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淩文回答神華十大核心問題

新常態下, 傳統能源企業如何轉型發展?3月15日, 神華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 中國神華總裁, 中國工程院院士淩文做客中國經濟網“對話新國企 發展新方位”網路訪談,

暢談神華集團綠色轉型之路。

訪談精彩內容重播

作為以煤炭為基礎的大型能源企業, 神華轉型的實踐很有代表性。 淩文院士回答的這十個問題, 是否也是你最關心的:

1、煤炭=黑色+低效+污染?

主持人:熟悉神華集團的網友們都知道,

這是一家以煤炭為基礎的特大型綜合能源企業。 提到煤炭, 很多人都會和黑色、低效、污染聯繫在一起。 那麼, 淩總您怎麼看待網友這樣的觀點呢?

淩文:網友對煤炭的印象曾經是正確的。 過去煤炭開採條件比較差, 煤炭的生產、利用方式粗放, 造成了一些污染。 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 煤炭行業的情況已經不同了。

第一, 煤炭越來越乾淨了。 神華的煤含硫都低, 可以做成清潔煤, 同時, 在煤炭的利用、轉化上面, 我們也用了很多新的技術, 轉化為電、煤制油和化工產品, 讓煤變成了乾淨的能源和資源。

第二, 煤炭越來越安全了。 2000年, 全國煤炭百萬噸死亡率在5以上, 也就是說, 生產100萬噸以上的煤, 就會有5個礦工失去鮮活的的生命。

到2016年, 我國的百萬噸死亡率已經降到了0.15, 跟15年前是天壤之別。 神華的百萬噸死亡率是0.005, 只是全國的3%, 這個數字不僅在全中國是最好的, 而且在全世界, 跟煤炭產能先進的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南非的礦井比, 神華也是最好的。

第三, 煤確實有含硫、含氮、含灰的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 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把它解決掉。 煤炭的清潔生產、利用和轉化, 是不是能夠在未來對社會環境有改善, 能不能解決霧霾的問題, 我想今天我們也就這個問題好好討論一下。

2、經濟新常態下, 神華如何計畫未來?

主持人:作為國內最大的煤炭企業, 在現在的經濟新常態, 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外部環境下, 神華集團在踐行綠色發展新模式上有沒有一些想法和突破呢?

淩文:我國進入經濟的新常態, 對於煤炭行業來說, 現在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焦點行業。 去年鋼鐵和煤炭, 都是非常受大家關注的行業。 對煤炭來說, 有幾個結構性的變化:

第一、經濟增長的品質在變好。 我國經濟進入調整期, 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 每個GDP所需要的能源支援強度都在降低;第二、需求的增速也在降低。 雖然經濟發展需要能源支援, 但是能源需求增長的速度是降低的;第三、需求的品質在提高。 社會要求煤炭的品質要提高, 給社會帶來的污染情況要降低;第四、環境約束在加大。 根據這些變化, 神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來調整發展戰略。 因此, 綠色是必須要走的路徑。

綠色怎麼實現呢?神華有煤炭、電力、鐵路、港口、煤制油煤化工、航運六大產業, 全產業鏈必須做到綠色, 才能滿足經濟社會對我們的要求, 才能滿足五大發展理念, 特別是綠色發展的要求。

3、去產能,神華下了多大功夫?

主持人:近幾年,新能源被人們越來越多提及,《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加大煤炭去產能力度,“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要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要降低到58%以下,這樣的力度是空前的。神華作為煤炭行業的龍頭,如何在煤炭去產能方面下大功夫呢?

淩文:過去30年,煤炭行業作為我國能源的主力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確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煤礦幾百萬產業工人功不可沒。很長時期內,我國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要占到70%左右,這幾年剛剛降低到60%以上。電力方面,基本上每4度電裡面,有3度電是來自於煤炭。同時,煤炭也有一些污染、安全、效率的問題,煤炭開採過程中對地表和水的影響,特別是老百姓對呼吸新鮮空氣的需求,確實對煤炭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炭的產能比較大,去年全國煤炭的消費量在38億噸左右,進口2億噸左右。煤炭的產能有57億噸左右,遠遠比需求要大,這就構成了產能過剩。因此,國家去年果斷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重要的是“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是重頭戲。

神華是國有企業、中央企業,我們要堅決按照國家的政策要求來辦事 。實際上,在去年國家沒有出臺政策以前,神華已經在去產能,主動減產了九千萬噸。國家出臺了去產能政策以後,我們又堅決按照國家的政策來減產,特別是去年4月份以後,神華率先按照276天來組織煤炭生產,是全國第一家完成去產能任務的煤炭企業。去年神華整個的實際產量4.2億噸,按照神華5.2億噸的產能來算,不到80%。而且,在去產能的過程當中,神華按照國家的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的政策,依法合規組織先進產能來保障供應,提高供應的品質。應該說,在去產能方面,神華是走在前面的。

4、神華的戰略佈局?

主持人:神華提出清潔能源發展戰略以來,圍繞這些戰略重點展開了那哪些業務佈局?清潔能源各個板塊又呈現了什麼現狀呢?

淩文:按照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國際國內能源需求的形勢,神華集團董事會和黨組審時度勢提出了“1245”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目標是把神華建成世界一流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清潔能源供應商。

內涵是“一主兩翼 、適度多元”:“一主”是以煤炭為基礎的主業;“兩翼”,一個翅膀是煤炭發電,讓傳統的煤電變得更清潔。第二個翅膀是煤的轉化,即煤制油和煤化工,在現代煤制油化工領域取得領先地位;“適度多元”,指發展新能源,包括風電、太陽能,進入核電領域,發展氫能等。 關於神華的戰略佈局,可以用三句話來總結:

傳統能源清潔化

我國96%的化石能源庫存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加在一起是4%。因此,未來調整結構時,即使要適度降低煤炭比例,煤炭仍然是一篇我們不得不做、也必須要做好的文章,這篇文章就是傳統能源的清潔化。這篇文章怎麼能做好呢?

