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蕩寇風雲》“抗日神劇”要這樣拍才帶勁!

一部發生在明代的抗日題材電影, 《蕩寇風雲》, 究竟與我們傳說中的“抗日神劇”有著怎樣的區別?

實際上, 陳嘉上是最會拍抗日電影的導演之一,

當年一部《精武英雄》, 雖然故事來源於李小龍的《精武門》, 但該片所遵照的模式, 幾乎成為了當代抗日電影的典範。 雖然故事虛構, 但沒有手撕鬼子, 沒有臉譜化的設定, 專注於熱血+動作, 再加上近似於無敵的反派, 增強了傳奇色彩, 在此基礎上延展出來的民族血性, 成為日後同類“打鬼子”作品不二的模式, 比如《葉問》就是這樣。

找這類香港導演拍攝這類題材作品, 是近年的一大方向。

這其中主要是因為經驗問題。 並不是在貶低內地導演, 主要是因為內地導演在拍攝同類電影中規矩套路太多, 在商業和主旋律之間找不到平衡點, 很難跳出原有的桎梏。 而作為香港導演, 首先他們對於拍攝警匪電影有著不俗的經驗,

其次就是處於體制之外的他們, 對於這樣的電影有著相對靈活的思路, 所謂“活學活用”。

不要以為陳嘉上拍攝這種電影是在“食老本”, 《蕩寇風雲》與《精武英雄》儘管主題相近, 但內容和形式完全不同。 本片以戚繼光為主視角, 卻並非個人英雄的呈現,

而是專注團隊作戰和事件性的展示上, 將帶有很強烈傳奇色彩的功夫對決, 返璞歸真的選擇了冷兵器對戰與功夫對決相融合的呈現方式上, 這部《蕩寇風雲》實則令人眼前一亮。

關於本片的故事不再贅述, 畢竟有著歷史原型人物的典故, 而且本片的特色在於, 並沒有一板一眼的按照傳記片那樣去拍, 而是將有史詩記載的歷史事件, 融合了相應的民間傳說, 從而突出一部商業電影的人物有血有肉、情節跌宕起伏的特色。

★首先就是對於史實的描述

本片並沒有將戚繼光的成長作為主線, 而是選擇了其生涯篇章的高光時刻, 所以在這部電影裡觀眾並不會看到戚繼光是如何成長為一位文武雙全的戰鬥英雄, 而是從他一出場, 就是一名能量值MAX的高手。

這樣做的好處, 就是避免了流水帳敘事, 畢竟戚繼光不是美漫超級英雄, 沒有如何獲得超能力這一說。 對史實事件性的展示, 能夠緊扣主題, 讓電影的節奏加快, 增強範圍內的故事衝突, 可以參考好萊塢戰爭電影《狂怒》, 本片的模式與後者非常相似。

從浙江上任的岑港之戰, 到最後臺州大捷, 電影甄選了這個時間節點, 也就是戚家軍的建立。 電影放棄了角色成長的故事, 而是用了詳盡的筆墨去描述這支“特種部隊”的建立過程, 戚家軍刀、狼筅、虎蹲炮、三眼銃等冷熱兵器的展現, 直至著名的鴛鴦陣陣法,從訓練到實戰。電影對於這段場面的描述,倒是很像如今的超級英雄電影,也就是專注“組隊”的過程。

這些情節其實都是源自真實的歷史資料,包括俞大猷、胡宗憲等真實歷史人物,讓這段故事非常有質感。

★其次,就是對於故事傳奇色彩的重塑

不要以為《蕩寇風雲》就是一部嚴絲合縫的歷史演義,電影對於民間傳說的引入,以及虛構成分的有的放矢,才令本片變得充滿了戲劇衝突。

比如洪天明等人飾演的戚家軍主力,他們的故事除了來源於義務礦工這一點是歷史史實之外,其角色性格的建立,完全是原創。該片對於這類角色的引入,讓本片的角色形象顯得豐富多彩,雖然電影對於具體角色刻畫的筆墨並不多,但不同個性的角色組合起來,有剛強特色,也有甘草角色,差異化明顯,這樣一來,角色頓時立體起來。

