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神霧雙雄、三聚環保接連倒下 白馬股盛宴過後滿地狼藉

5月26日中午, 《證券市場週刊》發佈了一篇質疑三聚環保百億合同存在造假可能的文章, 下午開盤後不久, 三聚環保突然出現跳水行情,

迅速跌停, 成交量急劇放大。

三聚環保在互動平臺稱, 所謂的關聯交易是不存在的, 三聚環保、公司控股股東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公司董監高與三聚環保的下游客戶之間沒有股權關係, 三聚環保與下游客戶的業務往來不屬於關聯交易。 相關媒體的質疑是因為對公司情況瞭解不清楚, 不全面, 公司會把實際情況以公告方式進行披露。

在轉型為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後, 三聚環保(300072.SZ)上市六年間, 收入暴增41倍, 淨利潤暴增28倍, 股價實現了5年30倍的漲幅。 這是市場上耀眼的一顆明星, 也是“一哥”王亞偉的心頭最愛。

雖然, 神霧環保、神霧節能、三聚環保目前還不能斷定就存在造假行為, 但是歷史上那些曾經的白馬股,

給投資者帶來的傷痛是久久不能讓人遺忘。

曾經的明星白馬股在時間的沖刷下本相真露, 如今逐漸被市場拋棄, 反觀他們的上市之路, 從上市初期被追捧、到黑天鵝事件頻發、再到股價崩塌, 曾經的盛宴落幕後到底是誰的悲哀?

華銳風電上市首日即為最高價 現成兩市第一低價股

華銳風電, 2008年成為中國風電製造業老大, 2010年躍居全球行業第二, 佔據11.1%的全球市場。 上市前的招股說明書中, 華銳風電稱年銷售額203億元, 利潤額19億元。 2011年1月13日, 華銳風電頭戴“中國第一大風電設備生產商”的光環, 以創主機板最高紀錄每股90元的發行價格登陸A股。 彼時, 22家發起人股東全體承諾:自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減持。

自上市後,

華銳風電麻煩不斷, 風機事故、裁員風波、財務醜聞、高管換血。 90元的發行價, 中簽者悉數被套, 即使是在5178點的牛市頂端, 複權後的華銳風電股價也沒有回到90元上方, 最高88.8元。

如今, 已二度披星戴帽成為*ST銳電的華銳風電從90元跌成1元股, 市值增發776億元, 30萬股民陷入血本無歸困境。

6年前以90元發行價登陸A股的華銳風電, 現已入圍“一元股”行列, 這家自詡為高增長的“風電龍頭”淪為不折不扣的“股民絞肉機”。 如果2017年無法扭虧, 暫停上市將是*ST銳電的結局。

中聯重科:或陷入成長困境 離三一越來越遠

中聯重科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裝備研發、製造、銷售、服務及環境治理投資及運營業務, 高峰時期, 年度營業收入接近500億元,

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大市值藍籌股。

2011年後工程機械行業多次出現的連續性斷崖式的下滑, 行業整體低迷, 復蘇進程緩慢, 而中聯重科慢人一步的轉型路使得其遲遲未從行業低谷中走出。

今年三月以來, 中聯重科周線已九連陰, 股價一度逼近去年低點4.01元, 兩年來的累積跌幅已達60%。 2015年股災之後, 中聯重科股價腰斬, 從此一蹶不振。 在滬深兩市不少個股創出股災新高的同時, 中聯重科幾乎原地不動, 一直在低位萎靡。

與之相比, 同樣做工程機械研發的三一重工股價已步入上升通道, 市值超500億元。 三一重工一季報顯示, 期內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46億元, 同比增長727%。

燕京啤酒:新低之後還是新低 或已邊緣化

燕京啤酒曾是國內五大啤酒品牌之一,

市占率一度排名前二。 至2015年, 品牌價值達到882.75億元, 位居2016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第42位, 指定為“人民大會堂國宴特供酒”, 燕京啤酒在廣東市場, 與珠啤、青啤呈三足鼎立態勢;在北京、內蒙、廣西等地拿下了半壁江山, 一度位元列全國市場同類產品銷量之首。

2016年“啤酒和便當面都賣不動了”。 2016年, 燕京啤酒的銷售額減少7.96%, 雖然行業整體出現下滑, 但燕京啤酒的銷售量下降速度卻位居國內五大啤酒巨頭(華潤雪花、青島啤酒 、百威英博、燕京啤酒 、嘉士伯)之首。

