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箋日記-品英德石花茶

本人少時即好書畫, 稍長, 亦好吟詠。 所學既多而無成。 其中一種嗜好一直未變, 那就是品茶。 因偶然契機, 引發寫茶評之意, 一發而不可收。 靜思其中之故, 愛茶成癖是首因, 又喜探源索本, 研究實驗, 注重查閱權威資料, 常與愛茶者共品佳茗, 並樂於同茶葉經營者交流探討。 亦曾做過“傻事”, 將閱覽地方報紙, 有關茶葉一類資訊、報導、廣告, 剪貼成冊, 不一二年, 成一大本。 時常流覽些茶葉知識、規律, 也從量變到質變, 成一雅趣愛茶者, 有時不免心中暗樂。

不久前, 得幾泡石花茶, 是英德茶人私房茶, 難得且量不多。

幾天前, 品過兩次, 首次品嘗此茶, 以為同於一般綠茶泡法, 沖泡水溫沒掌握好, 有泡不開之感覺。 後幾遍加溫沖泡, 茶味已不純正。 後一次品嘗, 苦於沒有資料可供查閱參考, 無法作口味對比參考, 品啜只能說是囫圇吞棗, 幾乎無有效品味體驗。

對於石花茶,

只知道是高山陡峭原生態老茶樹茶葉, 產量極少, 純野生茶, 一年一采, 就春季有。 資料缺乏, 加上品嘗體驗不成功, 故茶評無從下手。 如於此基礎上寫茶評, 面對眾多品茗高手、資深茶人、高級評茶師, 豈不是要貽笑大方!

於是求助資深茶友, 承不棄, 獲得些資料,

作理論依據參考。

石花茶, 又名高山茶或仙人茶, 茶樹只產于廣東英德沙口鎮小部分深山岩壁之上, 日照短、溫差大、漫射光照、霧多濕潤之石山峭壁山澗邊一種高山野生茶。 產量極少。 其品質獨特, 外形緊實、重實, 色澤灰綠潤澤油光, 湯色青綠化,

香氣濃郁帶甜玉米香、高正持久, 滋味純滑甘甜, 葉底嫩勻細秀。 純天然生長而成, 終年不受污染, 遠離人們居住地且茶樹無法人工培植, 茶樹生長于高山, 搜尋與採摘困難, 然茶葉成品極受歡迎, 因其香味非常濃郁可人, 沖泡時香氣圍繞沁人心脾, 茶湯顏色醇厚且口味獨特, 茶色經久不變, 入口香味獨一無二。 有清熱解毒、護肝護肺、防治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疾病, 具有一定保健養生的功效、不影響睡眠。