還有就是戚夫人的加入,關於“戚繼光怕老婆”的典故,在江浙一帶流傳甚廣。其中軍營“差點殺老婆”那段,就是來源於民間傳說。萬茜飾演的戚夫人,點綴著整體過剩的荷爾蒙,是一個性格棱角分明的女中豪傑,真是太喜歡這個角色了。

★最後,就是對於反派的角色塑造

事實證明,只有強大的對手,才能襯托自己的強大。

電影的戰爭場面是最大的看點,倉田保昭、小出惠介非常立體且強大的反派,並且虛構了後藤幕府打算入侵中原的內幕,讓電影的故事從簡單的抗倭變成了真正的兩軍對壘。

本片的動作場面,偏于寫實,洪金寶的動作設計追求簡單直接,鴛鴦陣的團隊作戰大戰敵軍,雙方都有一個智囊,從戚景光與熊澤的鬥智鬥勇,到最後二人的船上PK。電影其實非常尊重反派,並沒有臉譜化,甚至毫不誇張的說,《蕩寇風雲》中的倭寇,是近期抗日主題電影中最強大的一次,你有戰略,我有對策,日本浪人與武士對戰明朝正規軍,熱血感十足。

當然,少不了的就是趙文卓與洪金寶的功夫對決,兩位功夫巨星的首次合作,功夫迷們怎能不熱血沸騰?

《蕩寇風雲》在歷史史實與傳奇色彩兼顧的情況下,打破了同類主旋律題材的桎梏,本片對於“抗日電影”的掌控,以及動作場面調度方面,算是為國產主旋律電影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簡單一句話,找個會拍的導演即可。

在保障意識形態的同時,同時還能突出商業價值。並不是有多先進,關鍵是“味道正”。

直至著名的鴛鴦陣陣法,從訓練到實戰。電影對於這段場面的描述,倒是很像如今的超級英雄電影,也就是專注“組隊”的過程。

這些情節其實都是源自真實的歷史資料,包括俞大猷、胡宗憲等真實歷史人物,讓這段故事非常有質感。

★其次,就是對於故事傳奇色彩的重塑

不要以為《蕩寇風雲》就是一部嚴絲合縫的歷史演義,電影對於民間傳說的引入,以及虛構成分的有的放矢,才令本片變得充滿了戲劇衝突。

比如洪天明等人飾演的戚家軍主力,他們的故事除了來源於義務礦工這一點是歷史史實之外,其角色性格的建立,完全是原創。該片對於這類角色的引入,讓本片的角色形象顯得豐富多彩,雖然電影對於具體角色刻畫的筆墨並不多,但不同個性的角色組合起來,有剛強特色,也有甘草角色,差異化明顯,這樣一來,角色頓時立體起來。

還有就是戚夫人的加入,關於“戚繼光怕老婆”的典故,在江浙一帶流傳甚廣。其中軍營“差點殺老婆”那段,就是來源於民間傳說。萬茜飾演的戚夫人,點綴著整體過剩的荷爾蒙,是一個性格棱角分明的女中豪傑,真是太喜歡這個角色了。

★最後,就是對於反派的角色塑造

事實證明,只有強大的對手,才能襯托自己的強大。

電影的戰爭場面是最大的看點,倉田保昭、小出惠介非常立體且強大的反派,並且虛構了後藤幕府打算入侵中原的內幕,讓電影的故事從簡單的抗倭變成了真正的兩軍對壘。

本片的動作場面,偏于寫實,洪金寶的動作設計追求簡單直接,鴛鴦陣的團隊作戰大戰敵軍,雙方都有一個智囊,從戚景光與熊澤的鬥智鬥勇,到最後二人的船上PK。電影其實非常尊重反派,並沒有臉譜化,甚至毫不誇張的說,《蕩寇風雲》中的倭寇,是近期抗日主題電影中最強大的一次,你有戰略,我有對策,日本浪人與武士對戰明朝正規軍,熱血感十足。

當然,少不了的就是趙文卓與洪金寶的功夫對決,兩位功夫巨星的首次合作,功夫迷們怎能不熱血沸騰?

《蕩寇風雲》在歷史史實與傳奇色彩兼顧的情況下,打破了同類主旋律題材的桎梏,本片對於“抗日電影”的掌控,以及動作場面調度方面,算是為國產主旋律電影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簡單一句話,找個會拍的導演即可。

在保障意識形態的同時,同時還能突出商業價值。並不是有多先進,關鍵是“味道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