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實驗室的技術到市場化的產品,這位元海大教授一做就是35年!

坐在位於嶗山區生物產業園的新辦公室內, 中國海洋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劉萬順顯得稍稍有些疲憊, 在過去的兩天內, 由他掌舵的青島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益特”)承辦了一場全國性的海洋生物材料高層學術論壇。 兩天緊湊的排程, 讓他的鼻炎又犯了, 這是年輕時長期被化學試劑熏出來的老毛病。

在這場論壇中, “進一步推進海洋生物材料產業化”成為眾望所盼, 然而要想規避研究成果“牆內開花牆外香”又談何容易?為了讓畢生所研究的甲殼素, 從“論文中”落地到“市場中”, 劉萬順一做就是35年。

從1998年成功轉化的第一款產品——“海洋麗姿”化妝品銷量過億, 到如今的博益特坐實國內海洋生物醫用材料領先企業的地位, 這位雙鬢染霜的老學者依舊在這條“產學研”道路上堅守著……

海洋麗姿的“失敗”

在青島, 劉萬順算得上最早從事科研成果轉化的高校老師。

上了點年紀的青島人大概都知道, 上個世紀90年代, 一款名為“海洋麗姿”的化妝品曾熱銷一時。 這款產品的核心技術就是出自劉萬順之手。 從1992年著手研發, 到1998年成功轉化, “海洋麗姿”成為當時國內僅有的, 以海洋元素為主打的化妝品品牌, 並且銷售額突破億元。

當年這只是一項學校的自擬課題, 在社會資金注入之前, 產品效果就已經通過了國內外多家醫院的藥物臨床試驗。 良好的試驗效果, 引起了企業的關注。

劉萬順回憶說, 當時有好幾家企業同時找到學校尋求合作, 包括來自深圳、武漢等地的外地企業, 但最終學校以50萬的價格將技術一次性轉讓給了青島本地的一家民營企業。 除了提供技術, 劉萬順還協助企業完成了人員培訓、生產技術指導和生產工藝品質把控等一系列工作。

但後來這家企業自身出現了諸多變故, 以至於“海洋麗姿”現在已淡出了市場。 劉萬順直言, 通過這次經歷, 讓他意識到科研成果的轉化, 需要探索更適合的道路。

從純科研人員到創辦企業

此後, 劉萬順又前前後後參與了20幾個專案的轉化, 多數是將成果排他性的直接轉讓給某個企業, 或者是通過校企合作轉化的方式實現。

但劉萬順漸漸覺得, 也許自已直接辦企業進行成果產業化, 才是一條從“實驗室”通往“市場”最快的路徑。 “有些項目相對來說, 轉化起來容易, 只要把生產工藝教給企業就行, 但海洋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就不一樣了, 在整個漫長的轉化過程當中, 很多環節都需要切身參與, 不參與這活就幹不成。 ”劉萬順說。

同時, 國家科技部規定凡是涉及醫用材料的項目申報, 所研究的課題必須由一家國家批准認可的行業內企業待接受, 才能有資格去申請國家立項, “隨便找個公司去做, 國家是不認可的”, 讓劉萬順無奈的是, 當時青島就找不到一家高端醫療器械相關的生產企業, “那怎麼辦?只能自己創辦, 這樣再結合海大, 國家的認可度就比較高了”

2006年, 他發現“80%臨床上使用的高端耗材產品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國內市場長期被海外產品壟斷的局勢, 基於對國內海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化前景的看好,讓劉萬順決定開發一款價格親民並且效果更佳的功能性輔料。同年,他參股創立了博益特公司。

打造新型海洋生物止血產品

博益特的成立,讓劉萬順頭一次多了“董事長”的身份。和以前在學校裡單純搞研發不同,如今不僅要負責技術研發還要親自搞轉化,這次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從研發、中試、孵化、再到產業化……劉萬順直言這個科研轉化鏈條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讓之前投入的所有時間和資金“歸零”,而這種充滿冒險性的博弈是他在每款產品走上轉化道路後都要經歷的。劉萬順拿公司的主打產品“術益紗”舉例,“從大量的動物評價到臨床試驗,再到獲得生產批文,‘術益紗’足足用了9年的時間,在2012年終於成功問世”。

在博益特,記者見到了這款的止血材料,打眼看上去其外觀和紗布有些許相似,但它是以一種從蝦蟹殼中提煉出來的活性物質——甲殼素為原料製作而成。“存在於甲殼素中的殼聚糖具有極強的功用性,用於醫療領域效果非常好”。

劉萬順介紹說,“在內科手術中,將‘術益紗’貼在創口上可以起到促進癒合、抑菌消毒和止血止痛的功效,並且它可以留在人體內自行被降解”。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博益特已有“術益紗”在內的4款自主研製的止血產品進入市場,擁有9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國際發明專利。劉萬順說,通過搭建博益特這個產業化平臺,他的最終目的是想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的優勢,開發出優質的海洋生物醫用產品,進而造福全人類。

基於對國內海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化前景的看好,讓劉萬順決定開發一款價格親民並且效果更佳的功能性輔料。同年,他參股創立了博益特公司。

打造新型海洋生物止血產品

博益特的成立,讓劉萬順頭一次多了“董事長”的身份。和以前在學校裡單純搞研發不同,如今不僅要負責技術研發還要親自搞轉化,這次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從研發、中試、孵化、再到產業化……劉萬順直言這個科研轉化鏈條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讓之前投入的所有時間和資金“歸零”,而這種充滿冒險性的博弈是他在每款產品走上轉化道路後都要經歷的。劉萬順拿公司的主打產品“術益紗”舉例,“從大量的動物評價到臨床試驗,再到獲得生產批文,‘術益紗’足足用了9年的時間,在2012年終於成功問世”。

在博益特,記者見到了這款的止血材料,打眼看上去其外觀和紗布有些許相似,但它是以一種從蝦蟹殼中提煉出來的活性物質——甲殼素為原料製作而成。“存在於甲殼素中的殼聚糖具有極強的功用性,用於醫療領域效果非常好”。

劉萬順介紹說,“在內科手術中,將‘術益紗’貼在創口上可以起到促進癒合、抑菌消毒和止血止痛的功效,並且它可以留在人體內自行被降解”。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博益特已有“術益紗”在內的4款自主研製的止血產品進入市場,擁有9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國際發明專利。劉萬順說,通過搭建博益特這個產業化平臺,他的最終目的是想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的優勢,開發出優質的海洋生物醫用產品,進而造福全人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