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都是央視一姐,倪萍是怎麼把董卿弄哭的?

董卿當製作人的這檔節目裡:濮存昕自曝兒時曾被稱“瘸子”、蔣雯麗吐露防艾見聞、鄭淵潔講述父子情……

還出現了倪萍。

網站的新聞標題裡, 突出的是:兩代央視一姐。

倆人都主持過13屆央視春晚, 在中國都是家喻戶曉的“國臉”, 既是同行, 又是同性。 站在更年輕知性的董卿身邊, 接近60歲的倪萍確實有點老大姐的樣子。

據說倪萍當年離開央視, 對外解釋是因為“左邊董卿、右邊周濤”, 不想擋了人家的路。

臺上倪萍拍著董卿的肩膀說:“《朗讀者》這節目真的特別好。 董卿, 我為你高興, 為你驕傲。 ”

參與《朗讀者》錄製視頻裡,

倆人相擁, 倪萍還給董卿獻花, 說了一聲“你辛苦了”, 讓董卿淚眼汪汪。 大概在大台當臺柱子的辛苦, 彼此只有當事人惺惺相惜。

可能也是到了娘家人董卿的節目, 倪萍狀態也很放鬆, 只是談到兒子, 幾度淚崩。

倪萍兒子生於1999年2月, 屬虎, 小名叫虎子。

虎子11個月時,

被查出先天性白內障, 還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知道診斷結果後, 倪萍瞬間老了好幾歲, 壓力沒法排解, 染上了煙癮。 當時還是央視著名女主持人, 卻被偷拍到吞雲吐霧的抽煙照, 還打上了“很豪放”的字眼。

為了治兒子的病, 她一趟趟往美國跑, 節目裡說:根本沒心思忙工作, 心思都在兒子身上。

美國治病需要大量的錢。倪萍想賣房子,哥哥不同意,只好跑商演賺錢攢醫藥費。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只要國內有工作收入能超過往返飛機票價,只要超過一點,她就坐十幾個小時回來,完了再飛回去。

倪萍那段時間拍了不少電影,還拿了不少獎項。

但最直接的動因還是:錢。因為電影演員當時在娛樂行業中,確實處於收入的金字塔頂。

為了給孩子自己能給的一切,不惜用最快的方式把自己的名氣變現,甚至透支多年的觀眾好感度,這對一個著名主持人的事業,是一種殺雞取卵的選擇,可是作為一個母親,她也沒什麼好的選擇。

兒子的眼疾,不光需要錢,還需要陪伴。

看病的時候,淩晨四點就起床,趕四小時的車程,大人孩子一起受苦。

還要面對醫生的宣判。我想沒有經歷過至親生病的人,是無法理解那種等待宣判的心情。在家人的病痛跟前,什麼名人,女明星,富貴浮雲都統統眾生平等,低到塵埃了。

尤其是,她是母親。

有同去看病的日本孩子,被醫生宣佈沒救,孩子母親當場就昏過去了。

倪萍每次去醫院,都跟上刑場一樣。(董卿都眼角濕潤了)

看病期間,還經歷了一場離婚,這是倪萍第二次離婚。

這裡插播一段往事:早年在山東工作的倪萍,結過一次婚,有一個女兒。28歲調到北京進央視工作後,二人分道揚鑣。倪萍主持《綜藝大觀》時期認識了陳凱歌,拍《風月》時開始戀愛,當時還被拍到劇組探班,兩人一度傳出談婚論嫁。生活中,倪萍也是以老陳家媳婦自居的,甚至陳凱歌父親去世,喪事料理都是倪萍承擔的。

同一部電影《風月》,成了一道命運分水嶺。這期間陳凱歌與陳紅因工作相識,這是倪萍最轟動的情史,也是打擊最大的。1996年倪萍與陳凱歌分手,她後來在《日子》中,對這段情感的描述為“這是一段沒有自尊、失去自我的日子”。

1997年,倪萍與攝影家王文瀾結婚。2005年,倪萍與王文瀾離婚時,她已經46歲了,離開了央視,兒子還需要繼續照料,這種水深火熱的動盪生活,對一個女人最直接的改變是:

加速變老。

有段時間,對倪萍的各種報導中,“老”永遠是高頻詞彙。

她頻頻被拍到眼袋下垂,皮膚鬆弛,身材走樣的圖片,很多媒體不客氣的取各種標題,盡情的嘲笑她外貌上的自我放棄和“不自律”。

甚至傳出過,劉曉慶托人給倪萍帶話:你去整整容吧。

就這樣看病看了12年,虎子才被確認無礙。倪萍回憶說,當醫生說,OK了,等你兒子結婚時再來複診吧,她對兒子說,你60歲再結婚吧,我再也不想去醫院了。

我猜那一刻,她是真的要被掏空了。

但在董卿的節目中,倪萍說現在自己很幸福。

她引用了自己姥姥的一句話:自己不倒,別人推都推不倒。你自己不想站起來,別人扶也扶不起。

這麼多年來,很多人對倪萍的槽點一直是:煽情。

現在想想,倪萍煽情,大概也都夾雜了自己的感性在,用的都是自己跟生活貼身肉搏的經歷吧。這其實挺笨拙的,越把自己掏心掏肺的交出來,別人越容易覺得是用力過猛。因為,大多數人都無法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尤其是,這是一個連朋友圈都被美圖秀秀PS過的時代。