首先,開採要最清潔、最高效、最安全,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地表的擾動,對水資源要最大程度保護,實現水資源的迴圈利用。

其次,在煤炭利用和轉化方面,要把煤電和煤化工這兩翼都做好。煤電就是火力發電,老百姓現在對霧霾深惡痛絕,對政府的要求很高,對能源企業的要求很嚴,雖然大家想用更多的天然氣,但是就算把全世界的天然氣都給中國用也是不夠的,因此必須要把煤電做好。

神華主導了煤電超低排放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實現了燒煤燒出天然氣的清潔意境。神華舟山電廠4號機組在2014年6月25號實現了火力發電的超低排放,使得火力發電達到了天然氣發電排放的標準。具體來說,電廠排放主要指三個指標,即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煙塵貢獻了我們所知道PM2.5、PM10,PM1這些微小顆粒的一部分。國家對天然氣電廠煙塵的排放標準是5毫克/立方米,燃煤電廠的排放標準是20毫克/立方米,舟山電廠做到煙塵排放2.7毫克/立方米,就是說比天然氣電廠煙塵排放標準還要低;國家對天然氣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標準是35毫克/立方米,舟山4號機組做到了2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天然氣電廠國家的標準是50毫克/立方米,舟山做到了19毫克/立方米,就是說完全達到了天然氣電廠的標準,甚至更低。

從舟山電廠開始,神華開始大規模推廣、集成、應用這種超低排放技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在,神華的燃煤電廠裡已經有67%的機組達到了超低排放的標準,都實現了像天然氣電廠一樣的乾淨。

國家現在已經把超低排放作為強制標準,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全國的火電廠都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到2020年,因火力發電造成的PM1、PM2.5和PM10,加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將在2013年的基礎上減排95%以上。除了火電以外,神華的煤化工,也是同樣以清潔轉化的標準來做。

清潔能源規模化

神華主要在風電、水電、太陽能光伏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經有800萬千瓦的電是來自可再生能源,風電有760萬千瓦,今年年底做到1000萬千瓦。

神華風電專案

下一步不僅要在量上進一步發展,更主要的是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比如說太陽能發電,大家知道的現在是單晶矽、多晶矽占主流市場,我們希望能夠在有些方面做得更好,比如說太陽能的薄膜發電,收購了德國一個太陽能薄膜電池團隊,現在有100多個科學家,正在集中攻克一項技術叫做“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這個技術將來會更清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另外是氫能源,神華的制氫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從制氫能力來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氫製造商。氫做的電池,無疑是未來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向。氫和氧氣發生反應只產生水,任何其他的污染物都沒有,所以神華正在試圖使氫能源儘快產業化。同時,正在和中國核工業集團、美國泰拉能源進行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研發。這些都是未來神華要轉型的。

節能環保產業化

2013年,神華成立了中國節能減排有限公司,專攻一些神華所在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比如脫硫、脫硝等節能技術,變頻技術,電廠鍋爐的預熱、預壓的利用等,目前都在向著產業化發展。

專家看: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發展的比例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陳少強說:

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的比例關係,要結合我國現在的發展階段來談。我們的能源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煤炭,我們的資源稟賦也決定了我們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得不依靠煤炭。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對傳統能源的清潔化利用,使它變得環保起來,全產業鏈條、全生命週期各個環節綠化。淩總也介紹了神華全鏈條的清潔化。我們也高興地看到,神華集團作為國內煤炭企業的龍頭老大,發揮了示範領軍性的作用,這是值得點贊的。同時也看到,神華集團也在調整自己的能源產業的佈局,包括適度引入新能源。

我注意到淩總說的一個詞:“適度”。確實,對一個產業、對一個企業,對一個國家來說,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一定有一個適度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有些能源既然稱之為新能源,就因為它能夠更好地滿足人類對環境的需求,品質更高,要求更高,技術更高。但是因為這一點,新能源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它的成本價格比較高,所以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的發展就有一個匹配關係,通常情況下,國內國外對於新能源的使用,都是需要進行補貼的,國家能夠補充多少,消費者能夠承擔多少,還是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所能承受的成本來決定的。隨著技術的進步,新能源的比重應該會逐步提高。

5、關於環保問題的質疑,神華怎麼看?

主持人:神華現在在全國的影響力可謂相當之大,一個人成名之後肯定會遭到很多爭議,作為企業也是一樣的。我們注意到,網上流傳的一些文章說,神華集團的煤制油和煤化工技術屢屢被環保組織抨擊,甚至提起了訴訟。您看到這些文章之後,對這些流言蜚語做何感想?

淩文:我也注意到了這些文章。任何企業在任何一個國家要運行,必須依法合規,必須按照當地的法律規則去運行,同時必須要盡到社會責任。如果一個企業賺黑心錢,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我不認為這樣的企業是好企業。神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是一個中央企業,是一個排頭兵,無論如何神華不會去做這種事情。

此外,我覺得企業要反思。社會有這種需求,要求你的排放、用水,對環境的干擾等資訊,一定要公開,要讓大家知道。五大發展理念就有開放和共用。一些網友、社會媒體對神華的關切是很正常的,完全是出於善意,這種情況我覺得我們很理解。所以神華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神華所有的電廠(包括所有超低排放電廠),每一台機組、每一個排放口,都安裝了排放感測器。這些感測器不是神華安裝的,而是神華請社會獨立協力廠商機構來安裝,裝了以後把出入口封存,封存之後感測器開始實施即時監測。這些資料首先會即時傳到集團的生產指揮調度中心,我們叫總調度室,在這裡我們會在大螢幕上隨時看得到所有的發電廠、所有的煤制油、煤化工廠每天的排放是不是綠色的,如果一旦有極個別一兩個出現了是紅色的,就會立即追責為什麼會這樣,馬上整改;第二,這些感測器的資料會同步傳到國家環境監測中心。國家環境監測中心也是隨時可以看得到的,這樣就解決了外部監督的問題;第三,我們還考慮到老百姓的關切,因此在互聯網上,我們把資料即時上傳,任何一個對神華有關切的網友都可以即時查看神華的任何一台機組、任何時候的二氧化硫是多少、氮氧化物是多少、煙塵是多少。這樣一來就回應了社會的關切,也使得我們的運行像在X光下照射的人體一樣,完全透明。積極回應網友的關切,這是央企應該有的態度。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非政府組織提出來的建議是很好的,比如說他提到你沒有用這個技術,別的廠用了這個技術。我們考察了覺得不錯,然後神華就選擇用這樣的技術,這是絕大多數我們和非政府組織和公益組織的交流情況。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就不是很實事求是,而且他不是以交流為目的,而是借助互聯網去進行各種形式的造勢,如果是實事求是的、善意的造勢,我覺得也無所謂。有的非政府組織甚至在媒體上做了很多不正確的、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報導,這就是歪曲了。對於一些不符合事實的情況,我們也用我們的方式,非常客觀、理性、平和地把證據、實際情況擺出來給他們看,最後絕大多數都瞭解了,也理解了,問題也解決了。的確也出現了極個別所謂的公益訴訟,我們也以非常完美的方式把問題處理好,完美是指如果我們有錯,如果我們有問題,一定會改。我們是對社會負責,對老百姓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問題,也會通過我們的方式讓大家知道,瞭解了,也就理解了。我想這是絕大多數善良的公益組織和媒體願意看到的,老百姓應該能夠接受和理解的一個態度。

6、煤炭開採,如何做到綠色?

