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誰在製造爆款電視劇?國內電視劇公司估值排行

過去一年, 因為頭部劇高溢價、視頻網站會員付費模式興起、變現管道增多, 電視劇行業無論在頭部內容製作還是資本市場的並購中, 都扮演了前所未有的積極角色。 歡瑞借殼禾欣、唐德收購範冰冰的公司、三七並購中匯、暴風收購稻草熊、嘉行傳媒估值50億, 資本的活躍讓這個行業內的公司市值一一浮出水面。

《三聲》根據電視劇公司的股市市值和最新融資並購, 製作了這份過去一年生產爆款劇集的電視劇公司估值排行。

在這幾十家估值在10億-200億的公司中, 頭部公司, 明星創業公司以及新型製作公司最值得關注。

其中, 頭部A股劇集公司市值基本在百億以上, 擁有大量明星股東的劇集內容製作公司估值在20-40億之間, 2014年才出現的一批新型製作公司, 也靠著單部爆款劇集估值直線上升至10億量級。

頭部劇集公司的全產業鏈玩法

頭部劇集公司大多為A股上市, 榜單中反映的是其當下的市值。 其中華策以210億的市值排在首位, 慈文傳媒(002343,買入)、歡瑞世紀(000892,買入)、唐德影視(300426,買入)等以100-130億的市值排在其後。

規模化的生產能力是這個領域最重要的話題權, 頭部公司每年都會穩定產出爆款電視劇, 同時在廣告、發行管道等劇集周邊產業,

以及遊戲、電影等泛娛樂產業綜合發展。 其中華策的劇集年產能在1000集左右, 其餘幾家頭部公司產能在200-500集之間。

市值排在第一位的華策影視(300133,買入), 2016年營收44億, 同比增長67%, 淨利潤4.8億, 同比增長不到1%。 “籌畫一批、投拍一批、外購一批、發行一批、儲備一批”的規模化產出策略, 讓華策達到了年產能25部劇1000集的規模。

2016年, 華策參與出品的《親愛的翻譯官》《解密》《錦繡未央》《微微一笑很傾城》都進入衛視收視及網路點擊前十名。 通過並購等手段, 華策影視目前擁有包括克頓傳媒、劇酷在內的8家子公司, 依靠旗下公司的差異化定位, 其劇集覆蓋了大部分受眾, 並承包了30%以上的爆款劇集。

除此之外, 華策在SIP(Super IP)和出海戰略上表現積極。

華策影視集團創始人趙依芳認為, 影視行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主要有內容升級、泛娛業態和進軍海外三個方向。 華策影視圍繞這三個方向, 投資了O2O旅遊企業“景域文化”(驢媽媽的母公司)和遊戲公司億動非凡網路、樂為數碼和樂米科技, 佈局影視IP的泛娛樂化開發;華策還與二十世紀福克斯、索尼、極光影業等開展了系列專案的戰略合作, “希望嫁接國際最頂尖的技術、製作水準、市場、資源, 講好中國故事”。 同時, 華策加碼佈局了虛擬實境領域, 投資了蘭亭數字、熱波科技、MagicLeap等VR公司。

除華策之外, 其他頭部的劇集公司市值基本在100-130億區間內, 包括慈文傳媒、歡瑞世紀、新文化(300336,買入)和唐德影視等, 其劇集生產品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每年基本上會向市場穩定輸出1-2部頭部爆款劇集, 例如慈文的《老九門》、歡瑞的《青雲志》和唐德影視的《贏天下》。

其中, 將重點放在互聯網付費模式和影遊聯動的慈文傳媒, 是最接近華策的盈利水準的頭部公司。 2016年, 慈文傳媒營收18億, 同比增長近114%;淨利潤近3億, 同比增長47%。 相比華策僅有1%的業績增長, 慈文傳媒的盈利支柱來自大幅增長的遊戲業務, 2016年上半年, 其遊戲營收達到2.5億, 接近影視劇業務的2倍。

2016年12月, 慈文傳媒與愛奇藝簽署了2.69億的電視劇合約, 董事長馬中駿在去年年底時曾明確表示, 要以網為主、網台聯動, “面對二三線衛視、地面頻道的內容我們會縮小製作, 甚至砍掉;面對互聯網的內容也要以自製、付費為主。 ”