而倪萍的這種感性,很多地方來自她的姥姥。

我曾經採訪過倪萍幾次。前幾年,倪萍巡迴簽售《姥姥語錄》,到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倪萍第一時間先接受採訪,再去吃晚飯,因為“孩子們興許趕著發稿呢”。當時聊到和姥姥的相處,她說自己騙過姥姥,說電視臺收購剝好的花生,你給我剝好,我把電視臺給的錢分給你。

幾年過去,這次在《朗讀者》裡,她讀的也是《姥姥語錄》:

“姥姥走前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感覺一定是有大事兒,叮囑我,‘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我努力地想和姥姥笑一笑,確實嘴角往上翹,眼淚往下流,喉嚨裡熱得一個音也發不出來。姥姥拍著我說,‘你要是救不了你的孩子,誰也救不了。’”

既不想讓家人擔心,又忍得辛苦,這種心境,大概很多人都會有。不管你有多崩潰、多脆弱,最終,你還是要自己一個人抬起頭、面對所有的事情。

我買過倪萍的《姥姥語錄》,跟很多藝人寫自傳出書大量灌水,請人代筆,然後把碩大寫真印在封面兜售女性成功學不同的是,她的這本書,很真實很接地氣。跟蔣雯麗寫自己的姥爺一樣,飽含親情。

倪萍是山東人,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跟姥姥感情很深,她做人做事的準則,多來自這位老人的薰陶。

她說姥姥不識字,但卻總能語出驚人,她身上的智慧,是來自生活的真理。

比如,姥姥邀請趙忠祥來家裡吃飯,還會暗暗觀察:趙忠祥一口氣吃了七個包子,頭都不抬。得出結論:是個挨過餓的人。

比如姥姥崇尚節儉,想弄一瓶祛斑霜,但是太貴了又覺得破費。

後來,經歷過兒子生病事件,倪萍說如今自己更真實了。

這種經受過波折後從容的心態,可以看成姥姥和倪萍,兩代女性的傳承。

中國的女人很怕老,因為這個世界還是相對男權的。大部分女性,都會被粗暴的被劃分為“美/不美”、“老/年輕”。年輕活力、膠原蛋白滿滿,固然是一種美;歷經生命中的低谷,能讓自己不倒下,還能照顧好身邊的家人,這種生命力,比無暇美肌更值得讚美。

而且,走得出人生幽暗,對生命才會有更透徹的瞭解,可以用這種洞見去幫助別人。

倪萍曾在宋丹丹與英達離婚期間,直覺感到宋丹丹狀態不對,怕她尋短見,給她打了個電話說:要不你來我家擦地板吧。

後來宋丹丹提到,因為那時候自己失婚,朋友又都來自英達那邊,所以特別孤獨,特別感激倪萍。真正的關切不是背後評論朋友離婚的八卦,而是這種樸實範的“擦地板”吧。

能與最差的情況交鋒,在看似沒有選擇的時候殺出一條路,直到跟人生和解,對自己有所交代,是通過生活提煉出來的自愈能力。

人到中年,格外需要。

(本文有刪節)

-END-

心思都在兒子身上。

美國治病需要大量的錢。倪萍想賣房子,哥哥不同意,只好跑商演賺錢攢醫藥費。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只要國內有工作收入能超過往返飛機票價,只要超過一點,她就坐十幾個小時回來,完了再飛回去。

倪萍那段時間拍了不少電影,還拿了不少獎項。

但最直接的動因還是:錢。因為電影演員當時在娛樂行業中,確實處於收入的金字塔頂。

為了給孩子自己能給的一切,不惜用最快的方式把自己的名氣變現,甚至透支多年的觀眾好感度,這對一個著名主持人的事業,是一種殺雞取卵的選擇,可是作為一個母親,她也沒什麼好的選擇。

兒子的眼疾,不光需要錢,還需要陪伴。

看病的時候,淩晨四點就起床,趕四小時的車程,大人孩子一起受苦。

還要面對醫生的宣判。我想沒有經歷過至親生病的人,是無法理解那種等待宣判的心情。在家人的病痛跟前,什麼名人,女明星,富貴浮雲都統統眾生平等,低到塵埃了。

尤其是,她是母親。

有同去看病的日本孩子,被醫生宣佈沒救,孩子母親當場就昏過去了。

倪萍每次去醫院,都跟上刑場一樣。(董卿都眼角濕潤了)

看病期間,還經歷了一場離婚,這是倪萍第二次離婚。

這裡插播一段往事:早年在山東工作的倪萍,結過一次婚,有一個女兒。28歲調到北京進央視工作後,二人分道揚鑣。倪萍主持《綜藝大觀》時期認識了陳凱歌,拍《風月》時開始戀愛,當時還被拍到劇組探班,兩人一度傳出談婚論嫁。生活中,倪萍也是以老陳家媳婦自居的,甚至陳凱歌父親去世,喪事料理都是倪萍承擔的。