主持人:煤炭由於它的基本屬性多少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煤炭開採的環節顯得特別的重要。神華集團作為煤炭企業的老大,在開採環節是如何做到綠色的呢?

淩文:神華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在煤炭開採技術、工藝、裝備、團隊、效率、安全方面都是全世界最好的。怎麼樣做到綠色的開採,這是很大的問題。對於煤礦來說,大致有這麼幾個要點:

第一,開採的時候,對我們的礦工是不是安全,健康情況怎麼樣,必須要對我們的員工負責,現在煤礦工人矽肺病等問題在我們這裡有了很好的解決。神華的採煤機都有很好的抑制煤塵技術,井下是比較清潔的,而且在井下工作面也佈置了很多感測器來監測煤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不是在正常範圍之內,有問題隨時解決。

第二,煤炭開採的過程當中,水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我國水資源和煤炭資源呈逆向分佈,有水的地方沒有煤,有煤的地方往往是最缺水的地方。以前煤炭開採對水的浪費是非常大的,神華集中精力在這些年攻克了這個問題。

怎麼攻克?西部地區往往是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是最寶貴的。如果我們開採的礦井水都浪費了非常可惜,可又不能排放到地面,因為西部地區蒸發量特別大,水在地面蒸發特別快。神華找到了非常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利用井下開採完的採空區實施封閉,把水放進去,建成地下水庫,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神東礦區每年生產2億噸煤,我們成功建成了30多個地下水庫,儲水量有3000多萬方,可以想像我們節約了多少水呀!現在神東礦區的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環保用水,全部用這個地下水庫裡的水。

開採煤炭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井工,一種是露天。露天開採,要把表層土、岩石剝離開,再採煤,采完煤以後再回填。原來的開採方式,會把地表破壞了,怎麼辦?我們採用了這樣的方式,把地表腐殖土剝離,堆放在一邊,加各種微生物培養,等采完煤後回填采坑,再在上面把培養好的地表腐殖土蓋上,用生物技術和農業技術恢復植被,沒有破環環境,還造就了萬畝糧田,我們叫做複墾,是非常好的技術。原來井工開採完了以後,往往會有地表塌陷,我們就採用了各種均勻沉降技術、大工作面技術和地表生態自我修復技術,神東礦區在神華進入的時候,植被覆蓋率是3%,當年這片地方叫毛烏素沙漠,現在這個地方采完煤以後,它的植被覆蓋率是70%以上,大大超過了開採以前的環境狀況。神華治理的面積有多大?治理面積是我們采過礦區面積的2倍,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綠色開採。(相關內容可回看:【頭條】藍天碧水、綠樹成蔭......這裡都是你最愛的顏色)

煤裡面除了有用的以外,還有一些灰、矸石、重金屬等,采出來我們又做了加工,會把煤裡面不好的東西處理掉,我們叫它潔淨煤技術。在煤炭生產的環節,我們做到了開採作業清潔化和煤炭的產品清潔化。

專家如何理解煤炭清潔開採

陳少強:

綠色開採也是大勢所趨。現在國家對節能環保、資源環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傳統的能源,特別像煤炭這種能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聽淩總講的時候我也在思考,推進煤炭綠色開採可能涉及到幾個要點,第一是企業必須要有責任感。第二要有相應的技術,技術團隊要跟上。第三還要有相應的財力。神華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推進這個必須靠我們體制的優勢,中央企業、國有企業在推進節能環保的國家戰略的時候,要盡到這個責任,利用技術和規模的優勢,很好的完成這個任務。

淩總講的也是超出我的想像,原來總認為煤炭開採完了之後就必然出現塌方。結果居然是增加了糧田面積,綠化面積大大提高。當然我們也看到,現在有還不少地方,因為煤炭開採出現了塌陷,還有地裂的現象,令人痛心。我們在開採過程中確實要綠色,而且不但綠色開採,也要綠色應用。這是對企業而言。

對國家來說,還要考慮到帶有公益性的內容,國家要進行引導,必要的時候要給予補貼,給予稅收的一些優惠,甚至可以用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來推進生態的補償。面對已經出現的情況,我們可以考慮引入各種資本,比如說通過PPP的方式來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在公共基礎設施、生態修復、環保方面多做一些文章。社會公眾、公益組織都可以發揮其監督的作用。綠色開採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

7、引發生態環境問題,誰之過?

主持人:中國工程院最近有一項研究表明,煤炭對中國GDP貢獻率超過15%,但是傳統粗放式的煤炭開採利用方式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有人說,這不是煤本身的問題,而是利用煤的人沒有把煤利用好?淩總,在您看來,究竟是煤本身的問題,還是說利用煤的人沒有把它利用好?

淩文:過去煤炭行業是最傳統的產業。我們的煤礦工人,是最傳統的產業工人。我們的任務就是把煤挖出來給人帶來光明,給人帶來溫暖。對於這樣一個功能,可以說在過去我們煤炭產業大軍很好地實現了。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進入新常態以來,人們對經濟發展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這就給煤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說是很嚴峻的課題,那就是能不能滿足清潔、高效、低廉的能源供應。這是當前煤炭行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不解決掉,那麼,未來就要被淘汰。

習總書記在2014年提出來能源要“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我們煤炭行業的院士們也都提出來,煤炭要革命。如果煤炭不革命,那麼,人家就會革煤炭的命。我們現在煤炭戰線所有的科學家,包括我們所有的企業家,有這樣的共識,如果我們做不到清潔、高效、成本低廉。那麼,未來我們將被淘汰,我們將被革命。所以我們提出來的口號是:煤炭要革命,而不是革煤炭的命。這是我們的共識。

8、煤炭清潔轉化,未來如何發展?