與電影相比, 電視劇需要更大量的藝人資源。通過股權分成,綁定頭部流量藝人,成為這些公司打造頭部爆款內容的主流思路。歡瑞世紀依賴旗下藝人兼股東李易峰,打造了頭部劇集《青雲志》和《麻雀》。新文化13億並購周星馳的PDAL之後,獲得了周星馳電影作品20%的優先投資權和《美人魚》的電視劇版權。

唐德憑藉股東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市值大漲,其出品的范冰冰主演的《贏天下》獨家網路播映權賣出了4.8億,唐德製作、範冰冰和成龍主演的電影《絕地逃亡》票房收入8.9億。

明星股東與中型玩家

在接下來的陣營中,以新麗傳媒、喜天、唐人等中型內容製作公司為主。這批公司的估值在20-40億之間,且多個公司都有大批明星股東現身,這類公司主要以劇集生產和藝人經紀為主要業務。

其中,正在準備IPO的海潤傳媒、新麗傳媒和山影集團,被看作頭部劇集公司後備力量,目前估值分別達到25億、30億和40億,這與借殼上市之前的歡瑞世紀和慈文傳媒當時30億左右的估值處在同一個量級。

向網劇轉型是這三家傳統劇集公司的關鍵字。《虎爸貓媽》等傳統劇集的出品方新麗傳媒,利用傳統製作團隊,製作出了2016年的爆款網劇《餘罪》。擅長涉案劇和戰爭劇的海潤開始在題材類型和播出平臺上進行轉變,重點開拓都市題材和古裝劇。

“以往每年產18部電視劇,主要是基於電視臺這個播出平臺,但今年會製作8部網劇。和騰訊等視頻網站已簽協定,現在正處於劇本階段。”海潤影業董事長劉燕銘在去年接受採訪時說道。

唐人、東陽歡娛、喜天等老牌劇集製作公司處於每年一到兩部作品的生產節奏。這類公司市值基本維持在10-30億之間。

明星股東是這一類公司進一步開掘資本市場,提升業績和估值的主要策略。海潤傳媒曾在2010年謀劃港股上市,2012年孫儷等藝人通過PE突擊入股,孫儷位列第三大股東,此後2014年海潤計畫以25億借殼申科股份(002633,買入),隨後借殼受阻,海潤的估值暫時定格在25億。

正在準備IPO的新麗傳媒,股東中包括了陳凱歌、張嘉譯、胡軍、陳凱歌、海清、李光潔等一大批明星。喜天影視的股東除了吳秀波之外,新三板上市前,張天愛、張歆藝等藝人突擊入股。

過於依賴某個核心創作者或明星,使得這類劇集公司的內容生產具有某種不穩定性,比如歸屬於海潤影視的趙寶剛和海岩自立門戶後,海潤就很難在早期擅長的都市青春類型劇上再有作為,靠藝人經紀起家的唐人也屢次遭逢核心藝人的出走。

但這一類公司的發展機遇恰好在於,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成為多數爆款內容的標配,帶有明星光環的劇集公司,可以倚仗明星股東迅速打開資本市場。嘉行傳媒以楊冪為招牌,製作了《翻譯官》、《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兩部爆款劇集後,公司市值從15億漲到了50億。

因為具備了爆款生產能力,喜天、稻草熊等中型內容公司成為平臺級公司和大型財團的戰略投資或並購目標,借助後者的説明,這些中型公司可以彌補自己在管道、資金等方面的不足。光線傳媒(300251,買入)戰略投資喜天、海潤等劇集公司,阿裡影業戰略入股稻草熊,萬達並購新媒誠品正基於此。

從2013年樂視9億收購鄭小龍的花兒影視和華策影視收購克頓傳媒開始,隨著文娛市場的繁榮,中型內容公司投靠巨頭的故事開始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2014年,中南重工10億收購了大唐輝煌;2015年,驊威科技12億收購了夢幻星生園,後者出品的電視劇包括《千山暮雪》、《金玉良緣》和《寂寞空庭春欲晚》等劇集;2016年,思美傳媒(002712,買入)9億並購上海觀達影視,後者的代表作品是《旋風少女》。