今天品石花茶, 仍以瓷質蓋碗沖泡法, 便於聞香觀湯色、葉底

備器置茶

品雅款青花穿枝蓮紋帶底托蓋碗

景德鎮款王若華青花釉裡紅品茗杯、宜興小寶陶藝款紫砂內釉小杯

景德鎮康熙年制款釉裡紅錦鯉雙魚小罐

玻璃公道杯

英德石花茶5克

為顯佳茗難得,以景德鎮五良大甫吳祥瑞造款青花香薰,燃老山檀香粒

茶葉以茶漏置小蓋罐中,示敬茶惜茶之意

電水壺燒水,開後沖水溫碗、溫杯,待水壺水溫降至90度左右用

石花茶葉取5克,置白瓷碟中觀賞

茶葉置碗底,觀之葉形緊實細小,因蓋碗尚溫,聞之有一種特殊山野茶香味。

提壺沖水至半碗,快速倒掉,觀其葉底,清秀而略綻開,有玉立婷婷、含苞待放之意

立即揭蓋加水至八成滿,以碗蓋略撥動茶葉,以使舒展有致,芽葉在水中逐漸展開

茶葉在熱水中沖泡一分鐘左右,經茶濾傾入公道杯,色澤淡黃而清亮,公道杯裡水霧微微蒸騰

再次觀葉底,微捲曲而清秀,顏色灰綠、淺綠,深淺自然

茶湯倒入品茗杯,小啜一口,滑、純、甘,而帶有不可名狀的一種“石”味

二泡後,葉底已完全舒展開,灰綠、黃綠相間而有少量灰褐色,飽滿而精神

倒入三個紫砂小杯,湯色金黃見底,口感更純正濃郁,回甘澀味明顯而澀中帶甜

三泡葉底進一步舒展,已見山茶葉面斑斑點點顏色,一派樸實無華、自然天成之貌

茶湯味道漸漸柔和可口,清秀之氣引人入勝

五泡之茶湯金黃明亮,清香氣可聞

觀此時葉底,如新人出浴,一任自然,不加雕飾

六泡時茶湯與五泡顏色區別不大,還是留有幽香微微散發

六泡葉底灰綠、嫩綠、黃褐兼而有之,自然大方,樸實無華

整個品鑒石花茶過程,在一種仔細、莊重、靜穆、誠敬狀態中進行,好茶,應該有好心態敬惜。

茶友有種說法,品單叢類烏龍好茶,雞籠刊為起步,鴨屎香算比較高檔。本人曾喻雞籠刊為“雞屎香”、鴨屎香就是本名。這石花茶,產於人跡罕至峭壁,葉底有斑斑白點,形象山鳥糞痕跡。本人有幸,曾經鳥糞擊中之好運。行走之中,一拋鳥屎淩空而下,不偏不倚,擊中前襟,還散發熱氣。擦拭乾淨,有種特殊香味留存。據記憶比較,氣味還真有些相像,乾脆就叫石花茶為“鳥屎香”,豈不又是一樁韻事?!

到此時為止,品鑒過的每一種茶,細分都有不同的特點,口感、韻味各不相同。同種茶樹,不同時期茶葉也有不同佳致。就像人生的軌跡,不同的生長時期有不同的特性,不同時段應該煥發出不同的光芒。

謙卑不是怯懦,自信不可自矜。人生過程有時就近乎品茶過程,工夫茶裡苦盡甘來之意,或可詮釋其中一二。孫過庭書譜“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或許是品茶、品味人生人應有之心態。

2017.3.19淩晨秋絢於漢上

景德鎮款王若華青花釉裡紅品茗杯、宜興小寶陶藝款紫砂內釉小杯

景德鎮康熙年制款釉裡紅錦鯉雙魚小罐

玻璃公道杯

英德石花茶5克

為顯佳茗難得,以景德鎮五良大甫吳祥瑞造款青花香薰,燃老山檀香粒

茶葉以茶漏置小蓋罐中,示敬茶惜茶之意

電水壺燒水,開後沖水溫碗、溫杯,待水壺水溫降至90度左右用

石花茶葉取5克,置白瓷碟中觀賞

茶葉置碗底,觀之葉形緊實細小,因蓋碗尚溫,聞之有一種特殊山野茶香味。

提壺沖水至半碗,快速倒掉,觀其葉底,清秀而略綻開,有玉立婷婷、含苞待放之意

立即揭蓋加水至八成滿,以碗蓋略撥動茶葉,以使舒展有致,芽葉在水中逐漸展開

茶葉在熱水中沖泡一分鐘左右,經茶濾傾入公道杯,色澤淡黃而清亮,公道杯裡水霧微微蒸騰

再次觀葉底,微捲曲而清秀,顏色灰綠、淺綠,深淺自然

茶湯倒入品茗杯,小啜一口,滑、純、甘,而帶有不可名狀的一種“石”味

二泡後,葉底已完全舒展開,灰綠、黃綠相間而有少量灰褐色,飽滿而精神

倒入三個紫砂小杯,湯色金黃見底,口感更純正濃郁,回甘澀味明顯而澀中帶甜

三泡葉底進一步舒展,已見山茶葉面斑斑點點顏色,一派樸實無華、自然天成之貌

茶湯味道漸漸柔和可口,清秀之氣引人入勝

五泡之茶湯金黃明亮,清香氣可聞

觀此時葉底,如新人出浴,一任自然,不加雕飾

六泡時茶湯與五泡顏色區別不大,還是留有幽香微微散發

六泡葉底灰綠、嫩綠、黃褐兼而有之,自然大方,樸實無華

整個品鑒石花茶過程,在一種仔細、莊重、靜穆、誠敬狀態中進行,好茶,應該有好心態敬惜。

茶友有種說法,品單叢類烏龍好茶,雞籠刊為起步,鴨屎香算比較高檔。本人曾喻雞籠刊為“雞屎香”、鴨屎香就是本名。這石花茶,產於人跡罕至峭壁,葉底有斑斑白點,形象山鳥糞痕跡。本人有幸,曾經鳥糞擊中之好運。行走之中,一拋鳥屎淩空而下,不偏不倚,擊中前襟,還散發熱氣。擦拭乾淨,有種特殊香味留存。據記憶比較,氣味還真有些相像,乾脆就叫石花茶為“鳥屎香”,豈不又是一樁韻事?!

到此時為止,品鑒過的每一種茶,細分都有不同的特點,口感、韻味各不相同。同種茶樹,不同時期茶葉也有不同佳致。就像人生的軌跡,不同的生長時期有不同的特性,不同時段應該煥發出不同的光芒。

謙卑不是怯懦,自信不可自矜。人生過程有時就近乎品茶過程,工夫茶裡苦盡甘來之意,或可詮釋其中一二。孫過庭書譜“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或許是品茶、品味人生人應有之心態。

2017.3.19淩晨秋絢於漢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