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黑白之間的情感鏡像——杜建奇的素描藝術

在人們的意識裡, 提到視覺藝術的繪畫, 許多人想到的是國畫、油畫、版畫, 而素描這一藝術門類則被認為是造型訓練的基礎, 尤其是當今藝術市場上, 素描更少進入家庭和社會。 河北師範大學教授杜建奇幾十年來, 把素描當成孜孜以求的藝術表現形式。

2014年11月15日, “大師不遙遠——杜建奇素描藝術展”在北京99美術館開幕, 作為中國近年來首次出現的個人大型素描展覽, 在國內反響強烈, 受到專家學者的高度讚譽, 甚至引起了美術界對素描藝術的重新認知。 以展覽作品為主的《杜建奇素描藝術》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該書被河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和全國八大美院之一的四川美院圖書館收藏。

杜建奇的素描多是人物頭像, 卻有著生動的表情:女孩單純的笑靨, 老人淒清滄桑的面龐, 眼睛微閉卻笑意蕩漾的女子, 少年可愛的小虎牙, 飄飛的髮絲下喜怒哀樂纖毫畢現, 甚至隱去了會說話的眼眸, 只剩下唇舌、牙齒, 依舊有著動人心魄的情感訴說, 表達人物張揚的個性和異常豐富的心靈世界……

欣賞這些作品, 感受最多的就是情感的表達, 這也正是杜建奇所要強調的:“藝術是情感的秩序, 沒有情便沒有藝術。 沒有情感的表達, 思想的注入, 作品便沒有了生命”, 簡單的一支筆, 一張紙, 借助黑白、明暗、虛實, 根本上因著情感的注入而成為真正的藝術作品。

杜建奇認為,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閱歷, 表達人物的時候就要把他的個性, 性格, 閱歷表現出來, 有的人一看就非常可愛、甜美, 有的人很深沉, 有的人很老道。 他用極簡的筆觸塑造了一個人物心態的全景世界, 甚至猶如一面鏡子, 從中可以窺探與感受社會的變遷, 文化的差異, 自我的審視, 正像著名批評家、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所言:杜建奇這些素描作品是對全球化語境下中國人本、人性的體察與感悟, 人像的表情、神情構成了其生活空間的公共話語表情, 從中可以感受到社會的進步、思想的變化。 看這些作品使我們更能清醒地返回自我的內心, 走進社會、體察人生、認識藝術。

1994年杜建奇到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研修班學習, 給著名畫家侯一民做助手, 他對素描的癡迷受侯先生的影響, 更因為內心的喜愛。 杜建奇說他喜歡單純的東西, 素描是種單純的藝術樣式, 是嘩眾取寵不得的, 越是單純的越難表現, 像攝影, 黑白片子做好了需要更高的修養在裡面。 越單純越濃縮, 反而有著豐富的表現力。 他認為這樣的展覽有意思有意義, 還要做充分的準備, 繼續做下去。

除了素描, 油畫和壁畫佔據了杜建奇藝術世界的半壁江山。 他的油畫《大風暴》《鄉戀》系列寫實, 靜謐雋永;《夢》系列虛幻, 色彩明麗, 對比強烈, 紅色的魚帶給觀者極大的視覺衝擊和無限的想像空間。 他的74平米鍛銅大型雕塑《千古瀟瀟燕趙風》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在他那裡, 畫種沒有大小之分, 只不過是工具材料不同, 油畫、壁畫、素描是並行相通的,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相互促進, 藝術家不能建造空中樓閣, 如何運用不同的材料尋求更好的表現力, 正是他多年的探索。

這些年杜建奇經常參加國際性的展覽, 他的作品被英、美、韓、日的藝術機構收藏, 藝術之旅遍及了歐、美和亞洲的眾多國家。 (記者 李曉娜)

杜建奇簡介

河北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 美國紐約哈德遜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美術高考教育聯盟會長。 1987年河北師範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畢業, 1994年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碩士課程研修班

近期主要展覽:

2016年, 第八屆亞洲藝術博覽會暨世界和平藝術盛典中國系列展(中國-北京)

2016年, 作為評審委員會評委受邀參加紐約聯合國總部第二屆《無界》國際藝術展(美國-紐約)

2015年, 法國巴黎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世界和平藝術盛典”(法國-巴黎)

2014年, 北京“大師不遙遠”杜建奇個人素描藝術展(中國—北京)

2014年, 美國“禪宗—中國當代藝術展”(美國—紐約) 2014年, 美國“黃金五十年”紐約哈德遜美術家協會中國會員特別展 (美國—紐約)

2013年, 美國“對話三位元北京當代藝術家”講座、展覽(美國—紐約)

2013年, 美國“皇后之城藝術節”展覽(美國—紐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