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莫言小說《檀香刑》將搬上歌劇舞臺 6月23日在濟南首演

莫言與歌劇《檀香刑》主創人員一起亮相發佈會現場。

中國山東網5月28日訊 (記者 周玉森) “磨了六年多, 《檀香刑》這部歌劇下個月終於要跟觀眾見面了。 ”27日下午,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廳內座無虛席, 民族歌劇《檀香刑》首演新聞發佈會正在進行。 著名作家莫言的出席成了會上最大焦點, 莫言也毫無保留的講出了對自己又一部作品搬上舞臺的期待。

記者瞭解到, 民族歌劇《檀香刑》是根據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 由莫言和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李雲濤共同編劇, 歷時6年打造而成的歌劇,

也是莫言諸多優秀文學作品中首部改編為歌劇的作品。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發表於2008年, 曾引起文學界熱議。 小說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 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兵荒馬亂的運動, 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 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作品中以清末德國殖民侵略山東半島引發人民抗擊外敵暴行的事件為背景, 訴說帶頭領導這起反殖民鬥爭的民間藝人孫丙將被施以“檀香刑”過程中的情仇家恨。 歌劇以“施刑”為主線, 在女主人公孫眉娘與她的親爹、乾爹、公爹之間的恩怨生死中展開。

莫言在發佈會上講述小說《檀香刑》的創作心路和對歌劇版改編的想法。

發佈會上莫言說到, 《檀香刑》與《紅高粱》一樣, 都是根據歷史真實發生的事件改寫的, 是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的一部小說。 他作為一個高密人, 把這段悲壯的歷史以藝術的形式來反映是他的心願。

回顧與李雲濤合作歌劇《檀香刑》的緣起和經過, 莫言介紹說, 這部歌劇吸收了山東民間文化, 尤其是山東地方戲曲茂腔在作品中的運用, 整個創作團隊在創作這部歌劇時, 從民間藝術中結合了非常多的靈感, 這是中國文學、中國藝術源源不斷、孜孜不倦汲取能量的寶藏。

莫言特別提到, 小說《檀香刑》中, 高密地方戲“貓腔”其實應該是 “茂腔”, 但這並不是筆誤。 而是自己故意為之。 “我並不善音律,

怕描述不好, 萬一給家鄉的地方戲造成傷害, 就索性將‘茂腔’改成了‘貓腔’。 ”莫言說到, 在小說創作過程中, 耳畔一直有一種聲音在繚繞, 即茂腔的旋律, 他認為, 老鄉李雲濤在作曲的時候, “這個旋律也一定在他的耳畔繚繞”。 他希望大家在觀看演出的時候, 能從整部歌劇恢弘的音樂裡聽出那幾個熟悉的音符。

發佈會後, 演排人員繼續進行緊張的排量工作, 莫言也與主創人員一起觀摩指導排練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 歌劇版《檀香刑》在創作上突出了民族元素, 還大膽運用山東琴書這種傳統說唱形式與歌劇構成雙重敘事結構, 並在旋律、和聲等方面吸收了地方戲曲茂腔的藝術特色, 以塑造具有時代性、地域性特色的人物角色性格,

更有效地推動歌劇的戲劇性發展。 這成為新時期中國民族歌劇的又一次探索。

據悉, 歌劇《檀香刑》將於6月23日至25日在濟南省會大劇院上演, 並將於7月至9月分別在青島、煙臺、濰坊等地舉行巡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