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滕沙龍:致力傳播土家雕塑文化

杜心五塑像

代表作品《搶糍粑》

代表作品《土家行樂圖》

近日, 在一代大俠杜心武的故鄉——湖南省慈利江埡鎮岩板田村, 筆者見到了80後大男孩滕沙龍, 這位全心傳播家族雕塑文化的人。

此時, 滕沙龍正在對杜心武雕塑像進行精雕細琢。 在與他的交談中, 感覺他有著新時代年輕人天馬行空的思維和不拘一格的行事風格。

2009年, 滕沙龍從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後, 四處奔波尋求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在遊離了十幾個城市數次變換工作之後, 他才恍然發現, 原來某些工作並不是那麼適合自己, 也並非是自己的夢中所想。

2012年, 經過3年摸爬滾打後, 滕沙龍終於在廣州成立了自己的專業工作室。 就這樣, 他與三名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 開始了艱辛而又難忘的創業之路。 剛開始, 工作室的啟動資金只有3萬多元。 而關於公司的發展方向, 幾個年輕小夥也沒有明確的目標, 只簡單依靠模型雕塑業務以求事業慢慢發展壯大。 這期間, 滕沙龍經常往來於慈利和廣州之間, 有一次回家休假, 他發現自己的老家也逐漸成為了旅遊新景區, 並從中嗅到了商機:何不把雕塑與旅遊結合, 把具有張家界土家族傳統的人文產品、淳樸民俗和絕美風景, 通過自己的雕塑工藝產品推廣出去?“張家界有好山好水, 自然景觀優勢明顯, 但人文景觀卻相對落後,

民俗風情還需要更多的產品去推廣。 如果將張家界的山水比作是一款很好的產品, 那麼, 人文文化就是它最好的附加值, 所以我想要做好張家界的文化產品包裝, 做出一款有濃鬱土家特色、有慈利風格的產品給世人看。 ”他認真地向筆者介紹道。

事實證明, 他的這一想法是可取更是成功的。 確定目標後, 滕沙龍便開始和小夥伴們一起到處尋找創作素材。 為了更深入地瞭解土家族民俗風情, 他們在3年時間裡陸陸續續走遍了張家界市大大小小土家族民居, 有時借住在當地人家裡, 看他們如何進行勞作, 捕捉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細節神態;與此同時尋找有關土家族風俗文化的書籍進一步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

2015年, 滕沙龍的畢茲卡土家族雕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畢茲卡土家雕塑文化展廳落戶在慈利縣陽和土家族鄉梨子坪村。 當年便推出了多款土家族人物雕塑, 獲得了眾多遊客的好評和不俗的社會反響, 濃縮畢茲卡文化內涵、形態各異的系列雕塑逐漸成為另一道風景。

滕沙龍說, 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深入到百姓的實際生活中去, 只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了, 被大家接受了, 才能傳承得更久遠。 “你看一代大俠杜心武的這尊高為18.69米、寬為19.53米的塑像, 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 為了保持大俠的原貌, 我查閱了大俠多幅圖片, 從當初設計、塑像原材料, 再到具體動工, 都是親力親為, 還專門聘請了廣州美院的教授來參與製作。 大俠塑像從2015年12月動工,

曆時了一年多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 塑像的高度是按大俠的生辰年月日、寬度是壽終時間來確定的。 此外, 大俠還曆經了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 故塑像前的台階也是根據他的年齡設計成84級, ”說起自己懷著敬仰之情、親自為杜大俠精雕細琢的塑像, 喜悅之情寫在他的臉上。

談到未來的計劃, 他告訴筆者:“現在, 公司已經慢慢步入正軌了, 我們的雕塑產品也獲得了大眾的喜愛, 下一步, 我們計劃讓作品變得更加豐富和實用。 比如製作有民族特色的衣服、背包, 還有飾品、餐具等日用品。 你可以想像一下, 當你端著有土家特色人物的碗吃飯時, 心情會不會有另一番感受?”

特有的曆史文化背景, 使土家族裝飾雕塑藝術保留了其獨特的民族性,

土家族裝飾雕塑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 它的實用性與裝飾性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祝福這個80後小夥子, 堅持自己的夢想, 用自己的靈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畢茲卡土家族雕塑文化作品, 與張家界絕美風景融為一體, 搭乘全域旅遊快車, 把畢茲卡土家族傳統雕塑文化傳播得更遠更遠。 (艾紅光 黃嶽雲 代炯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