親長得十分美麗, 且心性極高, 經常讀書, 畫畫, 寫字。

小小的瓊瑤就伏在桌邊, 欣賞著母親優雅的樣子。

她想, 自己長大也要成為像媽媽一樣的人。

可惜, 她似乎沒有繼承太多父母的優點。

眼睛不大, 鼻子不高, 右臉頰上還有塊的胎記。

因為早產, 身體也瘦弱,

再加上當時“重男輕女”的思想,

爸爸媽媽似乎都更喜歡雙生子中的弟弟。

她敏感的心靈第一時間捕捉到了這些資訊,

漸漸變得內向, 自卑, 不愛說話。

之後, 又添了新的漂亮弟弟妹妹。

小瓊瑤分得的關注越來越少。

但爸爸媽媽對她的文學啟蒙卻一點兒都沒有落下。

兩歲半的時候, 媽媽就教她認字, “國文”兩字她一下子就記住了。

6歲那年, 媽媽給學生古詩《慈烏夜啼》,

“夜夜夜半啼, 聞著為傷心”。

三個“夜”字把學生們都搞糊塗了, 搖頭晃腦表示不明白。

小瓊瑤卻已經能稚氣的解釋, “夜夜, 每一夜;夜半, 就是夜裡很晚的時候啊”。

母親十分吃驚, 從那時起開始系統的教授女兒讀唐詩。

4

可惜, 那時的中國並不太平

1942年, 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瓊瑤一家不得不從四川遷到湖南老家

兩年後, 衡陽縣城淪陷, 年僅6歲的瓊瑤又跟著家人踏上逃難的路途。

那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孩子們被挑在圓圓的籮筐裡,

不哭, 不說話, 咳嗽也不可以。

他們大多在晚上行路, 睜眼就是黑漆漆的夜。

籮筐裡空間有限, 佝僂著身子, 盤曲著腿, 時間一長, 又麻又酸。

更可怕的是, 他們選擇的時間不對。

正趕上了著名的“湘桂大撤退”。

好不容易走出了封鎖線,還在被日軍追著跑。

轟炸機不時從頭頂飛過,煙塵滾滾。

幸好,他們遇上了第二十七團的曽連長。

曽連長會帶著小瓊瑤騎馬,還安排士兵照顧他們一家。

他像是突然出現的保護神,高大威猛,有無窮的力量

瓊瑤後來說“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所崇拜的男子漢,都是曽連長這種的。”

他的“六個夢”之一的《流亡曲》,也是以曽連長為範本的。

5

抗戰勝利那年,她9歲,進入上海市第十六區國民小學上學。

母親牽著她的手走在學校的走廊上,

走廊的壁報上刊登著學生的優秀作文,

她如饑似渴的讀著,尤其喜歡那篇《狗的自述》。

她心裡羡慕極了,發誓自己也要寫出這麼好的文章。

當天晚上就寫出了《我的母親》。

之後只要一有空,就一頭紮進書店裡。

書貴,她買不起,就站在店裡翻看。

果然,不久後她人生的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刊登在了《大公報》的兒童版。

她整天捧著那張報紙,興奮的不知所以。

寫作的興頭越來越足。

6

1949年夏,十一歲的小瓊瑤和家人飄洋過海,被一艘擁擠不堪的海船帶離了大陸,登上了臺灣。

父親被聘為臺北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一家人就住在學校分給父親的一棟小房子裡。

但仍然沒有拜託窮困的處境。

父親的薪水,根本不夠一家六口的開支。

全家的衣服,都是縫縫補補,不知改過多少次。

小瓊瑤只有一條裙子,還是用母親的舊旗袍改的,式樣不倫不類,但她只有這麼一條。

這段生活深深融入了她的藝術作品。

《窗外》的江雁容,《幾度夕陽紅》的楊曉彤,都是當時她自己的寫照。

家境貧窮,身體瘦弱。

在這窮困的生活中,植物園的便宜的露天電影是她唯一的精神慰藉。

她每天洗碗,有時母親會獎勵她一毛錢。她日積月累的積攢成一塊。

就可以攥著這一塊錢,步行一小時的路,去看一場電影。

7

但長時間的漂泊生活,是她的學業進展艱難。

她的國文很好,背誦了大量的詩詞。

但數理化卻一塌糊塗,經常只有二十分。

她每天痛苦的上課,做題,考試,但實在太難了。

她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樂趣,只有寫作是她唯一的自慰方式。

但父母卻不能理解,一直認為她不努力。

《窗外》裡,江雁容哭訴,“全世界都不瞭解我。沒有一個人無法瞭解她用功也無法考好。”

“我但願山呀水呀,任我遨遊,花呀草呀,任我喜愛,不被這些書本來束縛住!”