主持人:近年來,神華在煤炭的清潔轉化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2016年12月28號,神華寧煤煤制油示範專案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關注和肯定,神華著力煤炭的清潔轉化,未來的著力點在什麼地方?

淩文:神華清潔能源戰略很重要的一個著力點是把“一主兩翼”裡面的煤炭轉化這篇文章做好。從1999年開始,神華就在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宣導下積極承擔煤的直接液化、間接液化和煤化工這三個重要的任務。

煤直接液化專案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經過多年的努力,在神華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院士的帶領下,大量國內、國外的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進行政、產、學、研的集中創新,2008年終於在鄂爾多斯建成了全世界第一個百萬噸級項目。建成以後不僅讓我們國家能源的自主保障能力有所提高,而且煉出來的油具有“一大三高四低”的特點,都是石油化工油品所不具備的特點。所以神華煤制油不僅僅提高了能源自主保障能力,還有產品差異化的意義。比如低凝點,大家知道,東北冬天有時候溫度很低,石油煉出來的柴油基本上低於零下35度就凝固了。神華煤直接液化的油可以低於零下60度還不凝固,重型卡車、裝載機都可以應用。

煤間接液化項目,2016年12月28號,神華在寧夏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單體煤間接液化項目,一年的產能超過400萬噸。總書記知道以後,專門發來了賀信,做出了重要指示。這是神華全體員工非常大的榮幸,也是非常大的責任,我們未來一定做好這項工作。

煤化工,就是通過各種技術來把煤製造成一些化學的原料,如乙烯、丙烯等。神華分別做成了包頭的MTO,寧夏的MTP,做的就是下游的煤精細化工。

知識小連結

MTO:甲醇制烯烴技術

MTP:甲醇制丙烯技術

聚乙烯產品神華可生產30餘個牌號,可用於薄膜製品(農膜、塑膠袋、產品包裝等)、塑膠器皿、玩具、電纜、管材等。

聚丙烯產品神華可生產50餘個牌號,可用於家電外殼、汽車部件、工程塑料、耐腐蝕容器、耐溫容器、管材、耐壓管、耐磨材料、膠帶、繩索、食品容器等。

在這個領域,神華投入了超過1800億的投資。可以說,在煤制油、煤化工領域,神華是全世界公認的掌握了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煤化工主要技術的企業。未來,我們將按照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國家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在這方面進行集中創新。希望在未來能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繼續做全世界煤制油、煤化工領域的領頭羊。

9、神華新能源,如何佈局?

主持人:神華在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轉化升級或者是轉型過程中,還會有什麼突破呢?

淩文:在新能源領域,剛才說到神華風電今年年底要做到1000萬千瓦,我認為規模還是小,今後還是要多做。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國家的風電一方面各家都在積極上,但另一方面,棄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了。風電雖然有裝機可以發電,但是電網因為各種技術原因沒有辦法吸納,這就是剛才專家所講的一個配比問題。怎麼辦?

我們注意到這個問題,想以此為契機解決一系列關鍵技術。比如,第一、如何讓風電高效運轉?神華提出來一個多能源耦合的概念。風電能不能跟光伏、跟傳統的火力發電、跟特高壓電網、跟採空區的土地利用結合起來,使得成本降低,同時使得棄風率降低。

第二、神華力爭在儲能方面實現突破,現在有一個團隊正在攻關,例如把棄風的電做電解水制氫。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其他的儲能技術。

第三、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在傳統的單晶矽、多晶矽系列基礎上,集中攻關薄膜發電。很多科學家看好薄膜發電,認為薄膜發電未來有很好的發展。它比較輕,還有柔性,可以彎曲、可以折疊,可以用在很多的民用領域。比如我們的手機如果在野外沒有電了,有一個薄膜就可以隨時用。小朋友的書包、帳篷都可以用。特別在建築領域是一個很大的方向,未來的建築都可以加上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建材耦合在一起進行集中創新。這些未來都是我們的科學家團隊、技術開拓團隊需要攻關的。

10、國企改革,神華怎麼改?

主持人:過去一年的國企改革進程裡,神華做了哪些努力?

淩文:去年國企改革也是推進全面改革很重要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對於國有企業的改革,社會各界都有期待,我們自己也有壓力。因為一方面國企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習總書記在去年10月10號對國企的評價是功不可沒,功勳卓著,這是很高的評價。另外一方面,國有企業的現存的問題,讓我們的改革有很大的壓力。國家出臺了1+N的導向政策,按照這些導向,所有的中央企業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改革做好。

神華壓力很大,我們是國有企業改革的試點,在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員工持股方面,都是中央的試點企業。神華去年積極推進改革,以中央的1+N檔為導向,結合神華自己的情況,形成了具有神華特色的的改革政策體系、檔體系、督導體系、落實體系。把這些改革,用神華的56條,用各個改革配套的措施都進行了實實在在的落地。大致上解決了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清潔能源戰略落地。神華煤電的超低排放已經做到了67%的裝機,在全國是最高的,這也是落實改革措施的一個成果;第二、神華作為兩項試點,一個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一個是員工持股的試點,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第三、在內部體制機制改革和效率提升上,去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去年在神華利潤裡,僅僅通過提質增效全年就省了76個億;第四、國有企業脫困。神華雖然盈利,去年有360個億的利潤,當然這個數字比高峰的時候要低,高峰的時候神華每年有將近800個億的利潤,但我們仍然有一些企業是虧損的。針對這些虧損企業,主要通過換班子或者換主要領導,通過減冗員,通過退出、拍賣、轉讓低效、無效資產,通過其他體制機制的改革,在虧損企業脫困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整個的改革當中,通過加強黨建來使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保障了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主持人:2016年7月,神華集團被列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集團今後會如何抓住這樣的契機,在體制上、機制上、模式的改革上下大工夫呢?

