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高梁河一敗耗盡了大宋所有的運氣?趙光義:怪我咯!

936年, 後晉高祖, 沙陀人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 成就了自己建國稱帝的“大業”。 只是, 他不知道, 自己的大手一揮, 就將中原政權賴以生存的北方屏障拱手想讓。 從此, 中原政權無時不刻處於北方契丹的威脅之下。

(圖)後晉高祖石敬瑭

其實, 在唐朝前, 燕雲十六州也不是那麼重要。 只是在契丹建立後, 面對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 燕雲十六州成為北方地區唯一能據險而守的關隘。

但是此時的契丹已經贏得了先手, 要想再次成為燕雲十六州的主人, 中原的同志仍需努力!

柴榮雄心勃勃, 但是很快英年早逝;趙匡胤初戰失敗, 欲再接再厲時, “斧聲燭影”離奇去世;於是歷史的重任落到了宋太宗趙光義身上。

(圖)千古謎案“斧聲燭影”, 趙匡胤離奇去世

趙光義心裡, 一直有一個一統華夏的夢!

1、不看主人的打狗

趙匡胤執行了宰相趙普“先南後北”的戰略後, 很快將南方的割據政權逐個剪除, 使自己有了一個穩定的後方。

現在, 擺在趙匡胤眼前的, 是北漢和其身後的契丹。 北漢的國土離開封咫尺之遙, 一直以來, 趙匡胤都感覺芒刺在背, 欲除之而後快。 但是, 北漢的後臺是契丹, 這個強大的北方政權是不允許自己的附庸被欺負的,

所以趙匡胤很謹慎。

(圖)北漢疆域

初次交戰, 作為試探進攻, 宋軍的戰果不甚理想, 但是趙匡胤沒有放棄。 但在他準備捲土重來時, 一場變故讓他早早離世。 趙光義繼位, 是為宋太宗。

面對哥哥未盡的遺願, 以及北宋發展多年、國力大增的事實,

趙光義不想再等待。

先找軟柿子捏, 趙光義準備來一次不看主人的打狗。 先前契丹的皇帝是遼穆宗耶律璟, 這位契丹歷史上的著名昏君將國家整的烏煙瘴氣, 個人好飲酒, 堪稱睡神。 主人睡著了, 正是打狗的好機會。 但是當時趙匡胤沒有成功, 而這一次, 趙光義決定冒險一試, 雖然契丹皇帝已經換成了遼景宗耶律賢。 979年, 趙光義大軍直撲太原, 一舉推平了北漢。

(圖)北宋消滅北漢

至此, 中原地區統一基本完成。 眼前, 是燕雲十六州的歷史遺留問題。

2、不靠譜的挾勝利之威

大戰之後, 本應該息兵修養, 同時犒賞三軍, 大家一起享受勝利的果實。 但是此時志得意滿的趙光義卻要揮師燕雲, 收復燕雲十六州。

(圖)燕雲十六州

是啊,中原不能沒有燕雲,這是安全的屏障。但是契丹更不能丟,因為這是攻取中原的堡壘。

大戰一觸即發。

雖然遼國還沒反應過來,但是宋朝還沒休息,就告知要加班拿下燕雲,而且還沒有加班費,大家心裡自然是不爽的。

而有趙光義身先士卒,大家只能保持隊形跟上。

應該說,這支從後周時代走過來的精銳之師,即使在極度疲憊的情況下,也是很有戰鬥力的。北漢滅國只一月時間,大軍就長途奔襲到幽州城下,拿下這裡,實現三代帝王的夢想,趙光義有決心,有信心。

(圖)北宋禁軍

作為自己的附庸,在北漢面臨北宋的圍毆時,契丹的反應明顯慢了半拍,這一慢,北漢就不復存在了。

救援不及的遼軍開始據險而守,加強了燕雲地區的防守,畢竟接下來要直接面對北宋的衝擊。但是宋軍太快了,快得來不及反應,勝利之神在向宋軍招手。

3、一副打爛的好牌

面對眼前的幽州城,趙光義下令:“進攻!”

