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香與健康的奇妙關係,顛覆你的認知!

導讀:

香道歷史簡述

香為何是純陽之物

香品的保健作用

什麼是合香

如何識別香品的好壞

香道, 是指用呼吸去享受香氣, 養身健體、凝氣安神的過程。

殷商時代就有香爐問世用於祭天, 漢末的《名醫別錄》對香就已有文字記載, 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

香道並不只是狹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 從香道在中國的歷史來看, 漢代之前用香是以湯沐香、禮儀香為主, 漢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

香道歷史簡述, 《香乘》 解讀

《香乘》為明代周嘉胄所著, 是中國香文化集大成的經典之作。 網上多為《四庫全書》原文掃描版本,

現代的讀者看起來頗為不易。 下面先用通俗的語言為大家說說《香乘》的大概內容, 僅為一家之言, 如有不足之處, 請批評指正。

《香乘》題解

中國春秋時晉國的史書稱“乘”, 後通稱一般的史書。

香乘, 可理解為香的歷史。

為何用“乘”字?

關於這個“乘”字不可輕易看過去,

唐僧歷經十萬八千里為的就是求取大乘真經, 何謂乘?

古代稱兵車, 四馬一車為一乘, 有個成語叫做“千乘之國”, 春秋時期用“乘”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 千乘之國即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

佛法中有“四乘”:最上乘、大乘、中乘、小乘(並無優劣之分, 只是次第不同而已, 此處不再詳述), 本書以《香乘》為名, 可見這部書的分量。

香文化的流行始于漢盛于宋

我國自古以來香品多出自東南沿海一帶, 秦漢以前的香料並不是很多, 常用的也就是蘭、蕙、椒、桂幾種而已。

通過《香乘》的記載與其他史料相互印證可知, 我國香文化的流行應該是始于漢朝。 究其原因是因為張騫出使西域, 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張騫從西域帶回了大量的東西,

其中就包括香料。

所以說我國香文化的發展是有清晰脈絡可循的, 日常生活中以香修身、養生同中醫一樣是被時間所證明切實有效的。

到了晉武帝司馬炎, 周邊小國也會將香料作為貢品進貢過來。 到了隋煬帝時代宮廷用香就非常普遍了, 從書裡可以看出宮廷裡經常使用海南出產的沉香、甲煎等香料。

沉檀腦麝四大名香也是從唐明皇時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

後周顯德年間, 昆明國進貢了薔薇水(古代香水名)。 “昆明國”的記載最初見於漢朝的史書。 秦漢時期, 昆明是洱海區域的一個強盛民族, 是在瀾滄江流域雙肩石斧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這些記載都是古代皇帝身邊的起居官記錄的, 在中國古代,

歷朝都非常重視史載的真實性的。 同時, 古代中國的絕大部分史官都有非常強的職業操守, 基本都能如實記載。

草木皮肉皆可為香

從古代流傳下來的香方來看, 香料多採用植物的枝葉、花果, 也有採用動物性香料的, 如麝香、龍涎香等。 因此文中說香料或生於草, 或出於木, 或出於花, 或出於果等。

香為何是純陽之物

古人言:聚天地純陽之氣而生者為香, 為何?從以下兩方面看:

香料數量皆為陽數

我們知道中藥的藥方講究“君臣佐使”, 而在傳統香方中說的是“君臣佐輔”。 小的方子為:一君三臣五佐九輔;中等方子為:一君五臣九佐十八輔;至於大的方子則會用到上百種香料及藥物。

香料及藥物的數量裡面就隱藏著秘密, 不管大方小方, 所用的數量必定是奇數(奇數為陽, 偶數為陰)。

有形為陰, 無形為陽

以人體來說, 氣為陽, 血為陰, 有氣者生, 無氣者死, 就是這個道理。 香(指點燃後的香線)就猶如太陽光一樣有很強的正能量, 生髮陽氣之功。 室內焚香、品香可調和陰陽、扶正祛邪, 補人體陽氣之不足。

我們為什麼一直推崇的都是合香,而很少說單品香?因為我們使用的香料其實很多都是可以入藥的,而藥大都具有偏性,長期使用單品香對身體不利。而合香使用的香料都經過炮製和配伍,因此合香才能真正體現香道中的“道”之一字。

香品的保健作用

以香品防病療疾,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服藥大多是用來治已病之病,而薰香則是防未病之病。

《內經》雲: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經絡,其次治六腑;邪入六腑,可謂重病,不可忽也。

關於治未病還有個有意思的故事:

有兄弟三人都是中醫。老三的診所前門庭若市,病人源源不斷,老二的病人要少一些,而老大那裡卻門可羅雀病人寥寥。

有人就問老三,你們三兄弟裡面你的醫術一定最高吧,老三回答說,你弄錯了,我們三兄弟裡我大哥的醫術為最高明,因為他治的是“未病”,在人們發病之前他就把疾病給控制了。而我的醫術是最差的,天天忙著給病人亡羊補牢式的治療,真是慚愧啊。