淩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說明未來的企業以管資本為主。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神華集團黨組經過研究,覺得這對我們既是莫大的信任,更是莫大的壓力。把改革任務梳理一下以後,我們覺得用這樣的方式理解:

第一、理念上我們把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作為綱領性的一個要求,其他的一些改革比如說像體制、機制,公司治理、投資模式,去產能,加強黨建等,都可以綱舉目張,用這樣的方式統領所有改革的項目,才能適應全方位的改革。

第二、體制上有這樣的想法:首先,原來我們叫神華集團公司,管人、管事、管資產。現在,改成以管資本為主,那麼集團管什麼?大概是管五件事:戰略投資、績效考核、重要的人事、風險控制、企業黨建。其他一些實質上的運行,比如說日常管理、組織調度、經營決策,通過分層、分類、分部門去監管。這樣的話,總部層面管好五件事情,然後讓下面充分釋放活力。管放結合,既放權同時又把監管做到位。

所謂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釋放生產力,解放生產力。中央指出了這樣的方向,通過改革,我們一定能把國有企業,把神華的先進生產力釋放出來,讓廣大的員工都能夠迸發出活力,讓所有的科技人員都能夠充分發揮創造力,讓所有的企業家都能夠迸發出他們的管理天賦、管理激情,這樣的話,我們的國有企業一定能越搞越好。我對國有企業的未來是非常的有信心,謝謝。

專家談感受:

陳少強:

聽了淩總所講,如果要談感受的話,我感覺神華作為一個企業,一個中央企業,是堅持在党的領導下,正在堅定不移地改革,所做的重點工作就是優化資源配置。這個資源包括幹部員工隊伍、科技團隊、資本技術等等,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讓產值增起來,讓企業的利潤稅收提高起來,同時讓大家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讓環境變得清潔起來,實現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相協調,讓生產力進步和生態文明協調共進。實際上我看,神華的發展,不僅僅是綠色,完全體現了中央“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

3、去產能,神華下了多大功夫?

主持人:近幾年,新能源被人們越來越多提及,《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加大煤炭去產能力度,“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要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要降低到58%以下,這樣的力度是空前的。神華作為煤炭行業的龍頭,如何在煤炭去產能方面下大功夫呢?

淩文:過去30年,煤炭行業作為我國能源的主力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確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煤礦幾百萬產業工人功不可沒。很長時期內,我國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要占到70%左右,這幾年剛剛降低到60%以上。電力方面,基本上每4度電裡面,有3度電是來自於煤炭。同時,煤炭也有一些污染、安全、效率的問題,煤炭開採過程中對地表和水的影響,特別是老百姓對呼吸新鮮空氣的需求,確實對煤炭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炭的產能比較大,去年全國煤炭的消費量在38億噸左右,進口2億噸左右。煤炭的產能有57億噸左右,遠遠比需求要大,這就構成了產能過剩。因此,國家去年果斷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重要的是“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是重頭戲。

神華是國有企業、中央企業,我們要堅決按照國家的政策要求來辦事 。實際上,在去年國家沒有出臺政策以前,神華已經在去產能,主動減產了九千萬噸。國家出臺了去產能政策以後,我們又堅決按照國家的政策來減產,特別是去年4月份以後,神華率先按照276天來組織煤炭生產,是全國第一家完成去產能任務的煤炭企業。去年神華整個的實際產量4.2億噸,按照神華5.2億噸的產能來算,不到80%。而且,在去產能的過程當中,神華按照國家的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的政策,依法合規組織先進產能來保障供應,提高供應的品質。應該說,在去產能方面,神華是走在前面的。

4、神華的戰略佈局?

主持人:神華提出清潔能源發展戰略以來,圍繞這些戰略重點展開了那哪些業務佈局?清潔能源各個板塊又呈現了什麼現狀呢?

淩文:按照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國際國內能源需求的形勢,神華集團董事會和黨組審時度勢提出了“1245”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目標是把神華建成世界一流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清潔能源供應商。

內涵是“一主兩翼 、適度多元”:“一主”是以煤炭為基礎的主業;“兩翼”,一個翅膀是煤炭發電,讓傳統的煤電變得更清潔。第二個翅膀是煤的轉化,即煤制油和煤化工,在現代煤制油化工領域取得領先地位;“適度多元”,指發展新能源,包括風電、太陽能,進入核電領域,發展氫能等。 關於神華的戰略佈局,可以用三句話來總結:

傳統能源清潔化

我國96%的化石能源庫存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加在一起是4%。因此,未來調整結構時,即使要適度降低煤炭比例,煤炭仍然是一篇我們不得不做、也必須要做好的文章,這篇文章就是傳統能源的清潔化。這篇文章怎麼能做好呢?

首先,開採要最清潔、最高效、最安全,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地表的擾動,對水資源要最大程度保護,實現水資源的迴圈利用。

其次,在煤炭利用和轉化方面,要把煤電和煤化工這兩翼都做好。煤電就是火力發電,老百姓現在對霧霾深惡痛絕,對政府的要求很高,對能源企業的要求很嚴,雖然大家想用更多的天然氣,但是就算把全世界的天然氣都給中國用也是不夠的,因此必須要把煤電做好。

神華主導了煤電超低排放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實現了燒煤燒出天然氣的清潔意境。神華舟山電廠4號機組在2014年6月25號實現了火力發電的超低排放,使得火力發電達到了天然氣發電排放的標準。具體來說,電廠排放主要指三個指標,即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煙塵貢獻了我們所知道PM2.5、PM10,PM1這些微小顆粒的一部分。國家對天然氣電廠煙塵的排放標準是5毫克/立方米,燃煤電廠的排放標準是20毫克/立方米,舟山電廠做到煙塵排放2.7毫克/立方米,就是說比天然氣電廠煙塵排放標準還要低;國家對天然氣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標準是35毫克/立方米,舟山4號機組做到了2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天然氣電廠國家的標準是50毫克/立方米,舟山做到了19毫克/立方米,就是說完全達到了天然氣電廠的標準,甚至更低。

從舟山電廠開始,神華開始大規模推廣、集成、應用這種超低排放技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在,神華的燃煤電廠裡已經有67%的機組達到了超低排放的標準,都實現了像天然氣電廠一樣的乾淨。

國家現在已經把超低排放作為強制標準,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全國的火電廠都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到2020年,因火力發電造成的PM1、PM2.5和PM10,加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將在2013年的基礎上減排95%以上。除了火電以外,神華的煤化工,也是同樣以清潔轉化的標準來做。

清潔能源規模化

神華主要在風電、水電、太陽能光伏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經有800萬千瓦的電是來自可再生能源,風電有760萬千瓦,今年年底做到1000萬千瓦。