4月25日, 燕京啤酒發佈2016年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 2016年燕京啤酒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2億元, 同比下降46.90%, 創十年最低, 這是燕京啤酒連續第三年出現業績下滑, 甚至已經不足2014年的一半,早已跌出第一梯隊。

伴隨啤酒產銷量整體下滑,華潤啤酒卻交出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6%和6.8%的業績。

白酒的高端品牌貴州茅臺等屢創新高,為衰退的啤酒業帶來了啟示——消費存在向中高端市場轉移的傾向,從百威英博進駐第一梯隊便可以看出。而燕京啤酒明顯沒有迅速的作出反應,及時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燕京啤酒五月以來陰跌跌跌不休,不斷下穿前低,月跌幅超20%,已跌穿2638時的低點,開啟了新一輪下跌通道,短期內似無止跌跡象。而重慶啤酒、青島啤酒依舊穩步攀升,甚至於在港股市場上市的華潤啤酒又創出歷史新高。

網宿科技:昔日股王10個月跌53% 成長邏輯或被證偽

網宿科技漲勢最好的一段時間是 2012年12月4日至2014年2月19日,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股價從13.52元漲到141元,漲了10倍還多,並超越貴州茅臺成為當時的A股“一哥”。

網宿科技成立於2000年1月,主要業務是向客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內容分發與加速(CDN)服務、互聯網資料中心(IDC)服務及雲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是A股唯一從事CDN(內容分發網路,即互聯網加速)的公司。

不過,自2016年8月起,網宿科技股價開始不斷下跌,至今已跌至11.24元/股,跌幅達53%。

在外界看來,網宿科技股價大跌的原因,與其業績增速放緩密不可分。事實上,隨著近年來CDN業務的爆發,不僅傳統CDN運營商在通過加快網路建設和節點佈局,一批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湧入CDN市場,面對絡繹不絕的新進入者,CDN行業的“價格戰”已經打響,而作為國內CDN市場龍頭的網宿科技,則成為了互聯網CDN運營商必然的競爭對象。在技術和價格被顛覆之後,網宿科技的業績增長自然出現增速放緩“急刹車”。

面對國內CDN行業的激烈競爭,網宿科技也開始發力海外CDN市場和雲計算業務,力圖重新樹立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地位。在網宿科技看來,通過收購有利於上市公司推進國際化進程,並能通過發揮上市公司與標的公司的協同效應,提升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但有不願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網宿科技無論是發力海外CDN還是投資雲計算市場,其方向都是對的。但是,海外業務短期內不會給網宿科技的收入、利潤帶來太大的變化,因為截至目前,網宿科技的海外業務營收占比太少了。曾經的A股第一高價股到現今的轟然倒下,背後都是小股民的血淚史,至於網宿科技是否還能走上巔峰,還需再看。

上海電氣:股災後一蹶不振 股價失血四分之三

上海電氣資產重組方案獲批復,停牌近八個月的上海電氣在5月8日開盤當日上漲5.34%,不過曇花一現,自複牌後的第二個交易日起即連續大跌,5月跌幅已近20%,跌回2014年底的價格。相較歷史最高價24.94元,上海電氣如今不到7元的價格已失血四分之三,市值跌破千億,且月線級別仍在下降通道,在2015年高位站崗的股民們需要翻二番才能解套。

上海電氣是中國裝備製造業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在上海國企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曾獲2007年度中國十大影響力品牌,市值最高時超過3000億元,足以撼動上證指數。而如今進行過多次資產重組的上海電氣股價持續萎靡,從最高時的三千多億市值跌至不到一千億,股價跌去四分之三,持有者只剩一地雞毛。

面對利潤連續下滑,上海電氣也並不是無動於衷,曾經進行過多次資產重組。上海電氣本次資產重組,將優質資產注入A股上市公司,正是呼應上海“推動市場競爭類國企整體上市”的實質行動。上海電氣方面介紹,待此次資產重組相關程式全部完成後,集團將正式成為上海國資系統又一家完成整體上市的企業,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將上升到90%但有機構表示,公司重組和產品組合改變尚需時日,且走出核電“寒冬”、緩解風電行業整體下滑所帶來的影響、對火電站的升級改造以適應國家環保方針等都是上海電氣未來所要面對的重重難關。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明星股被證偽,這次依靠“黑科技”成為資本市場明星的神霧環保和三聚環保,能躲過這一劫嗎?