(圖)宋太宗趙光義

很快就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一統華夏了,趙光義很激動。但是屬下很鬱悶,因為他們面對的幽州,是遼國的軍事重鎮,牆高溝深。

為了應對宋軍的進攻,遼軍除由南京留守韓德讓率重兵據守外,又派南院大王耶律斜軫駐守城北。進攻開始,宋軍擊敗耶律奚底,但是軍隊疲勞,戰果未能擴大。

隨後,趙光義兵分兩路,一路阻擊北來的遼國援軍,戰場選在了高梁河,一路強攻幽州城。

(圖)高梁河之戰示意圖

遼軍很快從戰局中反應過來,大將耶律休哥也兵分兩路,一路從正面南下,而自己則帶隊繞到宋軍側翼發動突襲,正當宋軍大舉進攻,將遼國援軍打得丟盔棄甲時,耶律休哥的軍隊突然自側翼出現,加上幽州城內守軍得知援軍到來,主動開城突擊。事發突然,宋軍一下子陷入三面受敵的危險境地,戰況急轉直下,宋軍倉皇撤退。

御駕親征的趙光義在對戰中腿上中箭,戰後與大部隊走散,非常狼狽。身邊的近臣只得找了一輛驢車載著趙光義南逃。遼軍愈戰愈勇,一直追擊宋軍到涿州地區。此戰宋軍陣亡萬餘人,傷者無算,丟失兵器糧秣不計其數。

(圖)遼軍主帥耶律休哥

4、惡劣的影響

此戰是宋遼主力的第一次正式交鋒,此戰遼軍鞏固了對燕雲十六州的佔領,形成了對北宋泰山壓頂的態勢;宋軍先勝後敗,收復燕雲從此無望,而從長遠看來,此戰對北宋產生了巨大的不良影響。

(圖)宋遼對峙

(1)敗光了禁軍的精銳

禁軍作為北宋的精銳,在此戰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這些精銳是從柴榮時代開始,經過精挑細選的嚴格考核得來的,參與了平定南方藩鎮,推平北漢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也曾跟隨柴榮進攻遼軍,可謂戰功赫赫,鮮有敗績。但是這一仗卻輸的這麼慘,不僅是損兵折將,更是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面積。

(圖)後周世宗柴榮

此戰中,趙光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先是不顧滅亡北漢後的全軍疲憊,執意要乘勝進軍,以衰而竭的鬥志和以逸待勞的遼軍碰撞,取勝是很難的。

關於分兵,1944年,面對盟軍可能的諾曼地登陸以及德軍軍力不足的現實,希特勒麾下的隆美爾認為應該加強岸防,擊敵於灘頭。而元帥龍德斯泰德則主張將敵人放進來打。無奈的希特勒只好採取折中方案,實際結果是既沒有擋住盟軍,也沒有完成合圍,最終德國失敗。

(圖)慘烈的諾曼地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失敗

戰前宋軍的情況差不多,分兵的結果是既沒有擋住遼國援軍,也沒有拿下幽州城,造成千古遺恨。

(2)失去了燕雲地區的民心,後來再也爭取不到當地人的支持

宋軍揮師東進時,沿途守軍紛紛投降,進抵幽州城下時,遼鐵林都指揮使李劄盧存率部下出降,一時間宋軍士氣大振。如果此時趙光義能夠採取正確的策略,依靠強大的民心所向,宋軍取勝是很有希望的。

(圖)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但是,高梁河一敗,北宋的勢力再也沒有到達過燕雲地區,而這一地區在遼國的經營下,對中原已經逐漸離心。戰後幾年,趙光義再次大軍北伐。但是,他所期待的沿途民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北宋已經失去了他們的支持。

(3)一戰打出了恐遼症,其後戰略再也沒有了銳氣,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此戰對趙光義的心靈創傷是巨大的,他認為宋軍兵敗,完全是因為契丹人騎射好戰,這是幾乎無法逆轉的,因此從心底他對遼國充滿了恐懼。

(圖)影視劇中的遼軍形象

等到後來再次北伐時,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只是步步為營,再也沒有了前期暴揍北漢時的大手筆。

不僅如此,此戰極大打擊了禁軍力量。此後,北宋的戰略進攻被迫停止,開始了被動防禦,這也拉開了宋朝三百年不斷挨打的悲慘進程。

高梁河之戰規模不大,但是造成的影響很大很大。

(圖)宋遼戰爭

(圖)燕雲十六州

是啊,中原不能沒有燕雲,這是安全的屏障。但是契丹更不能丟,因為這是攻取中原的堡壘。

大戰一觸即發。

雖然遼國還沒反應過來,但是宋朝還沒休息,就告知要加班拿下燕雲,而且還沒有加班費,大家心裡自然是不爽的。

而有趙光義身先士卒,大家只能保持隊形跟上。

應該說,這支從後周時代走過來的精銳之師,即使在極度疲憊的情況下,也是很有戰鬥力的。北漢滅國只一月時間,大軍就長途奔襲到幽州城下,拿下這裡,實現三代帝王的夢想,趙光義有決心,有信心。

(圖)北宋禁軍

作為自己的附庸,在北漢面臨北宋的圍毆時,契丹的反應明顯慢了半拍,這一慢,北漢就不復存在了。

救援不及的遼軍開始據險而守,加強了燕雲地區的防守,畢竟接下來要直接面對北宋的衝擊。但是宋軍太快了,快得來不及反應,勝利之神在向宋軍招手。

3、一副打爛的好牌

面對眼前的幽州城,趙光義下令:“進攻!”