她只能把自己埋進圖書館裡去宣洩。

她瘋狂的閱讀,瘋狂的創作。

十六歲時,以“心如”的筆名,在臺灣著名的《晨光》雜誌上發表了短篇小說《雲影》。

這也極大的堅定了她要按照自己的興趣走文學之路的決心。

8

但她並沒有得到學校和家庭的認可。

仍然要苦苦掙扎在繁重的功課中。

父母表示:陳家不能有考不上大學的女兒。

可她一點也不想考大學。她只想寫作。

寫作的時候,她感覺到“像有一百隻小鹿在她胸中亂撞,成串的辭句擁擠在她的腦海裡”。

這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啊。

可她卻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終於,兩度高考失敗,她再也不想嘗試這種痛苦。

她鄭重的宣佈:我不考大學了,我要去寫作!

“寫作,比考大學還難呢!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中學生進入大學,每十年,都出不了一個作家。”

母親反對。

“讓我自己去試試看吧!”瓊瑤堅持。

就這樣,瓊瑤開始了整天塗抹文字的生活。

那年,她二十歲。

9

二十歲是臺灣的法定成年年齡。

這一年,瓊瑤還步入了她的第一次婚姻。

她嫁給了一個同樣熱愛的寫作的年輕人。

“與其分在兩處,各自孤獨的寫作,還不如聚在一起,結伴寫作”。

瓊瑤深深嚮往這種生活。

婚後他們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創作,相互切磋,相互鼓勵。

但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瓊瑤寫作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那份微薄的稿費,她專攻“副刊小說”。

雖然也時有見報,但生活已經越發拮据。

於是第二年,慶筠換了份薪水高的工作。

他們不再迫于生計的壓力,瓊瑤開始嘗試長些的篇幅。

她的短篇和中篇已經寫的十分順手了,

漸漸的有了自己的名氣。

瓊瑤後來回憶,“有許多人在第一次被退稿後,就灰心不再寫了。但我的個性很固執,退稿消滅不掉我對寫作的狂熱”。

10

有了孩子後,瓊瑤也沒有停下手中的筆。

她用無限的熱情不停的創作,創作。

她甚至很快就接到了人生的第一封約稿信。

“不知道你願不願意每期給《皇冠》寫一篇稿?”

她開心極了。

但寫長篇才是她一直未了的心願,只有長篇才能充分施展她的才華,講述她的故事。

她決定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

於是,二十五萬字的《窗外》橫空出世。

1963年7月,《窗外》發表在《皇冠》上。

兩個月後,又出了單行本。

一千本,三千本,五千本,一萬本……

《窗外》的暢銷極大的鼓勵了瓊瑤,

她再接再厲,飛速寫出了一連串的作品,《六個夢》、《煙雨濛濛》。

那一年,瓊瑤一躍成名,大紅大紫。

11

但《窗外》帶給她的,除了榮耀,更多的是苦難。

其中描寫的初戀,家庭內幕令丈夫、父母無法接受。

母親來信,“除了“出賣”你的父母以外,你還有沒有別的本事?”

第二年,她的婚姻也結束了。

抱著孩子獨自生活的她,極度苦悶,但仍然堅持寫作。

《幾度夕陽紅》和《菟絲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創作出來的。

開始時,《幾度夕陽紅》十萬字的手稿曾被她扔到紙簍,

還是她的弟弟幫她撿了出來。

她為了創作,可以一天不吃不喝,整日埋頭於書桌。

餓了也只吃幾塊餅乾充饑,不肯浪費一點時間。

寫到後來,她握筆的手指紅腫脹痛,就用紗布纏住手指,忍著痛繼續堅持。

12

瓊瑤成功了,她用四部長篇小說奠定了自己地位。

她開始成為一名專業的作家。

《紫貝殼》、《月滿西樓》、《庭院深深》一部接著一部。

她終於成為了可以靠寫作謀生的作家。

1965年,她為自己買了第一套房子。

後來,她資助兩個弟弟留學,還為父母購買了花園洋房。

但她手中的筆依然沒有停下。

這也是她日後一直引以為傲的,“人可以在患難中寫作,但要在安樂環境中繼續寫,就不容易了。”

著名作家三毛也曾不止一次的勸過她,走出勞累,去享受生活。

每當這時,瓊瑤總是說“我不能停筆,靈魂裡面有東西不給我自由,不能停。”

13

從1963年到1985年,

二十二年的時間,瓊瑤寫出了四十部書。

瓊瑤紅遍了半邊天。她席捲了臺灣的文學領域。

當時的臺灣青年,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讀過她的書。

八十年代傳入大陸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有的書一版要發行八十多萬冊。

這在當時幾乎是個奇跡。

瓊瑤後來還開始嘗試電影、電視。

也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臺灣,人們甚至把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的十多年稱為“瓊瑤歲月”。