這也是為什麼《傷寒論》398個條辨中,三陽病(太陽、陽明、少陽)的條辨有272條,占了三分之二還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感冒這些看似普通的小病千萬不能輕視。

再說回到香來,依據傳統香藥要求製作而成的香品,不僅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本性本命,而且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與蔓延,歷史上很多名香在實用中已經證實了這一獨特的功效,時常一柱清香,防病于未然,體現了真正的人文關懷。

香之所以有著預防疾病的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就如上面提到的,香藥秉純陽之氣而生,為純陽之物,有扶正祛邪,生髮陽氣之功。這也就是為什麼民間有香能祛邪避穢的說法。

香氣對 “陽明經”的養護有著特殊的功效。“陽明經”為陽氣生化之海、運行之通衢,對人體的健康十分重要,許多疾病都與“陽明經”有著直接的關係,被稱之為人體的 “龍脈”。

香對人體的直接作用就是從養護“陽明經”入手,使“陽明經”達到健康狀態,始終保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達到外病不侵的目的。

帶有香氣的藥物大多具有醒脾、溫燥化濕的功能。夏季點一支香,可以宣化中焦濕濁,健運脾胃,疏通氣機,開胃進食。古人用香來清居定神,就是以芬芳物質為居室除菌驅蟲。

同時香氣令人心懷正念,香氣縈繞於居室之中,乃至融入呼吸之間,成為一種生活元素,治未病於無形,這便是我們推崇“香療”的真意。

如今,知“香道”一詞者不多矣,令人扼腕。研究中國文化,如不研究香,就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也難以揭示中國文化的精髓與真諦。想留住香道這一古老文化的精髓碎片,便先要從識香做起。

什麼是合香?

合香,也作和香。是按照一定的香料配伍原則,將多種香料按照不同劑量調和在一起,使氣味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立香品。

合香不是簡單的香藥組合,而是充分利用藥性的五行屬性,使香藥藥性相互生髮制逆的過程。高品質的合香能調伏心神、通暢經絡。 香師的修為高低體現在他駕馭香料的能力,為香品灌注香魂,體現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感悟。

合香與中國傳統文化

合香,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所在。中國香文化到漢代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統,形成了“和香”的基本規制。從組方到采藥、炮製到品香都蘊含著一種“和道”之美。

合香的炮製步驟

合香不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對於香料的炮製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因此香師炮製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香的品質。

香料的炮製與中藥的炮製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同一種香料,用在不同的香裡,炮製方法常常也不一樣。從總體上說,炮製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於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藥性。

恰當的炮製可以加強香材的藥性,使其功效充分發揮出來,並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製方法使香材的藥性發生改變。具體的炮製方法很多,例如: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飛等。

如何識別香品的好壞?

在挑選香時,大多數人認為只要好聞就是好香,殊不知市場上到處充斥著化學香,一不留神就把自己變成了人肉空氣淨化器,辨識好香一定要掌握以下四個原則:

一、材質

以天然香料為佳,由天然香木、香草或中藥材製成,不僅有香氣,還具有養生功能。

使用單一香料的香通常不如由多種原料調配的合香好,因為好香就是良藥,要有好的原料,更要有好的配方,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使用天然原料純度愈高者,愈有益於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二、外觀

一般而言,無法從香品無法從外觀判斷香的品質,因為不同香品的原料有不同的製作過程。多數香品的製作過程要經過粉碎、攪拌等方法處理,處理過的成品多半看不出原本材質的特點。

對於線香來說,外觀以顆粒均勻、厚薄一致、不染色的香粉,不易掉粉、不沾手為佳。

三、香氣

用天然香料製成的香品,點燃之後能在芳香之中微微有些澀味和藥材味。不同的香品有不同的風格,沒有一定的準則,但品質好的香品其香氣通常能給人耐聞、清雅的感覺,不一定顯得濃郁,能讓人身心放鬆、消除煩惱、凝定心神。

若要以氣味的特性細分,好香應具有“甘、淨、醇、馨”為佳,也就是說,氣味聞起來要有甘甜、愉悅的感覺;清淨不雜,而能醒腦提神;醇厚沉穩、濃淡適中,即使深呼吸也不會覺得刺鼻,使人願意親近。

四、煙氣

點燃後,煙氣呈現青白色,以煙氣淺淡、細緻、綿延不絕,持續時間長,呈現繚繞上升之形狀為佳。若點燃後,立刻產生大量煙氣,或是在空氣中留下大量煙塵,易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補人體陽氣之不足。

我們為什麼一直推崇的都是合香,而很少說單品香?因為我們使用的香料其實很多都是可以入藥的,而藥大都具有偏性,長期使用單品香對身體不利。而合香使用的香料都經過炮製和配伍,因此合香才能真正體現香道中的“道”之一字。

香品的保健作用

以香品防病療疾,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服藥大多是用來治已病之病,而薰香則是防未病之病。

《內經》雲: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經絡,其次治六腑;邪入六腑,可謂重病,不可忽也。