同一部電影《風月》,成了一道命運分水嶺。這期間陳凱歌與陳紅因工作相識,這是倪萍最轟動的情史,也是打擊最大的。1996年倪萍與陳凱歌分手,她後來在《日子》中,對這段情感的描述為“這是一段沒有自尊、失去自我的日子”。

1997年,倪萍與攝影家王文瀾結婚。2005年,倪萍與王文瀾離婚時,她已經46歲了,離開了央視,兒子還需要繼續照料,這種水深火熱的動盪生活,對一個女人最直接的改變是:

加速變老。

有段時間,對倪萍的各種報導中,“老”永遠是高頻詞彙。

她頻頻被拍到眼袋下垂,皮膚鬆弛,身材走樣的圖片,很多媒體不客氣的取各種標題,盡情的嘲笑她外貌上的自我放棄和“不自律”。

甚至傳出過,劉曉慶托人給倪萍帶話:你去整整容吧。

就這樣看病看了12年,虎子才被確認無礙。倪萍回憶說,當醫生說,OK了,等你兒子結婚時再來複診吧,她對兒子說,你60歲再結婚吧,我再也不想去醫院了。

我猜那一刻,她是真的要被掏空了。

但在董卿的節目中,倪萍說現在自己很幸福。

她引用了自己姥姥的一句話:自己不倒,別人推都推不倒。你自己不想站起來,別人扶也扶不起。

這麼多年來,很多人對倪萍的槽點一直是:煽情。

現在想想,倪萍煽情,大概也都夾雜了自己的感性在,用的都是自己跟生活貼身肉搏的經歷吧。這其實挺笨拙的,越把自己掏心掏肺的交出來,別人越容易覺得是用力過猛。因為,大多數人都無法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尤其是,這是一個連朋友圈都被美圖秀秀PS過的時代。

而倪萍的這種感性,很多地方來自她的姥姥。

我曾經採訪過倪萍幾次。前幾年,倪萍巡迴簽售《姥姥語錄》,到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倪萍第一時間先接受採訪,再去吃晚飯,因為“孩子們興許趕著發稿呢”。當時聊到和姥姥的相處,她說自己騙過姥姥,說電視臺收購剝好的花生,你給我剝好,我把電視臺給的錢分給你。

幾年過去,這次在《朗讀者》裡,她讀的也是《姥姥語錄》:

“姥姥走前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感覺一定是有大事兒,叮囑我,‘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我努力地想和姥姥笑一笑,確實嘴角往上翹,眼淚往下流,喉嚨裡熱得一個音也發不出來。姥姥拍著我說,‘你要是救不了你的孩子,誰也救不了。’”

既不想讓家人擔心,又忍得辛苦,這種心境,大概很多人都會有。不管你有多崩潰、多脆弱,最終,你還是要自己一個人抬起頭、面對所有的事情。

我買過倪萍的《姥姥語錄》,跟很多藝人寫自傳出書大量灌水,請人代筆,然後把碩大寫真印在封面兜售女性成功學不同的是,她的這本書,很真實很接地氣。跟蔣雯麗寫自己的姥爺一樣,飽含親情。

倪萍是山東人,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跟姥姥感情很深,她做人做事的準則,多來自這位老人的薰陶。

她說姥姥不識字,但卻總能語出驚人,她身上的智慧,是來自生活的真理。

比如,姥姥邀請趙忠祥來家裡吃飯,還會暗暗觀察:趙忠祥一口氣吃了七個包子,頭都不抬。得出結論:是個挨過餓的人。

比如姥姥崇尚節儉,想弄一瓶祛斑霜,但是太貴了又覺得破費。

後來,經歷過兒子生病事件,倪萍說如今自己更真實了。

這種經受過波折後從容的心態,可以看成姥姥和倪萍,兩代女性的傳承。

中國的女人很怕老,因為這個世界還是相對男權的。大部分女性,都會被粗暴的被劃分為“美/不美”、“老/年輕”。年輕活力、膠原蛋白滿滿,固然是一種美;歷經生命中的低谷,能讓自己不倒下,還能照顧好身邊的家人,這種生命力,比無暇美肌更值得讚美。

而且,走得出人生幽暗,對生命才會有更透徹的瞭解,可以用這種洞見去幫助別人。

倪萍曾在宋丹丹與英達離婚期間,直覺感到宋丹丹狀態不對,怕她尋短見,給她打了個電話說:要不你來我家擦地板吧。

後來宋丹丹提到,因為那時候自己失婚,朋友又都來自英達那邊,所以特別孤獨,特別感激倪萍。真正的關切不是背後評論朋友離婚的八卦,而是這種樸實範的“擦地板”吧。

能與最差的情況交鋒,在看似沒有選擇的時候殺出一條路,直到跟人生和解,對自己有所交代,是通過生活提煉出來的自愈能力。

人到中年,格外需要。

(本文有刪節)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