在此之後,動輒10億,成為劇集公司的估值起點。投靠巨頭資本,或將劇集生產能力規模化和穩定化,無論哪條發展路徑,這些明星公司都身份不菲。

靠爆款走紅的新公司

自2014年以來,一批電視劇和網劇憑藉“年輕取態”的定位,在主流視頻網站和B站走紅。背後的出品公司,憑藉單部爆款,迅速被市場接受,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估值基本在10-20億的區間內。

製作了《太子妃升職記》的樂漾影視估值12億;熱門網劇《親愛的公主病》背後的留白影視一年內完成了三輪融資,估值達到6.8億;被B站另類觀劇模式捧紅的正午陽光製作團隊,拿到了華人文化的A輪投資。

對於依賴網劇題材紅利的公司來說,如何成為具備標準生產流程的公司,成為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

正午陽光和檸萌影視在這一批製作公司中格外受到追捧,某種程度上受益於具有專業背景的創始團隊,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小而美”的工業體系,從而能夠在成本、流程方面把控得當。成立一年後就相繼上線了《寂寞宮廷春欲晚》、《小別離》和《好先生》的檸萌影視,A輪獲得了騰訊1億元以上的戰略入股,B輪有弘毅、芒果基金等5億投資,估值達到25億。

九州夢工廠的爆紅則依賴於對美劇生產模式的借鑒和國內IP泛娛樂產業的成熟,九州夢工廠創始人兼董事長王鶴然說,九州從2014年儲備IP版權開始,就確定了電影、電視劇、電商、動漫、遊戲等全版權的產業鏈開發。引入了上市公司中化岩土(002542,買入)、微影資本、時尚資本等投資方。

但當下的市值不能完全體現這些新人的籌謀。對於新型內容生產者而言,在如何利用爆款、明星、資本等資源,將生產能力規模化和穩定化,從小公司變為大公司,進而成為泛娛樂綜合體玩家的過程中,無論是創作能力還是市場機會都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電視劇需要更大量的藝人資源。通過股權分成,綁定頭部流量藝人,成為這些公司打造頭部爆款內容的主流思路。歡瑞世紀依賴旗下藝人兼股東李易峰,打造了頭部劇集《青雲志》和《麻雀》。新文化13億並購周星馳的PDAL之後,獲得了周星馳電影作品20%的優先投資權和《美人魚》的電視劇版權。

唐德憑藉股東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市值大漲,其出品的范冰冰主演的《贏天下》獨家網路播映權賣出了4.8億,唐德製作、範冰冰和成龍主演的電影《絕地逃亡》票房收入8.9億。

明星股東與中型玩家

在接下來的陣營中,以新麗傳媒、喜天、唐人等中型內容製作公司為主。這批公司的估值在20-40億之間,且多個公司都有大批明星股東現身,這類公司主要以劇集生產和藝人經紀為主要業務。

其中,正在準備IPO的海潤傳媒、新麗傳媒和山影集團,被看作頭部劇集公司後備力量,目前估值分別達到25億、30億和40億,這與借殼上市之前的歡瑞世紀和慈文傳媒當時30億左右的估值處在同一個量級。

向網劇轉型是這三家傳統劇集公司的關鍵字。《虎爸貓媽》等傳統劇集的出品方新麗傳媒,利用傳統製作團隊,製作出了2016年的爆款網劇《餘罪》。擅長涉案劇和戰爭劇的海潤開始在題材類型和播出平臺上進行轉變,重點開拓都市題材和古裝劇。

“以往每年產18部電視劇,主要是基於電視臺這個播出平臺,但今年會製作8部網劇。和騰訊等視頻網站已簽協定,現在正處於劇本階段。”海潤影業董事長劉燕銘在去年接受採訪時說道。

