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三聚環保董秘獨家逐條回應媒體質疑

131 位投資顧問已告知 三聚環保(300072) 後市如何操作立即查看

“神霧掐架”的故事還沒結束, 5月26日, 曾被王亞偉重倉的環保明星股三聚環保(行情300072,診股)又遭到媒體質疑,

下午重挫跌停。

5月26日午間, 媒體刊發了《三聚環保百億合同之謎》、《三聚環保探疑》等相關報導, 質疑公司重大合同背後的客戶實力存疑, 部分合同執行進度與披露的資訊不符, 一些客戶的高管名字屢屢與三聚環保相關人員名字重合。 對此, 三聚環保董秘曹華鋒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進行了獨家回應, 並逐條回復了上文的質疑。 他表示, 公司不存在所謂的關聯交易, 也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事項, 相關媒體的質疑是因為對公司情況瞭解不全面。

與此同時, 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三聚環保百億合同之謎》一文的記者、《三聚環保探疑》一文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陳欣以及長期跟蹤三聚環保的券商分析師。

董秘稱不存在關聯交易

對於媒體的質疑, 曹華鋒表示, 相關媒體的質疑是因為對公司情況瞭解不清楚, 不全面, 後續公司會以公告形式給予澄清。

針對媒體報導的100億合同之謎是否屬實, 公司是否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 曹華鋒表示, 所謂的關聯交易是不存在的, 三聚環保、公司控股股東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公司董、監、高與三聚環保的下游客戶之間沒有股權關係, 三聚環保與下游客戶的業務往來不屬於關聯交易。

媒體質疑文章中提到, 一些客戶的高管名字屢屢與三聚環保相關人員名字重合。 對此, 曹華鋒解釋, 報導中涉及的五個人員分別是王慶明、杜明來、宋小林、於學正和劉衛東,

他們確實是三聚環保的正式員工, 但並非關聯公司的正式員工。 公司是出於將上述人員作為項目監管的負責人派駐到項目所在地, 主要是負責協調與當地企業關係以及為公司管控監管風險的考慮。

以公司董事、原副總經理王慶明為例, 王慶明曾經作為公司主管東北區域業務的負責人, 負責公司與雙鴨山三聚華本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相關業務, 但並非三聚華本的總經理。 宋小林於2014年11月17日被公司聘任為正式員工, 並簽訂了正式勞動合同, 作為公司財務工作人員符合作為公司授予股權激勵計畫的條件。 2014年公司與三聚華本建立業務關係, 公司同時派宋小林作為負責專案監管的財務負責人,

切實實現了管控風險的目的。

費用降低因業務模式變化

而針對學者質疑的三聚環保項目資金來源可能來自其關聯方參與發起的產業基金, 但公司對此並未進行充分披露, 以及公司銷售等費用持續下滑。 曹華鋒表示, 這主要是三聚環保業務模式發生了變化。 公司上市之前及上市初期, 主要從事催化劑、淨化劑等能源淨化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近年逐步轉型為能源淨化綜合服務商, 為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等能源化工行業及油氣田開採業提供成套的淨化工藝、裝備及成套服務。

“早期的業務模式單一訂單金額相對較小, 且訂單的數量比較分散, 因此銷售成本比較高, 致使銷售費用率相對比較高。

現在承接的大額訂單, 對應單位收入銷售費用變動趨勢持續下降。 ”曹華鋒說。

曹華鋒表示, 管理費用的增長比例與營業收入增長比例之間更加不具備直接相關的關係, 公司持續加強對費用的精細化管理, 以預算控制, 嚴格審批等手段, 確保經營業績不被無節制的費用增長所消耗。

而利息收入方面, 曹華鋒稱, 公司根據自身業務特點、行業現狀、戰略發展方向等, 選擇了現行的資金管理方式, 目前利息收入全部為活期利息收入。

此外, 曹華鋒表示,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幫助當地的產業及合作企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及產業鏈延伸, 明顯提升企業的盈利水準, 這是三聚公司吸引客戶的根本因素。

“如果一個項目能帶來較好的投資收益,讓一個企業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並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無論企業本身和外部資本都會感興趣,核心在於公司的技術、模式是否能給客戶創造價值。三聚環保宣導煤、油、化一體化發展模式。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事項。”曹華鋒說。

其他方回應表示仍然存疑

此外,《證券市場週刊》報導的記者、《三聚環保探疑》一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陳欣以及長期跟蹤三聚環保的券商分析師,他們也對文章所涉內容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做了回應。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表示,該刊實地調查認為,公司主要問題是公司重大合同背後的客戶如隆鵬公司、勃盛公司、通化化工實力存疑,後續付款能力可能有問題;二是高管名字重合的問題,懷疑存在關聯交易。其他更詳細的問題則不方便回應。

陳欣則表示,其主要質疑的一點是,三聚環保和其項目背後的產業基金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關係,而公司在這方面披露很不完善,甚至沒有披露。

“如果一個項目能帶來較好的投資收益,讓一個企業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並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無論企業本身和外部資本都會感興趣,核心在於公司的技術、模式是否能給客戶創造價值。三聚環保宣導煤、油、化一體化發展模式。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事項。”曹華鋒說。

其他方回應表示仍然存疑

此外,《證券市場週刊》報導的記者、《三聚環保探疑》一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陳欣以及長期跟蹤三聚環保的券商分析師,他們也對文章所涉內容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做了回應。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表示,該刊實地調查認為,公司主要問題是公司重大合同背後的客戶如隆鵬公司、勃盛公司、通化化工實力存疑,後續付款能力可能有問題;二是高管名字重合的問題,懷疑存在關聯交易。其他更詳細的問題則不方便回應。

陳欣則表示,其主要質疑的一點是,三聚環保和其項目背後的產業基金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關係,而公司在這方面披露很不完善,甚至沒有披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