14

但事實上,瓊瑤小說很少被文學評論家奉為“經典”。

他們總是批評瓊瑤的作品浮誇,夢幻,不切實際;

瓊瑤的臺詞尷尬,囉嗦,矯揉造作。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瓊瑤確實用自己的作品打造了一個愛情王國,

她的故事受到無數人的追捧,

她出品的電視電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她有無數忠實的的讀者。

可以說,

瓊瑤已經成為了嵌入中國人集體記憶的文化符號。

她帶給中國人的半個多世紀溫柔與感動。

已經影響並將持續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編輯:二珺

參考資料:《煙雨愁人:瓊瑤傳》

暴露年齡,你最喜歡哪一部作品? (多選) 0人 0% 窗外 0人 0% 煙雨濛濛 0人 0% 庭院深深 0人 0% 心有千千結 0人 0% 一簾幽夢 0人 0% 青青河邊草 0人 0% 還珠格格 投票

好不容易走出了封鎖線,還在被日軍追著跑。

轟炸機不時從頭頂飛過,煙塵滾滾。

幸好,他們遇上了第二十七團的曽連長。

曽連長會帶著小瓊瑤騎馬,還安排士兵照顧他們一家。

他像是突然出現的保護神,高大威猛,有無窮的力量

瓊瑤後來說“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所崇拜的男子漢,都是曽連長這種的。”

他的“六個夢”之一的《流亡曲》,也是以曽連長為範本的。

5

抗戰勝利那年,她9歲,進入上海市第十六區國民小學上學。

母親牽著她的手走在學校的走廊上,

走廊的壁報上刊登著學生的優秀作文,

她如饑似渴的讀著,尤其喜歡那篇《狗的自述》。

她心裡羡慕極了,發誓自己也要寫出這麼好的文章。

當天晚上就寫出了《我的母親》。

之後只要一有空,就一頭紮進書店裡。

書貴,她買不起,就站在店裡翻看。

果然,不久後她人生的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刊登在了《大公報》的兒童版。

她整天捧著那張報紙,興奮的不知所以。

寫作的興頭越來越足。

6

1949年夏,十一歲的小瓊瑤和家人飄洋過海,被一艘擁擠不堪的海船帶離了大陸,登上了臺灣。

父親被聘為臺北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一家人就住在學校分給父親的一棟小房子裡。

但仍然沒有拜託窮困的處境。

父親的薪水,根本不夠一家六口的開支。

全家的衣服,都是縫縫補補,不知改過多少次。

小瓊瑤只有一條裙子,還是用母親的舊旗袍改的,式樣不倫不類,但她只有這麼一條。

這段生活深深融入了她的藝術作品。

《窗外》的江雁容,《幾度夕陽紅》的楊曉彤,都是當時她自己的寫照。

家境貧窮,身體瘦弱。

在這窮困的生活中,植物園的便宜的露天電影是她唯一的精神慰藉。

她每天洗碗,有時母親會獎勵她一毛錢。她日積月累的積攢成一塊。

就可以攥著這一塊錢,步行一小時的路,去看一場電影。

7

但長時間的漂泊生活,是她的學業進展艱難。

她的國文很好,背誦了大量的詩詞。

但數理化卻一塌糊塗,經常只有二十分。

她每天痛苦的上課,做題,考試,但實在太難了。

她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樂趣,只有寫作是她唯一的自慰方式。

但父母卻不能理解,一直認為她不努力。

《窗外》裡,江雁容哭訴,“全世界都不瞭解我。沒有一個人無法瞭解她用功也無法考好。”

“我但願山呀水呀,任我遨遊,花呀草呀,任我喜愛,不被這些書本來束縛住!”

她只能把自己埋進圖書館裡去宣洩。

她瘋狂的閱讀,瘋狂的創作。

十六歲時,以“心如”的筆名,在臺灣著名的《晨光》雜誌上發表了短篇小說《雲影》。

這也極大的堅定了她要按照自己的興趣走文學之路的決心。

8

但她並沒有得到學校和家庭的認可。

仍然要苦苦掙扎在繁重的功課中。

父母表示:陳家不能有考不上大學的女兒。

可她一點也不想考大學。她只想寫作。

寫作的時候,她感覺到“像有一百隻小鹿在她胸中亂撞,成串的辭句擁擠在她的腦海裡”。

這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啊。

可她卻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終於,兩度高考失敗,她再也不想嘗試這種痛苦。

她鄭重的宣佈:我不考大學了,我要去寫作!