唐人、東陽歡娛、喜天等老牌劇集製作公司處於每年一到兩部作品的生產節奏。這類公司市值基本維持在10-30億之間。

明星股東是這一類公司進一步開掘資本市場,提升業績和估值的主要策略。海潤傳媒曾在2010年謀劃港股上市,2012年孫儷等藝人通過PE突擊入股,孫儷位列第三大股東,此後2014年海潤計畫以25億借殼申科股份(002633,買入),隨後借殼受阻,海潤的估值暫時定格在25億。

正在準備IPO的新麗傳媒,股東中包括了陳凱歌、張嘉譯、胡軍、陳凱歌、海清、李光潔等一大批明星。喜天影視的股東除了吳秀波之外,新三板上市前,張天愛、張歆藝等藝人突擊入股。

過於依賴某個核心創作者或明星,使得這類劇集公司的內容生產具有某種不穩定性,比如歸屬於海潤影視的趙寶剛和海岩自立門戶後,海潤就很難在早期擅長的都市青春類型劇上再有作為,靠藝人經紀起家的唐人也屢次遭逢核心藝人的出走。

但這一類公司的發展機遇恰好在於,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成為多數爆款內容的標配,帶有明星光環的劇集公司,可以倚仗明星股東迅速打開資本市場。嘉行傳媒以楊冪為招牌,製作了《翻譯官》、《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兩部爆款劇集後,公司市值從15億漲到了50億。

因為具備了爆款生產能力,喜天、稻草熊等中型內容公司成為平臺級公司和大型財團的戰略投資或並購目標,借助後者的説明,這些中型公司可以彌補自己在管道、資金等方面的不足。光線傳媒(300251,買入)戰略投資喜天、海潤等劇集公司,阿裡影業戰略入股稻草熊,萬達並購新媒誠品正基於此。

從2013年樂視9億收購鄭小龍的花兒影視和華策影視收購克頓傳媒開始,隨著文娛市場的繁榮,中型內容公司投靠巨頭的故事開始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2014年,中南重工10億收購了大唐輝煌;2015年,驊威科技12億收購了夢幻星生園,後者出品的電視劇包括《千山暮雪》、《金玉良緣》和《寂寞空庭春欲晚》等劇集;2016年,思美傳媒(002712,買入)9億並購上海觀達影視,後者的代表作品是《旋風少女》。

在此之後,動輒10億,成為劇集公司的估值起點。投靠巨頭資本,或將劇集生產能力規模化和穩定化,無論哪條發展路徑,這些明星公司都身份不菲。

靠爆款走紅的新公司

自2014年以來,一批電視劇和網劇憑藉“年輕取態”的定位,在主流視頻網站和B站走紅。背後的出品公司,憑藉單部爆款,迅速被市場接受,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估值基本在10-20億的區間內。

製作了《太子妃升職記》的樂漾影視估值12億;熱門網劇《親愛的公主病》背後的留白影視一年內完成了三輪融資,估值達到6.8億;被B站另類觀劇模式捧紅的正午陽光製作團隊,拿到了華人文化的A輪投資。

對於依賴網劇題材紅利的公司來說,如何成為具備標準生產流程的公司,成為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

正午陽光和檸萌影視在這一批製作公司中格外受到追捧,某種程度上受益於具有專業背景的創始團隊,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小而美”的工業體系,從而能夠在成本、流程方面把控得當。成立一年後就相繼上線了《寂寞宮廷春欲晚》、《小別離》和《好先生》的檸萌影視,A輪獲得了騰訊1億元以上的戰略入股,B輪有弘毅、芒果基金等5億投資,估值達到25億。

九州夢工廠的爆紅則依賴於對美劇生產模式的借鑒和國內IP泛娛樂產業的成熟,九州夢工廠創始人兼董事長王鶴然說,九州從2014年儲備IP版權開始,就確定了電影、電視劇、電商、動漫、遊戲等全版權的產業鏈開發。引入了上市公司中化岩土(002542,買入)、微影資本、時尚資本等投資方。

但當下的市值不能完全體現這些新人的籌謀。對於新型內容生產者而言,在如何利用爆款、明星、資本等資源,將生產能力規模化和穩定化,從小公司變為大公司,進而成為泛娛樂綜合體玩家的過程中,無論是創作能力還是市場機會都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