甚至已經不足2014年的一半,早已跌出第一梯隊。

伴隨啤酒產銷量整體下滑,華潤啤酒卻交出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6%和6.8%的業績。

白酒的高端品牌貴州茅臺等屢創新高,為衰退的啤酒業帶來了啟示——消費存在向中高端市場轉移的傾向,從百威英博進駐第一梯隊便可以看出。而燕京啤酒明顯沒有迅速的作出反應,及時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燕京啤酒五月以來陰跌跌跌不休,不斷下穿前低,月跌幅超20%,已跌穿2638時的低點,開啟了新一輪下跌通道,短期內似無止跌跡象。而重慶啤酒、青島啤酒依舊穩步攀升,甚至於在港股市場上市的華潤啤酒又創出歷史新高。

網宿科技:昔日股王10個月跌53% 成長邏輯或被證偽

網宿科技漲勢最好的一段時間是 2012年12月4日至2014年2月19日,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股價從13.52元漲到141元,漲了10倍還多,並超越貴州茅臺成為當時的A股“一哥”。

網宿科技成立於2000年1月,主要業務是向客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內容分發與加速(CDN)服務、互聯網資料中心(IDC)服務及雲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是A股唯一從事CDN(內容分發網路,即互聯網加速)的公司。

不過,自2016年8月起,網宿科技股價開始不斷下跌,至今已跌至11.24元/股,跌幅達53%。

在外界看來,網宿科技股價大跌的原因,與其業績增速放緩密不可分。事實上,隨著近年來CDN業務的爆發,不僅傳統CDN運營商在通過加快網路建設和節點佈局,一批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湧入CDN市場,面對絡繹不絕的新進入者,CDN行業的“價格戰”已經打響,而作為國內CDN市場龍頭的網宿科技,則成為了互聯網CDN運營商必然的競爭對象。在技術和價格被顛覆之後,網宿科技的業績增長自然出現增速放緩“急刹車”。

面對國內CDN行業的激烈競爭,網宿科技也開始發力海外CDN市場和雲計算業務,力圖重新樹立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地位。在網宿科技看來,通過收購有利於上市公司推進國際化進程,並能通過發揮上市公司與標的公司的協同效應,提升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但有不願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網宿科技無論是發力海外CDN還是投資雲計算市場,其方向都是對的。但是,海外業務短期內不會給網宿科技的收入、利潤帶來太大的變化,因為截至目前,網宿科技的海外業務營收占比太少了。曾經的A股第一高價股到現今的轟然倒下,背後都是小股民的血淚史,至於網宿科技是否還能走上巔峰,還需再看。

上海電氣:股災後一蹶不振 股價失血四分之三

上海電氣資產重組方案獲批復,停牌近八個月的上海電氣在5月8日開盤當日上漲5.34%,不過曇花一現,自複牌後的第二個交易日起即連續大跌,5月跌幅已近20%,跌回2014年底的價格。相較歷史最高價24.94元,上海電氣如今不到7元的價格已失血四分之三,市值跌破千億,且月線級別仍在下降通道,在2015年高位站崗的股民們需要翻二番才能解套。

上海電氣是中國裝備製造業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在上海國企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曾獲2007年度中國十大影響力品牌,市值最高時超過3000億元,足以撼動上證指數。而如今進行過多次資產重組的上海電氣股價持續萎靡,從最高時的三千多億市值跌至不到一千億,股價跌去四分之三,持有者只剩一地雞毛。

面對利潤連續下滑,上海電氣也並不是無動於衷,曾經進行過多次資產重組。上海電氣本次資產重組,將優質資產注入A股上市公司,正是呼應上海“推動市場競爭類國企整體上市”的實質行動。上海電氣方面介紹,待此次資產重組相關程式全部完成後,集團將正式成為上海國資系統又一家完成整體上市的企業,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將上升到90%但有機構表示,公司重組和產品組合改變尚需時日,且走出核電“寒冬”、緩解風電行業整體下滑所帶來的影響、對火電站的升級改造以適應國家環保方針等都是上海電氣未來所要面對的重重難關。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明星股被證偽,這次依靠“黑科技”成為資本市場明星的神霧環保和三聚環保,能躲過這一劫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