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討:家訪的學問,凸顯家庭學校教育的和諧共進!

無論家長的社會地位如何高, 他們在你面前, 都只是家長而已。 你和他們的關係也只是家長和班主任的關係。 因此不要有自卑感;訪問那些經濟狀況較差,

社會地位不高, 文化修養較低的家長時, 你要努力表現出自己的真誠坦率和對對方的尊重, 從而增加他們對你的信賴程度。 記得一位班主任初訪某學生家庭時, 見客廳裡有兩位年紀相仿的成年男子, 她憑與學生容貌相似的程度, 向其中一位說道:“我是某某的班主任老師。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 你就是某某的父親。 ”對方點頭稱是。 另一位則指著學生父親插言道:“他還是我們的×長。 ”班主任微微一笑, 答道:“這一點我早從‘學生登記表, 中知道了。 不過, 我這次來可是找學生的父親的。 ”巧妙的回答, 把自己置於與學生家長平等的地位上, 接下來, 她侃佩而談, 毫不拘謹, 博得了家長的敬意。

家訪其實強調在教育學生方面校方與家長無利害衝突。

有些家長溺愛孩子, 常為孩子護短。 和這類家長談及學生的過失時, 很容易出現不和諧的氣氛。 這時, 你就要強調, 在促使孩子上進方面, 校方與家長無利害衝突可言。 如果在對孩子的教育觀點及對孩子某些言行的評價上存在分歧, 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爭取家長, 協同步調, 爭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配合。 對屢教不改, 過失嚴重並觸犯校紀的學生, 也要預先就使家長認識到:採取這種教育手段是迫不得已的, 從學生成長的總體上看也是有益的。

你要抓住“家訪”這個機會, 表現出你對學生的熱愛。 為他們哪怕是微小的進步而由衷喜悅, 為他們的一時退步而痛心疾首。 要表現出你對學生的熟悉:談起班級情況來頭頭是道,

對學生的性格、德智體美發展水準、優缺點瞭若指掌, 向家長介紹學生情況時從不失實多要表現出你駕馭班級的能力多要讓家長覺得你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舵手, 永遠是充滿信心, 從容鎮定。 不可借“家訪”訴苦、告狀, 要家長“評理”, 那樣你就等於承認自己的無能和軟弱, 勢必使家長懷疑你的能力, 不再積極配合你的工作。

“家訪”談話時, 有些家長唯恐有孩子在場班主任不能暢所欲言, 常藉故將孩子打發出去。 而有些學生擔心老師說自己的過頭話, 總想在場“監聽”或在場外“竊聽”。 遇到這種情況, 你不如坦率地向家長表示希望孩子留下, 一起談。 並不是你所掌握的全部情況都要轉達給家長, 特別是對後進學生, 你可以“多報喜, 少報憂”, 精心選擇你的談話素材。 孩子已改正的錯誤, 未經落實的情況或者你已經答應學生不再告訴家長的情況, 絕不要再談。 當你發現自己的話有可能導致家長體罰孩子時, 要盡力使家長打消這個念頭,
防止學生對你產生怨恨, 使師生關係更為緊張。 談話涉及到其他學生時, 態度也要慎重, 切莫言過其實, 因為你的談話可能會傳到有關學生及家長耳中, 這樣既降低你的威信, 也不利於爭取家長, 幫助學生。

家訪時, 要把學生的進步歸功於家長, 後進歸於自己。 主動為學生後進承擔責任, 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一種表現。 誠然, 學生的進步中包含著教師許多辛勤的汗水;學生後進的原因也極為複雜, 不一定都要由教師承擔主要責任。 對此, 通情達理的家長心裡也十分清楚。 但你這麼講, 會使家長深感你的為人謙虛和責任感強。 相反, 一旦學生有顯著進步或獲特別榮譽, 你便炫耀自己的栽培之功, 家長嘴上會迎合你, 內心卻可能是不快的。對後進學生一味強調其天賦差,“根子不正”;甚至把責任全部推卸給家長,只能傷害家長的自尊心,損害你的形象。

談話要落腳到研究和改進學生教育上。“家訪”重要的不在於談論學生的昨天和今天,而在於如何使他有一個燦爛的明天。在“家訪”談話中介紹學生在體育或藝術方面表現出的特殊才能,是為了和家長一起謀求發展學生才能的條件,介紹學生最近以來令人憂慮的表現,是為了使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尋找促使學生轉變的措施。所以任何一次“家訪”都要落腳到研究和改進學生的教育上。

內心卻可能是不快的。對後進學生一味強調其天賦差,“根子不正”;甚至把責任全部推卸給家長,只能傷害家長的自尊心,損害你的形象。

談話要落腳到研究和改進學生教育上。“家訪”重要的不在於談論學生的昨天和今天,而在於如何使他有一個燦爛的明天。在“家訪”談話中介紹學生在體育或藝術方面表現出的特殊才能,是為了和家長一起謀求發展學生才能的條件,介紹學生最近以來令人憂慮的表現,是為了使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尋找促使學生轉變的措施。所以任何一次“家訪”都要落腳到研究和改進學生的教育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