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後人稱為“窩囊”的宋朝,為何還能比唐朝多存活30餘年?

宋朝是中國經濟文化的頂封時期, 有人曾認為宋朝是中國文化啟蒙運動時期。 然而, 提及它的軍事實力, 弱宋便是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評價。 自它建國起, 無論是遼朝和西夏, 還是後來的金國和蒙古, 宋朝對外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更要命的是, 宋朝曾被外族滅國兩次, 皇帝還做了俘虜, 是十分屈辱的事。 相反, 宋朝之前的唐朝就不一樣, 除了有著燦爛的文明外, 大唐先後擊敗突厥、吐谷渾等國, 大唐皇帝李世民還被稱為“天可汗”。 那麼, 問題來了, 為何“窩囊”的宋朝居然比唐朝還多存活30餘年?

宋朝地圖

首先, 宋朝軍隊戰鬥力其實蠻強。 據有人統計, 宋朝抗擊外敵的勝利高達百分之七十, 遠遠高於唐朝。 眾所周知, 宋朝自他建立開始, 周圍強國林立, 再加上失去了天然牧場, 始終建立不起強有力的騎兵, 只能用步兵對抗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 縱然如此,

宋朝軍隊抵擋了一次次的進攻。 例如, 岳飛曾一鼓作氣打到開封附近, 如果不是奸臣誤國的話, 最起碼可以收復失去的故土;面對強大的蒙古大軍, 金國等諸國基本都是被速戰速決, 而宋朝卻能堅持幾十年。

宋朝軍隊

儘管宋朝對抗外來入侵沒有取得過決定性的勝利,

但是除了用兵外, 宋朝還通過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比如說錢。 早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 曾經建立銀庫為贖幽雲十六州之用。 此後, 北宋曾多次與周圍強國達成和盟, 通過用金錢買的和平。 有人認為, 這是屈辱。 試想一下, 面臨無法擊敗的周圍強國, 它們又時時的入侵, 那你該怎麼辦?當然, 宋朝在獲得和平之後, 沒有抓住機會武裝強大自己是宋朝統治者的失誤。

科舉制

古人曾說, 沒有外患, 必有內憂。 宋朝在解決外患, 可以說暫時解決, 統治者吸取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教訓, 將兵權、財權等大權收歸國有, 同時將地方精兵集中到京師。 此外, 科舉制在宋朝才正式開花結果, 大量讀書人參與到國家決策與建設中。 因此, 國家相對比較穩定。 雖然這也造成了冗兵冗官等弊端, 被後人所批評, 但客觀而言, 解決了地方割據, 保持社會的穩定。

一本書讀懂宋朝 ¥30.6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