“寫作,比考大學還難呢!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中學生進入大學,每十年,都出不了一個作家。”

母親反對。

“讓我自己去試試看吧!”瓊瑤堅持。

就這樣,瓊瑤開始了整天塗抹文字的生活。

那年,她二十歲。

9

二十歲是臺灣的法定成年年齡。

這一年,瓊瑤還步入了她的第一次婚姻。

她嫁給了一個同樣熱愛的寫作的年輕人。

“與其分在兩處,各自孤獨的寫作,還不如聚在一起,結伴寫作”。

瓊瑤深深嚮往這種生活。

婚後他們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創作,相互切磋,相互鼓勵。

但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瓊瑤寫作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那份微薄的稿費,她專攻“副刊小說”。

雖然也時有見報,但生活已經越發拮据。

於是第二年,慶筠換了份薪水高的工作。

他們不再迫于生計的壓力,瓊瑤開始嘗試長些的篇幅。

她的短篇和中篇已經寫的十分順手了,

漸漸的有了自己的名氣。

瓊瑤後來回憶,“有許多人在第一次被退稿後,就灰心不再寫了。但我的個性很固執,退稿消滅不掉我對寫作的狂熱”。

10

有了孩子後,瓊瑤也沒有停下手中的筆。

她用無限的熱情不停的創作,創作。

她甚至很快就接到了人生的第一封約稿信。

“不知道你願不願意每期給《皇冠》寫一篇稿?”

她開心極了。

但寫長篇才是她一直未了的心願,只有長篇才能充分施展她的才華,講述她的故事。

她決定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

於是,二十五萬字的《窗外》橫空出世。

1963年7月,《窗外》發表在《皇冠》上。

兩個月後,又出了單行本。

一千本,三千本,五千本,一萬本……

《窗外》的暢銷極大的鼓勵了瓊瑤,

她再接再厲,飛速寫出了一連串的作品,《六個夢》、《煙雨濛濛》。

那一年,瓊瑤一躍成名,大紅大紫。

11

但《窗外》帶給她的,除了榮耀,更多的是苦難。

其中描寫的初戀,家庭內幕令丈夫、父母無法接受。

母親來信,“除了“出賣”你的父母以外,你還有沒有別的本事?”

第二年,她的婚姻也結束了。

抱著孩子獨自生活的她,極度苦悶,但仍然堅持寫作。

《幾度夕陽紅》和《菟絲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創作出來的。

開始時,《幾度夕陽紅》十萬字的手稿曾被她扔到紙簍,

還是她的弟弟幫她撿了出來。

她為了創作,可以一天不吃不喝,整日埋頭於書桌。

餓了也只吃幾塊餅乾充饑,不肯浪費一點時間。

寫到後來,她握筆的手指紅腫脹痛,就用紗布纏住手指,忍著痛繼續堅持。

12

瓊瑤成功了,她用四部長篇小說奠定了自己地位。

她開始成為一名專業的作家。

《紫貝殼》、《月滿西樓》、《庭院深深》一部接著一部。

她終於成為了可以靠寫作謀生的作家。

1965年,她為自己買了第一套房子。

後來,她資助兩個弟弟留學,還為父母購買了花園洋房。

但她手中的筆依然沒有停下。

這也是她日後一直引以為傲的,“人可以在患難中寫作,但要在安樂環境中繼續寫,就不容易了。”

著名作家三毛也曾不止一次的勸過她,走出勞累,去享受生活。

每當這時,瓊瑤總是說“我不能停筆,靈魂裡面有東西不給我自由,不能停。”

13

從1963年到1985年,

二十二年的時間,瓊瑤寫出了四十部書。

瓊瑤紅遍了半邊天。她席捲了臺灣的文學領域。

當時的臺灣青年,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讀過她的書。

八十年代傳入大陸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有的書一版要發行八十多萬冊。

這在當時幾乎是個奇跡。

瓊瑤後來還開始嘗試電影、電視。

也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臺灣,人們甚至把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的十多年稱為“瓊瑤歲月”。

14

但事實上,瓊瑤小說很少被文學評論家奉為“經典”。

他們總是批評瓊瑤的作品浮誇,夢幻,不切實際;

瓊瑤的臺詞尷尬,囉嗦,矯揉造作。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瓊瑤確實用自己的作品打造了一個愛情王國,

她的故事受到無數人的追捧,

她出品的電視電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她有無數忠實的的讀者。

可以說,

瓊瑤已經成為了嵌入中國人集體記憶的文化符號。

她帶給中國人的半個多世紀溫柔與感動。

已經影響並將持續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編輯:二珺

參考資料:《煙雨愁人:瓊瑤傳》

暴露年齡,你最喜歡哪一部作品? (多選) 0人 0% 窗外 0人 0% 煙雨濛濛 0人 0% 庭院深深 0人 0% 心有千千結 0人 0% 一簾幽夢 0人 0% 青青河邊草 0人 0% 還珠格格 投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