神華風電專案

下一步不僅要在量上進一步發展,更主要的是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比如說太陽能發電,大家知道的現在是單晶矽、多晶矽占主流市場,我們希望能夠在有些方面做得更好,比如說太陽能的薄膜發電,收購了德國一個太陽能薄膜電池團隊,現在有100多個科學家,正在集中攻克一項技術叫做“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這個技術將來會更清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另外是氫能源,神華的制氫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從制氫能力來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氫製造商。氫做的電池,無疑是未來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向。氫和氧氣發生反應只產生水,任何其他的污染物都沒有,所以神華正在試圖使氫能源儘快產業化。同時,正在和中國核工業集團、美國泰拉能源進行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研發。這些都是未來神華要轉型的。

節能環保產業化

2013年,神華成立了中國節能減排有限公司,專攻一些神華所在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比如脫硫、脫硝等節能技術,變頻技術,電廠鍋爐的預熱、預壓的利用等,目前都在向著產業化發展。

專家看: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發展的比例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陳少強說:

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的比例關係,要結合我國現在的發展階段來談。我們的能源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煤炭,我們的資源稟賦也決定了我們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得不依靠煤炭。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對傳統能源的清潔化利用,使它變得環保起來,全產業鏈條、全生命週期各個環節綠化。淩總也介紹了神華全鏈條的清潔化。我們也高興地看到,神華集團作為國內煤炭企業的龍頭老大,發揮了示範領軍性的作用,這是值得點贊的。同時也看到,神華集團也在調整自己的能源產業的佈局,包括適度引入新能源。

我注意到淩總說的一個詞:“適度”。確實,對一個產業、對一個企業,對一個國家來說,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一定有一個適度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有些能源既然稱之為新能源,就因為它能夠更好地滿足人類對環境的需求,品質更高,要求更高,技術更高。但是因為這一點,新能源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它的成本價格比較高,所以新能源和傳統能源的發展就有一個匹配關係,通常情況下,國內國外對於新能源的使用,都是需要進行補貼的,國家能夠補充多少,消費者能夠承擔多少,還是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所能承受的成本來決定的。隨著技術的進步,新能源的比重應該會逐步提高。

5、關於環保問題的質疑,神華怎麼看?

主持人:神華現在在全國的影響力可謂相當之大,一個人成名之後肯定會遭到很多爭議,作為企業也是一樣的。我們注意到,網上流傳的一些文章說,神華集團的煤制油和煤化工技術屢屢被環保組織抨擊,甚至提起了訴訟。您看到這些文章之後,對這些流言蜚語做何感想?

淩文:我也注意到了這些文章。任何企業在任何一個國家要運行,必須依法合規,必須按照當地的法律規則去運行,同時必須要盡到社會責任。如果一個企業賺黑心錢,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我不認為這樣的企業是好企業。神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是一個中央企業,是一個排頭兵,無論如何神華不會去做這種事情。

此外,我覺得企業要反思。社會有這種需求,要求你的排放、用水,對環境的干擾等資訊,一定要公開,要讓大家知道。五大發展理念就有開放和共用。一些網友、社會媒體對神華的關切是很正常的,完全是出於善意,這種情況我覺得我們很理解。所以神華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神華所有的電廠(包括所有超低排放電廠),每一台機組、每一個排放口,都安裝了排放感測器。這些感測器不是神華安裝的,而是神華請社會獨立協力廠商機構來安裝,裝了以後把出入口封存,封存之後感測器開始實施即時監測。這些資料首先會即時傳到集團的生產指揮調度中心,我們叫總調度室,在這裡我們會在大螢幕上隨時看得到所有的發電廠、所有的煤制油、煤化工廠每天的排放是不是綠色的,如果一旦有極個別一兩個出現了是紅色的,就會立即追責為什麼會這樣,馬上整改;第二,這些感測器的資料會同步傳到國家環境監測中心。國家環境監測中心也是隨時可以看得到的,這樣就解決了外部監督的問題;第三,我們還考慮到老百姓的關切,因此在互聯網上,我們把資料即時上傳,任何一個對神華有關切的網友都可以即時查看神華的任何一台機組、任何時候的二氧化硫是多少、氮氧化物是多少、煙塵是多少。這樣一來就回應了社會的關切,也使得我們的運行像在X光下照射的人體一樣,完全透明。積極回應網友的關切,這是央企應該有的態度。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非政府組織提出來的建議是很好的,比如說他提到你沒有用這個技術,別的廠用了這個技術。我們考察了覺得不錯,然後神華就選擇用這樣的技術,這是絕大多數我們和非政府組織和公益組織的交流情況。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就不是很實事求是,而且他不是以交流為目的,而是借助互聯網去進行各種形式的造勢,如果是實事求是的、善意的造勢,我覺得也無所謂。有的非政府組織甚至在媒體上做了很多不正確的、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報導,這就是歪曲了。對於一些不符合事實的情況,我們也用我們的方式,非常客觀、理性、平和地把證據、實際情況擺出來給他們看,最後絕大多數都瞭解了,也理解了,問題也解決了。的確也出現了極個別所謂的公益訴訟,我們也以非常完美的方式把問題處理好,完美是指如果我們有錯,如果我們有問題,一定會改。我們是對社會負責,對老百姓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問題,也會通過我們的方式讓大家知道,瞭解了,也就理解了。我想這是絕大多數善良的公益組織和媒體願意看到的,老百姓應該能夠接受和理解的一個態度。

6、煤炭開採,如何做到綠色?

主持人:煤炭由於它的基本屬性多少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煤炭開採的環節顯得特別的重要。神華集團作為煤炭企業的老大,在開採環節是如何做到綠色的呢?