(圖)宋太宗趙光義

很快就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一統華夏了,趙光義很激動。但是屬下很鬱悶,因為他們面對的幽州,是遼國的軍事重鎮,牆高溝深。

為了應對宋軍的進攻,遼軍除由南京留守韓德讓率重兵據守外,又派南院大王耶律斜軫駐守城北。進攻開始,宋軍擊敗耶律奚底,但是軍隊疲勞,戰果未能擴大。

隨後,趙光義兵分兩路,一路阻擊北來的遼國援軍,戰場選在了高梁河,一路強攻幽州城。

(圖)高梁河之戰示意圖

遼軍很快從戰局中反應過來,大將耶律休哥也兵分兩路,一路從正面南下,而自己則帶隊繞到宋軍側翼發動突襲,正當宋軍大舉進攻,將遼國援軍打得丟盔棄甲時,耶律休哥的軍隊突然自側翼出現,加上幽州城內守軍得知援軍到來,主動開城突擊。事發突然,宋軍一下子陷入三面受敵的危險境地,戰況急轉直下,宋軍倉皇撤退。

御駕親征的趙光義在對戰中腿上中箭,戰後與大部隊走散,非常狼狽。身邊的近臣只得找了一輛驢車載著趙光義南逃。遼軍愈戰愈勇,一直追擊宋軍到涿州地區。此戰宋軍陣亡萬餘人,傷者無算,丟失兵器糧秣不計其數。

(圖)遼軍主帥耶律休哥

4、惡劣的影響

此戰是宋遼主力的第一次正式交鋒,此戰遼軍鞏固了對燕雲十六州的佔領,形成了對北宋泰山壓頂的態勢;宋軍先勝後敗,收復燕雲從此無望,而從長遠看來,此戰對北宋產生了巨大的不良影響。

(圖)宋遼對峙

(1)敗光了禁軍的精銳

禁軍作為北宋的精銳,在此戰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這些精銳是從柴榮時代開始,經過精挑細選的嚴格考核得來的,參與了平定南方藩鎮,推平北漢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也曾跟隨柴榮進攻遼軍,可謂戰功赫赫,鮮有敗績。但是這一仗卻輸的這麼慘,不僅是損兵折將,更是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面積。

(圖)後周世宗柴榮

此戰中,趙光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先是不顧滅亡北漢後的全軍疲憊,執意要乘勝進軍,以衰而竭的鬥志和以逸待勞的遼軍碰撞,取勝是很難的。

關於分兵,1944年,面對盟軍可能的諾曼地登陸以及德軍軍力不足的現實,希特勒麾下的隆美爾認為應該加強岸防,擊敵於灘頭。而元帥龍德斯泰德則主張將敵人放進來打。無奈的希特勒只好採取折中方案,實際結果是既沒有擋住盟軍,也沒有完成合圍,最終德國失敗。

(圖)慘烈的諾曼地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失敗

戰前宋軍的情況差不多,分兵的結果是既沒有擋住遼國援軍,也沒有拿下幽州城,造成千古遺恨。

(2)失去了燕雲地區的民心,後來再也爭取不到當地人的支持

宋軍揮師東進時,沿途守軍紛紛投降,進抵幽州城下時,遼鐵林都指揮使李劄盧存率部下出降,一時間宋軍士氣大振。如果此時趙光義能夠採取正確的策略,依靠強大的民心所向,宋軍取勝是很有希望的。

(圖)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但是,高梁河一敗,北宋的勢力再也沒有到達過燕雲地區,而這一地區在遼國的經營下,對中原已經逐漸離心。戰後幾年,趙光義再次大軍北伐。但是,他所期待的沿途民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北宋已經失去了他們的支持。

(3)一戰打出了恐遼症,其後戰略再也沒有了銳氣,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此戰對趙光義的心靈創傷是巨大的,他認為宋軍兵敗,完全是因為契丹人騎射好戰,這是幾乎無法逆轉的,因此從心底他對遼國充滿了恐懼。

(圖)影視劇中的遼軍形象

等到後來再次北伐時,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只是步步為營,再也沒有了前期暴揍北漢時的大手筆。

不僅如此,此戰極大打擊了禁軍力量。此後,北宋的戰略進攻被迫停止,開始了被動防禦,這也拉開了宋朝三百年不斷挨打的悲慘進程。

高梁河之戰規模不大,但是造成的影響很大很大。

(圖)宋遼戰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