關於治未病還有個有意思的故事:

有兄弟三人都是中醫。老三的診所前門庭若市,病人源源不斷,老二的病人要少一些,而老大那裡卻門可羅雀病人寥寥。

有人就問老三,你們三兄弟裡面你的醫術一定最高吧,老三回答說,你弄錯了,我們三兄弟裡我大哥的醫術為最高明,因為他治的是“未病”,在人們發病之前他就把疾病給控制了。而我的醫術是最差的,天天忙著給病人亡羊補牢式的治療,真是慚愧啊。

這也是為什麼《傷寒論》398個條辨中,三陽病(太陽、陽明、少陽)的條辨有272條,占了三分之二還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感冒這些看似普通的小病千萬不能輕視。

再說回到香來,依據傳統香藥要求製作而成的香品,不僅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本性本命,而且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與蔓延,歷史上很多名香在實用中已經證實了這一獨特的功效,時常一柱清香,防病于未然,體現了真正的人文關懷。

香之所以有著預防疾病的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就如上面提到的,香藥秉純陽之氣而生,為純陽之物,有扶正祛邪,生髮陽氣之功。這也就是為什麼民間有香能祛邪避穢的說法。

香氣對 “陽明經”的養護有著特殊的功效。“陽明經”為陽氣生化之海、運行之通衢,對人體的健康十分重要,許多疾病都與“陽明經”有著直接的關係,被稱之為人體的 “龍脈”。

香對人體的直接作用就是從養護“陽明經”入手,使“陽明經”達到健康狀態,始終保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達到外病不侵的目的。

帶有香氣的藥物大多具有醒脾、溫燥化濕的功能。夏季點一支香,可以宣化中焦濕濁,健運脾胃,疏通氣機,開胃進食。古人用香來清居定神,就是以芬芳物質為居室除菌驅蟲。

同時香氣令人心懷正念,香氣縈繞於居室之中,乃至融入呼吸之間,成為一種生活元素,治未病於無形,這便是我們推崇“香療”的真意。

如今,知“香道”一詞者不多矣,令人扼腕。研究中國文化,如不研究香,就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也難以揭示中國文化的精髓與真諦。想留住香道這一古老文化的精髓碎片,便先要從識香做起。

什麼是合香?

合香,也作和香。是按照一定的香料配伍原則,將多種香料按照不同劑量調和在一起,使氣味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獨立香品。

合香不是簡單的香藥組合,而是充分利用藥性的五行屬性,使香藥藥性相互生髮制逆的過程。高品質的合香能調伏心神、通暢經絡。 香師的修為高低體現在他駕馭香料的能力,為香品灌注香魂,體現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感悟。

合香與中國傳統文化

合香,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所在。中國香文化到漢代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統,形成了“和香”的基本規制。從組方到采藥、炮製到品香都蘊含著一種“和道”之美。

合香的炮製步驟

合香不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對於香料的炮製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因此香師炮製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香的品質。

香料的炮製與中藥的炮製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同一種香料,用在不同的香裡,炮製方法常常也不一樣。從總體上說,炮製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於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藥性。

恰當的炮製可以加強香材的藥性,使其功效充分發揮出來,並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製方法使香材的藥性發生改變。具體的炮製方法很多,例如: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飛等。

如何識別香品的好壞?

在挑選香時,大多數人認為只要好聞就是好香,殊不知市場上到處充斥著化學香,一不留神就把自己變成了人肉空氣淨化器,辨識好香一定要掌握以下四個原則:

一、材質

以天然香料為佳,由天然香木、香草或中藥材製成,不僅有香氣,還具有養生功能。

使用單一香料的香通常不如由多種原料調配的合香好,因為好香就是良藥,要有好的原料,更要有好的配方,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使用天然原料純度愈高者,愈有益於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二、外觀

一般而言,無法從香品無法從外觀判斷香的品質,因為不同香品的原料有不同的製作過程。多數香品的製作過程要經過粉碎、攪拌等方法處理,處理過的成品多半看不出原本材質的特點。

對於線香來說,外觀以顆粒均勻、厚薄一致、不染色的香粉,不易掉粉、不沾手為佳。

三、香氣

用天然香料製成的香品,點燃之後能在芳香之中微微有些澀味和藥材味。不同的香品有不同的風格,沒有一定的準則,但品質好的香品其香氣通常能給人耐聞、清雅的感覺,不一定顯得濃郁,能讓人身心放鬆、消除煩惱、凝定心神。

若要以氣味的特性細分,好香應具有“甘、淨、醇、馨”為佳,也就是說,氣味聞起來要有甘甜、愉悅的感覺;清淨不雜,而能醒腦提神;醇厚沉穩、濃淡適中,即使深呼吸也不會覺得刺鼻,使人願意親近。

四、煙氣

點燃後,煙氣呈現青白色,以煙氣淺淡、細緻、綿延不絕,持續時間長,呈現繚繞上升之形狀為佳。若點燃後,立刻產生大量煙氣,或是在空氣中留下大量煙塵,易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