淩文:神華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在煤炭開採技術、工藝、裝備、團隊、效率、安全方面都是全世界最好的。怎麼樣做到綠色的開採,這是很大的問題。對於煤礦來說,大致有這麼幾個要點:

第一,開採的時候,對我們的礦工是不是安全,健康情況怎麼樣,必須要對我們的員工負責,現在煤礦工人矽肺病等問題在我們這裡有了很好的解決。神華的採煤機都有很好的抑制煤塵技術,井下是比較清潔的,而且在井下工作面也佈置了很多感測器來監測煤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不是在正常範圍之內,有問題隨時解決。

第二,煤炭開採的過程當中,水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我國水資源和煤炭資源呈逆向分佈,有水的地方沒有煤,有煤的地方往往是最缺水的地方。以前煤炭開採對水的浪費是非常大的,神華集中精力在這些年攻克了這個問題。

怎麼攻克?西部地區往往是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是最寶貴的。如果我們開採的礦井水都浪費了非常可惜,可又不能排放到地面,因為西部地區蒸發量特別大,水在地面蒸發特別快。神華找到了非常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利用井下開採完的採空區實施封閉,把水放進去,建成地下水庫,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神東礦區每年生產2億噸煤,我們成功建成了30多個地下水庫,儲水量有3000多萬方,可以想像我們節約了多少水呀!現在神東礦區的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環保用水,全部用這個地下水庫裡的水。

開採煤炭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井工,一種是露天。露天開採,要把表層土、岩石剝離開,再採煤,采完煤以後再回填。原來的開採方式,會把地表破壞了,怎麼辦?我們採用了這樣的方式,把地表腐殖土剝離,堆放在一邊,加各種微生物培養,等采完煤後回填采坑,再在上面把培養好的地表腐殖土蓋上,用生物技術和農業技術恢復植被,沒有破環環境,還造就了萬畝糧田,我們叫做複墾,是非常好的技術。原來井工開採完了以後,往往會有地表塌陷,我們就採用了各種均勻沉降技術、大工作面技術和地表生態自我修復技術,神東礦區在神華進入的時候,植被覆蓋率是3%,當年這片地方叫毛烏素沙漠,現在這個地方采完煤以後,它的植被覆蓋率是70%以上,大大超過了開採以前的環境狀況。神華治理的面積有多大?治理面積是我們采過礦區面積的2倍,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綠色開採。(相關內容可回看:【頭條】藍天碧水、綠樹成蔭......這裡都是你最愛的顏色)

煤裡面除了有用的以外,還有一些灰、矸石、重金屬等,采出來我們又做了加工,會把煤裡面不好的東西處理掉,我們叫它潔淨煤技術。在煤炭生產的環節,我們做到了開採作業清潔化和煤炭的產品清潔化。

專家如何理解煤炭清潔開採

陳少強:

綠色開採也是大勢所趨。現在國家對節能環保、資源環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傳統的能源,特別像煤炭這種能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聽淩總講的時候我也在思考,推進煤炭綠色開採可能涉及到幾個要點,第一是企業必須要有責任感。第二要有相應的技術,技術團隊要跟上。第三還要有相應的財力。神華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推進這個必須靠我們體制的優勢,中央企業、國有企業在推進節能環保的國家戰略的時候,要盡到這個責任,利用技術和規模的優勢,很好的完成這個任務。

淩總講的也是超出我的想像,原來總認為煤炭開採完了之後就必然出現塌方。結果居然是增加了糧田面積,綠化面積大大提高。當然我們也看到,現在有還不少地方,因為煤炭開採出現了塌陷,還有地裂的現象,令人痛心。我們在開採過程中確實要綠色,而且不但綠色開採,也要綠色應用。這是對企業而言。

對國家來說,還要考慮到帶有公益性的內容,國家要進行引導,必要的時候要給予補貼,給予稅收的一些優惠,甚至可以用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來推進生態的補償。面對已經出現的情況,我們可以考慮引入各種資本,比如說通過PPP的方式來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在公共基礎設施、生態修復、環保方面多做一些文章。社會公眾、公益組織都可以發揮其監督的作用。綠色開採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

7、引發生態環境問題,誰之過?

主持人:中國工程院最近有一項研究表明,煤炭對中國GDP貢獻率超過15%,但是傳統粗放式的煤炭開採利用方式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有人說,這不是煤本身的問題,而是利用煤的人沒有把煤利用好?淩總,在您看來,究竟是煤本身的問題,還是說利用煤的人沒有把它利用好?

淩文:過去煤炭行業是最傳統的產業。我們的煤礦工人,是最傳統的產業工人。我們的任務就是把煤挖出來給人帶來光明,給人帶來溫暖。對於這樣一個功能,可以說在過去我們煤炭產業大軍很好地實現了。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進入新常態以來,人們對經濟發展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這就給煤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說是很嚴峻的課題,那就是能不能滿足清潔、高效、低廉的能源供應。這是當前煤炭行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不解決掉,那麼,未來就要被淘汰。

習總書記在2014年提出來能源要“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我們煤炭行業的院士們也都提出來,煤炭要革命。如果煤炭不革命,那麼,人家就會革煤炭的命。我們現在煤炭戰線所有的科學家,包括我們所有的企業家,有這樣的共識,如果我們做不到清潔、高效、成本低廉。那麼,未來我們將被淘汰,我們將被革命。所以我們提出來的口號是:煤炭要革命,而不是革煤炭的命。這是我們的共識。

8、煤炭清潔轉化,未來如何發展?

主持人:近年來,神華在煤炭的清潔轉化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2016年12月28號,神華寧煤煤制油示範專案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關注和肯定,神華著力煤炭的清潔轉化,未來的著力點在什麼地方?

淩文:神華清潔能源戰略很重要的一個著力點是把“一主兩翼”裡面的煤炭轉化這篇文章做好。從1999年開始,神華就在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宣導下積極承擔煤的直接液化、間接液化和煤化工這三個重要的任務。

煤直接液化專案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經過多年的努力,在神華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院士的帶領下,大量國內、國外的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進行政、產、學、研的集中創新,2008年終於在鄂爾多斯建成了全世界第一個百萬噸級項目。建成以後不僅讓我們國家能源的自主保障能力有所提高,而且煉出來的油具有“一大三高四低”的特點,都是石油化工油品所不具備的特點。所以神華煤制油不僅僅提高了能源自主保障能力,還有產品差異化的意義。比如低凝點,大家知道,東北冬天有時候溫度很低,石油煉出來的柴油基本上低於零下35度就凝固了。神華煤直接液化的油可以低於零下60度還不凝固,重型卡車、裝載機都可以應用。

煤間接液化項目,2016年12月28號,神華在寧夏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單體煤間接液化項目,一年的產能超過400萬噸。總書記知道以後,專門發來了賀信,做出了重要指示。這是神華全體員工非常大的榮幸,也是非常大的責任,我們未來一定做好這項工作。

煤化工,就是通過各種技術來把煤製造成一些化學的原料,如乙烯、丙烯等。神華分別做成了包頭的MTO,寧夏的MTP,做的就是下游的煤精細化工。

知識小連結

MTO:甲醇制烯烴技術

MTP:甲醇制丙烯技術

聚乙烯產品神華可生產30餘個牌號,可用於薄膜製品(農膜、塑膠袋、產品包裝等)、塑膠器皿、玩具、電纜、管材等。

聚丙烯產品神華可生產50餘個牌號,可用於家電外殼、汽車部件、工程塑料、耐腐蝕容器、耐溫容器、管材、耐壓管、耐磨材料、膠帶、繩索、食品容器等。

在這個領域,神華投入了超過1800億的投資。可以說,在煤制油、煤化工領域,神華是全世界公認的掌握了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煤化工主要技術的企業。未來,我們將按照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國家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在這方面進行集中創新。希望在未來能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繼續做全世界煤制油、煤化工領域的領頭羊。

9、神華新能源,如何佈局?

主持人:神華在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轉化升級或者是轉型過程中,還會有什麼突破呢?

淩文:在新能源領域,剛才說到神華風電今年年底要做到1000萬千瓦,我認為規模還是小,今後還是要多做。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國家的風電一方面各家都在積極上,但另一方面,棄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了。風電雖然有裝機可以發電,但是電網因為各種技術原因沒有辦法吸納,這就是剛才專家所講的一個配比問題。怎麼辦?

我們注意到這個問題,想以此為契機解決一系列關鍵技術。比如,第一、如何讓風電高效運轉?神華提出來一個多能源耦合的概念。風電能不能跟光伏、跟傳統的火力發電、跟特高壓電網、跟採空區的土地利用結合起來,使得成本降低,同時使得棄風率降低。

第二、神華力爭在儲能方面實現突破,現在有一個團隊正在攻關,例如把棄風的電做電解水制氫。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其他的儲能技術。

第三、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在傳統的單晶矽、多晶矽系列基礎上,集中攻關薄膜發電。很多科學家看好薄膜發電,認為薄膜發電未來有很好的發展。它比較輕,還有柔性,可以彎曲、可以折疊,可以用在很多的民用領域。比如我們的手機如果在野外沒有電了,有一個薄膜就可以隨時用。小朋友的書包、帳篷都可以用。特別在建築領域是一個很大的方向,未來的建築都可以加上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建材耦合在一起進行集中創新。這些未來都是我們的科學家團隊、技術開拓團隊需要攻關的。

10、國企改革,神華怎麼改?

主持人:過去一年的國企改革進程裡,神華做了哪些努力?

淩文:去年國企改革也是推進全面改革很重要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對於國有企業的改革,社會各界都有期待,我們自己也有壓力。因為一方面國企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習總書記在去年10月10號對國企的評價是功不可沒,功勳卓著,這是很高的評價。另外一方面,國有企業的現存的問題,讓我們的改革有很大的壓力。國家出臺了1+N的導向政策,按照這些導向,所有的中央企業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改革做好。

神華壓力很大,我們是國有企業改革的試點,在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員工持股方面,都是中央的試點企業。神華去年積極推進改革,以中央的1+N檔為導向,結合神華自己的情況,形成了具有神華特色的的改革政策體系、檔體系、督導體系、落實體系。把這些改革,用神華的56條,用各個改革配套的措施都進行了實實在在的落地。大致上解決了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清潔能源戰略落地。神華煤電的超低排放已經做到了67%的裝機,在全國是最高的,這也是落實改革措施的一個成果;第二、神華作為兩項試點,一個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一個是員工持股的試點,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第三、在內部體制機制改革和效率提升上,去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去年在神華利潤裡,僅僅通過提質增效全年就省了76個億;第四、國有企業脫困。神華雖然盈利,去年有360個億的利潤,當然這個數字比高峰的時候要低,高峰的時候神華每年有將近800個億的利潤,但我們仍然有一些企業是虧損的。針對這些虧損企業,主要通過換班子或者換主要領導,通過減冗員,通過退出、拍賣、轉讓低效、無效資產,通過其他體制機制的改革,在虧損企業脫困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整個的改革當中,通過加強黨建來使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保障了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主持人:2016年7月,神華集團被列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集團今後會如何抓住這樣的契機,在體制上、機制上、模式的改革上下大工夫呢?

淩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說明未來的企業以管資本為主。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神華集團黨組經過研究,覺得這對我們既是莫大的信任,更是莫大的壓力。把改革任務梳理一下以後,我們覺得用這樣的方式理解:

第一、理念上我們把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作為綱領性的一個要求,其他的一些改革比如說像體制、機制,公司治理、投資模式,去產能,加強黨建等,都可以綱舉目張,用這樣的方式統領所有改革的項目,才能適應全方位的改革。

第二、體制上有這樣的想法:首先,原來我們叫神華集團公司,管人、管事、管資產。現在,改成以管資本為主,那麼集團管什麼?大概是管五件事:戰略投資、績效考核、重要的人事、風險控制、企業黨建。其他一些實質上的運行,比如說日常管理、組織調度、經營決策,通過分層、分類、分部門去監管。這樣的話,總部層面管好五件事情,然後讓下面充分釋放活力。管放結合,既放權同時又把監管做到位。

所謂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釋放生產力,解放生產力。中央指出了這樣的方向,通過改革,我們一定能把國有企業,把神華的先進生產力釋放出來,讓廣大的員工都能夠迸發出活力,讓所有的科技人員都能夠充分發揮創造力,讓所有的企業家都能夠迸發出他們的管理天賦、管理激情,這樣的話,我們的國有企業一定能越搞越好。我對國有企業的未來是非常的有信心,謝謝。

專家談感受:

陳少強:

聽了淩總所講,如果要談感受的話,我感覺神華作為一個企業,一個中央企業,是堅持在党的領導下,正在堅定不移地改革,所做的重點工作就是優化資源配置。這個資源包括幹部員工隊伍、科技團隊、資本技術等等,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讓產值增起來,讓企業的利潤稅收提高起來,同時讓大家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讓環境變得清潔起來,實現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相協調,讓生產力進步和生態文明協調共進。實際上我看,神華的發展,不僅僅是綠色,完全體現了中央“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